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一名60歲剛退休婦女,其妹於日前發現罹患晚期乳癌,她擔心自己也「中獎」,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0.5公分的早期乳癌;另一名45歲職業單身婦女,姊姊有乳癌病史,她進一步做新一代顯影劑乳房攝影檢查,竟也發現許多微小乳癌。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及風險評估軟體可得知乳癌風險,搭配優良的影像檢查定期追蹤,能及早發現零期乳癌,免於切全乳、打化療的痛苦。

乳癌發生率排名第3 日增32人

近年來,國內乳癌發生率逐漸攀升,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總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排名首度躍居十大癌症第3名,平均每天有32人罹患。

年紀、基因是關鍵 45歲後為高峰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乳房放射科主任周春平指出,老化與遺傳基因是乳癌的主因,國內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婦女,而停經前後更是高峰期;若有乳癌家族史風險增加2至3倍之多。另外,乳腺細胞越密集者、過量食用雌激素食物,以及過量飲酒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越高。

BRCA1、BRCA2基因檢測 1成有乳癌

周春平主任進一步說明,正常人都帶有抑制乳癌基因BRCA1、BRCA2,若BRCA1、BRCA2發生基因突變,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據統計,國內每10名年輕或高風險家族史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發生BRCA1、BRCA2基因突變,透過抽血、口腔黏膜、唾液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突變無法預防 基因檢測可預防

檢測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怎麼辦?周春平主任表示,基因突變無法治療,若是基因突變乳癌發生風險較高者,第一步應購買醫療保險,可提供日後較佳的醫療照顧,並降低經濟負擔;第二步要定期檢查追蹤,美國放射學會(ACR)建議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優良的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乳房檢查、核磁共振MRI、3D乳房斷層攝影、顯影劑乳房攝影等。

優良影像檢查 發現零期乳癌

周春平主任強調,早期小於1公分乳癌沒有任何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適合一般無乳癌風險的婦女,診斷約是乳癌第一期到第二期;而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的影像檢查則可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零期及第一期乳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多數病患不需要切除全乳及接受化療,得以保留乳房與頭髮等女性特徵。

隨著台灣社會型態的轉變,婦女平均生育年齡逐漸地升高,生育數目卻逐漸地降低,每個寶貝都是父母的心肝,尤其隨著生育年齡的提高,大家對於高齡產婦的安全也分外重視。 胎兒後頸透明帶厚度檢查 綜合指標偵測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一般來說,35歲以上為高齡產婦,也就是胎兒容易得到唐氏症的高風險族群,羊膜穿刺主要提供給這群產婦做篩檢,以期達到最大的公共成本效益。但自1990年代開始,藉由超音波測量胎兒後頸透明帶厚度的檢查,以孕婦接受檢查時的年齡及週數對照出一個背景風險值,再藉由透明帶厚度來估算腹中胎兒有唐氏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後來更出現許多能估算染色體異常風險的指標,如母親血清生化指標、胎兒鼻骨、胎兒靜脈導管血流等等。 提早檢查 提早因應 徐英倫醫師指出,當所有的指標綜合起來看,指向這胎兒有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值很高時,會再進行侵入性的胎兒染色體細胞檢查,如11週的絨毛膜取樣或16週的羊膜穿刺。按照此策略可在偽陽性2.5%的前提下,得到95%的染色體異常偵測率。這項檢查可以在懷孕11到14週執行,可以讓父母早點知道,早點安心,也讓胎兒有狀況的父母,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醫師表示,在測量頸部透明帶時,還能藉由超音波判斷胎兒有無結構上的異常,如神經管的發育、骨骼發育、臍膨出乃至心臟異常等;超音波加上母親血清生化指標更可以預測將來子癲前症及胎兒發育遲緩發生的機率;還有子宮頸長度量測可以評估產婦早產的風險。醫師建議產婦最好能在11到14週接受胎兒頸部透明帶測量,合併其他胎兒異常篩檢,才不會錯過檢查時間,及早發現,及早因應。

1名42歲婦女,因私處搔癢問題困擾已久,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定至中醫看診;長庚醫院中醫婦科醫師林玫君指出,其實婦女陰部搔癢是常見婦科問題,雖部會造成立即性的危害,但多數婦女患者因羞於看診,常常因此延誤就醫,使病情更為加劇。

外陰癢多為陣發性 夜晚症狀恐加劇

外陰癢多發生在成年女性以及過了更年期的婦女身上,包括各種原因引發的女性陰蒂、小陰唇甚至肛周等部位出現搔癢症狀;林玫君說,外陰癢多是陣發性發作,通常夜晚症狀更為加劇,因此造成患者睡眠品質不佳,嚴重恐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

解決外陰搔癢問題 中醫分濕熱和陰虛對症下藥

醫師林玫君進一步說明,中醫治療上,外陰搔癢又稱為陰癢,主要以濕熱或是陰虛情況為主,若為濕熱下注,患者恐伴有白帶量多、色黃等症狀,這時可選擇以龍膽草、黃柏、蒼朮等輕利濕熱的藥物,幫助舒緩症狀,若為陰虛,則多發生在過更年期婦女身上,這時可以利用山藥、生地黃、當歸等滋陰潤燥的藥物較佳。

另外,也可使用蛇床子散的中藥外用洗劑,以煎湯趁熱且先薰後洗的方式,每天一次,以十天為一個療程,也能幫助治療外陰癢問題;林玫君提醒,平時也應做好正確的衛生清潔工作,包括每天清洗外陰部,避免用熱水燙洗,且注意局部透氣,衛生用品應勤於更換等,若出現搔癢現象時,也避免用力抓癢,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使症狀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