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成長

一歲的小孩仍在依依呀呀的可以是正常的

雖然大部份的孩子都在一歲左右開始說出有意思的單字,例如看見爸爸說爸爸,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都有差異。

孩子不說話可能是一個正常的過渡期,但也可能是與孩子的智力發展、語言發展、聽覺或口腔構造問題、或是環境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夠理解你的說話,因為語言發展的基本是先要明白才會說。如果他能對人有反應,明白別人的指示,跟著指示去做,又可以用動作如用手指指著來跟人溝通,在兩歲前才說單字也不用太擔心。若他對人沒有反應,到了一歲仍不明白簡單如「給我」的口頭指示,又或是擔心他聽覺的反應或其他發展方面的問題,就需要帶他去尋求專業人員的意見了。

幫助孩子學說話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多溝通,其實並不需要特別道具。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應孩子的理解程度,用簡單的語言多向他描述眼前的事物,利用他有興趣的玩意,一邊與他遊戲,一邊描述。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跟你講,避免他失去興趣,但是他嘗試跟你講的時候,就算毫不像樣,也要給他讚賞,令他增加與人溝通的興趣與動機。最重要的就是你和孩子都保持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你能多回應、多投入去跟孩子遊戲和談話,那就好了。 我不贊成用VCD或電視節目去教導小孩。視聽材料雖然含有豐富的資料,也很能夠吸引到孩子,但都只是單向性的—即不管孩子是否明白及反應如何,都會不斷的傳送訊息給孩子。所以縱使要看電視或VCD,也應選擇適合他發展程度的電節目或錄像,並需要陪同孩子一起觀看,從旁誘導,幫助他理解內容。

發音不準確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的過渡現象,孩子通常都要到五、六歲語音發展才達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家長毋須太擔心。取笑與批評孩子的發音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信心。家長只需明白到他想說的,再找機會多些用正確的發音去重覆該字詞,而不需要求他立即模仿你再說一遍,免得把說話的樂趣變成是苦差。如果孩子已經四歲,你仍不能明白他的說話,那便要去請教醫生了。

 

資料提供:盧樂強醫生

hno1-signoff

 

 

家長須留意家居陷阱

香港醫院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每年有近三萬名兒童因家居意外被送入急症室,有關的直接醫療開支每年高達近港幣七千萬元,爲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沈重負擔。

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獲醫院管理局同意發表2006 - 2008年最新醫療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士因家居意外入院情况不容忽視:

每年兒童因家居意外

  • 入急症室人次:26,717人次
  • 入急症室及住院人數:8.6人
  • 緊急手術人次:741人次
  • 直接進入深切治療部人數:6人
  • 直接醫療支出:港幣六千七百五十萬元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會主席陳作耘醫生表示,平均每日有近九名兒童因家居意外需入院治理,當中兩名更需立即進行緊急手術,顯示本港兒童家居意外的嚴重性已達刻不容緩。

另外,兒童家居意外影響深遠,其長遠支出實在難以估計,包括出院後的治療開支,如︰長期醫療護理費用或康復治療開支,以及一些間接支出,例如因需要照顧受傷或康復中的孩子而失去的時間和生產力。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影響可以極深遠,對孩子本人、家長甚至社會均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香港七大兒童家居高危黑點

根據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共1,296名家長參與的大型調查顯示,家長認爲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黑點爲:

  • 門口(80%): 大門的門縫、關門位置
  • 廚房(80%): 滾熱的食物、利器、煮食爐
  • 浴室(77%): 熱水龍頭、地板、浴缸、清潔劑
  • 客廳/飯廳(71%): 茶几、沙發、大型電器(如電視機)
  • 窗口(70%): 窗簾繩、窗花
  • 睡房(68%): 床框、電器(如電燈)、衣櫃
  • 露臺(57%): 圍欄、晾衣架

香港兒科基金執行委員楊宗謙醫生表示,調查顯示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主要爲夏季(63%)、週末(66%)、及午後12時至5時 (51%)。他呼籲家長要切記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切勿獨留子女在家,以減低意外風險。

政府應加强立法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的重點爲「預防兒童意外」;爲加强防範兒童家居意外,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以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

  •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
  •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
  •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
  •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

 

爲提高家長對兒童家居意外的警覺性,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及香港兒科基金在2009年推出《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社區教育活動計劃,內容包括《兒童家居安全 家庭行動日》、《家居安全繪畫比賽》、《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及推廣《家居安全檢查清單》等,並透過印製及派發不同語文的兒童家居安全宣傳刊物,教育家庭傭工兒童家居安全知識。教育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亦表支持,合辦《家居安全檢查講座》及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歌》等,希望集合醫護人員、政府、教育界、家長及社會各界之力量,持之以恆地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教育,進一步深化家居安全意識。

 

 

 

 

 

 

成因

過 度 好 動 是 輕 度 的 行 為 問 題 , 例 如 分 裂 性 的 行 為 、 注 意 力 集 中 的 時 間 短 、 失 眠 和 容 易 興 奮 。 事 實 上 大 部 分 過 度 好 動 的 兒 童 是 正 常 的 , 只 是 極 度 好 動 罷 了 。 雖 然 研 究 發 現 , 某 些 食 品 色 素 和 調 味 品 會 造 成 孩 子 的 過 度 好 動 , 但 是 父 母 的 適 當 處 理 和 容 忍 可 以 解 決 孩 子 特 殊 行 為 的 問 題 。

可能症狀
  • 分 裂 性 的 行 為
  • 好 動 的
  • 不 能 長 時 間 集 中 注 意 力
  • 失 眠
  • 魯 莽 、 捉 摸 不 定
嚴重性

過 分 好 動 的 小 孩 很 少 是 不 正 常 或 有 什 麼 嚴 重 問 題 。

  1. 試 著 去 測 定 孩 子 到 底 是 無 聊 或 好 動 。 聰 明 的 孩 子 需 要 很 多 的 刺 激 、 鼓 舞 。
  2. 別 誇 大 問 題 , 大 多 數 父 母 對 學 前 兒 童 全 都 認 為 有 幾 分 過 度 好 動 。
  3. 如 果 發 現 孩 子 很 難 適 應 學 校 教 育 或 是 會 妨 害 他 人 時 , 要 請 教 醫 生 。
治療
  • 如 果 某 些 輕 度 行 為 異 常 , 加 上 學 習 異 常 如 閱 讚 能 力 喪 失 的 話 , 問 題 就 顯 得 複 雜 。
  • 如 孩 子 有 任 何 學 習 異 常 , 醫 生 會 介 紹 你 的 孩 子 去 看 兒 童 心 理 治 療 師 做 評 估 , 這 在 上 學 後 更 為 重 要 。
  • 在 肯 定 的 診 斷 前 , 醫 師 不 會 開 任 何 藥 物 。
父母的力量最重要
  • 夫 婦 雙 方 要 採 一 致 的 步 調 , 這 樣 孩 子 才 不 致 操 縱 任 何 一 人 。
  • 學 習 把 孩 子 當 做 一 位 興 奮 、 捉 摸 不 定 但 依 然 是 正 常 的 孩 子 。 在 孩 子 年 幼 時 , 這 似 乎 很 難 處 理 , 但 到 上 學 以 後 由 於 你 的 協 助 , 可 幫 他 集 中 精 神 。
  • 如 果 你 的 孩 子 是 魯 莽 的 , 你 得 特 別 警 覺 , 要 給 他 有 創 意 的 遊 戲 以 免 他 覺 得 無 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