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成長

調查: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
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對兒童的意外陷阱

意外傷亡是本港兒童的頭號殺手;每年約170名兒童因意外而死亡,數字遠較因患病致死的高(每年約30名)。香港兒科基金最新調查顯示: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但家長普遍對兒童家居陷阱認知不足,未能有效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該會呼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陷阱,並避免獨留子女在家,以減低意外風險。

香港兒科基金聯同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 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一項意見調查,成功訪問1,296名至少擁有一名6歲以下子女的家長。調查顯示,六成一受訪者的三歲至六歲子女曾經發生過家居意外,平均次數高達六次。

十大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1. 撞到物件(48%)、
  2. 被蚊咬傷(48%)、
  3. 被大門/房門夾傷(35%)、
  4. 在地上跌倒(34%)、
  5. 從床上墮下(31%)、
  6. 在洗手間滑倒(28%)、
  7. 進食時鯁喉(10%)、
  8. 從椅子墮下(10%)、
  9. 與兄弟姐妹或其他小孩打架(9%)
  10. 及被櫃門夾傷(8%)。


暑假、週末爲高危時間
調查亦顯示,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意外多數發生在夏季(63%)、週末(66%)、及午後12時至5時 (51%)等時間。

四成一需求診
在曾發生家居意外的兒童中,四成一需求診;兩成需接受檢驗,其中九成二爲照X-光;兩成半需送醫,其中兩成曾送院至少兩次;兩成一曾接受治療,其中七成七爲縫合及清洗傷口。

家長對預防家居意外認知不足
獨留兒童在家容易引起家居意外。調查顯示,有一成二受訪家長試過獨留子女在家;其中一成更試過多於十次。大部分家長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主要是照顧孩子的人疏忽(47%),應爲事件負責。家長亦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會影響心情(90%),他們會感到痛心(44%)及擔心意外受傷會對子女帶來深遠的影響(32%)。此外,受訪家長普遍認爲兒童家居意外可以避免(74%),但認爲自己掌握的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知識只是一般(55%)。

家長疏於檢查意外黑點
調查亦顯示,七成七受訪家長表示有定期檢查家中容易發生意外的高危點;但次數不足。部分家長(23%)因覺得沒有用(48%)及不知道什麽是家居意外高危點(32%)而沒有定期檢查。令人憂慮的是只有五成家長在家中備有齊全急救藥品的藥箱、二成七家長會學習急救知識、及僅1%家長會教導孩子危險意識。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成員周鎮邦醫生表示,家居意外對傷者及家長有機會帶來深遠影響,除了醫療費用外,還有不能計算的長時間心理困擾,必須正視。


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均以預防兒童意外爲重點,可見預防兒童意外的重要性。事實上,七成的兒童意外是可預防,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
  •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
  •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
  •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
  •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


同時,香港兒科基金亦建議家應經常進行家居安全檢查,及避免獨留年幼子女在家,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有見及此,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携手合作,在2009年推出《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計劃。內容包括一系列社區教育活動,包括《家居安全繪畫比賽》、《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與家長教師會合辦的《家居安全檢查講座》及推廣《家居安全檢查清單》等,以互動形式宣揚家居安全的重要性,鼓勵本港家長及兒童一同努力,減少兒童家居意外。

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總監王永權博士表示,扶輪一向致力多方面的國際性及社區服務,尤其對每個社區最珍貴的資源:兒童更不遺餘力。國際扶輪2008-09年度以「讓夢想成真」Make Dreams Real爲主題,以降低兒童死亡率為服務計畫的主要目標。《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計畫共多個扶輪社參與,王永權博士期望計劃能持續地提高家長預防兒童意外的意識,以減少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

 




成因

過 度 好 動 是 輕 度 的 行 為 問 題 , 例 如 分 裂 性 的 行 為 、 注 意 力 集 中 的 時 間 短 、 失 眠 和 容 易 興 奮 。 事 實 上 大 部 分 過 度 好 動 的 兒 童 是 正 常 的 , 只 是 極 度 好 動 罷 了 。 雖 然 研 究 發 現 , 某 些 食 品 色 素 和 調 味 品 會 造 成 孩 子 的 過 度 好 動 , 但 是 父 母 的 適 當 處 理 和 容 忍 可 以 解 決 孩 子 特 殊 行 為 的 問 題 。

可能症狀
  • 分 裂 性 的 行 為
  • 好 動 的
  • 不 能 長 時 間 集 中 注 意 力
  • 失 眠
  • 魯 莽 、 捉 摸 不 定
嚴重性

過 分 好 動 的 小 孩 很 少 是 不 正 常 或 有 什 麼 嚴 重 問 題 。

  1. 試 著 去 測 定 孩 子 到 底 是 無 聊 或 好 動 。 聰 明 的 孩 子 需 要 很 多 的 刺 激 、 鼓 舞 。
  2. 別 誇 大 問 題 , 大 多 數 父 母 對 學 前 兒 童 全 都 認 為 有 幾 分 過 度 好 動 。
  3. 如 果 發 現 孩 子 很 難 適 應 學 校 教 育 或 是 會 妨 害 他 人 時 , 要 請 教 醫 生 。
治療
  • 如 果 某 些 輕 度 行 為 異 常 , 加 上 學 習 異 常 如 閱 讚 能 力 喪 失 的 話 , 問 題 就 顯 得 複 雜 。
  • 如 孩 子 有 任 何 學 習 異 常 , 醫 生 會 介 紹 你 的 孩 子 去 看 兒 童 心 理 治 療 師 做 評 估 , 這 在 上 學 後 更 為 重 要 。
  • 在 肯 定 的 診 斷 前 , 醫 師 不 會 開 任 何 藥 物 。
父母的力量最重要
  • 夫 婦 雙 方 要 採 一 致 的 步 調 , 這 樣 孩 子 才 不 致 操 縱 任 何 一 人 。
  • 學 習 把 孩 子 當 做 一 位 興 奮 、 捉 摸 不 定 但 依 然 是 正 常 的 孩 子 。 在 孩 子 年 幼 時 , 這 似 乎 很 難 處 理 , 但 到 上 學 以 後 由 於 你 的 協 助 , 可 幫 他 集 中 精 神 。
  • 如 果 你 的 孩 子 是 魯 莽 的 , 你 得 特 別 警 覺 , 要 給 他 有 創 意 的 遊 戲 以 免 他 覺 得 無 聊 。
問 :

我 想 請 問 關 於 小 孩 的 長 牙 , 一 歲 三 個 月 的 小 孩 , 已 長 出 門 牙 等 共 9 顆 牙 , 但 是 長 牙 的 順 序 很 奇 怪 , 前 面 下 方 只 長 了 三 顆 牙 , 就 開 始 長 後 面 的 臼 齒 , 而 現 在 臼 齒 已 長 出 , 前 面 那 顆 牙 卻 始 終 無 影 無 蹤 , 這 樣 怎 麼 辦 ? 有 沒 有 關 係 , 也 有 其 他 小 孩 是 這 樣 的 嗎 ? 比 例 上 高 不 高 , 小 孩 的 乳 牙 究 竟 是 如 何 分 布 的 呢 ?

答 :

依 據 您 所 描 述 , 無 法 看 到 真 實 情 況 , 據 經 驗 判 斷 可 能 會 有 以 下 之 可 能 :

  1. 前 面 下 方 長 三 顆 門 診 , 有 可 能 其 中 一 顆 是 雙 胞 的 情 形 , 若 是 這 種 情 況 , 則 無 須 做 任 何 治 療 , 只 須 在 6 、 7 歲 換 牙 期 時 拔 除 , 不 至 於 妨 礙 成 人 牙 萌 發 即 可 。
  2. 有 可 能 先 天 缺 牙 , 此 種 情 形 不 多 見 。 這 種 情 況 亦 無 須 治 療 , 只 須 定 期 觀 察 , 至 於 要 確 定 是 否 有 無 先 天 缺 牙 , 只 須 到 醫 院 照 張 x 光 即 可 知 曉 。
  3. 上 述 的 兩 種 情 形 , 一 般 而 言 並 不 常 見 , 最 常 見 的 就 是 長 的 慢 一 點 、 下 顎 側 門 牙 比 臼 齒 慢 的 情 形 , 是 常 見 的 , 不 必 太 擔 心 。

總 而 言 之 , 只 要 您 帶 孩 子 到 醫 院 檢 查 一 下 , 即 可 知 曉 , 問 題 應 該 不 會 很 嚴 重 的 。

以 上 為 針 對 您 敘 述 內 容 , 給 予 之 建 議 , 並 不 能 做 為 實 際 之 醫 療 依 據 。 最 後 仍 希 望 您 親 自 至 醫 院 門 診 做 更 詳 細 之 診 療 與 檢 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