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喊完「凍蒜」全身痛! 牽拉運動有效舒緩

「凍蒜!凍蒜!」越接近選舉日,各地的造勢活動也越來越多,在激烈的活動後,不少民眾開始出現全身痠痛的狀況,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醫師特別提醒,在參加造勢活動之前,可以做一些牽拉運動暖身,來減少痠痛發生。

選舉痠痛症 越發白熱化

苗栗市福苗診所復健科醫師陳竑曄表示,隨著11月的選舉活動即將進入白熱化,門診開始出現許多「選舉痠痛症」的病人,無論是熱衷選舉的民眾或是超級助選員,都因參加造勢活動搖旗吶喊、或是沿街彎腰拜票,造成肩頸不適、下肢痠軟、足底疼痛等狀況,建議民眾在參與活動前以牽拉運動來做暖身,減少身體痠痛的機會。

三牽拉運動 身體有力好助選

陳竑曄醫師提供以下簡單的牽拉運動:

1.肩頸伸展運動:

(1)坐姿,一手抓底座,另一手將頭往斜前方伸展,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2)站姿,一手抓另一手向後伸展,再將頭往斜前方伸展,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2.腰椎旋轉肌伸展運動:

(1)坐姿,坐地腳交叉,手往反方向壓,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2)躺地,上半身兩肩貼地,臀部與大腿往一側跨過,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3.下肢伸展運動:

(1)大腿前側伸展:站姿,右手扶牆,左手將左腳向臀部方向拉,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2)大腿後側伸展:雙手扶牆,兩腳成弓箭步,臀部向前推使後側的膝關節伸直且腳跟不離地,維持10秒,左右各一次,做5回。

腎臟病替代療法 洗腎也能有好生活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臨床上常見病患本身不知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其實,只要好好按照醫療團隊的控制及治療,就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因此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

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 洗腎生活仍良好

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五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陳奎篤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會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即是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

透析患者聽醫囑 切勿輕信偏方

有位血液透析治療的賴伯伯,一開始被醫師宣告要洗腎心裡非常忐忑不安,深怕身體會越來越糟,經由醫師及保腎團隊的助攻下,氣色明顯比治療前好多。養成運動習慣、控制飲食配合醫師醫囑,安排好洗腎時間照樣可以安排短期旅遊。最重要的是與病和平相處,生活品質和心情照樣過得很好。

另一位林大哥是腹膜透析治療患者,他的肚子總是大大的,笑說自己懷龍鳳胎,實際上腹部大的原因是在腹腔注入透析溶液,利用體內的腹膜過濾,清除血液中新陳代謝的廢物及多餘水分導致;他說,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聽醫師的話並配合,外面很多友人常會推薦哪裡有好中藥、民俗療法及誇大不實的治療方式都不要輕易聽信,否則病情反而會更嚴重。

申請重大傷病卡 減免就醫部分費用

劉佳羽社工師提到,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

1/4糖友視網膜病變 失明率是常人25倍

根據統計,每4位糖尿病友,就有超過1位視網膜病變,失明率更是一般人的25倍。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指出,糖友若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減少達50%失明機率。

新北市糖友眼底檢查率僅34.3%

衛福部100年統計糖尿病人視網膜病變盛行率達26.5%,且罹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更急速攀升至90%。然而新北市的糖友們僅34.3%做眼底檢查,才3成多一點,暴露於失明的高風險之中。

每年接受「眼底視網膜」檢查一次

林奇宏指出,糖尿病初期無明顯症狀,容易忽略血糖的控制,但隨著病程不知不覺的惡化,血糖會逐步侵犯全身大小血管、神經及器官,進而產生失明、截肢、洗腎等等不可逆的併發症。因此,應該每年接受「眼底視網膜」檢查一次,若能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給予治療,可延緩惡化並保留或改善視力。

新北糖友護眼起跑 即日起至109年底持轉診單免掛號費

新北市政府關心糖尿病友的靈魂之窗,推出「糖友護眼專案」,特與83家合約眼科院所建構「新北市糖尿病照護網」,糖友只要持醫師開立的轉診單,至合約眼科院所檢查,即可享免掛號費及限量精美好禮1份。合約眼科院所相關訊息,請上衛生局官網查詢。

偏鄉地區有醫療巡迴車提供服務

偏鄉地區則有國際獅子會300B1區及300B2區捐贈的醫療巡迴車提供服務。這輛全國首部專為糖尿病個案設計的巡迴車,除了有電腦驗光機、氣動式眼壓機、眼底鏡等精密儀器外,還有尿液微量白蛋白、空腹血脂、糖化血色素檢查設備及足部超音波,將提供偏鄉糖友們完全不亞於眼科診所的專案服務。

埋線拉提讓輪廓Up 曾文杰醫師:沒傷口、沒出血、不會腫要這樣做

出國自拍不用再P圖

許多輕熟女不只工作認真,也很會享受生活,三不五時就會安排假期出國遊玩,身為老師的Yumiko就是典型例子,不過年約40歲的Yumiko雖然保養有方,臉部卻有下垂困擾,她很希望出國自拍時輪廓不只可以上揚,還可以更明顯、線條更順暢,在朋友介紹下,求助醫美醫師曾文杰,出國前透過埋線拉提方式修飾臉部線條,出國後,上傳自拍照片前,她就不用再修圖,照片放上社群網站,馬上贏得許多讚嘆。

圖片

▲Yumiko經過埋線拉提後,上傳自拍照片不用再修圖

曾文杰醫師指出,像Yumiko這樣的情形,不算少見,埋線拉提的確可以在短時間突顯臉部輪廓,並改善下垂現象。不過也有許多民眾擔心埋線拉提會造成紅腫、瘀青、疼痛等問題,也擔心「被人知道,影響上班」。

醫師技術、麻藥劑量會影響術後腫脹程度

曾文杰醫師進一步指出,埋線拉提可能產生的紅腫、瘀青、疼痛等問題,其實是與醫師技術、麻醉藥用量有關,醫師若很了解臉部生理結構,將麻醉藥劑量降到最低,且嚴格控制出血量,便能大幅減少疼痛、腫脹、瘀青風險,復原時間會縮短許多,不只如此,臉部整體輪廓也會更明顯,多數患者進行埋線拉提後,幾乎馬上就能正常上班、化妝。

埋線拉提是將魚骨線、隱形埋線等醫療級線材置入臉部筋膜層,傷口如針孔大小,且藏於髮際線,外觀幾乎看不出來。像魚骨線的拉提力道就較為強韌,平均可以維持兩年。曾文杰醫師解釋,埋線拉提改善原理不僅靠線材拉提力量,埋線線材同時也會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下垂組織朝上「黏起來」,拉提效果就能維持更長久。

建議一般民眾一側放4條埋線

曾文杰醫師表示,如果是一般民眾,一側臉部建議放4條埋線,兩側共8條埋線,拉提效果會比較顯著。若臉型較圓潤,埋線量可能就得增加。不過要注意的是,臉部剛補過脂肪、組織纖維化或臉部曾打過矽膠族群,不宜接受埋線拉提療程。

此外,有些民眾除了臉部下垂,也合併咀嚼肌過大困擾,此時可藉助肉毒桿菌素修飾咀嚼肌,或者以玻尿酸填補嘴角、下巴,幫助整體線條流暢,呈現臉部細緻感覺。

埋線拉提應慎選專業醫師

曾文杰醫師也提醒,剛進行埋線拉提兩、三天,雖然可以正常上班、生活,但如果用力重壓、臉部動作太大,或食用硬食物,還是會產生些許疼痛,若冰敷會比較舒服。民眾若要進行埋線拉提療程,事先一定要打聽醫師口碑、做足功課,只要選擇專業、有經驗的醫師,就有機會達到「沒傷口、沒出血、不會腫」目標。

嗜酸性白血球偏高? 小心嚴重氣喘!

頻繁接觸車輛空汙廢氣 機車族OL氣喘復發險致命

有位32歲的王小姐(化名)是名OL上班族,從小就有氣喘的病史,隨著年齡增長,氣喘症狀一度銷聲匿跡,直到出社會後,每天固定騎機車上班,頻繁接觸到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導致又開始出現咳嗽、胸悶、哮鳴等症狀,就連下班爬兩、三層樓梯回家,都氣喘吁吁。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診斷後,判定為嗜酸性白血球偏高引起的嚴重氣喘,需要服用口服類固醇才能緩解症狀。

在規律用藥一段時間,王小姐的症狀稍獲改善,但不久卻因擔心增胖副作用而擅自停用口服類固醇。不料一日騎車上班路上,停車等待紅綠燈時,竟因一時喘不過氣而呼吸困難暈倒在地,被一旁民眾送急診搶救,好不容易才撿回一命。也因此次經驗,王小姐再也不敢輕忽回診與規律用藥的重要性,之後在醫師建議注射型單株抗體藥物治療下,氣喘症狀逐漸好轉,也減少口服類固醇需求。

類固醇用藥迷思 恐致氣喘再次惡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醫師表示,氣喘是一種兼具支氣管慢性發炎與氣道過度反應的疾病,臨床表現型態多元,可依據症狀影響患者生活的程度,分為一般氣喘與嚴重型氣喘。治療方式有中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或口服類固醇的需求性;一般氣喘與嚴重氣喘患者的初期治療,均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性類固醇為主,但因嚴重氣喘症狀較為複雜難控制,且症狀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故傳統作法會再搭配口服類固醇進行治療。

然而,多數氣喘患者對於類固醇用藥抱有成見,常因擔憂藥物可能帶來的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而自行減少用量甚至停藥;事實上,此時支氣管仍處於長期發炎狀態,長期慢性發炎下,肺部功能持續緩慢下降,同時失去對藥物的反應性,待再次嚴重發作時,通常已惡化至需送急診的程度,需要拉高類固醇劑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實際得不償失。

嚴重氣喘臨床治療 注射型藥物成選擇之一

周百謙醫師進一步指出,氣喘臨床治療上可透過進階抽血得到的數值,將嚴重氣喘再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加引起,另一種則是免疫球蛋白E過多導致。過去病患可能會接受過敏原和免疫球蛋白E的檢測,但常忽略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目的增加,導致嚴重氣喘類型區分不易。為了有效控制氣喘進展,建議可以提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建立基礎值,同時搭配定期的肺功能監測,測試肺功能下降幅度,以提早診斷是否有氣喘控制不佳,或嚴重氣喘的風險。周醫師指出,大部分患者如能正確、持續使用藥物,氣喘都能夠維持良好的控制率。但因應空氣汙染的惡化,以及部分病患的特殊表現型,目前還有注射型單株抗體藥物,可提供嚴重氣喘患者作為治療搭配選擇參考。

氣喘良好控制 由平日預防措施做起

周百謙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除應規律用藥、回診,平日生活也需盡量減少過敏原曝露,如配戴口罩,遠離塵蟎、動物毛屑、空氣污染、二手菸等;每逢季節更替,天氣變化時,也應特別注意。此外建議患者也可定期紀錄病情變化,了解各地空汙指標等資訊,做好自我評估與預防措施,就能降低嚴重氣喘發作機率,使症狀得到更良好的控制。

單側耳鳴恐腦瘤引起 壓迫腦幹將致命

單側嚴重耳鳴、聽力減弱,影響睡眠,甚至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差?恐怕是小腦橋腦角腫瘤造成難治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放任腫瘤不治療,壓迫腦幹將致命。

一名56歲男性電腦工程師,數月前逐漸出現右側耳鳴,像蟬叫聲持續存在,影響睡眠、需長期靠安眠藥成。近日逐漸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不好,就醫經角膜反射測驗發現右側異常,腦幹誘發電位檢查顯示腦幹神經傳導異常,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右側腦幹邊的「小腦橋腦角」有一個2.5公分的腦膜瘤。

小腦橋腦角腫瘤 宛如腦內灰暗地帶炸彈

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啟訓指出,據研究約15%的人曾遭受嚴重耳鳴困擾。引起耳鳴原因很多,其中以神經性耳鳴最難治療。神經性耳鳴俗稱「腦鳴」,小腦橋腦角腫瘤是造成神經性耳鳴的重要且常見的原因之一。

「小腦橋腦角」位於耳骨內側,是小腦與腦幹間第5至第12對腦幹神經經過的三角間隙。醫學統計10%顱內腫瘤發生在此狹小的三角間隙內,小腦橋腦角腫瘤有80%是聽神經瘤、10%是腦膜瘤。

此處腫瘤不易早期發現,但由於緊鄰腦幹生命中樞,延誤治療常導致嚴重的生命危險,宛如潛藏在腦內的百慕達三角危機。小腦橋腦角腫瘤早期症狀主要包括單側耳鳴或聽力減弱(85%)、臉麻、頭昏、平衡功能異常,晚期則會有手抖、運動功能障礙等,最後壓迫腦幹,將有致命危險。

使用手機勿靠太近 避免增腦瘤風險

腦部腫瘤發生是否與使用手機有關?黃啟訓醫師說明,手機射頻輻射是否會致癌目前尚無定論,以往有部分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患腦瘤的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告手機電磁波為2B級潛在致癌因子。

雖然目前對使用手機與腦腫瘤的關聯性尚有爭議,但包括美國聽神經腫瘤醫學會在內的許多學術機構都呼籲,聽手機時儘量勿靠耳朵太近,建議用手機通話時,可開擴音或是使用耳機,並留意通話時間;夜間睡眠時,避免將手機放置靠頭部太近。

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等徵兆 須就醫檢查

最後黃啟訓醫師呼籲,手機已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對腦部的影響也有許多研究,建議養成良好使用習慣,降低對健康的危害。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啟動受孕關鍵 子宮內膜重建新趨勢

試管嬰兒機「孕」渺茫 子宮內膜有狀況?

「醫生,為什麼我嘗試了人工受孕/試管嬰兒還是沒有成功懷孕?」少數不孕夫婦在滿懷希望進入生殖中心後,反覆嘗試了好幾次療程仍以失敗告終,常不禁吐露出滿懷心酸的問句。依據數據顯示,一般30至40歲女性,自然受孕率約為10%,若改為嘗試試管嬰兒,受孕率則可提升至約40%。然而,仍有少數不孕症患者,就連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後都機「孕」渺茫,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不是子宮內膜出了狀況!

培育生命之土 子宮內膜為受孕關鍵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表示,影響著床的兩大要素均與子宮內膜息息相關。一為子宮內膜功能(Endometrial function),另一則為子宮內膜接受度(Endometrial receptivity)。在排卵後第五到七天,無論是子宮內膜厚度、型態或血液循環,都是最適合的著床窗期。但若在排卵時,子宮內膜厚度小於0.7cm幾乎不會懷孕(理想著床厚度為0.8-1.4cm);倘若內膜血液循環差,也將提高胚胎著床的失敗率。因此目前試管嬰兒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應對子宮內膜過薄的個案。

內膜過薄有解 子宮內膜搔刮術助再生

李世明醫師指出,一般常見內膜不夠厚的原因有:內膜對於雌激素無法反應、子宮內膜血流量不夠、男性賀爾蒙過高或子宮內膜受到破懷,例如:過度刮除、感染等而無法再生。而傳統治療方法有透過補充雌激素、高劑量維他命、阿斯匹靈、賀爾蒙與黃體素和血管擴張劑,以及新式排卵藥等來改善內膜厚度;若透過上述方法對著床幫助仍有限,目前還可嘗試子宮內膜搔刮術(Endometrial Scratch),利用刮除方式局部破壞內膜,促使子宮內膜再生。

多元治療新選擇 幫助不孕症患者提高受孕率

李世明醫師說明,正如健康的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成長茁壯,好的胚胎也需要良好的子宮內膜環境搭配,才能成功受孕。除了傳統治療方法、子宮內膜搔刮術外,目前實驗證明,在排卵期前3至4天使用子宮內灌注「白血球增生劑」以及「PRP生長因子注射」,均有不錯的治療成果,最新趨勢則有「自體間質幹細胞」治療,幫助恢復內膜功能。多元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有效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從40%提高至50%,更有望為反覆失敗的不孕症患者帶來樂觀的未來。

32歲女常常腹痛 竟是血管脂肪瘤惹禍

一名32歲女性,健檢時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被發現左腎長出腫瘤,且有1.5公分生長於腎臟外、3.5公分生長在腎臟中,外型特殊,宛如香菇長在腎臟上,且確診為血管脂肪瘤。醫師考量恐影響腎臟運作功能,加上患者時常腹痛,經討論後,決定採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腎部分切除手術,降低切除風險,術後不僅順利保留腎臟組織,也成功切除腫瘤,經檢驗後確認為良性,患者術後兩天已順利出院。

腎臟因手術受損 恐加速洗腎風險

收治這名女性的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指出,腎臟功能會隨人體老化逐漸衰退,若因手術,使腎臟受損,恐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清除毒素的能力變差,使患者面臨洗腎或腎衰竭的風險,因此透過腎部分切除手術,能達到有效保留腎功能;經由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腎部分切除手術,不僅使患者傷口小,恢復快,也降低切除腫瘤後對生活與外觀的影響。

腎部分切除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歐宴泉副院長進一步說明,但腎部分切除手術,比起單顆腎臟切除的手術,困難度高,因此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協助,展現靈活性特點,能輕鬆在體內進行細巧的動作,執行縝密的手術;另外,配合放大的3D立體影像,使醫師在術中,能精準避開健康肌肉、神經、血管等,減少損害發生。

有任何症狀出現 應定期接受檢查

脂肪瘤雖是良性腫瘤,但部分患者仍會擔心進行切除手術,會留下傷疤;歐宴泉副院長呼籲,血管脂肪瘤通常沒有症狀,但隨著年紀增加,臨床上,個案和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因此除了定期檢查,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