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視網膜病變露曙光 「青光眼藥之父」加入彥臣研發新藥

隨著3C產品普及,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的年齡層快速下降,藝人劉至翰、陳曉東都曾罹患青光眼,加上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與人口老化的趨勢,眼科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預計到了2050年,全球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因眼疾而可能失明。為此,彥臣生技邀請到被譽為「青光眼藥之父」的國際新藥開發大師邱春億加入,預計先指導研發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新藥E01,不僅可以救人免於失明,更可讓臺灣生技產業進軍國際。

眼藥界的賈伯斯 研發眼藥突破治療困境

曾任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發表過300多篇論文,獲得專利30餘件,邱春億不僅是學術巨擘,在青光眼藥等多項新藥開發的成就更是全球有目共睹。40年前「左旋滴目樂」面世,當時便為國際大藥廠每年賺進10億美金,至今專利過期,每年仍有數千萬美元的產值。同時他先後還成立了三家新藥公司,他的勇於創新突破,被讚譽為「眼藥界的賈伯斯」。

全球生技發展兩亮點 青光眼藥之父指引台灣新契機

新藥開發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讓資金雄厚的國際大廠躍躍欲試,但邱春億教授婉拒了這條捷徑,反而將他數十年來在國際上的研發資源,挹注在台灣生技產業。邱春億指出,他的目標是研發很少藥物或無藥可醫的病症新藥,而當前生技發展有兩大亮點,一是嶄新的癌症治療方法,讓癌症變為可治癒的普通疾病;第二則是人口老化趨勢產生的眼藥開發。

邱春億長期關注三大眼疾難題,E01的出現等於對青光眼、黃斑部病變以外的第三個會導致眼盲的嚴重眼疾找到了可能的療方。他說:「尤其使我可能完成心願的化合物是出自台灣人之手,更使我倍感振奮。」希望未來從台灣開發出來的新藥,就叫「台藥」,以提高台灣地位,他要把這份榮耀留在台灣。

國際新藥開發大師 為台灣眼藥助一臂之力

有人問過邱春億,為何以前沒回來幫幫台灣?其實他非常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只是新藥研發的條件太複雜,從人員、知識、技術、經驗、資金到政策與法令等條件缺一不可,只要時機不成熟,任何計畫都會胎死腹中。還好現在時機成熟,政府大力推動生技發展, 讓他可以一圓台灣夢;目前全世界有1億人有視網膜病變,雖然可以治療,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邱春億希望透過他在研發、創業、經營等新藥整合經驗,協助縮短新藥開發所需的龐大的成本和時間,並提升台灣醫藥研究水準,造福更多的患者。

新發現! 生物失去必要基因還能演化求生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就像人類細胞一樣,除了用來釀酒與烘焙之外,也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這些「必要基因」也存在於人類體內,所以它們不僅是群古老的基因,也是生物基因體內最重要且最核心的一群基因。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張典顯副主任的研究團隊發現,在一次實驗中一個必要基因PRP28可以被刪除,而酵母菌居然還活著!

絕處逢生演化奧秘 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本研究是臺灣首篇被刊載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演化》(Nature Ecology andEvolution)的文章,該期刊為《Nature》子期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張尚麟表示,在負責剪接RNA的剪接體中,「PRP28」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零組件。當失去了「PRP28」,RNA剪接無法進行,細胞就會死掉。

然而,研究團隊將「PRP28」搭配的零組件進行互補性的改變,細胞就可以不需要「PRP28」。但這種缺少「PRP28」的酵母菌因為RNA剪接效率低,導致生長得比較差。

開發治療疾病藥物 調整標的物需求

研究團隊深入調查後,發現演化後的酵母菌可藉由降低上游轉錄(Transcription)的效率,讓轉錄與RNA剪接(Splicing)再度同步化,像是一種負負得正的概念,藉此重新優化細胞整體基因的表現。這個實驗結果顯示,生物系統中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基因表現路徑,不同步驟可以互相影響,例如RNA轉錄與RNA剪接,可以更了解細胞運轉的邏輯與生物系統的演化。

研究團隊表示,這個觀念可以被運用到生物系統的優化,提供未來設計調控生物系統的新路徑。比如說,在開發治療疾病的藥物時,可針對標的物的上下游進行調整以達到系統的整體平衡。

真好康! 這款減肥藥免「傷心」還可控糖

過重或肥胖的你,在吃減肥藥減重嗎?根據研究顯示,學名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能有效抑制食慾,不但不會增加減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更能減少非糖尿病患者轉為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獲得良好控制;該項研究已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突破4成5 8國1萬2000名肥胖者進行臨床試驗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突破4成5,以致使用減肥藥的情況也相形增加。這項減肥用藥研究是由國際知名心臟風險研究組織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Group)於包含美國在內的8個國家,共400多個地點,針對12,000名肥胖患者,追蹤3年以上共5年之久的大規模臨床實驗測試。

減重效果持續3年 可改善血壓、血脂、血糖三高症狀

實驗結果證實,此藥對心血管疾病與心血管高風險組群,減重效果至少可持續3年以上,長期使用減重達標者人數為使用安慰組3倍,亦可改善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指標,改善三高症狀;而且經長期治療並不會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並能降低過重和肥胖患者心血管高危險事件,包括心血管壞死、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或非致命性中風。

降低近3成肥胖者轉為糖尿病 逾4成糖友血糖回復正常

此外,研究並發現,該藥還可降低近3成糖尿病前期或肥胖患者轉為糖尿病;對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亦能提高4成多機會讓血糖回復正常,更能提高近3成血糖異常患者不須用藥;針對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惡化之早期病灶,也能預防微量白蛋白尿產生,減少腎功能惡化。研究並指出,使用此藥一年,預估可幫助19萬糖胖症患者,停用降血糖藥物,減輕健保財政負擔。

圖片

瞄準新機轉受器5-HT2C 鎖定「飽食中樞」降低食慾助減重

至於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的作用機轉為何?又為何能夠免於「傷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文元醫師說明,人體血清素可以作用在3種血清素的接受器5-HT2受體上,產生不同的作用;5-HT2A會影響情緒、5-HT2B會影響心血管系統,「氯卡色林」主要針對的受器5-HT2C,可直接影響下視丘的飽食中樞,單獨針對降低食慾這個作用去加強;因此,氯卡色林可說是標靶性的減重新藥。

國內三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結果與美國研究一樣有效

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也於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成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針對170名患者進行為期24週雙盲試驗並追蹤三個月;結果證實,此藥在國人身上同樣也有顯著減重的效果,與美國的研究一樣有效,並無東西方人種上的差異。

轉移性大腸癌精準治療  量身打造最佳療程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0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對國人健康威脅與日俱增,儼然成為台灣人的「國病」。然而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針對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可以透過精準醫療癌症RAS基因檢測,判斷出是否有RAS基因突變,進而確認病患身體狀況,量身打造最佳治療方式及藥物,進而提升疾病控制率並延長存活期。

RAS基因檢測 精準提供治療選擇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鄧豪偉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目標,都希望能有機會將腫瘤進行手術完全切除,然而有些過大的腫瘤一開始無法切除時,就會搭配標靶或化學治療,進行誘導治療,先將腫瘤縮小後,讓原本的癌症期別降階或範圍縮減,再以手術儘量完全切除。

因此,誘導治療藥物的精準選擇就很重要。根據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與RAS基因突變有著密切的關係,RAS基因如果沒有突變,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才有效。這時基因檢測便是重要的一環,利用RAS基因檢測選擇相對有效的治療方式,在使用標靶藥物後可將腫瘤縮小或穩定控制病情,就有機會可以進行切除。

對症下藥 把握治療黃金期

鄧豪偉醫師補充說明, RAS基因檢測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不僅能降低所需負擔的醫療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也能讓醫師針對患者狀況選擇適宜性的療法,積極地進行治療,把握治療黃金期,對患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建立良好醫病溝通 定期篩檢很重要

鄧豪偉醫師也叮嚀患者,腸癌治療是一條漫長的路,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務必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多與醫師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國人也應培養定期篩檢習慣,讓腸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讓癌症惡化,才可大幅提升治癒率減少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

甲狀腺癌女多於男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統計報告指出,甲狀腺癌發生率較前一年上升約7%,其發生率排名於女性為第5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3倍。成大醫院一般外科洪健齡醫師說明,甲狀腺癌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是常見的內分泌腺體癌,可能因設備進步及篩檢率增加,導致近年來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相較於逐年上升的發生率,女性甲狀腺癌死亡率僅排在第24位、男性第26位,且整體而言,目前大多數病患接受治療都能有相當不錯的預後。

他脖子有無痛硬塊 竟是甲狀腺癌找上門

洪健齡醫師就曾收治一名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的68歲林先生,平時規則用藥物控制,並固定在醫院回診追蹤。近半年前,家人及朋友發現他脖子左邊有一硬塊,但因無任何不適,也就不以為意,認為過一陣子就會消失;然而,脖子的腫塊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大,連聲音也開始變得沙啞,才驚覺事態嚴重而就醫。在了解發病過程及基本的理學檢查後,安排林先生接受抽血、頸部超音波及腫瘤細針穿刺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併雙側側頸淋巴結轉移。而林先生接受甲狀腺全切除及雙側側頸淋巴結廓清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並接受碘-131治療,目前狀況穩定並持續在門診追蹤。

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皆為症狀

洪健齡醫師指出,罹患甲狀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有家族病史、幼兒時頸部暴露輻射、碘過多及不足等;此外,生活壓力及環境中的汙染源也是可能因素之一。而大部分病患都是因為持續性且沒有症狀的頸部腫塊來院檢查,少數病患則是等到腫瘤已經大到壓迫臨近組織,發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才來就醫,此時併發局部淋巴結轉移或是遠處肺部及骨頭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

甲狀腺癌治療效果佳 良性腫瘤應定期追蹤

洪健齡醫師說,約95%的甲狀腺癌病患,確診後均接受手術治療。一般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者,術後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同時亦能有抑制癌症復發的功用。若是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局部或遠處轉移,則在術後合併使用碘-131強化治療效果;近年來則有標靶藥物可選擇。若檢查結果為良性者,建議應每3-6個月定期超音波追蹤,再視情況進行細針穿刺。

二尖瓣膜脫垂逆流心衰竭 瓣膜修補術救命

有位許女士日前因二尖瓣膜脫垂逆流造成心衰竭,前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就醫,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以開心手術進行瓣修補治療,免除其心臟移植之苦;而這位許女士是該院從100年7月改制後,自首例開心手術迄今所完成的第1000例,院方並特別邀請許女士切蛋糕慶祝重生。

培育心臟外科醫師 努力投入開心手術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在改制前就曾邀請台大總院醫師王植賢赴新竹發展心臟手術,也創下竹苗地區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連續100例開心零死亡率的紀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主任蔡孝恩表示,新竹分院六年來培育出不少優秀的心臟血管外科新生代醫師,目前每年開心手術近200例,主動脈支架手術約50例、周邊血管手術約1200例,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個案約40例,其中以葉克膜維生之人日數已達每年400多人日,且也接受鄰近醫院的電話諮詢及轉介。

執行醫學中心等級手術 台大新竹分院展實力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長期致力於急重症醫療與特色醫療,尤其心臟血管外科手術又是急重症醫療的核心項目之一,因此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洪冠予院長表示,目前已逐步建立式血管複合式手術、主動脈微創支架手術、周邊動靜脈介入手術、洗腎廔管與各式化療導管植入手術等,已可成功執行醫學中心醫院等級之急診手術,也再次證明台大新竹分院的手術能力。

提升醫療水準 守護在地民眾健康

台大新竹分院在與台北總院密切交流與聯繫下,大大提升新竹地區需醫療水準,讓竹苗地區民眾不再特地離開家鄉就醫,不僅省時,又能安心享受更優質的在地化醫療品質;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林明賢指出,未來,台大新竹分院將持續扛起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責任外,也將持續投入於複合式開心手術、微創開心手術等醫學中心級的開心術式,幫助更多需要救治的病患,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促進醫療交流 臺灣醫學會年會登場

臺灣醫學會年會每年針對重要醫療政策、國內熱門社會議題以「高峰論壇」方式邀集各界人士進行研討。此次開幕典禮更特別邀請到陳副總統建仁致詞並給予醫界期勉,而因應高齡化社會衍生的老人健康照護問題,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主講「創造台灣衛生政策新思維」,為改善醫師勞動條件並兼顧民眾就醫權益等提出解決方案。另外,也特別邀請到兩位傑出旅美學者 Prof. Roger Lo及 Prof. Yu Shyr,將把最新國外醫學研究帶給國內醫界,另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吳美環教授、臺大醫學院外科黃俊升教授、臺大醫學院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所詹迺立教授,也將針對內、外科及基礎醫學各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及成果發表國內特別演講。

子宮頸癌輕忽不得 癌前病變也要慎防

臺灣醫學會年會今年規劃的兩場論壇,其一為讓聽眾對 HPV 病毒及此疫苗有更深入的認識,由臺大醫院婦產科鄭文芳教授主持「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因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是導致子宮頸癌的真正元凶,從 HPV 病毒特性,對抗 HPV 病毒之免疫反應,帶到 HPV 疫苗的製造設計概念;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發現癌前病變予以即時治療,但是卻避免不了癌前病變的發生與治療過程,如連癌前病變的發生都能預防,那麼就真正確實預防了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療法三讀通過 病人、醫事人員及國家三贏

醫療法第 82條修法在多方的努力下終於 106 年 12 月 29 日三讀通過,其目的是讓所有醫師能夠勇於救治危急及重症病人,讓醫事人員可以安心執行醫療業務,也讓病家和司法體系可以有明確的判斷要件與準則,是病人、醫事人員及國家三贏的重要發展。邱泰源醫師立法委員、臺大醫學院精神部李明濱教授將共同擔任主持「醫療刑責合理化修法對臨床醫療困境的影響」論壇,同時邀請各醫、法專家等,從不同專業角度,共同探討醫療法 82 條修法的正面意義及對未來臨床醫療之影響。

醫學領域最新發展 專家齊聚交流

臺灣醫學會及各專科醫學會訂於 11/10 至 11/11 日為期二天,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臺灣醫學會第 111 屆總會暨 2018 年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除了上述特別演講外,為懷念已故謝博生教授,特別籌畫「謝博生教授與社區醫療體系全人照護」之專題討論;另有專題討論 12 場,以及教育演講 11 場,講題涵蓋各個醫學領域之最新進展與議題, 會議期間在會議中心同時舉辦醫療器材展覽會,歡迎民眾前往一同吸收醫學新知。

提升醫院防災能力 「SHEL模式」多面向執行

為有效防範醫院火災的發生並降低傷亡,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採用「SHEL模式」,透過「oftware:軟體管理」、「ardware:硬體規範」、「nvironment:空間動線標示」、「iveware:教育訓練」四構面,提升醫院全方位的防災應變能力,以達到病人安全的目標。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已於107年度辦理「教育訓練課程」、「災害演練實地訪評」以及「醫院環境及設備安全試評作業」,透過多面向執行策略,以提升醫院整體防災應變能力。

安全課程作為醫院參考方向及目標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永康奇美醫院日前舉辦「醫院緊急災害應變暨環境設備安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包含「應變計畫書撰寫重點及常見問題」、「安全管理教育與訓練分享」、「醫院環境及設備安全」及「環境安全實地觀摩分享」等內容,分別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林志豪醫師、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孫千芬主任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石富元主任授課。特別安排實地觀摩永康奇美醫院,以奇美醫院民國75年第一醫療大樓興建完成的舊院區為例,歷次軟硬體設備及管理機制改善,透過醫院的實務經驗,作為台南市各舊建築物的醫院參考的方向及目標。

安全醫院以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經過幾次國內醫院及護理機構重大火災事件的原因分析,明年度會將火災之「通報」、「關門」及「疏散」納入醫院災防演練的重點,並聘請專家對醫院進行「安全醫院」的輔導訪查,持續透過SHEL模式及檢討執行成效方式,努力朝安全醫院的方向邁進,保障住院病人生命安全。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