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婦女緊張兮兮 泛焦慮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4/12/18
一位逾60歲的王女士,過去幾個月持續感到胸悶、渾身不舒服,三天兩頭往診所跑,要求醫師打針開藥,成天緊張兮兮,後期甚至一天奔波診所兩三次,夜間還出現混亂行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吳證寬表示,經過診斷,王女士罹患泛焦慮症,而每位泛焦慮症的患者出現的症狀皆不盡相同,應尋求醫師提供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泛焦慮症患者,從年輕時就常出現過度擔憂、杞人憂天的狀況,因此終日緊繃難以放鬆,身體常感到腰痠背痛,情緒上容易發怒,睡眠品質差,不是失眠就是早醒。吳證寬指出,泛焦慮症患者的症狀起因於自律神經系統過度警覺,造成頭暈、心悸、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盜汗、頻尿等症狀。焦慮同時會放大患者的不適感,形成惡性循環,會影響到情緒、記憶,甚至出現急性認知功能惡化。

臨床上,不少泛焦慮症患者有共病診斷,常見疾病包括憂鬱症、恐慌症、社交畏懼症,或如酒精等物質濫用。此外,患者也必須提防焦慮症狀和疾病控制的藥物是否相關,如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內外科疾病等。另一方面,生活壓力、人生轉折或老化造成的認知功能衰退,也會使患者病程惡化。

吳證寬說,目前主流治療方式是以調整腦內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抗焦慮劑為主,適時加入促進放鬆或舒緩自律神經系統的藥物。非藥物治療則包括心理、認知和行為治療,引導患者察覺自身焦慮,並修正思考謬誤和行為,加強壓力調適和學習放鬆技巧。泛焦慮症患者可尋求醫療的專業協助,與醫師討論最有效益的治療計畫,重回放鬆生活。


早期發現失智症 AD8量表可篩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4/12/17
失智症的早期臨床症狀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是由短期記憶力減退、忘東忘西開始,一般人常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多數人到了中後期才就醫;醫師表示,其實失智症可經由「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延緩退化的速度,維持生活品質。 「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共有8項問題,包括判斷力上的困難,如容易被詐騙;對活動及嗜好的興趣降低,如變得不愛出門;重複相同問題、故事和陳述;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如不會開電視;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處理複雜的財物上有困難;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指出,若上述問題超過兩項答案為肯定者,可能為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需要透過更詳細的檢查,建議前往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 甄瑞興強調,失智症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式認知功能退化,可能從10 年前就開始形成,並非只有老人才會發生,也可能發生在中年人、年輕人,只有透過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才能延緩病情惡化。

泡湯後皮膚易乾癢紅腫 肌膚防護力漸減弱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2014/12/17
天氣越來越冷,民眾往往會去泡溫泉,或是在家泡澡來暖和身體;然而,泡湯水溫太高,易將身上的油脂洗去,進而出現肌膚乾癢的症狀,尤其是年紀漸長,由於肌膚保護力減弱,再加上長時間泡湯,就可能導致肌膚易龜裂乾癢甚至產生皮膚炎。因此,有敏感且偏乾性肌膚者,最好減少浸泡熱水澡或泡湯時間,且於泡湯後使用具舒緩保濕成分的產品來保養肌膚,才能避免冬季癢上身。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會在家泡澡,或是去泡溫泉;但因此而導致皮膚出問題的情況也不少!皮膚科專科醫師黃郁菁表示,天氣冷,只要氣溫下降1度,就會使肌膚的皮脂腺油脂分泌量下降10%,再加上熱水更是會洗去油脂,因而會導致肌膚的保濕度變差,進而造成缺脂性皮膚炎。

黃郁菁醫師進一步表示,一旦肌膚保濕變差,也會使得肌膚外層對於過敏原的刺激增加,並造成過敏反應,以致會出現肌膚乾癢;而在各種溫泉泉源種類中,硫磺泉多偏酸性,pH值只有2-3,對於有敏弱肌與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就可能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

正常健康肌膚的pH值為5.5微酸性,一般肥皂則是偏鹼性pH值達7-8,在寒冷的冬天,要使用清潔保養品時,就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會過度清潔皮膚的清潔產品, 進而造成皮膚傷害。黃郁菁醫師建議,對於偏中乾性肌膚者,不建議民眾泡湯泡太久,而且建議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才不會洗去保護肌膚的油脂。

黃郁菁醫師指出,在肌膚易敏感乾性的人選用清潔和保濕乳液時, 可選擇內含有保濕及抗發炎的成分, 如含有胺基酸或植物固醇成分,及pH值為5.5微酸性的產品。其中植物固醇油脂可以降低發炎及幫助保濕,對於冬天肌膚容易乾燥而出現的乾癢症狀,就有舒緩作用;此外,她並建議民眾,泡湯時間最好不要太長,大約10-15分鐘為宜,而且在泡好湯之後,身上的水尚未乾時,就使用保濕乳液來保護肌膚。

泡湯不只是大人愛,小孩也很愛泡湯,黃郁菁醫師則是提醒,臨床上,有一名10歲小男孩,和大人一起去泡湯,結果竟發生小腿部位被燙傷,出現泛紅會痛及脫皮現象;因此,小孩泡湯時間應該要再縮短,因為小孩的肌膚構造不如大人,以50度C水溫泡湯,小孩最多泡10分鐘就好。


寶寶一喝奶就吐 分段餵食+副食品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4/12/16
台北市有名新手媽媽,嬰兒剛滿六個月,一喝奶就吐,於是上網求助其他媽咪們,聽信了其他母親的建議,試過其他牌子的奶粉等等的方法,也不見吐奶的情況改善。這位媽媽每三個小時要餵奶,連半夜也不例外,寶寶無法睡過夜,連媽媽都睡眠不足,心裡更自責沒照顧好孩子,長期下來還罹患了憂鬱症。 出生沒幾個月的嬰兒常常喝完奶就吐奶、溢奶,這時如果又遇到淺胃寶寶,一喝奶就吐,更令新手媽媽手足無措。原來是因為寶寶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成熟,在喝完奶後沒辦法自己排出空氣,胃裡有太多空氣造成食物回流,才會吐奶。醫師建議,父母可以在餵奶中,把寶寶直抱在父母肩上,替寶寶拍嗝,排出空氣後再繼續餵奶,一次不要餵太多,才能逐漸改善吐奶的狀況。 澄清醫院小兒科林雨利主任表示,寶寶食道下的括約肌還沒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在吃飽後,因為胃部脹大而產生壓力,所以常有媽咪因為寶寶出現「噴奶」的狀況來求診。隨著寶寶的年紀增加,括約肌發育越完整,吐奶的現象就會慢慢改善。林雨利進一步說,要改善寶寶常吐奶的情況,除了分段餵食外,若寶寶已大於六個月,開始嘗試著餵寶寶吃副食品,可選用比較固態的食品,以不要噎到寶寶為原則。 至於寶寶無法睡過夜的問題,林雨利醫師表示,有些寶寶剛滿月就可以睡過夜,寶寶到了一兩歲,半夜還是會起床討奶喝,所以「睡過夜」還是要看寶寶的情況。 林雨利醫師叮嚀,若有像上述媽媽的情況時,要先觀察寶寶體重是否有增加,如果生長曲線與體重沒有增加,就要盡速就醫,檢查寶寶的腸胃道是否有營養吸收不好的問題。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