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肥胖out! 新型胰島素控糖兼顧體重

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會發福嗎?這樣的觀念將被修正!林桓生--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體重下降,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導致身體無法利用細胞內的糖份,使細胞處於飢餓狀態,造成能量浪費,患者往往會出現短時間體重不正常的急遽下降,而胰島素治療,是為了恢復身體正常機能,使患者將糖份利用、把熱量儲存在體內。

糖尿病患者無論吃藥或打針體重都會上升,但這是為了回復到「標準體重」。林桓生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胰島素治療往往都會造成水腫或是脂肪量上升,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除此之外,降糖效果不平穩,不但會使血糖波動大、難以達標,倘若患者出現體重破表、或是低血糖情況,更造成醫師投藥上的困難。而新型長效型胰島素類似物為六聚體分子,透過極細筆針施打,經皮下吸收後,與血清中蛋白質結合,因此能慢慢發揮藥效。

一整天的總劑量比較少,且讓醫師調藥更有把握,患者也不會血糖忽高忽低,同時比起傳統胰島素對治療後體重的上升幅度減少四成。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中,患者常擔心施打胰島素的安全性,對此問題,林桓生醫師強調,施打胰島素作為胰臟衰敗的輔助治療,可以減少患者服用口服藥物顆數跟種類,不但能減少肝臟、腎臟及胰臟的負擔,對病人生活也較方便。而且針劑安全、不傷人體,就連孕婦也可以施打,更不會傷害胎兒。

林桓生醫師曾收治一名55歲身材肥胖的家庭主婦,血糖藥早中晚吃三種,一天吃12顆藥,血糖卻一直無法達標,使用新型胰島素治療後,該婦人改為一天施打一次胰島素,並服用3顆口服藥物控制血糖,順利達標。林桓生醫師表示,使用新型胰島素,患者可以根據空腹血糖值,以週為單位,自行調整劑量,不用等到三個月後回診時再做調整。

糖尿病早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已出現吃多、喝多、頻尿、體重下降「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因此,林桓生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做篩檢,家族中有糖尿病的民眾更需要提前至35歲定期篩檢,而糖尿病患者若要做好體重控制,一週可做五次中度有氧運動(如腳踏車、快走、游泳)每次30分鐘,使身體內的糖和脂肪達到平衡,飲食上限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醣類食物少吃,多吃纖維質,糖尿病患者也能輕鬆控糖不發福。

 

避免產後狂掉髮 把握黃金六個月勤調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4/12/21
北市一位30歲的新手媽媽,產後四個月開始大量掉髮,每次洗完髮、吹頭髮後,排水孔都被落髮塞住了,新手媽媽不禁憂心忡忡,還沒中年就已禿頭了,該怎麼辦?

開業醫中醫師徐仁德表示,產後落髮屬於休止期落髮,這段期間內掉髮量非常多,但不會「禿頭」。頭皮在正常的情況之下,約有百分之十的毛囊是屬於休止期,所以,正常人一天掉髮約150根左右。如果突然間有大量毛囊進入休息狀態,臨床上便會發現大量毛髮脫落,這種現象就稱為休止期禿髮。

產後掉髮一般來說不會太嚴重,只是休止期毛囊增加,因此生長的頭髮較少,不需任何的治療,只要時間一到,頭髮自然會長出來。不過很多人還是不相信醫師的話,輕信一些誇張不實的生髮廣告,白白浪費一些冤枉錢來治療這種原本就會好的症狀。

徐仁德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髮為血之餘,產後婦女因為荷爾蒙改變、產後氣血不足就容易掉髮,因此,可以使用四物、杜仲、白蒺藜來緩減掉髮情況,促進毛曩發展。此外,風熱或體質燥熱的人也容易有掉髮現象,因為風熱會引起頭皮搔癢、長丘疹,嚴重時會引起毛囊炎,導致大量落髮,所以有風熱或燥熱體質的人可以多喝菊花或薄荷茶,有助於清熱與散熱。

徐仁德醫師說,產後六個月的身體是「虛、寒、淤」的體質,因此使用藥膳進補時要避免寒涼藥性的中藥與食材,都能有效的幫助減緩落髮狀況。切勿過量食用寒性或溫熱的食物。例如有些婦女喜歡在飯後喝一大杯山楂茶去油膩,但要注意的是,山楂雖能去油膩,喝太多會虛寒,間接造成落髮情況更嚴重;也有些產後婦女坐月子期間攝取太多辛熱食物,則會耗氣。

徐仁德醫師提醒,基本上,無論是坐月子期間或已經坐完月子,產後半年內的婦女要多休養,在進補方面,只要把握「依照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盡量避免過寒或刺激性食物。在虛寒的體質下,飲食、作息都要恰當,不應過度勞累,就會有效避免掉髮的情況發生。


脊椎骨折要小心 嚴重恐易癱瘓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2014/12/20
S.H.E 的 Ella 於錄製節目時,不慎受傷造成第一腰椎骨折;俄羅斯23歲的自由式滑雪選手瑪利亞·柯米莎洛娃在訓練中不慎嚴重受傷,造成脊椎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羅浩儒表示,若是脊椎骨折,嚴重恐導致癱瘓。

脊椎骨折好發族群為老年人,由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關係,只要一跌倒就容易發生脊椎骨折;然而,年輕人也容易因為外傷或是跌倒而產生脊椎骨折。羅浩儒醫師說,若是單純的脊椎骨折,症狀多半是腰痛,以及背痛;倘若影響到神經,可能會產生坐骨神經痛,嚴重恐將產生大小便失禁,甚至有癱瘓的可能性。

脊椎骨折分為壓迫性骨折、爆裂粉碎性骨折、彎曲伸展型骨折,以及脫臼型骨折。壓迫性骨折通常是因為跌倒的關係;爆裂粉碎性骨折大多是因為外力的衝擊而導致;彎曲伸展型骨折通常是因為車禍的關係,由於高速撞擊煞車,安全帶容易使脊椎後半部拉傷而導致骨折;而脫臼性骨折是因為脊椎骨開始脫臼,此時神經容易連帶受傷而導致癱瘓。

羅浩儒醫師表示,壓迫性骨折的後遺症多半為駝背;爆裂性骨折因容易壓迫神經而產生神經後遺症,輕則垂足、腰痛,以及神經痛;重則神經受損造成癱瘓;而彎曲伸展性骨折以及脫臼性骨折其導致癱瘓的機率更高。

劇烈運動如跳水、美式足球、籃球,以及賽車等,容易有高速撞擊的運動最容易發生脊椎骨折,醫師建議,若是脊椎骨折一定要就醫檢查是否有影響到神經,若影響到神經則必須開刀處理,最重要的是,平日要預防跌倒的發生,做運動時,防護一定要做好,才是最佳的保護之道。


拿手菜走味 可能是失智症早期徵兆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 2014/12/19
有位張老師發現太太煮菜的調味常常錯誤,詢問太太是否壓力太大,太太卻因此大發脾氣。某天偶然看到媒體報導,張老師才發現太太已出現失智早期徵兆,半年後太太確診為失智症。張老師積極面對,他並表示,參加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講座及支持團體後,獲得了很大的幫助。

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表示,早期失智症外觀與一般人無異,但在記憶力、方向感、語言、個性及行為上會有些改變,例如經常重複說同一件事、重複買相同東西,或者原本的拿手菜走味等。由於輕度失智的長輩常會設法掩飾自己的困難,以致更不容易被早期發現,建議家人或親友細心觀察,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須盡快尋求醫療及相關資源的協助。

邱銘章提醒,台灣老年人口成長快速,未來罹患失智症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將來類似日前失智老翁因走失不幸發生意外的事件可能不斷重演。呼籲全民了解失智症的徵兆,在路上若遇到疑似失智的長輩,能夠適時伸出援手,共同維護社區長者之安全。

民眾若有失智症相關問題,都可撥打台北市衛生局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衛生局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提供專線服務,民眾可獲得疾病衛教、就醫資訊、照護技巧、失智症行為問題因應、照護資源、社會福利等諮詢服務,其他地區民眾亦可撥打0800-474-580全台服務專線,歡迎民眾多加使用。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