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變異型狹心症 青少年罹患率攀高

當心臟冠狀動脈血流不順,造成心肌缺血,引發胸悶、胸痛、全身無力等急性病症,就被稱為狹心症(Angina),過去只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然而,醫師發現近十年來,一些十幾歲的青年人,罹患變異型狹心症(Variant Angina),值得特別注意。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主任張正成指出,青少年的胸痛,部分是因為考試緊張、適應不良而造成,但有些胸痛則是因為罹患變異型狹心症,這類患者常常半夜痛醒、渾身冒冷汗。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謝欣洋表示,罹患變異型狹心症的少年平均年齡為15歲,且大部分體位過重,都沒有心臟病史。觀察其心電圖,會出現ST波段明顯上升的現象;檢驗血清中的心肌細胞受損後所釋放的特異酵素Troponin-I,則出現明顯升高。 青少年變異型狹心症的病因,目前尚無定論,當代的醫學研究,多侷限在成人病例;張正成主任表示,可能的病因為冠狀動脈內皮血管功能不正常,遇到某些不利或過敏環境,便會出現突發暫時性的動脈痙癴與收縮,造成心肌受損,及感到胸痛。 張正成進一步指出,目前發生在變異型狹心症病童組之異常心臟學檢驗數值,與一般非特異性胸痛的對照組相比,已經達到p < 0.001的明顯差異,這類型的患者應該被更加注意。提醒家長,若病童發生無法緩解的急性胸痛,應緊急送醫,並接受十二導程心電圖的篩檢,排除其他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疾病,給予適當治療。

寒冬侵襲敏弱肌 如何選擇保養品?

現在正值冬季最冷的時候,台灣大多數上班族女性有每天化妝的需求,長期下來,皮膚容易乾燥、脫皮、甚至還變成敏感性肌膚;但許多女性也反應,平常也有擦保濕乳液,但不見膚況改善,擦了等於沒擦。然而,根據網路調查發現,一款含有角鯊烯、卵磷質、三酸甘油脂的保養品,由於都是與肌膚保濕因子相近的天然脂質,而且是低致敏及高效保濕,因而受到網友青睞,且被網友評分為滿意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該項調查是由439位民眾,在試用過德國DMS(Derma-Membrane-Structure)薄膜擬膚技術添加的LLB(Lamellar Lipid Base)天然脂質成分保養品後所做的評價;結果顯示,網友最滿意的是保濕佔77%、溫和低刺激佔75%、不引起過敏佔65%。該產品以無香料、用量省、多功能,而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並獲得FG美妝網站特優、UrCosme慾望清單排行榜第一名。 更有網友表示,該保養品除了可用於臉部,也可用在乾燥的大腿膝蓋,腳踝與手肘都非常滋潤,且不會沾染到衣物,是一個「全能型」產品,在旅行時帶上一罐此保養品,可從頭擦到腳,CP值高! 對於脆弱敏感肌又長期缺水的「乾」妹妹,其實從肌膚表面就可以窺知肌膚是否缺水,當肌膚出現脫屑、毛孔變大、缺乏彈性、細紋變多時,就是肌膚已經拉警報了!甚至上妝時會發現底妝不服貼外,而且即使精心化妝後,妝感也暗沉、不通透。 冬天氣候乾燥,有些女性女性說,長期不化妝,應該沒有缺水問題,但為什麼肌膚的狀況卻已從脆弱敏感肌經變成「問題肌」;保養美妝專家建議,出現上述的狀況,就可知皮膚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修復加保濕」就是急救的第一步了!要搶救問題肌,就要選擇天然、成分單純的保養品,慎選低致敏、無香料、不含人工乳化劑的保養品為佳;但如果有嚴重的肌膚問題,像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有傷口者,建議要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 此外,不論是脆弱敏感肌抑或問題肌,一定要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養品,做好基礎保濕工作,讓肌膚狀況穩定,是擁有健康好膚質的第一步,保濕做好後,美白、除皺等等都會事半功倍,輕鬆的在冬天擁有水亮肌!

高度近視及糖尿病 當心老花眼提早報到

近年3C產品盛行,老花眼不在是老年人才有的疾病,眼科醫學會日前針對全台臨床病例的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得老花眼有年輕化的趨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江立峰表示,老花眼年輕化通常跟用眼過度,高度近視及糖尿病年輕化有相關性;此外,過度矯正的近視眼鏡,也會讓老花眼提早來報到。 江立峰說,藉由睫狀肌及懸韌帶的調節,眼球的水晶體能夠改變其形狀,較扁平可以看遠,較凸可以看近。然而,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變硬,眼內調節水晶體的睫狀肌退化,調節能力下降,當下降到某個程度時,就會容易形成老花眼。此外,眼睛沒有戴太陽眼鏡做好防曬,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可能併發白內障,影響水晶體的硬度,也會使老花眼加速形成。 老花眼的初期症狀不太明顯,只是覺得看近的物體時,如報紙,手機,電腦等,會感覺到吃力,眼睛容易感到疲勞及酸澀,甚至模糊。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配戴老花眼鏡後,度數不增反減,這卻是白內障的警訊。 江立峰醫師進一步表示,雖然老花眼是正常老化現象,通常在40歲之後才會發生,但是老花眼年輕化常是因為用眼過度,或是高度近視,以及與糖尿病年輕化有關。預防上,汪立峰說,有近視者,可以藉由避免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來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同時,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好血糖,防止老花眼提早發生。

妙齡女膝蓋疼痛 竟罹患「跑者膝」

一位24歲女性,近2年膝蓋常反覆疼痛,還伴隨著喀拉聲,走路偶爾會突然軟腳,氣溫下降時,膝蓋更是感到苦不堪言。進一步就醫,被診斷為罹患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俗稱為「跑者膝」或髕骨外翻,透過中藥配合針灸與傷科手法後,患者的症狀已好轉,遇到秋冬季節,膝蓋不再疼痛的難以入睡。

收治這名患者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亭云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雖然男性或女性都可能罹患,但女性發生機率相對較高,不僅老年人會出現,青壯年罹病案例也相當常見。患者主要症狀為膝蓋髕骨周圍痠痛、膝內緣壓痛、膝關節在彎曲伸直時發出聲響,若是久坐、蹲跪、上下樓梯或行走斜坡後,疼痛感更加劇烈。若未好好治療,將使得膝蓋對溫度變得異常敏感,只要氣溫一下降,患者常疼痛到難以入睡。

王亭云分析,罹患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的原因很多,像是有些人因扁平足、長短腳、骨盆傾斜等,造成骨盆、膝蓋、腳踝的生物力學結構失衡;另外一些人是,膝蓋髕骨周圍的肌肉與軟組織張力不均所造成。運動員也可能罹病,主要因長時間長距離跑步過度訓練,或持續進行上下坡跑步所致。一部份的人是因為外傷演變而成。在門診會發現,現代人常常久坐久站和姿勢不良,儘管沒有外傷,仍然對膝蓋造成傷害。

目前治療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的方式有許多種,包括藥物、熱敷、電療、復健,中醫能根據疼痛部位,選擇適當的經絡,運用傷科整復手法治療,或在合適的穴位針灸;病程較久或年長患者,可以搭配丸劑治療,如養筋健步丸等增進療效。醫師提醒患者,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容易反覆發作,必須積極治療並調整姿勢,才能減少發作頻率甚至痊癒。若置之不理,導致髕骨下軟骨磨損,將影響膝關節提早退化,不可不慎。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