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酒癮檢測DIY 自我預防好簡單

耶誕節、元旦相繼來臨,再加上尾牙和春節,大家少不了會飲酒作樂,但若是出現酒癮,不但害人又害己!台灣衛生福利部提供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AUDIT)10個簡單問題,大家不妨自我檢測,及早發現,可避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危害及酒癮發生。

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是針對民眾過去一年飲酒習慣進行評估;男性若大於或等於8分,女性若大於或等於6分,就可能有問題性飲酒或是酒癮問題。民眾可根據以下問題來評估自身酒癮狀況。

 

常見的幾種酒類及其內含的酒精單位數(單位/瓶)

A.罐裝啤酒:1 B.保力達、維士比(600cc):4 C.葡萄酒、紅酒:4.2 D.參茸酒(300cc):7.5 E.紹興酒:8 F.米酒:11 G.高梁酒(300cc):14.5 H.威士忌、白蘭地(600cc):20.5

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請以過去一年來喝酒的狀況回答

Q1:你多久喝一次酒?

A.從未(0分)、B.每月至少一次(1分)、C.每月二到四次(2分)、D.每週二到三次(3分)、E.一週超過四次(4分)

Q2: 在一般喝酒的日子,你一天可以喝多少酒(單位)?

A.1或2(0分)、B.3或4(1分)、C.5或6(2分)、D.7或9(3分)、E.超過10(4分)

Q3: 多久會有一次喝超過6單位的酒?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4: 你發現一旦開始喝酒後便會一直想要繼續喝下去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5: 因為喝酒而無法做好你平常該做的事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6: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飲酒後,早上需要喝一杯才會覺得舒服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7: 在酒後覺得愧疚或自責不應該這樣喝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8: 酒後忘記前一晚發生事情的情形有多常見?

A.從未(0分)、B.每月少於一次(1分)、C.每月(2分)、D.每週(3分)、E.每天或幾乎天天(4分)

Q9: 是否曾經有其他人或是你自己因為你的喝酒而受傷過?

A.無(0分)、B.有,但不是在過去一年(2分)、C.有,在過去一年中(3分) 

Q10: 是否曾經有親友、醫生、或其他醫療人員關心你喝酒的問題,或是建議你少喝點?

A.無(0分)、B.有,但不是在過去一年(2分)、C.有,在過去一年中(3分)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寶寶大病初癒 三原則讓飲食習慣不偏差

「孩子在生病時食慾不振,但又為什麼痊癒後,還是拒食了呢?」,許多媽咪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此問題,嬰幼兒副食品專家洪嘉穗(晴媽咪)表示,孩子的胃口確實會依生理狀況改變而有些許不同,像是感冒鼻塞的孩子,可能就不願意喝奶,因為會使呼吸不順暢;也有些生病造成腸胃不適的孩子就不願意吃粥,因為過多的水分可能會使寶寶產生更多的胃酸和脹氣。

洪嘉穗並指出,孩子在生病時,醫生會開給寶寶藥水,而開給孩子用的藥水通常都會加入甜度高的糖漿來蓋過藥味,而這些甜味,易導致寶寶的味蕾改變,讓原本可以接受天然食物的孩子,突然間覺得副食品索然無味而拒食。

其實,孩子若是因為生理影響食慾,情況是會隨著時間好轉,慢慢回復接受副食品;若是孩子的味蕾改善,仍拒絕吃副食品的話,洪嘉穗則是強調,家長就不要抱著「有吃總比沒吃好」的心態,而給予孩子米餅、麵包等味道較甜、較重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口味較重,較討孩子喜歡,會導致孩子更不想吃自己的副食品,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回不去正常的飲食外,孩子還學到「我不吃副食品也沒關係,我會有更好吃的東西可以吃」。

因此,要解決上述的問題,洪嘉穗建議,要把握以下原則,才能避免孩子因為一次生病就把飲食習慣打亂。

一、堅持「孩子要有正常的飲食習慣」為原則。

二、少量多餐,例如,病癒後先讓孩子1個小時吃50g副食品、接著可把時間拉長,變成2個小時吃100g副食品,再循序漸進調整到孩子生病前飲食的狀態。

三、可選用味道較甜的食材先讓寶寶容易入口,例如南瓜、地瓜、蘋果、馬鈴薯、胚芽米等食材。待寶寶恢復胃口後,再繼續添加各式食材,讓營養更加均衡。

晴媽咪也叮嚀父母們,為了不讓孩子在副食品時期只是喝奶和吃米多、水多、料少的粥;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到處詢問該補充什麼維他命、鈣片(鈣飲)、益生菌……,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從嬰幼兒時期便養成孩子什麼食材都吃的好習慣,才能為孩子健康真正奠基,所以良好的飲食習慣一定要從「良好的生活作息、對的副食品開始」。

腳是第二顆心臟 保養身體從腳做起

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保暖與養生。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平時做好保養,等於顧好心臟。

中醫師徐仁德說,我們人碰觸不到心臟,所以無法按摩心臟,但是我們能藉由腳部的各反射區來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中醫的足部養生有兩大優點,不僅能夠隨時隨地履行,按、壓、搓、揉或敲擊都能由自己控制。

敲擊腳底:晚上睡前擁拳頭敲擊腳底,透過敲擊給腳底刺激,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正確的敲擊法是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地向四周以放射狀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

雙腳搖晃: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產生內分泌失調的現象,像是頭痛、食欲不振等徵兆,簡單地晃動的腳部刺激便可增進血液迴圈。可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連續5分鐘後,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良,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冬天畏寒,可在就寢前搖晃雙腳,就會覺得全身暖起來,有助於改良睡眠。

赤腳走路:腳掌是堅持人體平衡的主要部位,所以健康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健康的腳掌。為了促進身體健康,在家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光腳走路,也可赤腳走卵石路,對於血液循環有正面幫助。

腳底摩擦: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通暢時,四肢就怕冷,也容易失眠。而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等到腳部覺得溫熱,便可以在短時光內酣然入睡。方式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相互摩擦,假如雙手也同時進行摩擦則後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幾次,腳部就會感到暖和,睡意也就來臨了。

揉搓腳趾:有加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天天揉搓幾次,每次3分鐘;可用手做圓周活動來揉搓小趾外側,只要在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而且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所以中醫相信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腦力。

 

感冒時誤吃地雷食物 肺都快咳出來

北市一名三十歲女性,連續咳嗽咳了三個禮拜,從住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看到大醫院,西醫看完再換中醫,健保藥吃完後換自費藥,仍然咳不停,「咳到肺都快咳出來了!」一直到避開「感冒時的地雷食物」後,情況才好轉。耳鼻喉科林偉鴻醫師說,生病時,吃錯食物水果,會很慘!含糖的食物水果,會生痰,也會讓病患咳不停;含有果酸的水果也是感冒患者的地雷。

收治該病例的耳鼻喉科林偉鴻醫師解釋,許多愛美的女性會接受果酸換膚,來幫助肌膚改善黑斑、青春痘等問題,讓肌膚看起來宛如新生,果酸換膚就是利用酸性物質使皮膚溶解剝離,使表皮細胞加速新陳代謝。有些病人會食用水果來補充天然維他命,但其實水果中的果酸會刺激咳嗽中樞,這就是為什麼吃了許多病人含有果酸的水果,反而咳嗽咳得更嚴重。

林偉鴻醫師表示,若有咳嗽現象,應避免食用含有大蒜素、薑辣素、韭菜,可用洋蔥或青蔥代替。中餐多含有大蒜素、薑辣素,生病時可選用西餐,可以說是感冒時最安全的食物。水果部分可選擇林醫師整理的「安全水果」,木瓜、哈密瓜、香瓜、水蜜桃、龍眼、柿子、綠棗、釋迦(鳳梨釋迦不行)。

地雷食物水果則有,蕉類、白蘿蔔、筍類、鳳梨、芒果。除了避開上述的地雷食物外,林偉宏醫師也提醒民眾,頭頸部下方之凹陷處是全身最怕冷的地方,所以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能夠預防著涼、避免咳嗽加劇。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