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輕鬆坐月子 濃縮中藥調養體質

產婦若能坐好月子,不但能獲得良好休息,也能讓身體補充營養,盡快恢復體力;因此,產後調理特別重要。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阮膺旭指出,主要是因產婦在分娩時,出血量多,加上腰痠腹痛等症狀,使體力耗損,有些產婦甚至因此氣血虛弱,這時就必須透過坐月子時期,幫助身體恢復原來狀態。

傳統觀念上,坐月子必須透過各種補品,讓產婦能夠補充體力,但因現代人忙碌,多沒有太多時間耗在燉煮熬湯藥上;阮膺旭說,其實現在已有合格的中藥廠,經過檢驗中藥材的安全性,且剔除含有重金屬的藥材,熬煮後提煉出的濃縮藥湯製成的科學中藥,讓現代人不管在服用或是攜帶上都非常方便。

醫師阮膺旭進一步說明,濃縮中藥和傳統煎劑相似,不同的是在製造過程,煎煮後必須再給予賦型劑後,才成為成品,一般民眾在各中醫院服用的中藥粉,都屬於此類,尤其產婦在產後一週內,屬於陰血不足、陽氣偏旺的體質,若未多加注意,就恐因吃得過於油膩,傷害脾胃,這時就會因無法吸收營養,影響體質恢復。

坐月子除了能透過濃縮中藥的協助,也應隨時保持愉快心情,養成清淡營養的飲食方式,就能有效改善虛寒體質;阮膺旭呼籲,若是屬於打過麻藥的產婦,則建議飲食上應避免白菜、竹筍等冷性食物,可依照不同體質,採以溫養或清養的食物調理較佳。

張口疼痛+耳有異聲 到底要看哪一科?

「醫生,我嚼食物的時候臉頰好痛,嘴巴都張不開了,是不是牙齒發炎啊?」、「我嘴巴張開時,耳朵都會聽到奇怪的聲音,我去看耳鼻喉科,但是醫生說耳朵沒有問題…」、「我打哈欠時,耳朵附近好痛,而且我覺得我好像咬不回去了,這要怎麼辦?」這些都是在口腔外科門診常見的情形,病人常在看過骨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等,最後才被輾轉轉診到口腔外科就診。

于錫倩,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表示,顳顎關節的位置在耳朵的前方,它是活動量很大的關節,說話、吃東西、打哈欠時,這個關節都必須運動,甚至在睡覺時,都有可能因為磨牙或緊咬,而使肌肉和關節無法休息,進而造成「顳顎關節障礙」或「肌筋膜疼痛」,這些都統稱為「顳顎關節症候群」。

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傷、肌炎、腫瘤、風濕性關節炎等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或是咬合不正、睡覺時磨牙、牙關緊咬、姿勢不良或假牙高度不適合、喜歡嚼食硬物等,都可能引發顳顎關節障礙,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且睡眠品質不好,使得顳顎關節障礙及顏面肌肉疼痛的問題越來越多,且越發嚴重。

于錫倩表示,顳顎關節是身體裡很重要的一個關節,不論是與人溝通、享受美食或高聲歌唱都需要它,呼籲民眾了解顳顎關節,並好好保養它,加上保持輕鬆的心情,維持良好的睡眠,適度排解壓力,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及咬合關係,這些都可以讓您遠離顳顎關節痛。

 

泡湯頻率過高 恐造成毛囊炎

秋冬寒冷的氣溫,使得暖暖的溫泉成為民眾的最愛,許多旅遊書和網站,更宣稱泡溫泉能改善關節疼痛、美白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兼治皮膚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孟穗表示,泡湯能治療的皮膚病,以疥瘡較有醫學根據,其他皮膚病則有待商榷。提醒民眾,不當泡湯可能反而會造成皮膚搔癢、乾燥,甚至演變成毛囊炎。

李孟穗醫師指出,硫磺泉質可以殺死皮膚中寄生的疥蟲,能改善疥瘡,在過去相關外用藥不發達的年代,的確有醫師會建議病人,透過泡硫磺泉來治療疥瘡,但不代表其他皮膚會癢的疾病,都可透過泡湯解決。現在治療疥瘡的藥物療效佳,能在短時間內治癒,已經少有醫師建議,用泡湯來治療疥瘡。

目前是泡湯旺季,皮膚科門診卻反而常出現因泡湯造成搔癢甚至灼傷的案例。李孟穗醫師說,過去曾經有一名患者,因為參加溫泉旅行團,皮膚浸泡熱水加上搓洗,將表皮脂質層洗掉,失去隔絕保護效果,造成皮膚乾燥搔癢,在搔抓之後還起疹子,甚至破皮變成毛囊炎。其實,對於皮膚較脆弱,或本身是缺脂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浸泡高溫溫泉水,造成皮膚病的機率會大增。

泡溫泉時可留意三重點,包括泡湯時不宜過度刷洗或去角質;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或次數太頻繁,否則容易洗掉皮膚表層的保護膜;泡湯後應確實沖洗,並塗上保濕滋潤乳霜,並視乾燥情形隨時補充。提醒民眾,若已出現皮膚紅疹,應求助皮膚科醫師,接受正確治療。

 

常壓性水腦症 腰椎腹腔引流術可解套

一名70歲林老太太,三個月前開始出現記憶衰退的情況,不但記不住親友的名字,甚至忘記回家的路,開始出現步態不穩、走路步距縮小,導致她經常跌倒受傷;就醫經臨床與影像檢查後,並經「腰椎穿刺腦水體外引流測試」,確認為交通型常壓性水腦者後,透過「腰椎腹腔腦水引流」手術治療,記憶力與步態都進步許多。

收治該名林老太太的成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戴世煌表示,水腦症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而常壓性水腦更是造成老人家失智退化的原因之一,好發於老年人。臨床上常壓性水腦患者會出現步態不穩失調、癡呆症或是尿失禁等症狀;但由於症狀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單純老人家的退化,病患經常延誤就醫時間。

目前,由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主要以引流手術為主,包含傳統腦水引流手術,以及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戴世煌醫師指出,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是在腰椎兩處開刀,分別植入細管腰椎脊髓腔,並將閥門及導管植入腹腔,將過多的腦脊髓液分流至腹腔,改善腦部壓力與臨床症狀,病患術後神經功能恢復率高達88%。

相對於傳統腦水引流手術,需要開腦將腦室內的腦脊髓液分流,需要承擔開顱手術的風險,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則不需要開腦,風險相對降地;此外,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可體外調整壓力、避免多次手術之可能、感染產生併發症的機率也較低。

提醒民眾,若家人年長者有出現步態不穩容易跌倒、記憶力衰退、疲憊嗜睡、人格情緒改變、或是尿失禁,建議及早就醫檢查,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引發的失智症,可透過引流手術治療,及早脫離失智之苦。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