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脾氣暴躁食慾不佳 恐是憂鬱症上身

鬱悶、愁苦或常常哭泣等情況,甚至嚴重時有自殺死亡的念頭,往往被定位成憂鬱症主要症狀,但其實包括思考、情緒、行為以及身體等不適,都有可能會受到憂鬱症影響。

柯俊銘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指出,憂鬱症呈現的樣貌較多元,像是若短期內出現食慾不佳,造成體重明顯下降,或是突然不忌口暴肥等體重變化較大的情形,也可能是憂鬱症,這些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就會造成延遲治療,反使症狀加劇。

像是脾氣突然暴躁易怒,尤其因一點小事就看不順眼,隨意遷怒,或是缺乏耐性,常常感到莫名厭煩,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柯俊銘說,另外沒有理由地腰痠背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醫師檢查仍查不出任何生理因素,或是腦筋變得遲鈍,難以作出選擇,恐怕都得多加小心。

民眾若發覺自己或是身邊親朋好友有類似情況出現時,尤其合併悶悶不樂等典型憂鬱症症狀,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柯俊銘提醒,即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透過專業的協助,一定能順利甩掉憂鬱纏身。

 

長期藉酒放鬆心情 當心酒精成癮

許多人都會透過飲酒藉此放鬆心情,也曾有醫學報導適量飲酒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小心若喝上癮,不但會造成身體不適,也可能引發家庭以及社會等問題;吳穠楷彰化開業診所院長指出,飲酒成癮在醫學上被認定是疾病,酒癮患者對酒精無法抗拒,包括個人行為、基因遺傳及社會文化等都可能是成因。

若發現一段時間不喝酒,出現焦慮、冒汗甚至失眠等情況,或是酒量越來越好,每次甚至習慣性追酒喝,或是因喝酒導致無法工作,就有可能已經是酒精成癮問題;吳穠楷說,酒精在腦部就像中樞神經抑制劑,能減緩焦慮,若習慣喝酒卻突然喝不到時,患者就會出現戒斷症狀。

吳穠楷進一步說明,包括自主神經過度亢奮、焦慮、手抖,嚴重甚至幻覺、癲癇等現象,都是戒斷症狀,治療上,患者可接受藥物治療,幫助降低酒精戒斷不適,另外也可接受心理治療,加強戒酒動機,嚴重時應安排短期住院,才能幫助有效處理戒斷症狀。

酒癮不只會造成身體傷害,也會衍生許多精神科疾病,臨床上,酒癮患者合併其他精神疾病的比率就高達40%;酒癮雖無法根治,但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多點耐心,還是能幫助酒癮患者從成癮中恢復,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

 

眩暈症勿輕忽 嚴重有致死可能性

台語天后江蕙將舉辦告別演唱會,搶票事件鬧得轟轟烈烈,江蕙引退有一說法是,多年來飽受眩暈症之苦,為了健康考量。李彬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任指出,暈眩症可能由腦部、平衡(前庭)神經、內耳問題、循環障礙,或系統性疾病引起,建議第一次發作時就該就醫,若不處理,嚴重時可能會要人命!

近期一位36歲的女性,出現頭暈、噁心、步態不穩的症狀而到院就醫,經過理學檢查和電腦斷層掃描,被診斷為腦內出血,經過治療後,已健康出院。李彬州指出,眩暈症發生的典型症狀,包括頭暈目眩、噁心嘔吐、步態不穩,類似暈車和暈船的感覺。

若是第一次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排除其他腦中風和其他腦部病變。 值得留意的是,眩暈症若是腦中風合併腦疝,可能會有致命危險。一般慢性復發的眩暈症,造成的原因大多和內耳不平衡或循環障礙有關,常常因天氣變化、睡眠不足和壓力等誘發。李彬州醫師建議,慢性眩暈症病患,應常保心情愉悅、充足睡眠,並注意天氣變化,做好保暖。

眩暈症的症狀和感冒有點類似,有些民眾不知道,可能會胡亂吃藥而延誤就醫,需特別留意。對於慢性復發的病人,平時最好能吃清淡、低鹽飲食,並多休息;若是出現嚴重噁心嘔吐,以致無法進食喝水的狀況,應立即就醫治療。

 

哺乳媽媽吃海鮮 竟造成寶寶血便

一位剛出生19天的男嬰,突然解出血便並帶有黏液,被家屬緊急帶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戴季珊該院小兒腸胃科醫師表示,透過糞便檢查,小男嬰並無出現常見致病菌,但母親數日前曾食用蝦子等海鮮料理,因此診斷為過敏性腸炎。提醒正在哺餵母乳的媽媽們,應盡量避免食用牛奶、雞蛋、魚、甲殼貝類、堅果、花生、小麥和大豆等,以防止產生過敏反應。

造成嬰兒血便可能的原因,有肛裂、蛋白過敏、感染性腸炎、壞死性腸炎、巨結腸症、腸扭轉、腸套疊,甚至是凝血功能相關疾病,又以肛門周圍裂傷破皮,和蛋白過敏最為常見。這位男嬰就是由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造成,常見於2~8周大的嬰兒,最小的甚至在出生一周後出現。治療方法,是去除可能造成免疫反應的食物來源,調整後血便症狀可在三天內改善。而這位男嬰最後透過餵食高度水解配方奶後,已康復返家。

蛋白過敏造成的症狀,包括吸收不良、生長遲緩、嘔吐、血便、以及貧血等,過敏反應可影響全腸道系統,上至口腔黏膜、下至直腸肛門。值得留意的是,一半以上的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個案,來自純母乳哺餵的嬰兒,其次是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之配方奶的嬰兒。國外研究顯示,案例中有六成五是因為母親攝取牛奶,兩成是因母親食用雞蛋,玉米或大豆等排名居次。

戴季珊醫師說,罹患相關疾病的嬰兒,母親仍可餵母乳,但飲食中應避免牛奶、雞蛋、魚、甲殼貝類、堅果、花生、小麥和大豆等;若是餵食以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的配方奶,建議優先考慮改以母乳哺餵。以上兩種方式都無法獲得改善的嬰兒,可使用高度蛋白水解的配方奶,將九成蛋白質切割至小於三千道爾頓的胜肽,可避免人體免疫反應,缺點是口感差、所費不貲。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