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孩童成長無法重來! 醫:小二就要追蹤身高

今年就讀大一的小華,身高直逼170公分,但父母身高僅有150公分左右,親友們都對他的身高感到意外!原來,因為擔心孩子會「低人一等」,小華8歲時便前往醫院求診,家長期望能透過醫師建議及治療,改善家族性身材矮小的問題。

小華起初身體檢查並無異狀,其身高雖然偏矮但仍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只是先追蹤,追蹤兩年後,卻發現他提前在10歲時就進入青春期(屬於偏早進入青春期),經過醫師研判若不經治療,預估最終身高只會落在158公分左右,於是趁生長板癒合之前,使用生長激素合併性賀爾蒙抑制劑延緩青春期進程治療,最終長到170公分。

開業診所林美慧醫師表示,4歲孩童平均身高約為100公分,直到進入青春期之前,若父母發現這段期間孩童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生長曲線偏離原有的軌道,就需盡快至醫院就診。青春期是最後的成長階段,女孩在10至10歲半左右,會出現胸部發育的第二性徵;男孩約在11至11歲半開始進入青春期,會有睪丸變大的現象。

林美慧醫師強調,孩童身高的70%根據遺傳、30%為後天影響,現代的生活習慣及飲食,與過去不盡相同,可能面臨青春期提早到來,卻因初期性徵不夠明顯而被家長輕忽,建議在國小二年級時,向有經驗的醫師求診,做第一次的評估。

若像上述案例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必須先經過嚴密檢查,確認孩童的生長板是否仍未癒合、有無性早熟情況。若有性早熟的可能,除了要爭取黃金治療時間,醫師也會根據狀況「量身訂做治療」,搭配延緩青春期的性賀爾蒙抑制劑,延後生長板閉合的時間,並補充適量的生長激素。

除此之外,在治療前,家長必須對於正常孩童生長模式有一定的認知,林美慧醫師表示,近年來的門診做法,只要是初診的孩童,便會要求家長一定要完整聽完1小時的衛教講座,了解正確的生長相關醫療知識,全盤了解療程計畫及預期身高目標,才不會因不了解而有道聽塗說的錯誤觀念,或治療半途而廢。而每位孩子的狀況都不盡相同,生長激素療程通常要數年時間,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也許會有經濟上的考量,建議治療期間遵照醫囑做定期追蹤與評估,才可達到最佳治療目標。

 

無法避免的幼兒撞傷 到底何時該送醫?

孩子碰撞、跌倒時有所聞,到底是否該送醫、何時送醫,也是大學問。一名九個月大的女嬰因照護者疏失,讓剛學會爬的嬰兒跌落床下,而床鋪離地面將近有60公分之高,導致女嬰後腦勺著地,哭鬧不止。

周禹謀,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外科醫師,表示,剛學爬、走路的嬰兒,發生跌傷頭部的情形,幾乎是無可避免,而小兒頭部外傷又是最令家長與照護者緊張的問題。

一般而言,意外發生後,照護者應仔細觀察孩童是否有抽搐、嘔吐、高燒、躁動、嗜睡、無法走路或爬行、鼻孔或耳朵流出血水時,應立即送醫。 輕微的頭部外傷在碰撞處可能會有腫塊,孩童會哭鬧或暈眩,但意識仍清醒,雙眼靈活,三小時內會有嘔吐一到兩次。

頭皮內可能會出現鬆軟的血塊,通常在數周內可自行吸收;頭蓋骨骨折,九成以上的孩童會在三個月內自行痊癒。建議可在撞傷處冰敷消腫,但腫塊的大小並不代表撞傷的嚴重程度。 嚴重的頭部外傷,多是因顱內壓升高,孩子會有瞳孔大小不一、眼神無法對焦、噴射狀或劇烈嘔吐,而且通常伴隨著昏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顱內出血是在受傷後幾個月,才會出現症狀,即所謂的遲延性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者會導致孩童的人格改變。

周禹謀醫師說,居家照護應密切觀察至少24小時,每2小時探視一次,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孩子食慾不振,也不要勉強餵食,並且注意是否有意識不清、不明原因哭鬧、瞳孔大小不一致、手腳某一側較弱(癱瘓前兆)。若無上述情形,也應於三個月內定期回診兒童神經外科檢查,確保幼兒發育。

 

兒童成長學問大 聰明補鈣可幫助

曾有研究指出,台灣學齡兒童的鈣攝取量不到標準值的一半(根據健保署資料,標準值為1000毫克),讓許多父母心慌慌,擔心孩子是否從小鈣質攝取不足而矮人一等,使「補鈣」成為父母的功課之一。但是,補鈣最怕孩子吸收效果不佳,又怕補鈣補過頭對身體有害,到底該怎麼聰明補鈣,幫助孩子長得高又壯呢?

童怡靖,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表示,營養均衡、運動量充足,正確補鈣,即可避免鈣質缺乏而影響生長的狀況。骨質疏鬆醫學會副秘書長暨亞東醫院骨科醫師吳凱文則補充,因鈣質容易流失,且鈣質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3,因維生素D3較為活化也可促進鈣質的利用。

維生素D除了自身皮膚與日照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等都是主要來源,這些維生素D必須經由日照,才能將之活化利用,在嬰兒一般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皆不多,所以純母乳哺育的嬰兒與母親,皆要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並且要有足夠的日照,所以在腸胃嚴重吸收不良、肝腎疾患以及長期缺乏日照的孩子,才會有鈣質不足的問題。至於富含鈣質的天然食物,則有牛奶、奶粉、魚乾、蝦米、起司、豆乾、黑芝麻、苦瓜、莧菜、芥蘭等綠色蔬菜。

吳凱文醫師則強調,由於台灣緯度因素,只需要每天曬太陽15分鐘,再加上皮膚自造的維生素D即足夠供應身體使用。飲食方面則建議可多吃脂肪量高的魚類來攝取維生素D。而至於鈣片、鈣液、鈣錠有何不同,醫師說明,基本上大同小異,成分比鈣片形式重要,但若是針對不愛吞藥的孩子或是吞嚥困難者,可使用鈣液輔助。

吃鈣片有無需要注意事項?童怡靖醫師說明,在臨床上遇過不少因為不當添加鈣質,導致孩子腎結石的案例,因為過多的鈣質需經由腎臟排出,容易造成腎結石。所以如有懷疑鈣質缺乏,應經由臨床醫師的診斷確認後,再依照醫師建議補充。 吳凱文醫師則表示,若有缺鈣而影響成長的話,最好的補鈣時機是在兒童四歲過後,並經由醫師依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與年齡評估是否該補鈣、要補多少鈣。醫師建議,平時應均衡飲食,注意攝取足量含有維生素D及鈣質的天然食物,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適當的日照以及足夠的運動量,一方面維生素D的活化需要日照,再方面藉由運動,才能增進鈣質在骨頭的累積,也避免鈣質流失。

 

DIY烘培導致手痠痛 透過伸展運動有效舒緩

許多民眾都會嘗試在家烘培,或是DIY做蛋糕等,但常常一個不注意,烘培一整天下來就恐會使雙手感到痠痛;黃巧雲,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指出,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伸展小技巧,幫助雙手甩開疲勞。

黃巧雲舉例,像是平時可透過手腕及手肘的伸展動作,將右手肘伸直且手心向內,將手腕放鬆垂下,並將左手握住手背,輕微下壓到右手前臂,這時就會感到肌肉緊繃狀態;她建議伸展姿勢應維持10至15秒,且重複五次,並可左右手交替,就能有效紓緩伸腕肌群痠痛。

物理治療師黃巧雲進一步說明,除了手臂肌肉伸展外,也可透過肩關節穩定運動幫助加強肩膀穩定性,減少手臂負擔,民眾可以站在牆面前,將雙手舉起與肩同寬高,並平貼牆面,這時仿照伏地挺身動作,使身體靠近牆面維持不動,再回推至原姿勢,此伸展不但能加強胸肌、肱三角肌,也能幫助增加肩關節訓練。

不過其實民眾嘗試手工烘培時,也可多採以適當的烘焙器具,減少食品失敗率;黃巧雲提醒,若手臂或肩頸透過伸展仍無改善,持續三天以上,建議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