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進春夏之際 結石好發高峰期

48歲的呂先生,8年前曾因左側輸尿管結石而就醫治療,當時透過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後痊癒;近期體檢時竟發現,兩側輸尿管結石、腎結石、腎水腫等,再度接受輸尿管鏡碎石治療,當天即返家。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指出,泌尿科患者,冬、夏常見疾病分別是攝護腺肥大和結石,目前介於冬去春來的交替期,結石患者大增3成。

林儒廷解釋,結石和季節的關聯性,來自於每人每天需要的水分,會因個人身體狀況、環境和活動量改變,夏季排汗量增加,若水分補充未跟著增加,便會因水分攝取不足,增加罹患結石機會,平時可透過尿液顏色判斷,水分補充是否充足;若曾經有結石病史,根據體質不同,約有一半可能會復發,因此,建議患者應每半年回診一次,防止結石復發而不自知。

人體為什麼會結石?林儒廷說,一般尿液會經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若有結石出現,會使尿液在排出體外的過程中碰到阻礙,進而出現劇烈、陣發性的腰痛、下腹痛、膀胱、陰囊、外陰部疼痛、急尿、頻尿、小便燒灼等症狀;若結石長期阻塞輸尿管,則會影響集尿系統,使體內廢物不能透過尿液排出,可能引發腎臟水腫、腎臟功能衰竭、尿毒症,甚至洗腎等併發症。

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體外震波和輸尿管鏡碎石術,其中後者隨技術改善,現在已不需住院,手術當天即可返家,增加不少便利性。治療方式是在輸尿管中,將結石原地擊碎,再放入引流支架,手術時間約0.5到1小時,不需住院,之後再返回門診取出支架。林儒廷提醒,目前進入結石好發期,應多喝水、不憋尿,曾罹患結石者,應定期追蹤,避免再度復發。

非經期異常出血 小心內分泌出問題

女性最害怕的莫過於是非經期出血或異常出血,總是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況是不是亮起紅燈了。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在門診中常常會看見異常出血的患者緊張焦慮的神情,總是要先適時地安撫情緒。中醫治療不正常的出血療效非常好,主要可以補氣、化瘀、收澀、涼血或針灸止血,但是止血完後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因為這種問題可大可小,一定要找出異常出血的原因。

周宗翰醫師表示,發生出血的時間至關重要,排卵期間如果有血絲狀,且伴隨著蛋清般的分泌物出血,這種情形一般沒有什麼大問題,大多是屬於排卵期出血,不用過度擔心。此類型的出血,多與壓力、飲食失調、內分泌異常或是卵巢功能障礙有關,中醫在這種出血的調理有著很好的療效,只要大腦、卵巢或內分泌系統的合作有一點閃失,就會有異常出血的情形,工作壓力過大、緊張焦慮、飲食習慣不佳、或是不適當劇烈運動等,或是女性服用含有高量雌激素的營養補充品,像是胎盤素、蜂王乳等;一旦過度刺激卵巢,將導致不正常出血,應該立即暫停使用。上述原因皆有可能影響腦下垂體導致沒有排卵或是黃體素分泌不足以穩定子宮內膜,因此在不正常的時間點剝落出血。

當出血發生在排卵期後,而且還伴隨著有下腹部墜痛的感覺,這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可能是屬於排卵期出血,特別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異常、高泌乳激血症、糖尿病等內分泌新陳代謝疾病,也可能會影響腦下垂體與卵巢子宮賀爾蒙的分泌,中醫可以運用針灸以及中藥穩定人體的新陳代謝,鞏固內分泌系統的協調,以避免及減低排卵期出血的機會。

周宗翰醫師建議,最重要保持個人衛生,養成每天洗澡,換底褲的好習慣,注意性生活的衛生,本身婦科易感染的人房事不宜太過頻繁。

季節交替 留意嬰幼兒呼吸道感染

一名36周早產女嬰,在出生15天後,突然出現臉色發黑、活力不佳的情形,緊急送醫檢查,確診為呼吸暫停及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肺炎。收治個案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陳麒年指出,女嬰經過插管、呼吸器治療後,已平安出院。她提醒家長,目前面臨季節交替,嬰幼兒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應更加留意。

陳麒年表示,有多種原因可能造成新生兒呼吸暫停,常發生在極度早產兒,因腦部呼吸控制中樞功能不成熟造成。通常引起早產兒的呼吸暫停病原,多半是細菌或黴菌造成的菌血症;若有低血糖、低體溫、貧血或合併感染問題,抵抗力較低的嬰幼兒更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可能危及生命。這位案例中所感染的肺炎,是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引起,是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毒來源。因此,家中成員有咳嗽、流鼻水或發燒,造成明顯呼吸道症狀,應洗手、戴口罩避免傳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每年的2月到4月,或8月到10月間,被感染的嬰幼兒,會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早產兒和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感染後常需入住加護病房,或演變成嚴重肺炎,需插管及呼吸器治療。此外,早產兒經RSV感染後,出現呼吸暫停的機率,比足月兒高出5到10倍以上。

因此,針對出生周數小於或等於28周,合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以及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幼兒,併有血液動力學異常者,可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預防感染;若家長聽到小孩有明顯呼吸雜音及喘鳴聲,可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細支氣管炎,病情嚴重者,會有食慾下降、呼吸急促、低血氧、呼吸暫停,甚至變成需要插管治療的肺炎。提醒家長,若發現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

天冷泡溫泉 靜脈曲張恐惡化

一位60歲的陳老師,平時腿部常感到痠麻,腳部還浮出腳筋,某日泡溫泉後,浮腳筋處還出現硬塊,試著搓揉改善,不僅未消除,幾天後出現紅腫、發炎,緊急求醫。中壢天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靜脈曲張專科醫師林哲安表示,泡溫泉會使靜脈曲張更惡化,造成血栓生成進而發炎,嚴重者更可能有猝死風險。

林哲安透露,靜脈曲張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先天性是因先天遺傳靜脈血管、瓣膜構造薄弱不足所致;後天性則可能因懷孕、工作、生活型態、外傷、體重過重等影響。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因原本該回流至心臟的靜脈血液,長時間淤積在下肢靜脈,導致無法有效循環,長期會造成靜脈瓣膜受損、血液逆流、血管壁慢性發炎增厚,形成靜脈曲張。嚴重者靜脈血管中會生成血塊,若蔓延成血栓,可能造成肺栓塞,而出現生命危險,不可不慎。

若家族三等親內有靜脈曲張遺傳史,家人便可能成為靜脈曲張高危險群。另外,工作需久站久坐者、需搬運重物者、懷孕或年紀大者,罹患機率也會提高。如老師、美容美髮師、空服員、司機、倉儲物流人員、懷孕兩胎以上的經產婦,以及60歲以上靜脈血管功能退化者等。其他如更年期婦女、體重過重、曾有血栓病史、激烈重力訓練、抽菸、長期穿高跟鞋或緊身褲,及服用口服避孕藥者,也都是高危險群。

靜脈曲張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時間一久會出現輕微痠麻脹痛感;當疾病惡化時,痠麻感加劇,還會伴隨腫脹沉重感,尤其午後傍晚最嚴重,夜間睡眠則會常抽筋。外科手術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要預防靜脈曲張,平時可透過規律運動,如游泳、健走和慢跑等,鍛鍊腿部肌肉收縮幫浦功能,對下肢血液回流都有幫助。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