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疑因針具消毒不完全 婦人罹患關節炎

一名50多歲洪姓婦人,因右手無法舉起,遂至中醫診所看診,在左右手臂,頭頂、後頸與兩個膝蓋處,都進行針灸,並且使用隔衣針方式,直接透過褲子就針灸膝蓋。

患者返家後兩天開始發現兩邊膝蓋開始紅腫,走路開始沒有力氣,且連蹲下都沒有辦法,就到鄰近醫院就醫,進行抽血及膝關節抽關節液檢查,結果發現,其白血球指數偏高,懷疑是細菌感染,因此開立口服抗生素讓患者服用。患者服用口服抗生素一周,症狀仍未改善,遂至骨科部看診,確診為細菌性關節炎,安排進行關節鏡手術,清除發炎組織,住院一周後改服抗生素並康復出院。

收治病例的骨科部醫師鄭宇傑表示,細菌性關節炎通常是由於細菌侵入到關節內所引起,可能因為血液循環而來,或關節受到直接的穿刺傷,也可能由附近的感染擴散導致;病例中的婦人疑似因為膝蓋針灸過程受到細菌感染,導致後續出現腫痛現象,進行膝關節鏡手術將發炎組織完全清除,是為了減少軟骨與半月板繼續損傷,讓感染發炎情形儘快受到控制。

鄭宇傑醫師呼籲,當身體出現痠痛不適症狀時,切勿亂投醫,或聽從偏方或求診不合適的治療方式;若進行針灸這類侵入性治療時,更要注意針或器具是否有消毒完全,避免遭受到細菌感染,反而得不償失。

中醫師公會秘書長柯富揚醫師則認為,針灸非常安全,引起感染是微乎其微且大多數都可避免,應慎選合格的醫療場所,確定使用經過消毒的針具及醫療器材,並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男子無過敏史竟患蕁麻疹 原來是甲醛惹禍

央視前主播柴靜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從醫療、法規等不同面向探討中國霧霾與空氣汙染的調查結果,但皮膚科醫師楊志勛說,汙染不只是在戶外,在室內也得小心甲醛所帶來的空氣汙染。

一名上班族男子因辦公室重新裝潢,回去上班後一周,竟感到皮膚搔癢、紅腫,男子表示,下班回家後,紅腫癢的現象就消失,隔天去上班又復發,問診中確定男子並無服用慢性藥物、也無食物過敏現象,但卻患有蕁麻疹,後來才發現,是新裝潢的辦公室惹禍。

收治病例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勛表示,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如病例中的男子,下班後症狀就減輕一樣,常是因為對於外來物質過敏所引起,只要找到過敏原並避免接觸且服用藥物,大約幾天就會痊癒。

楊志勛醫師解釋,因男子短期內無服用藥物或魚蝦等海鮮食材,故排除藥物與食物過敏的可能,又因男子在搬入新辦公室才發現蕁麻疹,推測是裝潢房子的建材中含有甲醛所致,而甲醛常被認為是室內空氣污染的元兇,是揮發性很強的有機溶劑,釋放期可長達15年,若是敏感體質者,吸入後會導致咳嗽、胸悶、嘔吐等;一旦接觸皮膚後有發炎及紅腫反應。

臨床上治療蕁麻疹,多是服用可使用抗組織胺來治療外,楊志勛醫師建議,平時可多吃天然食物,生活上需避免環境太潮溼或有太多灰塵以致塵螨生長,若重新裝修房子也應保持通風,加速有機溶劑的釋放。

室內設計師鄭宇宏表示,甲醛是製造黏合劑、合成樹脂、油漆、塑膠以及人造纖維的主要原料,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的各種建築材料使用到的黏合劑中,多半都有含有甲醛的成分,且多隱藏在人造板材、塑料、化材或系統家俱之中,由於甲醛的沸點只有攝氏19.5度,故在室溫中甲醛非常容易揮發。

鄭宇宏說,當家裡的裝潢建材使用到含甲醛的材料時,建材中內含的甲醛就會開始揮發到空氣中,所以只要進到剛裝潢完成的房子不但會聞到一股很明顯的刺鼻味,常常眼睛也會突然張不開並流出眼淚,這就是甲醛正在揮發時會發生的情形。建議可選用符合政府標章的低含量甲醛建材或傢俱,可大大降低甲醛含量。

 

出現明顯記憶障礙 恐為早發性失智症

早發性失智症早期多會出現人格改變或行為異常等現象,但部分民眾和醫療人員都會誤以為是認知不足,造成診斷延誤,導致症狀出現的2至3年才能獲得確診;彰化基督教醫院記憶門診醫師張凱茗指出,早發性失智患者多發生在65歲以下,病程較快,但致病原因較多樣性。

退化性失智症起初症狀較不明顯,但會逐漸加重,且原因可能是因感染、腦炎等導致症狀惡化;張凱茗指出,其實可以透過某些徵狀就能發現疑似失智症的出現。

張凱茗進一步說明,像是出現明顯的記憶障礙,明明才剛講完的話卻馬上忘記,或是原本得心應手的工作愈來愈吃力,且在讀寫能力上也變得極為困難,尤其當出現情緒或個性上改變時,若沒有嚴重刺激下反而症狀更為嚴重,就恐為失智徵兆。

另外,若發現出現重複性或強迫性的行為、飲食習慣改變,且是循序漸進的變嚴重,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張凱茗呼籲,若發現身周圍親朋好友出現類似情況,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久坐易血栓 恐是急性肺動脈栓塞

1名66歲陳先生,過去沒有高血壓及心臟病史,且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一個月前卻因車禍造成左腳掌骨骨折,就醫治療後並無大礙,但因腳裹上石膏,活動受限,因此患者只能每天窩在沙發看電視,但數天後,卻出現胸悶症狀,起初不以為意,但因症狀持續發作,才緊急急診治療,沒想到確診為急性肺動脈栓塞。

這名患者急診後,醫師原以為是心臟病所致,準備做心電圖檢查,患者卻突然昏眩,甚至心臟停止跳動,緊急實行心臟按摩及給予強心劑,所幸救回一命;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佳穎指出,安排患者接受電腦斷層攝影,發現右心的出口及肺動脈內充滿血栓,且右心血流出口阻塞,才使心臟突然休克不動。

李佳穎進一步說明,急性肺動脈栓塞就是俗稱的機艙症候群,主要是因久坐後,腿部產生血栓,這時血栓隨著血液流回右心,造成右心出口的肺動脈阻塞,通常多發生在乘坐長途飛機之後,起初毫無症狀,或僅些微胸口不適,但嚴重恐怕會造成猝死等風險。

治療上,輕微者可透過口服或注射抗凝血藥物治療;但若嚴重危及生命,則須緊急注射血栓溶解劑,甚至開刀取出血塊。李佳穎提醒,除了乘坐長途飛機,包括接受長時間手術的患者,也恐有發病風險,因此建議常需久坐的民眾或剛術後的患者,應定時起身活動雙腳,降低出現血栓風險。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