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日常生活五撇步 氣喘立即止步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病,增加病人及家庭社會的負擔。氣喘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但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遇到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氣候劇烈變動時,常會發生嚴重急性發作,病人常常必須住院接受治療。

咳咳咳總是咳不停

一般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慢性咳嗽,咳嗽的同時也往往合併痰音,痰液便是因氣管慢性發炎而使分泌物增生所產生的;而急性氣喘發作的症狀則是因為呼吸道的肌肉收縮,再加上呼吸道的發炎反應,使得原本暢通的呼吸道阻塞住了,導致肺部氧氣不足,便會用力呼吸,使用輔助性的呼吸肌肉,所以在肋骨下緣便會凹陷,進而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控制氣喘的5個撇步

李文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提供了控制氣喘5撇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

撇步1、擬定治療計畫

氣喘診斷後,應該儘快開始每日規律使用藥物,另配合適宜治療,做好氣喘症狀與肺功能的監測,有助於瞭解氣喘的徵兆及做出正確的處置。

撇步2、定期回診追蹤

由於氣喘是一種會變化的狀況,需要定期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調整治療方式,仍應持續追蹤。

撇步3、保持居家清潔

日常生活中,氣喘的過敏原誘發因子包括塵蟎、蟑螂、黴菌、花粉及寵物的皮屑等,因此,要時常打掃居家環境,避免灰塵積聚。

撇步4、拒絕煙害威脅

鼓勵有吸煙者要戒煙,無吸煙者則需避免二手煙以及三手煙威脅。

撇步5、規律適度運動

運動誘發氣喘發作的原因是因為在劇烈運動時吸入大量較冷且乾燥的空氣而造成呼吸道的變化,然而大部份的氣喘患者都可以正常的從事體育活動。

良好控制減少預防發作

氣喘是呼吸道反覆過敏所誘發,仍須儘可能控制室內外環境以減少過敏原與空氣汙染物,包括PM2.5、刺激物和香煙。雖然大部分的氣喘目前無法治癒,但是可以藉由良好的控制來減少或預防氣喘發作。

 

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增!高危險族群要注意,例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保持涼爽

避暑有五招,不管在室內室外切記這幾點:(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2)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3)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4)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5)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

補充水分

熱浪來襲,切記隨時補充體內水分,五個法則供參考:(1)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提高警覺

面對這樣酷熱的夏季,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並警覺下列六件事:(1)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2)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3)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4)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5) 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6) 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

若發現熱傷害 應盡速就醫

當民眾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為人父母的「功課」 您準備好了嗎?

為人父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小讀書到出社會工作,都得要考到相關執照來證明自己準備好了;要成為父母,又怎能不做「功課」呢?精神科醫師指出,要養育一個身心靈都健康的小孩,需要正面能量來引導,而且可以從四個面向去觀察自己,是不是準備好要迎接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

身體平衡

施佳佐, 精神科醫師說明,父母雙方的身體健康,對於生育小孩十分重要,孩子在母體子宮內的體驗,會變成他自己的生命體驗;因此,母體健康與胎兒息息相關,媽媽需要觀察自己吃的東西健不健康,同時父母兩人都不應該有不良習慣,如抽菸、吸毒、喝酒。

心理平衡

人的大腦有六個基本需求,身為父母需要將自身的基本條件滿足,才能給予孩子這些需求;施佳佐醫師指出,這六個基本需求包括:(1) 穩定性:財務穩定及夫妻關係穩定性。(2) 多樣性:提供孩子生活多樣性是必須的。(3) 重要性:每個人都需要被重視,不管是在工作或家庭。(4) :接受或付出愛。(5) 成長:渴望學習與進步。(6) 貢獻:對社會、家庭有付出貢獻。

情緒平衡

施佳佐醫師指出,每一對父母都是自己父母的孩子,若你與父母關係十分良好,相對這樣的關係也會遺傳到下一代,你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的DNA,還有你對自己父母的態度以及關係;因此,想得到孩子的愛,先去試著愛自己的父母。與父母的關係就像是一種能量機制,若與母親關係不好,則容易面臨生命上的阻礙;若與父親關係不好,就容易面臨財務上的困難。伴侶之間的角色極為重要,孩子在子宮內會感染母體的情緒,一個不開心的媽媽容易生出難養的小孩,例如易吵鬧、不好帶、沒有安全感等等,因此維持孕婦的快樂是重要的課題。

靈性平衡

施佳佐表示,以下的說法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或體會,但根據長期觀察確實有這麼回事,提醒準爸媽不可輕忽,「受孕時的心態會影響到孩子,在懷孕過程中,寶寶的狀態是天人合一的,因此他對父母親的感知會很清楚,若父母有想要墮胎的念頭,即使最後還是選擇把小孩生下來,這個小孩也會一輩子帶著在子宮內曾有過的創傷,可能會產生較缺乏安全感、隨時會被丟棄,或有較多的敵意。受孕時的心態應該是充滿喜悅、和平以及愛,父母的任何念頭都會影響到小孩。」

 

夏日濕疹好發季 皮癢別亂抹藥

梅雨季到來,炎熱天氣悶熱又潮濕,不少人頻頻流汗,出現皮膚搔癢、起疹,以為是濕疹,自行亂買藥膏擦;醫師提醒,濕疹是皮膚發炎表現,坊間外用藥膏通常含有濃度不一的類固醇,濃度太強恐過度抑制發炎反應,還可能愈抹症狀愈嚴重。

濕疹是皮膚發炎表現

王莉芳,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指出,一般人常誤以為濕疹是皮膚病的一種,其實任何原因造成皮膚發炎都可稱為濕疹,常見症狀有搔癢、起疹。許多皮膚疾病都會出現濕疹,包括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日光性皮膚炎、蟲咬性皮膚炎、汗疹、富貴手、汗泡疹等。

亂抹類固醇恐愈嚴重

王莉芳表示,坊間的外用藥膏通常含有濃度不一的類固醇,會壓制皮膚發炎的情況,同時降低皮膚免疫力,雖然可以暫時達到減輕症狀的效果;但若沒有對症下藥,恐會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病情愈來愈嚴重。

皮膚搔癢應就醫

王莉芳強調,皮膚發炎症狀看似相同,但引起的原因卻不同,可能是不同的皮膚疾病,建議民眾有皮膚搔癢、起疹的症狀,應就醫釐清病因,千萬不要自行任意擦抹藥膏,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擴散。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