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年紀輕輕也會得牙周病 你應該這樣做

31歲李小姐抱怨牙齦老是腫痛流血,經過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評估,發現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指出,和許多年輕病人一樣,李小姐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自己,竟然會與牙周病扯上關係。

慢性牙周炎好發於年紀稍長者

一般民眾聽到牙周病,大多聯想到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實牙周相關疾病之中,常見好發於年紀稍長病人的慢性牙周炎只是其中一種。慢性牙周炎是由於細菌或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造成組織發炎。此牙周炎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慢性牙周炎破壞速度相對慢,破壞程度與細菌量有關,因此往往好發年齡層以成年人為主。

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傾向

李小姐患有的是侵犯性牙周炎,其破壞速度很快,這是因為破壞牙周組織之原因並非只是牙菌斑,而是身體防衛系統的噬菌功能異常。這些病人除了牙周炎之外,其他身體方面是健康的,亦即此牙周炎並非其他系統性疾病所造成的。官語晨醫師指出,在門診當中常可發現病人年紀輕輕的,也都很認真刷牙,但牙周仍有嚴重的破壞,因這類型牙周病破壞的嚴重程度與細菌量不成相關性。除此之外,要注意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的傾向。

牙周治療恢復一口好牙

李小姐經過診斷與評估之後,重新學習口腔清潔,透過牙周基本治療,並配合抗生素的服用,部分牙齒也接受了牙周再生手術,透過清創及再生材料置放,讓破壞嚴重的組織重建回來。而有些提早脫落,或建議拔除的牙齒,也經過植牙手術重建。現在已經恢復了一口健康美麗的牙齒,也有良好的咀嚼功能。

定期每半年檢查洗牙

對抗牙周病最好的方式為提早預防、及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讓牙周破壞程度降低以增長使用年限。特別是牙周病的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而被輕忽,等到病人開始感覺有問題時,常常已經破壞多年。因此,官語晨醫師建議至少定期每半年請牙醫師檢查洗牙。且因侵犯性牙周炎有遺傳傾向,若經醫師確診後,其家族其他成員也應該接受檢查與治療。

保持正確姿勢 以免身體肌肉失衡上身

40歲的黃先生是電腦工程師,肩頸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引起,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轉動脖子時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硬梆邦,輕輕一按就痛的哇哇叫。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直到接受物理治療師的理學檢查與動作評估後,發現身體肌肉失衡出了問題。

身體肌肉失衡的常見族群

每天必須維持同一姿勢或反覆進行相同動作,如低頭族、搬運工人、電腦工作者、健身愛好者,都容易因為單一個方向或持續性的重複動作造成肌肉力學的不平衡。另一常見族群,就是曾有過外傷病史的民眾,在手術、骨折或拉傷、挫傷等傷害後,組織修復過程中缺少適當的肌力訓練與軟組織放鬆,使得肌肉無法回到原有的彈性與力量,在從事相同的職場或日常生活時,肌肉漸漸變得緊繃或無力,就容易產生神經肌肉的失衡。

調整姿勢 找回身體的理想位置

肌肉的不平衡可能產生在身體的右側與左側、前側與後側、或在肌肉的作用肌與拮抗肌上,容易導致特定的不良姿勢產生,如頭部前伸、圓肩、駝背、骨盆前傾、膝蓋過度伸直,需要將姿勢調整正確後才能徹底得到解決。理想站姿的側面觀下,耳垂會與肩峰位在同一鉛直線上。若耳垂遠離肩峰,頭部便是處於前傾的姿勢。

熱療和按摩促進肌肉血液循環

利用熱療及按摩手法改善肌肉缺氧情況,並藉由伸展運動恢復肌肉彈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同時給予受損的肌肉適當休息。

配合動作控制及肌力訓練

當失衡肌肉經歷過傷害與發炎後,會不停地將當時疼痛的訊息傳至大腦;過多的訊號會導致大腦內解讀訊息錯誤,導致肌肉雖無實質受的發炎卻不斷地感到疼痛。因此,改正姿勢與肌肉循環後,一定要配合正確的動作控制及肌力訓練,維持身體在日常活動時都能於身體肌肉平衡的狀態下。

從錯誤姿勢及不正生活習慣矯正

現代人生活型態固定,身體肌肉失衡已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當身體肌肉失衡進而影響了生活,甚至產生疼痛,務必先從錯誤的姿勢及不當的生活習慣進行矯正,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重新學習靜動態相關的動作控制,重建肌肉彈性與力量,以恢復身體肌肉平衡。(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

常生病、不舒服? 渡假是極佳處方簽

常生病、身體不舒服?不妨去外地渡假一下,這樣身體會比較健康。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渡假不只可讓身心放鬆,也可提升免疫力,對整體健康很有幫助。研究人員認為,改變環境可以刺激、增強免疫力。患者生病若想加速身體復原,可以去渡假,醫師也應開立「渡假」處方箋,讓患者復原更順利。

改變環境 有助提升免疫力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教授法菲歐‧迪奎斯托與研究團隊讓老鼠改變環境,從原本的小籠子移到較大籠子兩星期,籠子裡面也放了一些玩具,結果發現,老鼠改變環境後,白血球數量明顯上升,白血球數量代表免疫力好壞、身體對抗感染能力,在適當範圍內白血球數量上升,有助對抗外來感染。

迪奎斯托教授指出,這項研究顯示,渡假對於改變免疫力,效果明顯,這代表不需要給藥,只要讓老鼠改變居住環境,就能提升免疫力。老鼠改變居住環境就好像渡假一樣,到了新籠子,很享受新環境。

渡假可加速身體復原 迪奎斯托教授認為,鼓勵患者渡假,或可幫助患者加速復原,渡假也能讓身心俱疲的上班族有新能量、重新出發。透過渡假處方箋,說不定也可以提升標準療程效果,增強抗感染藥物效果。改變環境,對患者整體身心狀況,頗有助益。對於慢性疾病治療,可能也是新契機。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免疫最前線〉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平常生活 如何提升免疫力?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建議,想要提升免疫力,重點在於要選擇健康生活方式,舉例來說,像不要抽菸、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少吃飽和脂肪、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控制血壓,睡眠也要充足,如果有喝酒習慣,飲酒要適量。平常要勤洗手、烹煮肉類時要完全煮熟,也要定期身體檢查,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記憶短期大幅衰退 小心腦瘤威脅!

民眾一旦發現自己記憶力在短時間大幅衰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有時這可能是腦瘤警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表示,腦瘤依據大腦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太一樣。舉例來說,腦瘤若長在大腦掌管記憶區域,患者很可能在短短時間,連剛在做甚麼事都會忘記。

腦瘤惡化速度快 可能三個月內記憶快速衰退 蔣永孝主任解釋,許多疾病都會造成記憶力衰退,像老年失智症、腦瘤都會造成這種症狀,但失智症病程發生較緩慢,可能拖好個月,而腦瘤所造成的症狀,較容易急速惡化。患者可能三個月前都還好好的,但三個月期間,連午餐吃甚麼都會忘記,若發生類似情況,就要提高警覺。

年齡越大 腦瘤風險越高 蔣永孝主任分析,全臺每年原發性腦瘤新生患者約600至700人,其中約170人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且年齡越大,發生腦瘤風險越高,不少患者都是八十、九十歲年長者。腦瘤壓迫大腦位置不同,就會引起不同症狀,從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衰退、肢體動作障礙等,都是可能症狀。腦瘤症狀與失智症、老化不同在於,腦瘤症狀發生、惡化速度很快,患者在短時間內情況就變得很嚴重。

治療腦瘤 往往面臨兩難 目前醫界治療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時,往往承受很大風險。蔣永孝主任表示,由於大腦腫瘤是由神經細胞長出,因此與其他正常神經細胞靠得很近,癌細胞常與正常細胞交纏在一起,很難精準、安全切開,如果傷到大量正常神經細胞,患者雖然去除癌症病灶,卻還是會出現植物人、癱瘓的風險。腫瘤必須切除98%以上,才能提高患者存活率,這是一項兩難局面。

精準定位 降低手術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影像醫學部、放射腫瘤科醫療團隊運用精密手術前,神經影像檢查、分析,加上術中三度空間立體導航、術中電生理精確定位,幫助解決上述難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謝立群醫師補充,像高階3T MRI檢查可提供功能性生理磁振影像,有助精準定位出腦中掌管全身運動功能的「皮質脊椎束」區域與腫瘤侵犯範圍,不同影像科技互相搭配,讓執刀醫師更能精準掌握腫瘤位置、避開重要腦部神經功能區域,大幅降低開刀後神經損傷風險。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