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青春痘冒不停 要怎樣才不留疤?

好煩喔,臉上又長痘痘了!相信青春痘是不少愛美的朋友最痛恨的皮膚問題!網友提問:「青春痘可以擠嗎?會留下疤痕嗎?要怎麼去修復呢?」有些人覺得既然避免不了,就乾脆戴上口罩遮醜,雖然口罩可以蓋掉半張臉,但拋棄式口罩用過一次就該丟棄,小心也蓋出半張爛臉!

色素沉積分2種 青春痘需對症下藥

許多人沒有正確概念,只要臉上一冒痘就像打地鼠一樣的快速擠掉它,但這些行為都容易留下青春的痕跡。青春痘既是痘痕,又稱痘印,找對方法根治才是根治痘印的不二法門。

痘印分為2種,一是色素沉澱型,稱之為「痘斑」,二是有凹凸痘疤型,稱之為「痘疤」。然而,這2種疤痕類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症下藥才是首要條件。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表示,皮膚長了青春痘,代表已經發炎與細菌感染的階段了,如果受傷深度沒有到達真皮層,通常留下的是「痘斑」。

皮膚凹凸不平 恐已傷至真皮層

痘斑跟2種成分有關,一是「發炎」產生的「黑色素沉積」,二是「微血管破裂或滲出」產生的「鐵色素沉積」。若想要去除痘斑,可以擦一些能退色素、抗氧化的保養產品、多喝水增加代謝、做好防曬,才能使痘斑慢慢消除。

「痘斑」摸起來平坦,有紅、青紫、暗黑的顏色變化,感染深度較淺,若是感染越嚴重則顏色會較深。「痘疤」摸起來有凹凸感,有紅、青紫、暗黑的顏色變化,感染較深,可能達到真皮層。

補充B群可維持光滑肌膚

陳亭睿主任提醒,除了生活作息要正常、少吃油炸類、精緻食品以外,多喝水也有助於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另外,還可以透過補充B群、B2、B6和以下4大類食物,能有助於保持肌膚的濕潤光滑,減輕細胞脫落的作用:

1)富含維他命A

全脂牛奶、雞蛋、胡蘿蔔、南瓜、韭菜等。

2)富含維他命B群

乳類、蛋類、動物內臟、瘦肉等。

3)富含鋅

海魚、瘦肉、海參、牡蠣、雞蛋、蘋果、金針菇等。

4)清熱生津

黃瓜、苦瓜、冬瓜、綠豆芽、梨、蘋果等。(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運動有正確步驟? 專家:補水、暖身、伸展

你的運動觀念正確嗎?不少人都有運動習慣,喜歡打籃球、慢跑、游泳等;不過,運動步驟可能不太正確。專家建議,運動前應先補充水分,接著做暖身運動,才能開始從事運動,最後記得伸展全身肌肉。

運動好處很多 身體更健康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指出,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增加抵抗力、釋放壓力、保持心情愉悅,以及預防各種疾病,例如肥胖、骨質疏鬆症、慢性疾病、失智症、肌少症,甚至癌症等。

運動前中後 補水、暖身、伸展

運動有正確步驟嗎?郭家驊教授說明,運動開始30分鐘前,先補充水分200至250cc;接著做暖身運動,提高肌肉溫度及彈性、舒展關節活動幅度;運動後,記得做伸展運動,每個動作持續10秒鐘以上,提升身體柔軟度、紓解身心壓力,而運動頻率最好每星期至少3天以上。

運動中記得補水 飯後1小時再運動

郭家驊教授提醒,運動過程中約10至15分鐘,可補充水分80至125cc,也就是大約一小杯的容量。另外,飯後至少1小時後再從事運動,以免導致腸胃減少血液供應,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暑氣撲人! 學會這5招預防熱傷害

熱翻了!近年夏季高溫屢創新高,7月7日為24節氣中之小暑,過了小暑表示盛夏已經來臨,除高溫外亦常伴隨高濕度,戶外工作者(如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可能因工作屬性而需經常曝曬於豔陽下,如果不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又大量流汗,就可能造成脫水。

5招自保預防熱傷害

戶外工作者要預防熱傷害,作好五點自我保護:「避免太陽直曬、充份補充水份、穿著涼爽透氣之衣物、認識傷害徵兆、具緊急處置能力」。

1.避免太陽直曬:

儘可能避免於中午時段長時間進行勞動作業,將工作時間調整於早晨、下午2點以後,並適時使用遮陽布簾、利用電風扇或灑水裝置降低環境溫度,並應於陰涼處休息,減少大量汗水流失。

2.充份補充水分:

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另可多吃含有較多水分的蔬果。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如有痙孿或抽筋現象,可飲用稀釋之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

3.穿著涼爽透氣衣物:

採用棉質衣服,或能阻隔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物,或擦防曬乳以保護皮膚。且搭配寬邊帽遮陽有助自保。另提醒眼睛也需以太陽眼鏡保護。

4.認識熱傷害徵兆:

若尚未適應較熱的環境,切勿貿然從事過於吃力的身體活動,並於工作期間增加休息頻率,讓身體漸漸習慣熱環境。此外,要能辨識熱傷害發生症狀,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並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以隨時採取因應措施。

5.具緊急處置能力:

工作時應隨時注意身旁同事身體狀況,若有出現熱傷害症狀時,務必迅速自行或將該人員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養生防猝死 這些原則很重要!

目前臨床上很多的猝死案件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且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根據衛生單位的統計結果,心血管疾病或代謝性疾病的比例卻越來越高,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為預防疾病發生 應培養養生觀念

許順菖醫師表示,推論這些情況背後的原因,似乎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它是一種疾病前期的觀念,雖尚未需要到治療的程度,但卻有可能引起嚴重心血管疾病或代謝性疾病發生。而代謝症候群本身又與〝肥胖〞有正相關,所以很多原本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當體重下降時,這些代謝性的異常就會隨之改善。為預防疾病發生,應在年輕時培養養生觀念,傳統醫學極為重視養生,十分強調〝未病〞的觀念,在此提供養生最簡單的方式:

1)充足睡眠

睡眠時間不足或品質不佳與肥胖有明顯相關,原因是它會影響正常內分泌功能,導致代謝的低下與食慾的增加。充足的睡眠時間需有7~8小時,且要配合自然界與生理時鐘之運行,達到最有效率之休息。

2)適當飲食

注意適度的熱量與均衡。養生應該是要少吃什麼東西對身體比較好,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多吃某些東西就是養生的話,往往會讓身體遭受更大的傷害而不自知。

3)多做運動或勞動

可增加身體消耗熱量的機會,畢竟大多數的人平常都以低耗能的工作為主,且長坐久臥對身體氣血循行而言都是不利。

4)心理的調適

許順菖醫師表示,壓力甚至於影響到正常作息與生理功能,因此,如何自我的調適就變得重要,關於這方面可以請教心理專家或醫師,否則心理上的失控容易導致異常的飲食或是睡眠,反而造成嚴重的體重上升或是代謝低下。

5)體重的控制

台灣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都是體重過重,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患有代謝症候群,因此,只要將體重控制下來,將來就能免於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之威脅。

許順菖醫師表示,〝預防醫學〞為近年來開始被大家所重視,它與傳統醫學中所提到的〝養生〞觀念不謀而合,畢竟該如何防患未然才是醫學上最重要的一環。(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