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常吸奶嘴、吸手指 竟可能造成下巴縮小?

3歲以上幼兒盡量不要再吸奶嘴、吸手指。三軍總醫院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主任李忠興表示,嬰幼兒難免吸奶嘴、吸手指,但如果3歲以上還常常吸奶嘴、吸手指,長時間下來,牙齒排列就會混亂,且顎骨發育也會受影響,甚至可能造成小下巴問題,因此建議小孩3歲以上就盡量不要再吸奶嘴、吸手指。

小孩3歲以上 盡量不要再吸奶嘴、吸手指 李忠興主任指出,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曾遇到小孩子吸手指吸到拇指、食指長繭,也有小孩直接吸四根指頭,在小孩小的時候,吸奶嘴、吸手指有心理安撫作用,影響還不大,但超過3歲,又長時間吸奶嘴、吸手指,就得多注意。

長時間鼻塞、用口呼吸 也會影響上下顎發育 吸奶嘴、吸手指是較小幼兒常見情況,當小孩長大了,長時間鼻塞,也可能影響上下顎發育。舉例來說,有名年約八歲小女孩長時間鼻塞、用嘴巴呼吸,原本氣流該從鼻腔進出,現在全部從嘴巴,導致上下顎骨發育都受到影響,牙齒無法正常咬合,吃東西很不方便,後來接受一連串評估、檢查,才找到真正原因。

先解決鼻塞問題 再進行評估、矯正 李忠興主任分析,當氣流從正常呼吸道進出,就會給予骨骼、肌肉一些壓力,此時骨骼、肌肉也才會發展正常,如果用口呼吸,肌肉貼著骨骼,上顎骨就會發育不完整,下顎骨也會逐漸受影響。因此治療上,必須先解決鼻塞、過敏性鼻炎問題,再進行評估、矯正。

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 必須考量多項變數、指標 事實上,齒列不整及異常咬合除了顏面美觀不佳,也可能損害咀嚼效率,或造成牙齒異常磨損、蛀牙、牙周病等問題,發音、顳顎關節等功能也可能出現異常。醫師必須了解顱顏複合體的生長、發育,以及適應性變化,才能精確診斷、擬定治療計畫,並精準執行介入、治療。而透過「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可幫助改善問題,

找尋真正主因 才能擬定正確治療策略 所謂「生理性顱顏齒顎矯正」是指透過呼吸、吞嚥、肌肉等生理運動,結合顱顏生長發育機轉、時機點、輔以訓練器(trainer)、矯正器等,對齒顎異常患者進行矯治。李忠興主任強調,重點還是在於透過詳細檢查、觀察,精確確診、找到異常背後各項變數、主因,這樣才能擬定正確治療策略,後續矯正,也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甩肉135公斤 超級肥胖男找回彩色人生

體重過重得正視 久拖恐傷健康

一名38歲呂先生,身高175公分,人生體重最高峰曾達到280公斤,BMI為91,屬於超級肥胖,雖曾嘗試內科減重雞尾酒療法、胃內水球等減重方式,最後仍都失敗收場,還併發三高和脂肪性肝炎,直到因緣際會下接受減重手術,從2013年開始治療迄今四年,共減去135公斤,也順利交了女友。

歷經二次重建手術 順利甩肉成功

起初醫療團隊先讓呂先生住院,接受2週飲食控制減去20公斤後,再接受胃繞道手術,2015年底手術後二年,體重減去90公斤,進入160公斤的平原期,但一路陪著他減重的母親,卻也因此病逝,為了完成母親生前的心願,看到他成功減重,因此再次進行二次重建手術,經遠端腸繞道手術後,體重已下降到現在的115公斤,且目前仍持續下降中。

超級肥胖者接受手術 困難度和風險都高

衛福部界定國人BMI大於27即屬於肥胖族群,臨床上,最常接受治療的患者,BMI則介於32至50之間,通常透過一次性減重手術就可恢復標準體重,但對於BMI大於50以上的超級肥胖族群,在手術困難度、複雜性和風險上相對較高,主要因此類患者除了體重過重,更常伴隨肥胖相關併發症,且往往多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求助,非但延誤病情,更增加醫療開銷。

術後復胖者 得進行二次手術再減重

減重手術對於長期減重有一定程度效果,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得經二次重建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安南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指出,包括術前屬於超級肥胖患者、術後體重下降不理想或復胖、他院減重手術失敗,甚至是減重手術帶來的副作用等,以本中心統計,到目前為止4000多名減重手術患者,佔5%就得進行二次手術。

預防勝於治療 小心肥胖危及健康

減重手術的二次手術,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升高,手術併發症也相對較高,因此接受二次減重手術時,除了得經過仔細評估,也得尋求專業且高品質的醫療中心較為安全;黃致錕院長呼籲,減重重建手術的確能有效位患者減重體重,且緩解肥胖併發症,但預防勝於治療,若因肥胖危及健康,應盡快就醫治療。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運動別硬撐 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日前一名30歲男性參加慢跑活動,因為運動時間過長,加上日曬脫水產生暈厥,以及肌肉無力現象,接下來意識昏迷約10分鐘後才甦醒,因而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院方檢驗後發現,這名男子竟然出現急性腎損傷及橫紋肌溶解症,經適量輸液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CPK與ALT都超出正常值 合併急性肝炎

該名男子返家休息後,又發生發燒、噁心、食慾不振及全身倦怠等不適症狀,進而被家人轉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求診;該院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肌酸磷酸脢(CPK)高達4500 IU/L(正常值是38-174 IU/L),肝功能指數丙胺酸轉胺酶 (ALT)也升高至1300 IU/L,除了診斷有橫紋肌溶解症之外,又合併有急性肝炎。

肌肉過度使用 恐出現急性腎損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趙政漢醫師表示,這名男子因為長時間跑步,肌肉過度使用,在無適當休息及補充水分之下,再加上一直處於日曬的狀態下,導致橫紋肌產生了急性的損傷。肌肉過度使用會導致肌肉疼痛、僵硬及無力,肌肉細胞會壞死及細胞膜被破壞,並導致血中肌酸磷酸脢值會升高;同時,肌肉的肌球蛋白產生滲漏現象,則會出現肌球蛋白尿以及急性腎損傷。

預防橫紋肌溶解症 避免過度日曬及補充水分

趙政漢醫師指出,而由於暈厥時亦可能發生血管內容積灌流不足的現象,因而引起急性腎損傷及急性肝炎等相關併發症;所幸他在住院積極治療後,所有相關指數皆恢復正常,避免了病情的惡化及透析的必要。趙政漢醫師也呼籲民眾,夏日運動宜量力而為,避免過度日曬且要適時休息、補充水分,以避免橫紋肌溶解症及相關併發症。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全身病痛何來? 原來是腸道出問題

有句話說「萬病歸脾土,醫病先醫腸」。所謂的腸漏症,就是腸道菌相失衡,造成腸道毒素流竄全身,引起許多的病痛。

腸道不健康 全身系統都受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健康的腸道黏膜可吸收毒素,再由肝臟進一步解毒;當腸道的益生菌消失,毒素就會跑到全身各處,包括氨、硫化氫、引哚、靛甘、屍毒、腐肉素、神經鹼,連帶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腹痛、便秘、腹瀉,也會造成精神不濟,甚至影響神經及免疫系統,導致全身痠痛、失眠。

觀察糞便外觀 香蕉狀才正常

王輝明副部長觀察發現,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過量攝取動物性食物,造成腸道壞菌比好菌還多,藉由糞便的外觀型態即可辨別;若是糞便呈現硬塊、表面凹凸、有裂痕,或是糊狀、水狀,代表腸道菌相失衡,建議補充益生菌、益生質與益生源,直到糞便變成表面光滑的香蕉狀。

做好腸道保健 身體健康自然來

王輝明副部長強調,身體健康的關鍵在於腸道保健,日常飲食中應該減少肉食、多吃蔬菜水果,腸道健康了,身體自然也健康。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