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父母情緒失控 逾3成孩子被打罵

爸爸媽媽你曾情緒失控而打罵孩子嗎?最新調查發現,高達近8成孩子曾經歷父母情緒失控的經驗,逾3成孩子被打或被羞辱。專家強調,教養不等於打罵,情緒失控下的打罵,也絕對不會是最有效的教養,孩子最需要的教養是愛而不是暴力。

8成兒少經歷父母情緒失控 3成3被打或被羞辱

兒福聯盟針對全台國中、高中,共1778名學生,進行「2017年台灣家長情緒失控情形調查」,結果發現,近8成的兒少都經歷父母情緒失控的經驗,原因有父母遷怒2成5、因小事大發脾氣2成4、不明原因的暴怒1成2、傷害孩子自尊的言語暴力1成2。最令人擔心的是,在所有受訪的孩子中,有3成3的孩子曾在父母情緒失控下被打或被羞辱,甚至4.6%的孩子表示總是或經常被如此對待。

每天有6位兒童受虐 施虐家長超過2成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國內受虐兒童人數達2147人,平均每天有6位兒童受虐,有超過4成施虐者是因缺乏親職教育知識而施虐,因情緒不穩定而施虐的家長也超過2成。

父母情緒失控 孩子身心受傷害

陳麗如執行長表示,情緒失控很容易造成傷害,即使可能不是惡意想傷害孩子,但不當的肢體、言語管教,都可能給孩子帶來終身無法彌補的身心傷害,呼籲家長千萬不要以孩子不乖,才會一時情緒化責打、責罵來合理化自己的作法,建議上網檢測「失控指數」,並透過教養543文章,提供最實用的教養建議。

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 倡導愛孩子、不失控

兒福聯盟連續7年在11月發起「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以「愛孩子不失控」為倡導主軸,邀請家長檢視教養上的壓力,了解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頻率,避免在無意間引爆的情緒,打罵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糖尿病人口速增 七大危險族群小心

糖尿病早期4大典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然而女性糖尿病警訊,恐會月經失調、陰部搔癢、反覆陰道念珠菌或黴菌感染、性功能障礙,甚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體重增加、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甚至不孕。女性必須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治療。

糖尿病控制不佳 致尿毒症、洗腎

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女性在懷孕期間若出現妊娠糖尿病,一般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在10至20年後進展成糖尿病。必須培養正確飲食觀念,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台灣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將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大於8%,將會產生大、小血管及神經的病變,造成各種併發症,例如尿毒症、蛋白尿,到時只能依賴洗腎來延續生命。

肥胖、慢性病患 糖尿病高危險群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加上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快速增加。如果發現蛋白尿,包含小便容易產生泡泡、尿中的泡泡沒有消失,必須盡快至腎臟內科的門診檢查追蹤,避免延誤治療,腎功能惡化。以下為糖尿病高危險因子,若是符合2個或以上,建議每3年就醫篩檢1次:

1、55歲以上

2有家族糖尿病史

3曾檢查為糖尿病前期

4身體質量指數≧2,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5罹患多發性卵巢症候群

6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7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慢性疾病

陳燕蘭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服藥控制,平常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尿液篩檢,以也要自我嚴格監測血糖,按時抽血驗糖化血色素,才能避免產生眼、足、腎併發症及疾病惡化。(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男性也有更年期 不適症狀可長達15年

有位45歲的邱先生,最近1年跟太太在一起都力不從心,越來越沒信心;另外,他也覺得體力變差,容易疲勞、提不起勁。後來到成大醫院泌尿科就診,診斷是「男性更年期」,在給予補充男性賀爾蒙睪固酮治療後,不僅重振雄風,也重拾自信。

男性更年期症狀 睪固酮不足引起 

男性出現更年期症狀,是因為男性賀爾蒙睪固酮不足造成。成大醫院泌尿部林宗彥醫師說,男性睪固酮的濃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低,當低於生理需求時,症狀就有可能出現,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肌肉質量減少、體毛減少及熱潮紅、骨質疏鬆、體重過重或肥胖,開始有勃起功能障礙,晨間勃起次數減少,並且會影響大腦,造成性慾降低、情緒低落、容易疲勞、活力減退等。

男性更年期從40歲開始 症狀可長達15年

林宗彥醫師指出,男性更年期40-70歲的盛行率約有30%,40歲後就有可能會發生,常見從40-55歲開始,至於男性更年期跟女性更年期最大的不同,就是症狀來得比較慢比較久,可持續長達5-15年,不像女性更年期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要要何診斷男性更年期?林宗彥醫師表示,可以先經填寫聖路易大學老化男人睪固酮低下問卷的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睪固酮抽血檢查。

透過抽血檢查確診 可補充睪固酮治療

抽血檢查確定有睪固酮濃度不足,可考慮補充治療,但進行補充治療前一定要經過醫師仔細的評估,因為睪固酮不足可能跟肥胖或一些疾病相關,另外也有些情況或疾病絕對不能補充睪固酮。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對於睪固酮的需求原本就會越來越低,其實除了補充男性賀爾蒙睪固酮治療,也可以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與伴侶間良好的溝通、以及快樂而充實的人生規劃,來幫助度過男性更年期。

家有小霸王? 糾正4步驟家長跟著做

孩子任性愛哭鬧,玩遊戲時常霸占器材,不讓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錯事又愛說謊,如果家中有這樣的小霸王,家長該如何是好呢?專家建議,按照傾聽、接納、同理、反映4步驟,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才能真正糾正孩子的行為。

孩子做錯事 家長這樣做

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張雅詒觀察發現,少子化世代來臨,許多小朋友在爸媽、長輩的呵護下成長,家長常面臨管教方式要採取嚴謹或寬鬆的兩難,常會擔心會不會寵壞孩子了。

張雅詒臨床心理師說明,舉例來說,孩子做錯事後,可能因為擔心家長生氣而選擇說謊,首先應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可以對孩子說「你好像很擔心講實話會讓媽媽、爸爸很生氣,所以就說謊了?」。當孩子知道爸媽能理解、接納他的情緒後,可能會承認說謊,此時可以說「你擔心媽媽會很生氣,所以你很緊張,讓你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自己這麼緊張,好辛苦。」

再聽聽孩子怎麼說,等到可以理解他的情緒後,接著說,「原來媽媽、爸爸生氣會讓你這麼緊張,甚至要說謊來讓我們不會發現你做錯事,但是做錯事情還是需要負責,你覺得我們能夠怎麼處理比較好呢?」,共同找出一個雙贏局面的解決方法。

正確4步驟 傾聽、接納、同理、反映

張雅詒臨床心理師強調,先傾聽孩子的原因,接納並同理孩子害怕被處罰的焦慮心情,最後反映給孩子,才不會真正抑止孩子的情緒,也能夠糾正孩子的行為,避免造成親子溝通的裂痕。

家長同理心 成為孩子好楷模

張雅詒臨床心理師認為,如此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家長以一個好的楷模讓孩子學習「我有情緒很正常,而且我知道怎麼去接納及因應我的情緒」;同時,孩子也學習如何同理、傾聽他人,這些寶貴的經驗,將受用一輩子。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