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想要高人一等? 把握入秋轉骨黃金期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長得像大樹一樣,但若是不如人意時,該怎麼辦呢?時序入秋,今年九月七日正值白露,也是傳統中醫認為適合邁入青春期的孩童,服用轉骨方的節氣,家長最好是帶孩子就醫診治,辨證論治後對症下藥。

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表示,中醫轉骨的主要課題並非只吃補藥,培養「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預防保健」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把握生長黃金期好好調養,不僅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增加脾胃吸收,更能夠進而達到長高的目的。

比長高更重要的事 打好健康底子

楊成湛表示,轉骨不僅僅在於長高而已,重要的是透過調整臟腑機能和改善偏差體質,促進生長發育。門診中常見孩童先天脾胃氣虛,長年食欲不振,導致形體消瘦;或者後天偏食,造成營養不均衡,這些孩童的轉骨方,應該先從改善腸胃著手,開脾健胃,益氣滋養,或止瀉消積。

轉骨方大不同 適體質給予個別化處方

坊間偏方不能一體適用,一味使用轉骨套餐,可能導致體內油脂分泌過多、荷爾蒙失調,使致口乾舌燥、便秘、痘痘更多;兩性在藥物選擇的側重上也有所不同;甚至有些過敏性疾病,都能在轉骨發育期,因體質的改善,不藥而癒。

楊成湛建議,轉骨方均需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給予個別化適當的處方進行調理。除了中藥以外,飲食方面可以多補充一些膠質和鈣質食物;持續運動、充足睡眠也是重要因素,再依個人體質尋找適合的轉骨方,但千萬不要補過頭,以免適得其反、揠苗助長。

中藥即飲包 讓轉骨效果更加倍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最近推出多種中藥即飲包,像是可以提升免疫力與改善過敏體質的祛風減敏湯;針對食慾差,能夠健脾養胃,增強消化吸收的補氣健脾湯;以及強筋健骨方,助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補腎、活血、轉骨,促進骨骼生長,進而幫助長高。(楊成湛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醫師)

 

錯誤坐姿肩頸痛 上交叉症候群惹禍

每小時做6招伸展保健好元氣

多數人以為坐著輕鬆,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黃莉婷醫師提醒,椎間盤壓力坐比站大1.5倍,加上不平衡的坐姿,會造成腰椎骨刺與椎間盤問題。復健治療師陳昱廷設計6個簡易伸展操,建議每坐1小時伸展10分鐘,以維持健康活力。

辦公室錯誤姿勢是肩頸痠痛元兇

辦公場域常見的錯誤姿勢有:1.電腦銀幕、滑鼠位置歪斜:看銀幕歪著頭、手肘、手腕騰空,增加肩部負擔。2.頭部前傾:頭顱重量達5∼6公斤,頭部向前延伸一英吋,頸椎受力增加五公斤,頭前伸愈長,頸椎受壓愈大,越容易受傷。3.圓肩駝背:頭部前傾的不良姿勢,使肩頸和前胸肌肉失去平衡,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上背肌和深層頸部肌肉無力,是很多上班族肩頸痠痛的元兇,又稱「上交叉症候群」,嚴重時也可能造成胸悶、頭痛等現象。

頭頸挺直、椅子坐滿才正確

黃莉婷醫師表示,正確坐姿應維持「頭、頸自然挺直,椅子坐滿,背部服貼椅背」。從側面看,耳朵跟肩膀在同一鉛垂線,頭部不宜過度前伸。座位不應過深,以膝蓋窩不頂到椅子前緣為準。坐下時髖關節和膝蓋等高或略高於膝蓋,雙腳平放地面。椅背支撐要穩固,使用腰靠讓腰椎維持自然前凸狀態,減輕腰椎負擔。螢幕高度與視線水平夾角應保持在30°內。適當扶手高度,讓雙手可自然垂下敲打鍵盤,避免手腕手肘騰空或聳肩。

簡易伸展運動每坐1小伸展10分鐘

復健治療師陳昱廷設計一套六動作的簡易伸展運動,每種動作重2∼3次,口訣是「一縮、二挺、三後伸,四臀、五腿、六弓箭。」理想頻率是坐1小時伸展10分鐘,或午飯前伸展一下。

1.縮下巴:雙手手掌扶在後腦,下巴後縮感覺一點點緊緊,維持10秒再放鬆。

2.挺腰:站姿雙手握拳在腰部,身體後仰,來回10∼15下。

3.胸部伸展:雙手後伸互握往下壓,挺胸,眼睛直視上方,維持10秒後放鬆

4.臀大肌伸展:坐下來翹腿,右腳跨在左邊膝蓋,右手固定好膝蓋,腰桿打直往前傾,感覺臀大肌緊緊的維持10秒。

5.大腿後方肌群伸展:右腳放前面,腳尖翹高面向自已,用右手碰自己的腳趾頭,儘量挺直腰桿。

6.髖關節伸展:手扶穩固桌椅牆壁,前弓後箭,右腳在後方拉的是右側髖關節,挺胸維持十秒,眼睛直視前方。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多和孩子玩互動遊戲 可強化肌肉力量

除了床邊故事外,爸媽和孩子的互動模式還有哪些呢?一般而言,大一點的孩子開始對周遭事物好奇,越來越喜歡與父母一同遊戲。事實上,透過簡單的互動遊戲不但能夠達到娛樂效果、增進親情熱度,玩樂同時更可以幫助訓練孩子肌力,強化來孩子近端肢體力量,在過程中讓孩子學會運用肌肉力量。

多重感官互動 可以幫助舒緩緊繃頭皮

「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兒童物理治療師葉采青表示,即便是這個簡單的遊戲,兒童也可透過這個遊戲,從觸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多感官活動,傳達彼此相愛,互相需要的親情。

葉采青治療師表示,炒蘿蔔搭配頭皮按摩,不但能夠舒緩爸爸工作壓力帶來緊繃的頭皮筋膜,加上多數爸爸的頭髮比媽媽還短,因此孩子也能在按摩爸爸頭皮的過程中,容易學習溫柔的力道控制。

父母可以行開發動作 強化孩子上肢力量

葉采青治療師表示,爸爸大多是家裡扛起經濟擔子的重要角色,在孩子包餃子捏捏捏的途中,透過加強手部力量揉捏,可以適時放鬆爸爸堅如磐石的肩膀,孩子也可藉機強化手部力氣,訓練肌肉生成。另外,比較重口味的爸爸還可以自行開發,加入捶麵糰的動作,讓孩子上肢近端力量有強化的機會。

因著父親比較高的需求強度,相較孩子跟媽媽玩,讓這個遊戲有著不同的力度,也讓爸爸享受親子樂趣,同時舒展筋骨。這遊戲不限年齡,不限能力。家有慢飛天使的家庭,也可以享受其中。(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老是腰痠背痛 勤練核心肌群助改善

不少男性族群從事粗重型工作,因搬重物受力不當,容易腰部背部扭傷或拉傷,長期下來造成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會出現麻痛無力現象。37歲的楊爸爸常常腰痠背痛,甚至一度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輕度椎間盤突出,接受物理治療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衛教及肌力訓練教學,更在家中適時地進行肌力訓練,2個月後痠麻症狀改善很多。

長時間抱小孩、手部施力不當恐成爸爸手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台灣約有40%的男性族群被腰痛、腰痠問題纏身,長久姿勢不正確是腰痛的兇手,如果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就算沒有運動傷害,也會容易腰痠背痛。曾在診間遇過爸爸因為長時間抱小孩,加上手部施力不當而罹患「爸爸手」,如果肌肉不斷收縮、沒有適當放鬆,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變差,也有可能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避免痠痛 站姿坐姿都有學問

林怡君醫師提醒,坐的時候屁股盡量向後靠,不讓腰椎懸空,可在辦公椅加上靠墊,讓腰椎放鬆,正確坐姿身體和屁股與大腿呈90度,大腿和與小腿呈90度,膝關節不能內彎。坐沙發時也要注意屁股要坐在最裡面,沙發不能選太軟。站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抬頭挺胸、收下巴、縮小腹,才不會造成腰椎壓力,維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相當重要,另外也建議久坐族群,每3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舒展筋骨。

每天只要6分鐘 就能預防下次拉傷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儒表示,「訓練核心就是最好的護腰方式!」針對腰部或膝關節進行核心肌群、大腿肌力的訓練,尤其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周邊軟組織的伸展,能增加腰部穩定度及活動度。通常持續進行肌力訓練,6個禮拜就會出現成效,建議在家可進行5招超級肌力訓練進行緩解,如靠牆身深蹲、抬腿捲腹、橋式、髂脛束伸展、超人式這5項,天天練肌力,每天只需花6分鐘,就能預防下一次的拉傷。

隨著父親節到來,提醒爸爸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姿勢與肌力訓練。如果長期肩頸、腰部痠痛,建議到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經過X光檢查以及專業的評估,了解是否有無需要藥物或復健治療、運動治療,提早就醫可避免延誤黃金就醫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