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把握黃金6小時低溫療法

寶寶的出生,原本是全家人最高興的日子,但是新生兒卻有可能發生周產期窒息,因而可能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所幸目前有低溫療法可提供治療,以改善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後遺症的嚴重程度。

周產期窒息 會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早產、產婦胎盤功能不好、胎兒出生時出現窘迫等原因,當新生兒有周產期窒息的情況,在出生時臨床上可能出現活動力欠佳、哭聲減少,進而會因為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而有痙攣、停止呼吸等神經學的異常變化;這時若立即進行低溫療法,可阻止新生兒腦傷缺氧缺血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並可避免造成更多神經細胞的死亡。

出生黃金6小時 持續治療72小時

謝武勳主任指出,所謂的低溫療法,是在新生兒出生後黃金6小時內,採取全身性冷卻或是局部頭部冷卻治療,全身性或是局部頭部低溫療法差異性不大,兩者的效果都很好,主要是將中心體溫降低至攝氏33.5度至35度之間,持續72小時,之後再逐漸將體溫回升至正常體溫。

常造成新生兒死亡 孕婦應定期接受產檢

周產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而且大多是因為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輕者可能只是出現暫時性腦水腫,嚴重者可能會變成癲癇、智能或肢體障礙、腦性痲痺等病況。謝武勳主任進一步指出,各年齡層婦女生產時都有可能發生新生兒周產期窒息,並不是高齡產婦才會發生;因此,孕婦都應定期接受產檢並保持警覺。

生產前後有任何狀況 應儘快就醫檢查

所以,周產期孕婦若在生產前後有任何狀況,應儘快就醫接受婦產科醫師的專業檢查,倘若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應儘快於黃金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並應在新生兒科醫師、小兒神經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眼科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密切治療之下,才能減少憾事發生。(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

冰敷不慎反凍傷 高壓氧治癒壞死傷口

一名60歲,本身是藥師並經營中藥批發生意的陳姓患者,因運動導致兩腳踝扭傷非常疼痛,回家自行冰敷消腫止痛,但在冰敷過程中因疲累而睡著,一個多小時後醒來發現兩側腳踝部嚴重凍傷。最後經由童綜合醫院高壓氧科邱永偉醫師使用高壓氧輔助治療,及患者與妻子的細心照護傷口逐漸癒合。

嚴重到行動不良無法走路

一開始凍壞的皮膚紅腫不消,後來形成化膿傷口,且癒合不良,傷口逐漸變大,由小小針狀的傷口,逐漸變成比十元硬幣還大的竇性開口,也就是傷口內壞死肌肉及組織消失不見,內部損壞體積的大小遠大於外觀的傷口;一個月後,壞死的組織逐漸侵犯關節及韌帶,導致行動不良無法走路。

傷口嚴重 高壓氧輔助治療

原本求助整形外科,但整形外科醫師考慮皮瓣移植後,皮瓣與關節可能形成沾黏,就算癒合後,關節可能活動角度會受限制;轉介到高壓氧科,經邱永偉醫師診視後,判斷此傷口為困難傷口,建議使用1周5次的高壓氧輔助治療。

不同傷口階段 換藥方式也不同

並從頭教導陳姓患者與妻子關於傷口部位的正確清潔與傷口換藥方式,並使用適當的敷料及抗生素;也告知在不同的傷口階段,需採取不同的換藥方式及敷料選擇,讓患者與妻子對於傷口照護有更清楚的認識。

癒合後期配合復健運動

經由高壓氧艙治療,並在患者與妻子細心照顧下,兩個月後傷口逐漸癒合;在癒合後期,配合復健運動,讓原本應該沾黏的關節問題傷口,完全康復且沒有後遺症,關節活動正常。

高壓氧治療促進傷口癒合

邱永偉醫師表示,高壓氧氣治療是將病患置於完全密閉的壓力艙內,讓患者以一般自然呼吸的方式吸入1.4~3個大氣壓100%純氧氣;其吸入的純氧溶解於血漿中,提昇了組織內的氧氣含量。因此不僅可以提升患部血液中的氧氣,讓氧氣優先擴散到受傷缺氧的細胞組織,促進血管收縮來減輕組織水腫情形,並且可以藉由回復細胞的功能來促進傷口癒合。

腦損傷半年內是高壓氧治療黃金期

邱永偉醫師指出,目前高壓氧治療除了適用於一氧化碳中毒、各種問題傷口、氣壞疽、燒傷、輾壓傷、危急性皮瓣移植、骨髓炎等病症外,對於腦部損傷病人也很適合使用,尤其在受傷的半年內是使用高壓氧治療最好的黃金期。

乳癌切除同步乳房重建 讓她重拾自信

已婚的范姜小姐,和先生享受著婚後平靜快樂的生活,但某日半夜被強烈抽痛的感覺痛醒,至醫院檢查竟已是乳房惡性腫瘤,即時化療、做切除手術及乳房重建,才重拾健康、自信!

從沒想過自己會罹患乳癌

37歲的范姜小姐,平時無不良生活習慣,亦無家族遺傳病史,也沒有自我檢查的習慣,與大多數的女人一樣,從沒想過乳癌這件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之前乳房有悶痛的感覺時,她不以為意,直覺是月經前的乳房脹痛,直到有一次半夜被強烈抽痛的感覺痛醒,驚覺乳房已有了硬塊。就醫時才得知已是乳癌第二期。

醫師介紹乳房治療計劃及切除後的外觀,離開醫院後眼淚劈哩啪啦掉,這份衝擊掀起了她與丈夫平靜生活的漣漪,連帶地影響了她對女性角色的自我認同,認為女性失去乳房不是完整的女人,想到以後宴會時無法穿晚禮服,還上網找了乳癌術後的內衣等方法,憂鬱到無法入睡,需要家人、朋友陪伴,進而有同時做乳房重建的念頭。

沒有轉移 可切除與重建同步進行

現在婦女晚婚、未曾生育及未哺餵母乳為影響女性罹患乳癌的重要因素。建議乳癌二期前患者只要沒有局部轉移的情形,在乳房切除的同時同步進行重建手術,可減少住院天數及術後的疼痛,醫療費用也較節省,安全性較高,避免兩次手術疼痛之苦,對病人的時間及心理都有好處。

乳房重建方法有兩種

乳房重建的方式,目前有「自體組織皮瓣移植」及「義乳植入」兩種,前者是使用自己腹部或背部組織,後者是用鹽水袋或果凍矽膠植入,且乳房重建手術時,會在乳房部位做2套血液循環及置放人工網膜,避免皮瓣壞死及預防疝氣發生。

配合醫師治療效果良好

呼籲家人、朋友要定期乳房篩檢,已罹患乳癌的病友們,若因切除乳房失去女性特徵而造成自信缺乏,應抱持正面的態度,且現今乳房切除手術及乳房重建手術良好,與醫師配合進行治療能得到良好的效果。(文章提供/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蒲啟明)

胃癌?腸癌? 教你認識「胃腸道基質瘤」

台灣大腸癌人數每年約15000例,胃癌人數每年約發生3700例,胃癌及大腸癌是好發於腸胃道的癌症,但是你聽過胃腸道基質瘤嗎?長在哪裡?有哪些症狀呢?雖然「胃腸道基質瘤」也是好發於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但到底該歸類為腸癌還是胃癌呢?

「胃腸道基質瘤」症狀不明確 易與一般腸胃疾病混淆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消化道腫瘤裡面比較少見的腫瘤,生長在消化道的肌肉層,和一般的俗稱的胃癌、大腸小腸癌不一樣,每年的新發個案不會超過350~400例,平均發病年齡大概在60歲,男女比例差不多,目前仍不了解好發原因,也不清楚危險因子,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病症。

莊捷翰醫師表示,因為症狀並不明確,所以幾乎沒有預防的方法,有些患者甚至到腫瘤已成長到10幾公分大時,才因腹痛就醫,由於「胃腸道基質瘤」的病症與一般腸胃狀況大致相同,通常表現在消化道出血、胃出血、解黑便,甚至吐血,最常發生的部位在胃,因此最容易腸道出血,解黑便血便。

手術是首選 術後標靶治療可減少復發風險

針對腫瘤比10公分大、腫瘤分化化較差,或者長在小腸大腸的患者,術後的復發率比較高,約50%的病患,患部仍會轉移到其他器官,若不管腫瘤大小及發生位置,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針對高復發風險的病人,手術後使用標靶治療,服用3年可以大大減少復發風險。

若腫瘤無法切除乾淨,標靶治療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臨床實驗指出,服用基利克,可以讓癌細胞不會繼續分化,降低60%癌症的風險,對於高風險病人,包含腫瘤大於10公分、分化較差、腫瘤長在大腸小腸間的患者,每天需服用4顆藥,服用3年,可預防高復發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母有求醫癖 杜撰孩子吐血狂就醫

一名母親聲稱孩子咳血、吐血,2年內帶至醫院檢查6次,做過X光、支氣管鏡、內視鏡、電腦斷層等檢查,結果發現孩子身體非常健康,身體卻飽受檢查之痛。醫師指出,這名5歲的孩子明明沒病,母親卻杜撰病情,進一步證實母親罹患「代理孟喬森症候群」。

母患精神疾病 帶兒四處檢查

收治個案的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指出,該名母親患有「代理孟喬森症候群」,此病類似求醫癖、偽病症,是一種罕見精神疾病,患者會杜撰或幻想孩子有病症,讓孩子遭受到不必要的檢查、治療。

不必要檢查恐傷身

黃璟隆理事長表示,支氣管鏡、內視鏡檢查都需要麻醉,容易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而X光、電腦斷層掃描有輻射線,長期曝露恐傷害器官,引起基因突變,增加致癌風險,對幼童來說傷害很大。

醫護人員應特別留意

黃璟隆理事長強調,「代理孟喬森氏症候群」患者不容易發覺,須透過旁人觀察親子互動,或就醫時醫護人員留意;所幸,該個案都是帶孩子到該院就醫,醫護人員才能及早發現並通報,目前已轉診至精神科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病童 長大照樣拿奧運金牌

不少孕婦及家人一發現腹中胎兒疑似心臟異常,便急著把小孩拿掉。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門診、臨床上,常遇到這種現象,事實上,以常見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來說,不少病童長大後照樣正常生活、結婚生子,也有人得到兩屆奧運金牌,或當職業球員,過去甚至有人成為大學聯招全國榜首。

亞大周產期醫學會 邀請重量級外賓交流 施景中醫師指出,這十年來,由於科技、檢查儀器日新月異,過去看不到的重要器官結構,現在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不過婦產科醫師在進行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時,由於專長並非小兒心臟學,因此對於一些胎兒心臟異常跡象較不熟悉,在今年12月1日至12月4日由台灣所主辦的亞洲、大洋洲周產期醫學聯盟醫學研討會(簡稱亞大周產期醫學會)中,特別邀請美國小兒心臟科學者來台進行分享、交流,就是希望可以讓婦產科醫師更知道如何透過影像學檢查判斷胎兒心臟是否異常。

給小生命一線生機! 先天性心臟病兒及時治療可與一般人無異 施景中醫師分析,胎兒心臟病盛行率約千分之九,但胎兒若有心臟病,出生後死亡率達42%,接近一半,這類先天性心臟病雖然發生率低,但死亡率卻很高,像大血管轉位、主動脈狹窄等,更是如此,如果可以透過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小孩一出生便盡快接受手術,不但存活機率大為提升,未來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順利成長、正常工作、生活。

施景中醫師語重心長地表示,不少父母將心臟異常的胎兒打掉,宣稱不希望小孩受苦,可是這位胎兒是家人、是病人,應該要多給這些小生命一點機會,大家並不會因為親人生病就急著幫親人安樂死,這道理同樣也適用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胎兒,希望民眾可以扭轉觀念,給這些孩子一線生機。(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

7旬婦罹膀胱癌3期 達文西根除性切除防癌擴散

70歲的施女士,為末期腎病患者定期接受洗腎,今年初突然大量血尿,就醫確診罹患膀胱癌第3期,需進行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但醫師考量,病患年紀大且身體較差,建議採用單孔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傷口僅4公分,術後一周就出院。

膀胱癌侵犯肌肉層需全切除

收治個案的雙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高偉棠指出,該患者診斷罹患膀胱癌第3期,癌細胞已侵犯到肌肉層,可能沿輸尿管擴散到腎臟,必須進行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包括整個膀胱以及腎臟、輸尿管、子宮、卵巢、部分陰道,以避免癌細胞擴散。

年紀大可採用達文西微創手術

高偉棠醫師表示,考量患者為末期腎臟病患且年事已高,使用傳統手術身體恐怕無法負擔,進一步建議採用單孔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出血量不到400cc,完全不需輸血,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僅留下約4公分傷口,一周後已出院回家。

傷口小、恢復期短

高偉棠醫師說明,過去進行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必須開腹10至15公分,或使用腹腔鏡在肚皮留下數個傷口,對身體機能較差、年紀較大的患者是困難考驗,透過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不僅能夠大幅縮小傷口,也可縮短恢復期,提供患者更好的治療選擇。

先灑漂白水再滅鼠 預防感染漢他病毒

9月高雄國際航空站捕獲錢鼠檢出漢他病毒陽性,疾管署到上周才告知航站,並要求加強環境清潔與防鼠措施。對此,該署高屏管制中心主任張朝卿坦承,未立即通知航站檢驗結果確有疏失,將檢討內部作業流程,並加強與航站溝通,隨時監控航站鼠類狀況。

漢他病毒沒有疫苗可預防

張朝卿主任表示,感染漢他病毒會引起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2個月,可能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做好環境清潔最重要。

接觸鼠糞容易感染

張朝卿主任強調,漢他病毒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環境中常見的老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很有可能受到感染。

先用漂白水消毒再清理

張朝卿主任指出,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3不政策,能夠有效預防感染漢他病毒,建議民眾清理鼠類排泄物時,最好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cc市售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免感染漢他病毒。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