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大學學測逼近! 中醫調理提升腦力紓緩壓力

大學學測即將在明年一月中登場,隨著時間逼近,考生及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緊張起來,卻也因此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進而引發疲勞、消化不良、抵抗力減弱等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也可從飲食習慣、藥膳食療到簡易穴位按摩,達到增加體力、舒緩壓力。

按摩頭皮 提神醒腦

K書、複習、再K書,正是準備學測學生最後衝刺階段的生活寫照。考生長時間苦讀,使得全身「氣」鬱結不通,中醫認為頭部是身體所有陽經交會之處,身體五臟六腑經絡之陽氣無不上會頭面,平時可以需藉由頭梳或手指按摩頭皮,讓頭皮上的經絡氣血獲得通暢,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梳頭時要緩慢而規律的由前向後梳理頭髮,藉由梳齒按摩頭皮各區域,有利於整個大腦皮層運動或感覺功能的再活化,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按壓眼周、肩膀 氣血通暢

考生因為長時間坐在桌子前面,較有眼睛酸澀疲勞或肌肉緊繃痠痛的狀況,可以利用中醫穴位按摩來使全身氣血通暢。眼睛酸澀疲勞時可按壓眼睛周圍的穴道,如位於內眼角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與眉頭內側邊緣的攢竹穴,若肩頸痠痛時則可按壓肩膀的肩井穴和與後枕部的風池穴。

藥材製成茶飲 補氣開竅

此外,考生K書常猛灌手搖杯,含糖飲料喝多了,反而會更疲倦嗜睡,推薦黨參、五味子、薄荷、紅棗等中藥材,製成茶飲,補氣開竅,提高專注力外,像是遠志、石菖蒲、麥冬、川芎等醒腦中藥,除了讓考生能有更清楚的思路外,對用腦過度的上班族也適合。眼睛痠澀疲勞可服用枸杞、桑葉、菊花、夏枯草等明目中藥。甘草、浮小麥、大棗、百合等安神中藥,可以舒緩考試壓力,睡眠品質不好的考生也很適合。

甩手運動疏通氣機

最後,楊成湛醫師提醒考生,讀書1小時休息1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以出汗為原則。另外,每天500下甩手運動可以讓四肢獲得應有的伸展,疏通全身的氣機。考試當天或前一周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佳,放鬆心情沉著應戰,才能發揮最佳實力。

中西醫合併醫療 成功改善小兒過敏

10歲陳小弟患有過敏性鼻炎,季節變化時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咽癢咳嗽。上個月因肺炎住院,出院後雖已無發燒,但仍咳嗽,嚴重時咳嗽之後引發嘔吐、胸悶痛,清晨咳嗽較嚴重。經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上述症狀已獲得大大改善。

1/3孩童是過敏兒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科賴以修醫師表示,過敏性疾病是18歲以下兒童的第三大常見疾病,更高達三分之一的孩童受影響。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表現於腸胃道:嬰幼兒血便及腹瀉,於皮膚: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於呼吸道: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於眼睛: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預防分成三級

依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推崇的過敏三級預防論述指出,第一級-防止遺傳體質致敏化:鼓勵哺喂母乳至少至六個月大,若無法哺喂母乳,則以高度水解蛋白奶粉取代;對於孕期中的產婦及新生兒由食物中攝取葉酸、維生素A、D、E,及新生兒補充益生菌等都有幫助。第二級-防止已致敏化的體質產生臨床過敏症狀:西醫的處置為檢測過敏原,避免曝露於過敏原之下,藥物治療,並做衛教避免孩童反覆感染。第三級-防止已產生臨床過敏症狀者反覆產生過敏症狀。

中醫治過敏有方法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何宗融主任說明,中醫的治療除了中藥與針灸之外,害怕針灸的孩童可以雷射針灸及耳穴貼敷替代。針對寒證及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還可以運用灸療法,常用有艾灸與藥灸。艾灸是以艾條或艾粒灸;藥灸則是以溫熱藥物,如延胡索、細辛、白芥子、甘遂、白附子等,加入薑汁製成丸來貼灸,亦即大家熟悉的三伏貼。

中西醫合作治療更周全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強調,「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的優點為西醫治療在急性期時,可以積極有效控制,並能穩定病情,不讓疾病快速惡化;緩解期時,則可以臨床監控,定期檢查,包括過敏原檢查、肺功能評估等。蔡宗欣副院長則表示中醫治療在急性期時,可以增加西藥的療效,降低症狀嚴重度;緩解期時,以調養肺、脾、腎出發,增強免疫功能,提升對過敏原的耐受性,降低過敏發作次數,調養並改善過敏體質。在中西醫合作治療下,病童可以獲得較周全的治療與調理。

放血排毒乾癬「包醫」 找罪受治療仍無效

25歲的藍小姐患有乾癬,嚴重時幾乎全身皮膚紅腫、脫屑,連臉也不例外,還一度惡化變成紅皮症,常遭旁人異樣眼光。她曾嘗試偏方利用放血排毒、外敷草藥,流淚忍痛治療仍無效,最後重回西醫治療,乾癬病情才獲得控制。

治療乾癬沒有特效藥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許多乾癬患者看到坊間偏方標榜「包醫」、「治癒」,就抱著痊癒的希望嘗試,可能花了大錢,對病情卻沒有幫助。其實治療乾癬沒有特效藥、也無法痊癒,只能控制病灶、減少復發的機率。

生物製劑可穩定控制

黃毓惠醫師指出,乾癬治療方式依照患者的病情程度而不同,輕度以外用藥膏為主,中重度可使用口服藥物、照光治療,當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承受副作用時,還可選擇生物製劑。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近8成患者使用長效生物製劑,可維持穩定的療效,且長期使用也未增加安全性疑慮,符合健保給付者,一年約可省下40萬治療費用。

避免菸酒、肥胖 降低復發機率

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說明,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慢性發炎的皮膚疾病,雖然無法治癒,但接受適當治療,能夠獲得良好控制,建議患者與醫師好好配合,除了遵照醫囑接受治療外,也應調整生活作息,避免壓力過大、菸酒、肥胖等不良習慣,有助降低乾癬復發及惡化。

大人也會疝氣! 新型修補手術避免沾黏與復發

58歲李先生從事工地工作,半年來發現左側下腹部有一突出性腫塊,軟軟的不太會痛,用手壓或平躺時就會縮回去。但近幾個星期發現腫塊變大,尤其在搬重物或咳嗽後更為明顯。經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張廷瑞醫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討論後決定採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次日即出院回家休養。

腹股溝處有鼓漲感 隱隱作痛且突出

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股溝處有鼓漲感,隱隱作痛或是明顯的腫塊突出。通常發生在久站後、腹部用力或搬重物時。張廷瑞醫師表示,病因大多為先天疝氣囊袋未完全閉合(間接型),或是腹壁肌肉及腹股溝內環老化變薄鬆弛(直接型),以致腹腔內容物(如小腸或網膜)鼓出,甚至會掉到陰囊內。

TEP可避免腸道沾黏

以往採開刀手術來處理腹股溝疝氣,傷口大約會有5公分左右,缺點是術後傷口疼痛及較高的復發率。張廷瑞醫師指出,隨著腹腔鏡新技術的引進,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即是一種傳統手術的替代療法。

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時程約1.5小時,病患需全身麻醉,在肚臍下至恥骨的連線上,劃三個0.5~1公分的小傷口,將二氧化碳氣體灌入皮膚肌肉層與腹膜外層兩者間,待此空間擴張完成後,再伸入腹腔鏡鏡頭及器械,並於此處進行疝氣修補手術。手術是經由腹膜外,可避免腸道沾黏的後遺症,或是傷到腸子及血管的疑慮。

術後1、2天就可出院

此外,在手術接近尾聲時,醫師再覆蓋上一片柔韌的人工腹膜於疝氣的缺口處,以加強腹壁的強度,預防疝氣復發。因為腹腔鏡手術有著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的特性,病患手術後一、兩天就可出院返家休養。

仍須負擔上萬元材料費

張廷瑞醫師表示,腹腔鏡疝氣手術已是世界趨勢,但礙於健保之給付限制,如專用於固定人工腹膜之釘槍,健保尚未納入給付,病患可能仍需負擔2~3萬元不等的材料費。不過對於疼痛耐受度低及復發性的疝氣,腹腔鏡疝氣手術實為疝氣患者的選擇之一。

發現有突出物應盡早就醫

張廷瑞醫師提醒,疝氣是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民眾如果提重物或用力時發現腹部和大腿交界出有突出物,尤其用力時或有下墜感或疼痛感,就應盡早就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延緩多囊腎病變惡化 台研發新藥

台灣之光!多囊腎病變目前無藥可治,台灣研究團隊領先全球,首度發現多囊腎相關病理機制,並研發重組蛋白質藥物。經動物實驗證實,有效減緩多囊腎病變惡化,病鼠的壽命也從原本25天延長為170天。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國際腎臟》。

研究歷時13年 成果獨步全球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謝秀梅,帶領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動物中心及成功大學研究團隊,歷時13年,建立與人類多囊腎疾病相同的Pkd1基因突變疾病模式鼠,並成功研發治療藥物,成果領先全球。

發現調控腎臟囊泡凋亡機轉

謝秀梅教授表示,研究運用基因轉殖方式,讓病鼠體內大量累積「嗜中性白血球膠原蛋白質酶相關疏水性蛋白質」(NGAL),結果發現NGAL蛋白可顯著改善病鼠症狀,包括減緩囊泡生長及腎臟組織纖維化,進一步運用NGAL重組蛋白質治療多囊腎病變的病鼠,其壽命從25天延長為170天。

新藥最快10年內上市

謝秀梅教授強調,NGAL重組蛋白質藥物能調控腎臟囊泡上皮細胞凋亡,減少腎臟間質組織纖維化,同時降低特定訊息傳導路徑,有效減緩疾病惡化,並提高生存率與壽命。下階段將進行臨床前大鼠模式的治療實驗,儘快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預估10年內新藥能上市,為治療多囊腎病變帶來曙光。

以為壓力導致下背痛 竟是紅斑性狼瘡上身

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由於此病有很多症狀,而且初期症狀都不明顯,以致常會被疏忽;就有病人出現下背痛,原本以為只是壓大力,直至陸續有掉頭髮及臉上有紅疹,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是紅斑性狼瘡上身。針對紅斑性狼瘡的治療,雖然西醫已有很多藥物可治療,但是也有不少人會以中醫治療,而且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關節痛+下背痛+掉頭髮+長疹子

紅斑性狼瘡會有哪些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楊政道醫師表示,每個病人狀況不同,有很多是從關節痛開始,年輕人只是當成下背痛,或是筋骨痠痛,也有人是會掉頭髮,但是很可能是被當成壓力大才掉頭髮,最明顯的就是臉上長出紅斑,但也有人是不長疹子的,通常被確診會有一段時期,大約半年才被確診。

以中藥治療仍要檢查做追蹤

西醫診斷紅斑性狼瘡抽血檢查即可確認,使用藥物以類固醇為主,也可使用免疫抑制劑;楊政道醫師進一步指出,門診中有不少病人想要減少類固醇用量而來以中藥輔助治療,也有病人因為害怕服用類固醇出現的副作用來就醫,確實有人在服用中藥一個月後,手上的疹子都好了。雖然不吃西藥以中藥治療,但仍要檢查做追蹤,不可輕忽,由於發作時,會侵犯到重要器官,如心腎受傷會有後遺症,要非常小心。

身體失火了 西藥澆息+中藥移除可燃物

楊政道醫師解釋,紅斑性狼瘡就好像身體失火了,要用西藥類固醇來澆息,之後要移除可燃物,則是可用中藥幫忙,否則疾病就會在體內悶燒,堆積久了就會發炎;雖然不用以西藥一直灌水,但是以中藥移除可燃物要很小心,以免沒有移除,反而使更多的木材加入其中,會更加嚴重。

肢端肥大症質子治療 可減少正常組織傷害

肢端肥大症是因為腦下垂體長出良性腫瘤,因而引發生長激素分泌過量,進而造成臉形改變、經常性頭痛、手腳變大等症狀;目前在治療肢端肥大症,主要是藥物、手術與放射治療,而且放射治療若是以質子治療來進行,雖然效果與一般傳統的放射治療相當,但卻可以減少正常組織傷害。

無法進行手術治療 才會採用放射治療

高偉恆,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目前是以藥物、手術與放射治療為主,而且放射治療是在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時才會採用,例如病人身體狀況不好,因為年紀太大或曾經有中風過,且由於手術治療有麻醉風險,對於不適宜開刀,或有可能開刀會開不乾淨時,以及易於復發時,就可考慮做放射治療。

小心使用放射線劑量 以免傷害正常組織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第一步仍盡量要先以手術開刀切除腫瘤,無法手術切除時才以放射治療;高偉恆指出,肢端肥大症是因為腦垂腺分泌過多生長激素導致,所以在做腦垂腺放射治療時,會有視神經交叉的部份,而且又很靠近其他腦幹與腦組織部份,因此要非常小心的使用放射線的劑量,以免傷害到正常組織。

必須重覆放射治療時 建議使用質子治療

高偉恆醫師指出,質子治療是放射治療的一種,其物理性原理則是可以保留腦部的正常組織,雖然質子治療與普通放射治療的效果是一樣,但是因為引起的副作用少,對正常腦組織傷害少,對於肢端肥大症的病人,除了身體狀況不好不適宜手術開刀切除之外,尤其是必須重覆做放射治療者,更建議使用質子治療。

 

腹痛高燒不退 竟是少見闌尾癌惹禍

一名屆齡百歲的老翁,過去曾有高血壓、心臟病以及攝護腺肥大等病史,某次突然出現腹痛且高燒不退等現象,起初以為是胃痛導致,但服用胃藥後仍未改善,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安排切除手術,術後11天患者已出院休養,但切片經病理檢驗卻發現,患者竟罹患闌尾癌,所幸早期發現,並無轉移至其他部位,目前持續追蹤治療。

闌尾癌不易確診 多為術後病理檢查才發現

闌尾癌僅占大腸癌約1至5%,發生率小於1%,屬於少見的結腸癌特殊類型;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一般外科主任陳樞鴻指出,闌尾腫瘤體較小,患者並無任何特殊症狀,多半和急性或慢性闌尾炎症狀相似,因此通常手術前都不易確診,臨床上,多數病例都是在術中或術後病理檢查時才發現病症。

腫瘤擴大 嚴重恐引起闌尾缺血

但若是腫瘤較大可能因阻塞闌尾,導致腔內壓力增高或壓迫闌尾系膜引起闌尾缺血、充血,甚至引發感染,若壓迫到膀胱則會引起頻尿等症狀,壓迫輸尿管可能造成患者出現腰部脹痛、腎盂積水等;陳樞鴻主任表示,治療上,以手術切除最為有效,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有相關症狀出現 應盡早就醫檢查

不管闌尾炎或闌尾癌,若是闌尾破裂,就可能造成腹膜炎,引發敗血症或使癌細胞擴散到腹腔,致死機率恐高達50%以上,不得輕忽嚴重性;陳樞鴻主任提醒,若有體重突然減輕、不明原因貧血、腹脹腹痛或是出現血便或黑便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尤其若本身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合併症患者,治療上風險恐增高,因此若能早期發現接受治療,相對能降低治療風險。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