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板機指卡住動不了? 超微創手術讓手指能屈能伸

一名從事美髮業的46歲女性,長期使用剪刀工作,因手部過度活動,造成大拇指疼痛,活動受限卡住。到診所施打類固醇後仍未改善,而轉到台南市立醫院骨科求診,經確診為板機指,並以超微創手術後,一週便快速回復工作能力,手指活動再也無卡住的問題。

女性比男性好發 拇指和中指為常見病灶

台南市立醫院骨科賴俊達醫師表示,板機指顧名思義為手指彎曲卡住,像扣住板機一樣,用力去扳動手指會突然彈起伸直,其症狀常發生在早上起床,手指彎曲卡住無法張開,部分患者在手指基部與手掌交界處,會摸到結節硬塊並伴隨疼痛感。其好發於手指過度、不當使用,且女性發生的機會比男性高,最常發生於大拇指跟中指。

傳統開刀治療復原慢、沾黏性高、傷口大

賴俊達醫師指出,板機指初期症狀為疼痛與活動不順,透過適度休息、服用消炎藥物及復健治療,大多數可以得到緩解。若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惡化,就會採手術治療,但傳統開刀治療的方式,是在手掌靠近手指交界處切開一道橫向2-4公分的傷口,將環狀帶切開,手術時間長、術後傷口疼痛、傷口需縫合、需1-2週的時間不能碰水、需拆線、疤痕組織疼痛及後續沾黏的可能,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性,甚至需要請假而影響工作。

新型超微創手術傷口小、無疤痕、術後即可碰水

賴俊達醫師說,新型的超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只需手指局部麻醉,由超音波儀器定位,透過針孔大小的傷口,即可使用特殊的刀片將環狀帶切開,使韌帶完全鬆解,手術時間僅需3分鐘,傷口僅一個針孔大小,無需縫合,且隔天即可碰水,無疤痕也不容易有後續沾黏的問題,不影響患者生活與工作。

低頭族為板機指高危險群 及早就醫治療不怕影響生活

以往家庭主婦或是長期使用手部勞動者為板機指的好發族群,賴俊達醫師提醒,近年3C產品使用率高,常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低頭族,也可能引發板機指。若手指疼痛、活動不順,應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板機指發作影響正常生活。

心血管保養防中風 飲食5招很重要

正常血管內皮光滑平順,但會因年紀增長及三高影響,血管內皮脂質堆積,日積月累形成脂肪痕,造成血管內皮增生及肥厚。造成血管纖維化、鈣化,一段時間後形成血栓,尤其是動脈血管,最後造成心肌梗塞,中風、末梢循環不良等臨床症狀。郭綜合醫院營養室組長郭家伶表示,可以下列5種方法保養血管:

1、適當修補破損的血管內皮

紅酒、紅酒萃取物及葡萄皮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可幫助血管內皮細胞對抗發炎激素所造成的傷害,並增加內皮前驅幹細胞之功能及數目,藉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建議每天適量攝270毫升的紅酒,保護血管內皮。

2、降低血漿中同半胱氨酸

血漿中同半胱氨酸濃度增高,是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同半胱胺酸會受到葉酸、維生素B6及B12的作用而瓦解。綠色蔬菜如莧菜、菠菜、蘆筍和花椰菜等皆含有葉酸,應縮短烹煮的時間,可避免葉酸在烹煮過程中流失。甜菜根中的甜菜鹼,也能有效降低血漿中同半胱氨酸濃度。

3、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及血栓

紅麴的成份可降膽固醇;益生菌在腸道中與與膽酸及膽固醇結合,增加膽固醇由糞便排除;每週吃3到5次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可顯著降低血脂肪。

富含DHA和EPA等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包括土魠、秋刀魚、青花魚、鮭魚、沙丁魚、鱈魚、鮪魚、皮刀魚、比目魚、馬鮫魚、鬼頭刀、海鱺魚、小黃花魚、花身鯻、帕頭魚、三角魚。還可選擇富含Omega-9單元不飽和脂防酸的烹調用油或食物,可降低壞膽固醇,還能保護血管的彈性,如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酪梨、杏仁、腰果、胡桃。

4、清除自由基,避免血管內皮發炎

植化素的抗氧化作用,可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增加血管彈性並保持暢通。植化素存在各種顏色的蔬果表皮。(1)槲皮素具很好的抗氧化能力,蔬菜中以洋蔥及大蒜含量偏高。(2)茄紅素在蕃茄、西瓜、紅心芭樂、紅葡萄柚、木瓜、茄子、櫻桃、紅甜椒等為多,加熱的過程能使其釋放出更多營養。(3)生物類黃酮素在黃耆、當歸、靈芝、丹參等為多,平時烹調藥膳及燉補前,應先請教專業中醫師。(4)黃烷醇也屬類黃酮素,可由攝取黑巧克力得到。

5、適度使血管擴張

精胺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下,可釋放出一氧化氮,使血管的平滑肌細胞放鬆,而擴張血管,促進血流及降低高血壓。含高蛋白食物如豬後腿肉、豬腳、大豆製品、堅果中皆含有精胺酸。規律運動也會降低內皮細胞中的血管收縮因子,使血管擴張,使血液流動加速、降低血壓。(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產後媽咪心情好Blue? 甩開憂鬱只需這3步驟

有位年過三十的小雲,工作表現傑出,是公司器重的幹部,婚後一年如願懷孕生子。本該歡喜的事,但小雲卻提不起勁,看著懷裡已哭鬧兩個鐘頭的寶寶,腦中充滿問號,蒐集的育兒知識都派不上用場,覺得自己失敗透頂,有強烈的挫敗感,甚至不想面對寶寶;經就醫後,診斷為「產後憂鬱症」。

生理、心理轉換大 產後憂鬱症婦女約佔2成

根據臨床統計,因為賀爾蒙及生活角色的變化,50-80%的婦女產後會出現情緒低落,其中10-20%更會有「產後憂鬱症」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陳宜家臨床心理師表示,懷孕生子讓婦女的時間、體力、腦力和心力產生限制,原來生活上關注、感興趣的人事物,皆因孩子的出世而無暇顧及,進一步產生既有角色形象失落、失職及失能的複雜感受。

加上新生兒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仰賴父母滿足需求、不靠理智或語言溝通等,對父母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當母親的睡眠、養分、自由給了寶寶後,身心俱疲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若再缺乏實質與心靈上的幫手時,將被逼向無望之境,產後憂鬱就會在此時爆發。

取捨、感恩、面對自己調整心境三步驟

針對產後婦女、新手媽媽要如何釐清自我角色?陳宜家臨床心理師建議,照顧孩子的過程會有許多超過負荷的狀況出現,首當其衝的是時間不夠用,再來是體力及心力的耗損,當無法面面俱到時,正是重新盤整人生價值的好時機;而許多研究指出,長期照顧者若有感恩心,可以降低抑鬱、增加個人價值感,其自律神經及活性都會提升;此外,學會面對自己,孩子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許多失控情緒的出現,反應我們曾經的受苦尚未被安撫。

陳宜家臨床心理師提醒,當發現身邊親友產後對剛出生的孩子沒感覺、不想親近孩子,常會哭泣,可能就是「產後憂鬱症」,此時應務必盡快找專業醫師及心理師幫忙,才能幫助她走出憂鬱,做個健康快樂的媽媽。

僵直性脊椎炎勿輕忽 嚴重恐導致脊椎變形

有位在嘉義竹崎經營果園的林先生,年僅三十多歲就因僵直性脊椎炎造成脊椎嚴重變形,身軀如拐杖無法平躺入睡,走路時只能垂頭看地搖晃如熊,而肚子也彎曲擠壓如整團肉球。一家之主的他面臨工作不易、外界異樣眼光的身心煎熬。後來,他到大林慈濟醫院尋求副院長簡瑞騰協助,歷經三階段的矯正截骨手術後,終於能夠再次抬頭挺胸。

「截骨矯正術」 重返正常人生

簡瑞騰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他的脊椎變形處主要在胸、腰椎,駝背角度已超過一百度。因此規劃兩階段的「截骨矯正術」,要讓林先生重返正常人生,由於他拱起來的背像是一座山,即使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從麻醉、調整位置到正式劃刀,也花上一個多小時才調整到最安全與最佳的開刀姿勢。

避免頸椎發炎或變形 風濕免疫藥物持續控制

簡醫師說,林先生年輕、配合度又高,所以讓矯正的效果更好。但手術後卻是更需要努力的開始,因為有駝背的傾向,所以要穿背架來保護脊椎,並加強肌肉的訓練復健。另外,更要持續做好風濕免疫藥物的控制,避免頸椎或髖關節也發炎、甚至變形。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年輕男性 下背痛三個月以上速就醫

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黃光永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二十至三十歲間的男性,易將下背痛等症狀自認是運動傷害、熬夜讀書導致,結果延誤治療。他建議符合年輕人、四十歲以下、下背痛三個月以上的民眾要儘快就診風濕免疫科,尤其有家族病史時更輕忽不得。

罹患疥瘡傳染性高 應及早隔離介入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護理之家爆發疥瘡集體群聚感染,台南市衛生局與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人員,已派員前往了解,並經隔離感染者治療、全區消毒等,最近兩週已沒出現新病例,目前已全數解除隔離,並持續監測。

疥瘡傳染易有丘疹症狀 皮膚越搔越癢

感染疥瘡時,患者皮膚會出現丘疹、水疱或紅斑皮疹,且有皮膚搔癢的症狀,並會越搔越癢,好發位置包括指縫、手掌、手腕、腋窩,甚至生殖泌尿部位等皺摺處;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尤其疥蟲會透過共用毛巾、被單、棉被等,和皮膚接觸下因而擴散感染,屬於傳染性較高的疾病。

疥瘡症狀未出現前 已具傳染力

台南市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疥瘡是主要是因疥蟲寄生於皮膚引發的皮膚傳染病,初次感染者約二至四星期後,才會漸漸出現症狀,但在出現症狀前,就已具有傳染力,且臨床上,疥瘡傳染對象沒有年齡區分,像是家庭、學校、醫院、安養院、工廠等生活場所,都屬於容易感染地方,民眾應做好良好的衛生工作。

疥瘡患者注重衛生習慣 避免交叉傳染

罹患疥瘡除了應遵循醫師囑咐,配合用藥外,也應注重個人清潔衛生習慣,使用物品應採用拋棄式,避免重複使用;衛生局呼籲,患者使用過的床被單或衣服等,都需使用60度的熱水清洗,並高熱乾燥,直到完成治療為止,即使無法清洗的布單等,應密封於塑膠袋內靜置至少一週後再處理,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不可不知的「臉部拉提」四大天后

文/雷濬嶸醫師

女人年過30後,開始緊張臉上是否會透露出歲月的痕跡,最怕出現皺紋、鬆弛、下垂的現象,總是想盡辦法杜絕這些老化。改善肌膚鬆弛以音波拉皮最受歡迎,但現今能做到拉提效果的可不只音波拉皮,本篇分別介紹「臉部拉提四天后」。

Q.除了音波拉提,是否有其他方式可拉提鬆弛的肌膚?

「音波拉提」透過聚焦超音波熱效應,在肌膚達到深層加熱,幫助皮膚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拉提緊實肌膚,改善肌膚老化問題,效果約可維持1.5∼2年左右。而現在其實還有其他療程也可以拉提臉部鬆弛的肌膚,可視消費者狀況選擇使用適合且客製化的醫美療程!

Quill羽毛線「全臉拉提」:通過衛生署核可並榮獲美國FDA、歐盟CE認證,專利設計使用可以被組織吸收的倒鉤式縫線,用來拉提鬆弛的臉部外觀,如額頭、臉頰和脖子。具有極小的倒鉤並用可吸收PDO(polydioxanone)材質製成,植入身體後約6∼9個月可被人體完整吸收,安全無需移除。由於年齡層不同,吸收因人而異,效果可維持2∼5年。不想接受全臉或額頭拉皮手術的病患,此手術是不錯的選擇。

玻尿酸「黃金8點拉提」:以少量多點的方式注射玻尿酸,不僅可修飾填充,亦有拉提效果。但缺點是玻尿酸會隨著時間逐漸吸收,所以鬆弛的狀況還是會逐漸發生,不過術後效果仍可以維持8∼12個月,還是有相當好的效果。

肉毒桿菌素「拉提中下半臉」:肉毒桿菌除了除皺、放鬆肌肉外,也可用於中下半臉的拉提(例如:嘴角下垂、下顎線條鬆弛或不明顯等)。在注射後,可以讓下顎及下巴的線條更緊實,以達到V字小臉的效果!術後可維持4∼6個月。不過對於鬆弛嚴重或皮膚組織厚的人效果可能較不佳。

聚左旋乳酸「漸進式拉提」:近年來受到許多大明星熱愛,又稱作「童顏針」或「液態拉皮」。其原理是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自主增加臉部容積,幫助鬆弛的肌膚回復豐滿與彈性,因此也具有緊緻、拉提的效果,效果可維持1.5∼2年左右,但這種漸進式改善,使拉提效果更為自然。

圖片

雷濬嶸 醫師

學經歷:盧森堡歐亞大學自然醫學博士|韓國首爾面雕鼻整形中心研究員|中華民國亞歐盟醫學會理事長|亞洲抗老化美容醫學醫學會專科醫師|亞洲抗老化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肉毒玻尿酸注射微整形指導醫師

專長:玻尿酸或晶亮瓷注射|羽毛拉提|童顏針注射|肉毒桿菌素瘦小臉除動態紋|音波拉提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打造預防醫學國際亮點 中大和壢新攜手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共同成立「中大壢新聯合慢性病研究中心」,未來將整合中央大學生醫領域與壢新醫院臨床研究能量,發展產官學研合作平台,延攬優秀專業人才,希望引領台灣預防與精準醫學的研發新知及技術,邁向國際頂尖地位。

揭牌典禮冠蓋雲集 創造台灣生醫成果

「中大壢新聯合慢性病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副校長李光華、生醫理工學院院長徐沺、研發長顏上堯;壢新醫院院長黃忠智、資深副院長許詩典、副院長吳清平,以及桃園市政府副秘書長邱俊銘、衛生局簡任技正黃翠咪、南亞技術學院副校長藍中賢等貴賓共同揭牌。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表示,中央大學生醫領域在微型醫療檢測器材開發,糖尿病、腎臟病、人體生物相、及癌症微環境研究,已居領先國際地位。壢新醫院為全國最早投入社區公衛群、醫療群及社區健康營造,成效有目共賭。未來雙方將共同致力於預防醫學與精準醫學領域的研發,期能提升台灣的生醫研究領域成果,躍居國際重要地位。

高齡老化人口趨勢 落實預防和精準醫學

壢新醫院黃忠智院長指出,過去醫療講求急性與重症的醫治,但是隨著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衍生許多慢性病醫療與管理問題,因此健康照護與醫療的根本解決之道,就需要落實發展預防醫學與精準醫學。

「中大壢新聯合慢性病研究中心」合作迄今研發成果豐碩,已產出超過55篇國際性學術期刊論文。雙方研發的產學產品榮獲多項醫學競賽獎項,如臥床式擴散光學斷層掃描系統,榮獲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金牌獎」。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疫苗防蚊不可少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為屏東縣50多歲男性,5月14日開始出現全身無力、頭痛及發燒症狀至醫院就醫,17日因症狀持續且出現人格改變情形轉院治療並通報,於21日檢驗確診,目前仍住院治療中。

夏季為高峰期 防蚊務必要確實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該個案相關疫苗接種史不詳、近期無旅遊史,從事農業及養禽業,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個案工作地附近有一處豬舍,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工作地附近。衛生單位已前往高風險環境周邊進行懸掛捕蟲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附近民眾之衛教宣導。

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至10月,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3至2017年確定病例數共112例。近年各縣市多曾出現散發病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

預防日本腦炎 接種疫苗最有效

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滿15個月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應儘速帶往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皆可前往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

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