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服用骨鬆藥還拔牙 嚴重恐致顎骨壞死

一名60歲的劉太太,因牙齒劇烈疼痛就醫,經牙醫師評估其右下第一大臼齒已嚴重蛀牙,建議拔除;但當牙醫師進一步詢問劉太太過往病史及用藥紀錄,劉太太卻語焉不詳,所幸現在有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發現劉太太有在正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先為她緊急處理暫時解除疼痛,並幫忙開立轉診單,由原始開立骨質疏鬆處方的大型醫院,進行拔牙評估及後續照顧。

服用「雙磷酸鹽類」拔牙需評估 嚴重恐致顎骨壞死

收治劉太太的牙醫診所蔡東螢牙醫師指出,以往遇到病患本身對於用藥情況不甚清楚時,都必須請病患回家拿藥單進行確認,目前可在診間直接從健保署「雲端醫療資訊查詢系統」查到劉太太的用藥紀錄,特別是病人本身有骨鬆症而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確實需要格外小心,否則可能因藥物導致顎骨壞死的嚴重副作用,造成拔牙手術後的風險大增。

蔡東螢醫師提到,多數牙醫師如果遇到接受骨鬆藥物治療的牙科病患,會建議病人回到原先開立骨鬆藥物的處方醫師,諮詢是否停藥3個月後再拔牙,或進一步轉介到大型醫院進行拔牙並追蹤傷口癒合情形,以測安全。

健保雲端系統成助力 讓她逃過顎骨壞死一劫

劉太太在得知自己的狀況後,一方面感謝健保署建置雲端查詢系統,另一方面也非常感謝醫師善用雲端查詢系統,幫她確認用藥紀錄,進而解除牙痛危機;蔡東螢醫師更分享,健保雲端查詢系統可提供病人近3個月用藥紀錄,過敏藥物紀錄以及近2年牙科處置及手術紀錄,確實小兵小大功,不僅大幅提升病人用藥安全,也確保良好的醫療品質。

胃癌腹腔轉移 三明治療法助提高存活率

許多女性常有胃痛、反胃或食慾不振等問題,千萬要小心恐是瀰漫型胃癌找上身!萬芳醫院日前收治兩位30多歲年輕女性,都因為腹痛及食量減少等問題求診,沒想到被診斷出瀰漫型胃癌且已有腹腔轉移,所幸經「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以化療+手術+化療的「三明治」療法,使她的病情都已獲得改善。

胃癌合併腹腔轉移 存活期通常少於一年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呂長運指出,「雙向化學治療」就是同時使用傳統的全身化學治療及腹腔內化療,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待狀況改善後再進行「手術及腹腔熱治療」,即腫瘤減量手術及腹腔熱治療,之後再次進行雙向化學治療。

呂長運醫師說,這種化療+手術+化療的「三明治」療法,有機會達到類似根除性手術的治療結果,延長病人生命期並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相較胃癌合併腹腔轉移的傳統治療,通常只能給全身性的化療,即使可以手術治療,短期內復發轉移的機率相當高,存活期通常少於一年。

萬芳醫院外科部主任謝茂志說,目前已陸續為21名胃癌合併腹腔轉移病人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存活最久者已達三年,且無復發跡象,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

彌漫型胃癌 易好發年輕女性

謝茂志表示,彌漫型胃癌又稱皮革胃,好發在女性或年輕人身上。之前曾收治一名35歲洪小姐,三年前被診斷為瀰漫型胃癌,電腦斷層影像顯示有嚴重腹腔轉移病灶,洪小姐諮詢多家醫院,都建議全身性化學治療,甚至有醫師建議不治療而直接給予安寧療法;後來求助萬芳醫院,經評估後,先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待病況改善至可以接受手術,術後再繼續接受「雙向化學治療」。目前洪小姐狀況穩定,各項檢查都無復發跡象。

心口不再有印記! 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併發症少

心律調節器已發明超過五十年,傳統心律節律器包括電池本體與導線二部分,隨著時間演進,電池與導線的科技持續進步,儘管電池體積已經少於二十毫升,電線的長期妥善率也超過九成,但仍有不少病患發生相關的併發症。而新的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則可以有效預防大部份併發症的發生,外觀上沒有皮下的電池,也沒有導線的存在,更不會占用靜脈血管,對於特殊狀況的病人可說是ㄧ項新選擇!

傳統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併發症出現死亡率增

早期無導線的心律調節器,以短期而言,植入手術時,穿刺血管與建立電池囊袋相關的併發症約為百分之三;長期的併發症則為百分之五,這些併發症中最嚴重的為囊袋感染,可能導致心內膜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一旦發生此類併發症,短期與長期死亡率均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因傳統節律器易因導線造成靜脈阻塞,或是佔用其他醫療,如洗腎、裝置人工血管等,所需使用的靜脈血管,因此成為多重慢性病患者相當嚴重的問題。

缺乏適當靜脈管路、在意身體外觀、易發生感染者的新選擇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目前不僅成功克服早期電池容量的科技瓶頸,且在正常情況下也能提供維持心臟十年跳動所需的電量。臺中榮民總醫院體系心臟血管中心,目前已成功裝置九例,病患滿意度相當高,除了是缺乏適當靜脈管路放置導線病患的優先選擇之外,對於身體外觀非常在意或是容易發生感染的族群,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治療方式。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可避免導線及囊袋併發症

中榮心臟血管中心廖英傑醫師表示,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是心律調節器的一大革命,避免了導線及囊袋相關的併發症,病人外觀上也與常人無異,不再有胸口上電池的印記。另外,也深深感受到新科技帶來的方便與安全,相信這類儀器的使用勢必越來越廣泛,成為將來心律調節器的主流,以造福廣大的病患。

免疫功能失調導致乾癬 生物製劑治療降併發症

30歲的魏先生之前當兵訓練時發覺頭皮有屑,起初以為只是頭皮屑,但刮掉後又再長出來,1個月後下部隊因壓力大,全身軀幹四肢皮膚病灶迅速出現,尤其冬天乾燥更癢,甚至皮膚會龜裂出血。魏先生更換數種治療效果都不佳,包括中藥、秘方都沒效,自己都想放棄。後來病灶越來越劇烈,皮膚每天都在流血,拖下衣服就看到明顯病灶。

魏先生經太太鼓勵建議至大醫院皮膚科就診。一開始接受口服藥治療,2、3個月都沒有效,後來每週到醫院接受照光治療,而後新一代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目前已經100%改善。

乾癬可能導致關節炎、心肌梗塞、腦中風等併發症

炎炎夏日穿上短袖短褲好消暑,到游泳池海邊戲水更是透心涼,不過卻是乾癬病人過不了的心理關卡。不管天氣再怎麼炎熱,重度乾癬病友千篇一律的造型就是長袖加長褲,雖然乾癬病友的心裡苦,可是來自週遭異樣的眼光更令人難以忍受。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旻憲說明,乾癬是一個免疫功能失調的皮膚慢性病,乾癬病人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關節炎、眼睛發炎、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的嚴重併發症;進一步研究證實,積極接受治療並獲得有效控制的乾癬病人,未來也會大幅降低出現上述併發症的風險。

生物製劑治療重度乾癬

乾癬症狀輕微者,可單以藥膏治療,嚴重者則可搭配紫外線光療、口服藥物或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醫師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重度乾癬,並協助重度病人提升改善程度達到傳統治療難以企及的改善程度。

近幾年國內外的皮膚科醫師一肩扛下傳遞乾癬新知的社會責任,有越來越多的乾癬病人已經了解乾癬不只是皮膚病,治療乾癬也不只是為了皮膚美觀。林旻憲醫師鼓勵乾癬病人主動與醫師溝通討論,設定好治療目標之後並積極接受治療,不僅可以早日恢復皮膚健康,提高生活品質,為自己活出信心,也為身邊所有關心您的人而努力。(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自行亂停藥 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害怕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患者急性發作送院插管

有位26歲的小陳(化名)為氣喘患者,由於都沒有出現任何氣喘發作症狀,因此自認已痊癒得差不多;加上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增重、月亮臉等副作用,便自行拉長用藥時間,最後甚至完全停藥。結果竟在上個月因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經家人送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須接受插管治療,後續以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合併治療,病情才漸趨穩定,順利拔管出院,這次經驗也讓小陳不敢再隨意停藥。

破解類固醇迷思 醫: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柯信國醫師說明,氣喘為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依據實證醫學,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然而,在臨床診療經驗中,無論是80歲阿嬤或是18歲少女氣喘患者,都會對類固醇長期使用存在迷思,擔心一旦開始使用,便會身材走樣,或造成骨質疏鬆、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表示,氣喘治療使用的類固醇,分為「吸入性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前者劑量低,主要作用於肺部,全身性副作用也較輕微,適合氣喘患者日常規律使用,並可有效控制病情;而口服類固醇因單次劑量較高,療效明顯,如果長期使用,通常用於治療嚴重氣喘患者,而且因作用於全身,副作用也相對明顯。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固醇用藥,只要患者配合治療,症狀控制良好,均會採取階梯式治療法,逐步降低至有效控制氣喘的藥物劑量。

害怕類固醇自行停藥 小心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臨床上,有許多氣喘患者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問題,一旦症狀開始好轉,便擅自減少用藥次數,甚至停藥;表面上雖沒有症狀,並不表示呼吸道發炎現象已痊癒。若未經醫師評估而自行隨意停止用藥,恐會造成病情起伏不定,甚至惡化為嚴重型氣喘,反而得不償失。

飲食清淡培養運動習慣 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飲食應清淡為宜,生活作息應正常並避免過敏原刺激,就能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此外,氣喘患者也應培養日常運動習慣,增加肺活量,並定期一年一次至醫療院所,透過尖峰吐氣流量等做肺功能檢查,更加了解己身健康狀況,在每次回診時,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遵循醫囑、規律用藥,相信便能有效控制病情,與氣喘和平共處。

脖子腫如雞蛋大 經口腔甲狀腺手術不留疤

國泰醫療團送愛至斐濟,發現當地一名57歲女性,其右側甲狀腺腫如雞蛋,研判可能是因缺碘及愛吃樹薯等飲食因素造成,所以時常感到呼吸困難、有壓迫感,生活甚是不便,經醫療團評估後,採內視鏡進行「經口腔自然孔道甲狀腺手術」,不但順利切除雞蛋般大甲狀腺,術後更完全沒留疤,讓病人大為滿意,甚至還獻吻感謝醫師,讓醫療團受寵若驚。

經口腔甲狀腺手術 術後不留疤

醫療團團長、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文弘說明,所謂「自然孔」是指肛門、陰道、口鼻等部位,手術經人體自然孔道出入就不需另從體表開刀,達到真正體表無痕的手術境界。而經口腔路徑是甲狀腺手術發展上一重大突破,手術時會先在病人口腔下唇處打三個小洞,往下沿著皮下通道到達甲狀腺處,接著使用超音波刀將腫瘤逐漸分離,再從口腔取出腫瘤,而這項新式手術因受限於內視鏡器械,加上經自然孔道出入,手術空間狹小,因此相當考驗醫師的手術醫療實力。

跨海送愛到斐濟 造福當地更多病患

王文弘醫師提到,Labasa Hospital雖然是斐濟全國第三大醫院以及北島唯一的醫院,不過缺乏受過專業訓練的放射線科醫師,且檢查機器老舊,其所擁有的單切電腦斷層顯影後影像幾乎無法分辨血管、腫瘤及周邊軟組織,此次應院方要求派遣放射線科醫師和放射師前往,除藉由調整檢查作法,以改善電腦斷層影像品質,也介紹可應用在當地的鼻竇電腦斷層攝影,未來也將邀請當地放射線科醫師到台灣觀摩學習,期望將來能造福更多當地病患。

他七年前結紮 想生育逆轉手術回復正常

一名47歲的楊先生,7年多前體恤妻子生女辛苦,生完2個女兒,沒有生育第3胎的計畫而選擇結紮。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楊先生的兄弟都不婚或不孕,曾有算命師說家族傳宗接代的關鍵在楊先生身上,後來心境轉變決定來拼拼看。術前檢查與評估後,經過「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術後3個月回診追蹤,精子量已回復正常,活動力也增加。

「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 重新接通

烏日林新醫院外科部暨泌尿科主任張賜祥表示,先進行術前檢查與評估,如確認多久前結紮、結紮前的生育能力、結紮後有無感染或後遺症、結紮的輸精管結節,睪丸彈性與大小及副睪丸的彈性與形狀,也必須把另一半生育能力考慮進去。一般接受過結紮的男性,如果有懷孕需求,可以把結紮過的輸精管再重新接通,即所謂的「輸精管吻合術」,透過自然受孕來達到懷孕的目的。

根據外科部暨泌尿科張賜祥主任的經驗和記錄,先生接受「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後,懷孕的太太從29歲到42歲都有懷孕的例子。所有男性的接通成功率可高達90%以上。建議曾經接受過結紮的男性,若是想要再生寶寶,可優先考慮接受男性的輸精管吻合手術。

每3個月後回診 檢查精蟲品質及數量

「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相當安全的,可經由全身、半身或局部麻醉施行,過程約3小時,12小時後即可離開醫院返家,傷口疼痛情況輕微可自行照顧。術後3天內不可沐浴,依工作內容輕重,可於1週至3週返回崗位,1個月內不宜進行性行為,且須全天穿著彈性內褲,2個月內運動時亦須穿彈性內褲。

新生的精子形成需要70天左右的時間,所以每3個月後要回診並定期檢查精蟲品質及數量,直到太太懷孕為止。張賜祥主任表示,精蟲量每CC要達到1500萬以上才好。

對於重新有生育需求的夫婦,選擇試管嬰兒體外受精,太太必須歷經打針、抽血、取卵及植入的皮肉之痛;而「輸精管結紮逆轉手術」不僅費用不到其一半,重新找回結紮前的生育力,透過性生活就有機會讓太太懷上寶寶。男性結紮後如要再生寶寶,建議可找專業有經驗的泌尿科醫師諮詢。(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視力模糊、水腫、蛋白尿 孕媽咪恐患子癲前症

子癲前症高危險群 可抽血及超音波檢測

知道自己即將升格人母是件令人喜悅的事,但孕媽咪如果發現自己血壓過高,容易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全身水腫,尿液中有泡泡過多的蛋白尿症狀,最好還是到產科檢驗,自己是否罹患子癲前症。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表示,子癲前症高危險族群能透過抽血及超音波量測子宮動脈的方式檢測,在懷孕12週時,把95%的高危險罹病孕婦偵測出來。

懷孕併發症頭號殺手 胎兒成長受影響

子癲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是妊娠高血壓中較嚴重的形態,因為懷孕期間胎盤功能不佳,阻礙了胎兒生長所需的大量血液供給,影響胎兒成長,對於胎兒及產婦都有相當的危險,是懷孕併發症的頭號殺手。

蘇怡寧醫師舉例,如果懷孕28週時發生的話,寶寶就得面臨早產。如果讓寶寶繼續放置在母體裡,就可能胎死腹中、胎盤剝離,媽媽甚至會有中風、出血這些問題。基本上不論週數,子癲前症的治療就是必須盡快終止妊娠,讓胎兒脫離母體,才有辦法治療,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建議產婦必須在早期還沒有症狀時就先進行處理。

好發三高慢性病族群 早發現早治療

雖然台灣子癲前症發生率只有5%,好發於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高齡產婦等族群,但醫師強調,孕媽咪應該提早檢測,早期發現並介入藥物治療,多補充維生素C跟E、少鹽少油多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降低危險。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