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預立醫療自主夯 醫揭「兩大因素」是關鍵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初正式實施,根據澄清醫院預立醫療自主諮商門診調查發現,在完成醫療自主的個案中,大部分與少子化和低薪化有關,父母不想因重大疾病拖垮子女,都想在生命走到終點時,給子女最後一份愛的「禮物」。

不想因重大疾病拖垮獨子 他們簽署預立善終

一對70多歲的夫妻,在45歲的獨生子陪同下,到醫院接受預立醫療自主諮商門診,兩夫妻願意放棄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深怕將來重大疾病的後端醫療費用,極可能成為拖垮兒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怕兒子不捨與不願,因此偕同前往,一起接受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的團隊諮商,為自己生命最後一哩路做主。 從拒絕到接受 一家三口都簽訂預立醫療自主

澄清醫院家醫科主任張惠雯表示,剛開始諮商時,這對夫妻的獨生子是含淚勸阻,表示他會盡心盡力照顧父母,由於老夫妻的堅持和慰藉,當兒子的成為他們預立醫療自主的合法見證人,完成法律程序;最後兒子也完成自己預立醫療自主的簽定,這是一家人都接受預立醫療自主的特殊案例。

決定自己的善終 積極生命價值的體現

張惠雯主任指出,預立醫療自主不是消極的行為,反而是積極的生命價值,在諮商過程中,往往會發現簽訂者更珍惜健康和尊重生命,子女也更積極照顧父母的身體,也是一家人最溫馨的生命溝通,這是「病人自主權利法」以來,發現的人性倫常積極面向。

預立醫療自主前 需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取共識

張惠雯主任指出,要做預立醫療決定之前,必須先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其對象須具完全行為能力人,且需有二等親內家屬至少一人參加討論與見證,當預立醫療決定成立,便是具有法律效力之臨終醫療文件。

中年婦不吃不喝仍發胖? 中醫:虛胖惹禍

一名46歲的楊姓婦人,外型白白胖胖、贅肉鬆軟,平日忙於家務,有時連走路、爬樓梯,就會滿身大汗、氣喘吁吁,且不時會感到胸悶、頭暈、心悸;另外,楊婦忙於家務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不過體重不減反增,至豐原醫院求診。中醫師林秀燕表示,導致楊婦肥胖原因是虛性肥胖,可藉由藥茶配方改善。

女性40歲後易虛胖 增強心肺功排廢物

林秀燕中醫師表示,過了40歲的婦人,易出現虛性肥胖,主要是因為顧及家庭,勞心勞力,又無法好好入眠,導致心、肺功能、代謝功能變差,尤其腹部與大腿脂肪容易堆積,「也就是楊婦雖然吃的很少,卻又一直發胖的狀況。」

她補充,中醫強調人的心肺功能,著重「強心氣補身」,唯有增強心肺功能,才能幫助患者的身體自然代謝廢熱,讓體內的垃圾廢物藉由大小便與排汗循環排出。她建議,藥茶配方可選用黨參3錢、炙甘草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桂枝2錢,1200cc的水量煮茶30分鐘,代替夏日日常水分攝取。

麥門冬改善口乾舌燥 黨參促進新陳代謝

林秀燕中醫師解釋,麥門冬有滋潤肺氣功效、改善口乾舌燥,黨參則可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心臟血管系統、消除精神壓力等等。楊婦人連續喝一個半月、加上作息調整後,身體不適、虛性肥胖的情形改善外,體力也變得更好。

另外,林秀燕中醫師也建議患有腎臟功能、或糖尿等疾病的患者,飲用此藥茶前,需與醫師討論後才能飲用,提醒民眾有任何虛性肥胖情形,可經由與中、西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找回健康身體。

腎結石難處理 醫:吸石清導管技術可解決

一名50歲的中年男子,因業務工作經常在外奔波,但平常卻不愛喝水。直到上個月公司健康檢查,抽血時意外發現腎功能衰退,到醫院進一步詳細檢查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腎臟內長了一顆約5公分大小的結石,且已經造成堵塞,影響腎功能。

馬偕紀念醫院泌尿外科李致樵醫師指出,結石若出現在腎臟內,通常不會有感覺,除非掉到輸尿管才會產生疼痛感,因此一般人多半不在意,也難以警覺腎結石可能有導致腎衰竭的危險。

人體輸尿管的管徑大小約0.5公分左右,一旦腎結石超過0.5公分,臨床會建議採取預防性處理,而目前腎結石的處理方式包括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經皮腎臟造廔取石手術及軟式與硬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李致樵醫師說明,目前體外震波碎石手術仍是第一線處理小顆腎結石的方式,但如果病患的結石太大、過硬,或位置不好處理時,治療效果有其侷限性;若採經皮腎臟造廔取石手術治療,也因有傷口、出血量大等因素,而增加手術風險,且恢復期較長,病患也不易接受。 上述個案因有心臟病曾裝設心臟支架,經評估後擔心有出血及麻醉風險,故決定採取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技術及高能量雷射,不僅術後隔天就能出院,一週後回診檢查時,腎功能也已恢復完全。

零死角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搭吸石清技術 有效清除結石 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操作上有些類似胃鏡,醫師可用肉眼直接看到結石,相較於透過X光或超音波等影像能更有清晰完整的視野,且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270度,可到達腎臟的各個死角,後續再以雷射擊碎結石。李致樵醫師表示,軟式輸尿管鏡搭配吸石清導管技術的好處是這種專利的吸石清導管尾端附有Y型韒口,可以外接負壓裝置,同時間將結石打碎的粉末吸出,讓醫師在手術過程中視野更清楚,提高結石清除率。

李致樵醫師提到,這項吸石清導管技術也適用於體外震波無法處理的較大、較硬的結石,或曾做過多次體外震波手術仍無法有效排除結石、以及結石位置不好如腎臟下端等的病患。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搭配吸石清導管技術因為其無傷口、安全性高、術後疼痛感低且最快隔天出院的特色,可有效降低手術後對身體及日常生活的影響。

多喝水、改變飲食習慣 避免結石復發 夏季是腎結石發作的高峰期,若有結石體質的人,包括有內科疾病如高尿酸、副甲狀腺素亢進的患者,務必要多補充水分,每日的喝水量至少要達3000cc;此外,也要減少富含草酸鈣、磷酸鈣等食物的攝取,並減少飲用茶及咖啡等,最重要的是多運動,增加身體代謝的速度。即使體內結石已經清除,也需每年定期回診一次,避免再度把結石養大。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選對食物 輕鬆控糖

糖尿病病人想要控制好血糖,除了不吃甜食,不喝含糖飲料之外 ?選對食物再吃,才能輕鬆控糖!食物升糖指數值(Glycemic Index),是指各種食物攝取等量的醣類時,使血糖升高速度的 相對能力,血糖上升的高低代表該食物升糖指數的高低。記 得吃澱粉的同時要吃蔬菜纖維及蛋白質。

簡單的進餐口訣就是菜(熟重蔬菜>=1碗)→肉(瘦肉或魚肉4-5湯匙約手掌心大小1塊 或田字型豆腐1塊+小方豆干1塊+蛋1顆)→飯(全穀雜糧飯3/4碗)。每天水果2-3份(1份相 當於柳丁大小1顆)及低脂乳品1-1.5份(1份相當於240cc的鮮奶或3湯匙的奶粉),需分成 多次點心吃,避免果糖及乳糖吃過多,造成短時間內血糖升高。

聰明運用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建議多吃低升糖的食物,如:用糙米或五穀米取代白米、用蕎麥麵條取代白麵條、 用全麥、五穀雜糧麵包(麥比例要佔51%以上)取代白麵包等⋯,食用升糖指數較低且纖 維質含量較高的食物,避免含精製糖高的高升糖指數食物,如:含糖飲料、蛋糕、夾心 餅乾等⋯,也要避免加糖的調味料,如:甜辣醬、醋溜、加冰糖的滷汁等⋯。雖豆魚蛋 肉類食物,未經加工且烹調過程不加糖,是低升糖食物,但動物性肉類通常含有較高的 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及普林,仍不建議餐餐大魚大肉,尤其是已經罹患高脂血症、腎臟 病、肝臟病、痛風等慢病的病患,千萬不可大魚大肉取代澱粉糖類食物,否則會使病情 更惡化,建議一餐的肉量以大約1個手掌心的大小最適當。

圖片

長者也可以吃低升糖食物

老人家牙口不好,偏好易消化、軟爛食物,如鹹粥、 麵線糊等;其中的油、鹽、糖都較高。在臨床上就常遇到 ,早餐只吃一顆饅頭,以為不吃飯沒關係,結果血糖飆到 300mg/dL。也因擔心血糖高,以為吃水煮餐就好,卻忽 略烹調用的勾芡澱粉或加糖的調味料,飲食嚴重失衡又瘦 掉肌肉,75歲以上長者不能太瘦,BMI(Body Mass Index, 身體質量指數)應維持在25-30Kg/m2,否則肌肉會無力, 容易跌倒也增加死亡率。     長者改變食物升糖指數的方法,是用浸泡過的糙米取 代白米,用含水溶性纖維高的蔬菜加入蛋白質食物中,改 變食物的質地並吃到纖維。如綜合鹹粥,就用南瓜或地瓜 切丁加入浸泡過的糙米中,煮成軟飯,加入菇類或秋葵等 含水溶性纖維高的食材,再加入蛋液或碎魚肉熬煮成的鹹 粥,就比較不會影響血糖。總而言之,控糖的飲食精神就 是每餐都要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且要將纖維質高及蛋白質 的食物擺於第一順位吃,如:吃便當時,先吃青菜再吃去 掉皮的肉配減半量的飯。

圖片

(文章授權提供/ 賴冠菁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慢病跨領域照護中心營養師)

男大生輕忽胸口悶痛 縱膈生殖細胞瘤上門

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緊急送醫,至雙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經雙和醫院外傷科張統優主任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切片為精原細胞瘤,是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採用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而非傳統的正中鋸胸骨開胸術,由劍突下小傷口取出腫瘤,病人目前已完成術後化學治療,情況穩定。

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 好發15至35歲男性

張統優主任表示,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約50%是良性畸胎瘤,個案本身的精原細胞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性為睪丸、女性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為15至35歲男性。初期幾乎無症狀,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通常待腫瘤大到造成呼吸衰竭及心臟血管的症狀才被發現。

張統優主任解釋,傳統胸腔手術需要開胸,從脖子下方至上腹部,約30-40公分長度的傷口,並須鋸開胸骨,才可切除腫瘤。隨醫學進步,微創手術逐漸為開胸手術主流,為保留病人運動員特性,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採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僅以側邊兩個約1-2公分傷口完成手術切除,從劍突下方傷口取出腫瘤,手術耗時約2小時,既可切除乾淨又不破壞病人的肌力與骨骼,並大幅減少傷口疼痛。

術後仍要化療 10年存活率高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謝燿宇醫師說,病人經確診為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在完成胸腔腫瘤手術切除後,需再進行化療。一般而言,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接受鉑金類為主的化療有不錯治癒效果,且有10年以上存活率,甚至不再復發。

張統優主任強調,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進步,醫師可針對不同各種病症如胸腺瘤、胸腺增大(重症肌無力)、畸胎瘤、神經性腫瘤等進行手術諮詢,建議民眾要定期做健康檢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乙型鏈球菌找上門 益生菌助孕婦脫離感染威脅

有位33歲雙寶媽咪陳小姐,3年前第一胎因未進行乙型鏈球桿菌篩檢,寶寶剛出生就須住在保溫箱內治療,讓她心疼不已!隨著篩檢意識抬頭,在懷第二胎寶寶時,聽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何銘醫師的建議,除了在產程時注射抗生素治療外,更提早於孕期第28週搭配口服GR-1和RC-14兩株益生菌,預防生產時新生兒產道垂直感染乙型鏈球菌的風險,最終第二胎寶寶平安健康地出生,讓陳小姐與丈夫放下心中大石,開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注重孕期保健 預防寶貝感染風險

何銘醫師指出,台灣懷孕婦女約有18-20%產道帶有乙型鏈球菌,在產前若無經抗生素治療,其新生兒有50%的機率於出生後檢出身上具乙型鏈球菌,其中又有5-10%的新生兒有嚴重感染的風險,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重大併發症,嚴重甚至喪命。

產前注射抗生素 難達確實預防效果

目前預防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有兩種方式,一是於產前四小時注射抗生素,二是懷孕後期服用GR-1和RC-14益生菌。何銘醫師表示,第一種注射抗生素的方式仍存在許多限制,由於許多孕媽咪會因抗藥性、過敏反應或急產而來不及注射,導致效果不彰,因此若是希望達到更有效的預防,於孕期時補充益生菌為較好的方式,且根據先前發表於國際期刊TJOG的臨床文獻指出,針對100位懷孕35-37週且患有乙型鏈球菌的孕婦,以雙盲、隨機方式口服安慰劑或GR-1和RC-14兩株益生菌,發現服用益生菌可以顯著減少孕婦40%-50%產道感染乙型鏈球菌的風險。

孕前預防要做好 媽咪生產不再心驚驚

根據此臨床研究成果推測,孕婦於懷孕後期可藉由補充GR-1及RC-14益生菌,維持陰道菌叢平衡,可預防和改善細菌性陰道炎與黴菌性陰道炎外,更能有效預防孕婦及寶寶感染乙型鏈球菌的風險,不僅減輕了孕期的擔憂,也讓孕媽咪能夠安心生產。

每天150克藍莓 研究:保護心臟健康

每天吃藍莓促心臟健康!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杯藍莓(150克)可以降低15%心血管疾病風險。由於成人代謝症候群嚴重,東英吉利亞大學醫學院教授Aedin Cassidy表示,針對高危險族群,透過生活方式改變,例如將藍莓納入飲食清單中可能有幫助。

代謝症侯群族群多 鼓勵改變生活方式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腰部脂肪過多和好膽固醇偏低等,影響35%美國人,和高達一半60歲以上成人,這些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4倍。

Aedin Cassidy補充,代謝症候群會顯著增加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通常需服用他汀類藥物和其他藥物來控制疾病,更重要的是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而過去研究發現,經常吃藍莓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降低。

藍莓保護心血管 降低15%風險

對此,最新研究調查了138名年齡在50到75歲之間的肥胖人士,觀察他們每天吃藍莓是否影響代謝症候群長達6個月。研究發現,比起吃安慰劑的人,每天吃一杯藍莓(150克)可以降低15%心血管疾病風險。

令人意外的是,高危險族群的人如果只吃75克藍莓,就失去心血管疾病的好護力。另外,無論吃不吃藍莓,都對胰島素阻抗和血壓沒有影響。研究領導者Peter Curtis博士解釋,高危險族群可能攝取量要足夠才有效果。

花青素抗氧化 有待後續研究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深色漿果富含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其是水果中的天然色素,其中又以花青素(anthocyanins)被認為是良好的抗氧化劑。

但《富士比》報導,該研究有幾項侷限性,包含受試者數量不夠多,以及該研究是由某藍莓機構資助,可能有失客觀性。不過該研究採雙盲對照組實驗,是證據可信度高的研究方式,不妨可做為飲食參考。

參考資料:

1. Eating blueberries every day improves heart health.

2. Eating Blueberries Daily May Reduce Risk Of Heart Disease, Even If Risk Is Already High, Study Finds.

3. Peter J Curtis et al. Blueberries improve biomarkers of cardiometabolic function in participa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results from a 6-month,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109 (6): 1535 DOI: 10.1093/ajcn/nqy380

不愛喝水又常憋尿? 當心成「石頭人 」

蔡先生才42歲,平常在無塵室工作,因無塵衣穿脫不方便,所以上班時很少喝水也習慣性憋尿。某日早上起床,右腰突然劇烈疼痛,並伴隨血尿,就醫安排X光及超音波檢查為右側1公分腎結石;經過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後,雖腰痛及血尿症狀較改善,但仍有殘存結石,在與醫師討論後,他接受自費的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隔天出院,門診追蹤結石已完全廓清,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結石小於0.5公分多喝水可自行排出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葉亭均醫師表示,腎臟結石的處理方式主要取決於結石的大小及結石所在位置。若結石小於0.5公分,一般不需要處理,只要多喝水,結石多會自行排出;但若結石大於0.5公分,則需要積極處理。

碎石術不只一招專業評估擊退結石

目前處理腎臟結石主要為「體外震波碎石」及「經皮腎造廔取石」二種方式。葉亭均醫師說明,「體外震波碎石」雖然較無侵入性、無傷口,但結石的廓清率不高,往往需要多次碎石,尤其是在下端腎盞的結石,由於角度不佳的關係,更是難以排出。

而「經皮腎造廔取石」則需在全身麻醉下執行,其從皮下打一個隧道到腎臟,將結石打碎取出,出血風險高、傷口疼痛、術後恢復較慢,病人需住院觀察;另外,全身麻醉對於年紀大或是心肺功能不佳者,手術風險極高,且對於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也不適合。

不開刀新利器軟式輸尿管鏡碎腎結石

由於內視鏡及雷射光纖科技的進步,「軟式輸尿管鏡碎石」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新利器。軟式輸尿管鏡前端可以彎曲180-270度,從尿道口進入,經過膀胱、輸尿管到腎臟腎盂,可以靈活地轉彎抵達腎臟各個角落,搭配直徑200微米的「極細鈥雷射光纖」將結石擊碎成粉末排出。整個過程無傷口,疼痛感不多、恢復快,病人通常術後隔天可出院。

拒當石頭人多喝水是預防根本

葉亭均醫師呼籲,多喝水與健康的生活型態才是預防結石的根本之道,至於尿路結石的患者治療後,也要養成平時多喝水、多運動的習慣,避免攝取高蛋白或太鹹的食物,才能減少結石復發的機會;一旦症狀再發,應儘速到醫院就醫。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