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奶奶持續性腹痛 竟是腹股溝疝氣合併腸壞死

80多歲彭奶奶過去有長期便祕與右側腹股溝疝氣的病史,日前因突然發生持續性的右下腹痛,由家人陪同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肝膽腸胃外科陳博彥醫師診查發現,彭奶奶右側腹股溝處明顯腫脹與壓痛,下腹部也出現腹膜炎徵象,照會外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與影像醫學檢查,診斷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緊急安排二階段手術才保住生命。

腹股溝嵌頓性疝氣 嚴重恐致命

陳博彥醫師表示,成人腹股溝疝氣的常見成因有二大類,一類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下腹壁肌肉老化,相對變得鬆弛;另一類成因則是來自於長期持續或間斷性腹部壓力的增加,原因包括慢性咳嗽、便秘、腹水、負重的勞力工作或重量訓練等。這二大類狀態造成腹腔內的器官(如小腸、大腸、膀胱、大網膜等)掉入腹股溝之內,形成腹股溝疝氣,台語中「墜腸」兩字的描述方式就相當貼切。

當發生腹股溝疝氣時,若是腹腔內器官還可以進出腹股溝處,一般病人可能無感或者是有輕微腹痛的症狀。若疾病進展至腸道,且卡死在腹股溝內無法回到腹腔之中,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這是腹部的急症。

卡死在腹股溝內的腸道,會因為血液灌流不足而缺血壞死。壞死後的腸道容易產生穿孔,致使腸道內容物從穿孔處流入腹腔,產生腹膜炎或者是腹腔內感染,若不及時處理將有致命危險。

腹股溝出現不明腫塊 應及早就醫檢查

案例中的彭奶奶,從其描述的過去與現在病史、腹部理學檢查、抽血報告再搭配腹部影像的結果,確診為「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為她安排了二階段緊急手術。第一階段手術先做缺血壞死腸道的切除,並與剩餘健康的腸道吻合後,第二階段手術再進行右側腹股溝疝氣修補術。病人在術後經過一週左右的治療與追蹤,抽血報告都呈現正常後,便出院返家,恢復正常生活。

陳博彥醫師指出,這種可能致命的「腹股溝嵌頓性疝氣合併缺血性腸壞死」,有機會可以及早預防,提醒民眾當腹股溝持續出現鼓起的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並治療,以免腹股溝疝氣造成健康的危害。

全氟烷化合物?油紙袋裡層 要小心脫落刮傷

塑化劑風暴後,民眾紛紛將塑膠製品換成紙袋,但其實防油紙袋也潛藏著致癌危機!因為紙袋內層會塗上一層化學物質,遇上高溫加酸性調味料,可能會溶出致癌物。

全氟烷化合物 有防水防油效果 全氟類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是一穩定的長碳鏈結構化學物質,長碳鏈端擁有疏水特性,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及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因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而且防油、防水、耐熱、耐腐蝕,所以廣泛使用在工業及各種商品上,如防火原料、塗料、地毯、衣服、清潔劑、不沾塗層鍋具及防油紙袋等。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來源包括吸入的灰塵、飲水及食品等。 然而,此材質最怕高溫、刮傷和酸性,容易釋出全氟辛酸,美國環保署測試發現,它可在人體內存留長達4年,長期食用恐傷肝功能,甚至也會影響心臟血管。

高溫食物 應放涼再裝袋 為維護民眾健康安全,食藥署過去即有監測國內市售產品之全氟烷化合物溶出情形,同時進一步對國內食品及人體血液進行檢測,研究結果顯示,國內產品之檢測及食品檢體之檢測與國外文獻比較並無顯著異常情形,人體血液濃度檢驗結果亦無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使用玻璃磁器 較健康安心 民眾若使用含有全氟烷化合物之不沾塗層產品時,應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所記載注意事項謹慎使用,當發現塗層表面有脫落或是有刮傷情形,應避免使用且立即更換。如果出門用餐或外帶餐食,建議自帶玻璃、瓷器材質的容器,除了加熱更安全外,也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經常「捶胸」要小心 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

經常有捶胸的動作要當心,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前兆。68歲的黎先生,近來常覺得胸口不舒服,捶一捶胸口後,狀況又舒緩許多,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近日清晨突然感到胸口劇痛,緊急送醫途中,還一度心跳停止,所幸經緊急進行心臟手術後,撿回一命。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黃振銘表示,若經常有捶胸口的動作,應趕緊就醫,不應輕忽身體警訊。

心肌梗塞常伴隨胸痛 建議民眾定期健檢

黎先生即使冬天,也經常穿著短袖,除了有菸癮之外,在家人眼中身體硬朗、健康有活力,且鮮少生病,但最近卻常感到胸口悶痛,甚至有時連左上臂、肩膀和下巴都會痛,不過捶一捶胸口後悶痛感就逐漸消失,遲遲未就醫。近日清晨,黎先生胸部如同石頭壓住般悶痛,隨著範圍的逐漸擴大,疼痛更加劇烈,甚至開始喘不過氣。家人眼看狀況危急,立即開車送醫,沒想到送醫途中突然失去心跳,進行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穩定。歷經生死關頭,黎先生表示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戒菸」。

黃振銘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常會伴隨喘、明顯胸痛,甚至疼痛感延伸至肩膀、背部或頸部下巴等,若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至醫院檢查,確認是否有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吸菸,年長者、肥胖以及三高患者或屬於A型人格追求完美主義者,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建議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做健康檢查,尤其有症狀者,更要做心臟檢查,確保自身健康。

胸悶、胸痛勿捶胸 嚴重恐致主動脈剝離

許多民眾在出現胸悶、胸痛時,會以捶胸方式緩解不適,黃振銘醫師解釋,捶胸或許可以轉移注意力,但對症狀的緩解並無太大幫助,且捶胸可能會造成氣胸,甚至搥太大力還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相當危險,尤其心血管疾病的猝死風險高,建議民眾有症狀還是盡快就醫,才是保命之道。

「釔90放射治療」新利器 助癌友續命

肝癌是造成許多家庭破碎不完整的主因,雖然肝癌有許多治療方式,但肝腫瘤容易復發導致後續治療變得棘手。臺北榮總放射線部腹部影像醫學科李潤川主任表示,肝癌治療方式多元,包括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血管栓塞、放療、載藥微球栓塞、標靶藥物、免疫治療、釔90體內放射治療等,患者面對這麼多治療武器常不知如何是好。

腫瘤復發治癒差 釔90放射治療佳

一名65歲男子,右側肝臟長了一顆15公分大腫瘤,手術切除後半年,沒想到竟在另一側的左肝發現腫瘤復發,接受3次栓塞效果都不好,後來評估改做釔90體內放射治療,追蹤9年肝癌都未再復發。

另一位38歲男子,兩側肝臟長滿腫瘤如同滿天星,且癌細胞已侵入血管,根本無法手術切除,北榮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進行體內釔90放射治療,男子術後腫瘤明顯縮小,終於能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目前追蹤4年半、情況穩定。

透過釔90治療 成功殲滅癌細胞

「釔90體內放射治療可當先發投手或救援投手。」李潤川主任說,門診曾收治一名56歲B肝帶原男子,右肝有顆3.5公分腫瘤且緊貼肝靜脈,患者不願意手術,希望一次就能徹底解決肝癌,因此選擇釔90體內放射治療,直接給予高劑量放射線照射,果然一舉殲滅癌細胞。

不止肝腫瘤太大、數量太多、浸潤型侵犯到血管的肝癌,就連早期肝癌或手術切除、射頻燒灼不順且傳統栓塞治療後復發、標靶藥物失敗、甚至想提升免疫功能而接受免疫治療等患者,都能做釔90體內放射治療。

直接阻斷養分 使腫瘤缺氧壞死

李潤川主任解釋,傳統栓塞利用將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直接阻斷,讓肝腫瘤缺氧壞死;載藥微球除了讓癌細胞缺氧,還將載有化療藥的微球直接注入腫瘤血管內。

至於釔90體內放射治療的微球體顆粒比載藥微球小,能更深入腫瘤血管,在不影響氧氣供給情況下,讓身體產生自由基來殺死癌細胞,並將具有高劑量放射線的釔90同位素,直接植入腫瘤內部發揮作用,比起傳統體外放射治療更能直接有效殲滅癌細胞。

紅肉、白肉都增膽固醇 研究:植物最健康

近來專家都不太鼓勵吃紅肉,因其有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疑慮。然而,奧克蘭兒童醫院研究所(CHORI)研究發現,白肉和紅肉一樣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只有植物蛋白質對於血脂較健康。UCLA雷根醫學中心(Ronald Reagan UCLA Medical Center)營養師Dana Hunnes據此建議,應限制飽和脂肪攝取,多攝取蔬菜、奶製品和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

紅肉較有健康疑慮 各蛋白來源缺比較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由於擔心紅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各健康機構都建議以家禽、魚肉等白肉來取代。然而,現今仍沒有完整針對紅肉、白肉和植物蛋白對健康影響的比較研究。

在這項APPROACH(動植物蛋白和心血管健康)試驗中,團隊招募113名健康受試者,依據飽和脂肪攝取量隨機分成兩組,兩組都同時進行三種飲食循環:紅肉(牛肉)、白肉(雞肉和火雞),和植物蛋白質(堅果、穀物和豆製品),每種飲食持續4周,並進行抽血,飲食更換期間會有「洗滌期」,讓受試者自由飲食。

高飽和脂肪增膽固醇 紅肉、白肉最明顯

研究顯示,無論是哪種飲食,只要飽和脂肪攝取過多,血液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濃度都較高,但紅肉和白肉對血液膽固醇影響較大。該研究計畫主任Ronald Krauss指出,限制肉類攝取量是對降低血液膽固醇較好的建議,不過該研究的肉類不包含草飼牛肉、培根等加工產品,也不包含魚。

研究人員更發現,攝取大量飽和脂肪,會增加大顆粒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且白肉和紅肉都會明顯增加此類大顆粒脂蛋白的濃度,然而這些脂蛋白比小顆粒壞膽固醇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因此,傳統上以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評估心血管疾病的程度,可能會高估紅肉和白肉的風險。

少吃肉類 多吃植物性蛋白

雖然此研究中,白肉不見得比紅肉健康,但Ronald Krauss告訴《現場科學》,紅肉還有其他因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待進一步研究。

營養師Dana Hunnes同意這項研究是嚴謹的(雖然規模較小),「這清楚表明,吃植物性蛋白質較不會增加膽固醇。」除了要控制飽和脂肪攝取,也要限制肉類,多從攝取蔬菜、奶製品和豆類作為蛋白質來源。

參考資料:

1. Red and white meats are equally bad for cholesterol.

2. White Meat Can Raise Cholesterol As Much As Red Meat, New Study Shows.

3. Nathalie Bergeron et al. Effects of red meat, white meat, and nonmeat protein sources on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low compared with high saturated fat inta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DOI: 10.1093/ajcn/nqz035

洗腎大媽狂嗑西瓜消暑 肺水腫送急診

天氣逐漸炎熱,又到了夏天西瓜產季,許多民眾會吃西瓜、喝西瓜汁消暑解渴。近來腎臟科門診陸續出現多位腎臟病老患者,抱怨手腳嚴重水腫,胖了七、八公斤,細問之下,發現原來是西瓜吃上癮,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造成四肢水腫,甚至有患者還因肺水腫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提醒民眾,切勿貪圖口腹之欲而賠上健康。

洗腎媽吃西瓜不忌口 腹水腫恐致命

林軒任醫師舉例,65歲林媽媽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每周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三天,日前週五洗腎時,發現體重比平常多5公斤。一問之下,得知林媽媽最近因狂嗑西瓜,導致全身水腫,體重異常飆升,便提醒她應節制飲食,才不致影響透析療程。但患者回家後仍照吃不誤,果然週日就在家突然喘不過氣,送急診為肺水腫,血氧濃度低至90%以下,緊急接受洗腎後才穩定病情。

林軒任醫師解釋,西瓜雖然極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鉀、鎂、磷、β胡蘿蔔素、茄紅素等營養素,可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也具降血壓功效,但本身也是糖分及水分含量高的水果,以個案為例,因同時患有糖尿病和腎臟病,在短期內吃進太多西瓜,也會使血糖升高,增加腎臟負擔。

西瓜含水量多 慢性腎臟病患者注意攝取量

林軒任醫師強調,西瓜本身含水量極大,會使得體內水分超量蓄積,容易導致體內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使水分無法排出,進而增加腎臟負擔,當慢性腎臟病患者吃進過多西瓜,容易誘發肺水腫、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嚴重的話有致命風險。

林軒任醫師建議,對健康民眾來說,西瓜確實有促進水分代謝、改善排尿及水腫的效果,但對慢性腎臟病或有心衰竭的患者來而言,在吃西瓜、稀飯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前,應先與醫師諮詢,視其病情和排尿量,以決定食用的份量,才不會因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使腎臟功能惡化。

美女們!好好背包包 調整美肩

常見上班族女孩大包小包的又揹又提,包包裡裝了化妝包、雨傘、手機…等,如果再加上筆電,塞好塞滿好幾公斤!包包的重量造成肩膀沉重的負擔,如果平時習慣揹在同一側,很容易造成高低肩。因此,除了狠下心「斷捨離」,拿出不必要攜帶的東西、減輕重量之外,怎麼揹包包,哪些運動可以改善高低肩,是愛美女孩必學之事喔!

1) 肩背包 肩背包是女孩兒最常使用的包包款式,但為了不讓包包滑落,必需以肩膀與手臂的力氣來支撐、夾緊,所以肩頸、手臂容易感到緊繃和僵硬,長時間下來容易會單側肩膀歪斜,甚至歪斜著走路。 2) 側背 側背的背帶比較長,包包懸掛的位置大約在人體的腰部!但同樣的,如果側背包裝太多書本、物品等重物,肩膀一高一低、肌肉受力不對稱,身體容易呈現歪斜,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脊椎側彎。 3) 後背 後背包可使用二邊肩膀平均分擔重量,是最棒的揹法。但仍需注意不要將肩帶調太長,包包不要垂到屁股,避免使用腰椎支撐重量,造成腰痠背痛。 5個簡單動作 改善高低肩 想改善肩膀一高一低的困擾,必須先調整生活習慣,包含包包揹法不NG、睡姿不蜷縮、不要經常使用同一側玩電腦、禁止躺在床上看書追劇、坐姿切忌翹腳!戒除掉壞習慣後,也可透過以下5個動作改善高低肩的問題,每個動作重複10次,慢慢增加到20-30次,也可以增加手腕和腳踝的沙袋重量,從1.5〜3公斤開始逐步增加: 動作1) 採坐姿,身體固定,雙眼自然朝下看,一手輕壓頭部,將頭往側邊傾斜,約停留約15到30秒,結束後再交替動作。 動作2) 採仰躺,準備一顆按摩球,放置提肩胛肌下方,按壓約15到30秒,放鬆肌肉,結束後再交替動作。 動作3) 採俯臥,身體自然伸直,右臂往前方伸直,頭部抬高離地20公分,同時抬高右肩及右臂約10秒。 動作4) 採俯臥,身體自然伸直,抬高頭部,同時抬高右肩、右手及右下肢約10秒。 動作5) 採趴跪姿,抬高頭部及右臂約10秒。

趁高低肩還沒發生前,先從自我姿勢調整、搭配日常生活的良好姿勢;如果已經發現肩膀僵硬、痠痛,或是有明顯的高低肩,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浙江女肚塞百珍珠便秘5天? 醫師這樣分析

中國浙江一名14歲女童便秘5天,且食慾不振又肚痛難耐,父母帶她至浙江諸暨市人民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她的胃部、腸道甚至肛門附近都出現百餘顆「顆粒狀」陰影。經醫師張樓煒詢問下,女童才告知5天前喝過珍珠奶茶。張樓煒懷疑女童肚裡塞滿奶茶珍珠,並解釋珍珠是木薯澱粉製成,可能是廠商額外添加製劑,造成珍珠難以消化。

女童肚塞百粒珍珠 懷疑有不明添加物

根據《商業內幕》報導,張樓煒表示,女童肚內「顆粒狀」陰影很多,非常可能是她喝了多杯的珍珠奶茶,才能有如此嚴重症狀。醫師開了瀉藥並讓她回家休養。

然而,喝珍珠奶茶真的會造成便秘嗎?美國邁阿密尼克勞斯兒童醫院(Nicklaus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腸胃病專家Lina Felipez告訴《現場科學》,吃了很多木薯澱粉肯定會造成便秘。木薯澱粉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製成,但木薯本身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便秘,通常是含有其他造成便秘的添加劑所致。

例如關華豆膠(Guar gum)就可能造成消化問題(腸道阻塞),其是一種纖維,可幫助珍珠更黏著,遇水時會膨脹。有趣的是,關華豆膠也可用來治療便秘和腹瀉。

電腦斷層揪不出珍珠 美國專家猜不透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奶茶珍珠常使用的木薯澱粉、關華豆膠等成分,並不會在電腦斷層上顯影。 Lina Felipez解釋,這些成分不是「不透射線性(radiopaque)的」,也就是這些成分不會阻擋輻射,反而允許輻射穿過,因此在X射線上是保持不可見的。

因此,他推測,中國的奶茶珍珠添加物肯定不同於美國,且能夠在電腦斷層上被顯影。

《Vice》曾在2015年報告,中國一名患者在喝完珍珠奶茶後,也在電腦斷層中發現白點;一名記者從同一家商店購買珍奶後,也從電腦斷層上看到了類似的白點。當時有網路傳言戲稱,珍珠其實是用舊輪胎和鞋子做的,但從未得到證實。

參考資料:

1. An X-Ray Showing 100 Bubble Tea Pearls in a Teen's Abdomen Has Doctors Very Confused.

2. A teenage girl thought she had a typical stomach ache, but doctors found 100 undigested bubble tea balls in her system.

3. Rumors Are Flying that Bubble Tea Is Made Out of Tires and Old Sho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