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食道癌初期難察覺 診斷大多已第三四期

去年有幾位名人,如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藝人安迪等,相繼因食道癌離世,使民眾開始重視該疾病並引發討論。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106年食道癌排名落在十大癌症死因第九位,好發於男性,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五位,足見此疾之凶惡,令人聞之色變。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宋時雨醫師表示,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主要是持續惡化的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容易被忽略,難以早期發現,往往診斷時,已是第三、四期。

往往因腫瘤阻塞 食不下嚥

宋時雨醫師指出,由於食道是連接口腔至胃的重要器官,食道癌患者往往因腫瘤阻塞造成食不下嚥,導致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然而,營養乃身體的本錢,沒了本錢自然無法承受治療的副作用,使得治療效果打折。而且食道癌的治療,不論是接受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合併治療,都有個別之副作用與風險。

早期食道癌 可由內視鏡手術切除

飲食習慣與食道癌有密切關係。宋時雨醫師表示,尤其以有抽菸喝酒習慣者要特別注意。如果腫瘤還小,尚在淺層的黏膜就早期發現,可由內視鏡手術切除。若腫瘤進一步吃到黏膜下層,就得接受食道的切除手術了。

中晚期食道癌 三管齊下合併療法

中晚期的食道癌治療相對棘手,宋時雨醫師表示,由於食道只有薄薄的黏膜層和肌肉層,癌細胞容易往外圍組織侵犯,加上食道周圍淋巴迴流豐富,讓癌細胞更有機會淋巴擴散。一旦疾病發展至此,需要電療、化療及手術治療三管齊下合併療法。

宋時雨醫師也提及,現今主流療法是先接受放射治療加上化學治療,療程大約兩個月,接著評估治療反應,再做食道切除手術。若診斷時癌細胞已轉移至肺、肝等其他內臟,此時的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輔以姑息性的放射治療處理或預防腫瘤阻塞造成的症狀。

別放棄希望 積極討論適當治療

目前癌症治療是跨團隊合作,由不同科別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及個管師等共同照護,除了療效之外,也重視病人的生活品質。宋時雨醫師強調,食道癌的治療辛苦,但不是全無希望,呼籲患者與家屬應積極和醫療團隊討論適當的治療方式。

30歲男跌下樓梯臉骨折 手術重建復位

一位30歲陳姓男子因趕時間、踩空樓梯而失足跌倒,造成右側顴骨及右側上顎骨骨折,且顴骨眼眶下緣骨折處壓迫到框下神經,導致右眼下區域、右側鼻翼及右側上唇皮膚麻木、感覺喪失。

顴骨、上顎骨復位及固定 解除神經壓迫

所幸,經醫師施行右側顴骨、右側上顎骨骨折復位及骨折處固定手術,以顏面骨專用的骨釘、骨板固定復位後的骨折處,同時於手術中解除受壓迫的右側框下神經。術後陳先生恢復良好,右側中上臉外觀已無明顯凹陷,且皮膚麻木區域也漸漸恢復知覺。

顏面骨折手術須審慎評估 精確重建復位

大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邱智弘醫師表示,顏面骨折是外力撞擊而導致,常見症狀包含疼痛、腫脹、瘀血、咬合不正常、張嘴困難及疼痛、骨折處臉部凹陷、複視、骨折側眼眶下麻木等。

由於臉部肌肉、神經與血管構造相當複雜,手術時的重建復位工作必須非常精確,否則會有許多後遺症,例如咬合不正常、臉部麻木或不對稱、複視、關節僵直等問題。邱智弘醫師表示,進行顏面骨折手術前一定要與醫師充分討論,並由醫師審慎評估,手術後也要注意傷口照顧,避免感染問題發生,才能讓受傷的臉順利還原。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首宗HPV疫苗救濟案勝利 國健署重申安全性

國內首宗HPV疫苗案「痛痛女孩」,打贏行政訴訟!國中女生Bella(化名)注射第二劑二價HPV疫苗後,因疑似出現自體免疫不良反應,進行接種受害救濟失敗。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日前判定,衛福部應給付一定額的行政處分。疾管署副署長羅一均表示,待主文結果確定後,再由專家討論是否上訴。國健署則重申疫苗的安全與有效性。

疫苗救濟失敗 痛痛女孩提行政訴訟

Bella(化名)2017年注射第二劑二價HPV疫苗後,出現手臂、手腕和膝蓋痠痛,被醫師診斷為發生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經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定,與HPV疫苗接種無關,但考量其為釐清症狀與預防接種的關係,核予醫療補助3萬元。

但原告提起訴願未果,接續提出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並請求作成核准89萬2,352元的處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日前宣判,訴願決定及原處分不利原告部分都撤銷;衛福部應依判決的法律見解,准予給付一定額的行政處分;但原告其餘訴訟也駁回;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二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法官認定標準未知 衛福部待研議

羅一均受訪時指出,目前四條主文內容,還無法得知法官如何認定,患者的痛痛病與疫苗的關係。等收到判決書,了解法官判決的詳細內容後,再由專家審議小組討論,決定是否上訴。據規定,必須在收到判決書後20天內提出上訴。

重申疫苗安全性 世界衛生組織認證

子宮頸癌為國人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第7位,醫學研究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面對子宮頸癌的威脅,國健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從107年12月中旬,全面補助107學年度國一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受訪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聲明提到,HPV疫苗具安全性,且能預防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子宮頸癌。目前全球超過80個國家,進行公費HPV疫苗施打。據悉,目前雖有非常少數施打後不舒服的案例,但休息後多無不良影響。

讓家長充分了解 同意後再施打

林莉茹強調,施打疫苗前,一定會讓家長與學生充分了解疫苗效果與保護力,以及接種注意事項,經學生和家長同意後才會施打。「施打當天會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再進行接種,無論是在學校或醫院接種,醫師會要求患者在原地觀察30分鐘,沒有不良反應再離開。」

嚴重氣喘斷氣17分鐘  阿北改善病情可登山

65歲許先生自幼罹患氣喘、長期為病所困,使用傳統治療方式,卻無法控制病況,不僅反覆進出急診,最嚴重曾斷氣17分鐘才被搶救回。後來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在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下,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更成功攻頂黃山。振興醫院內科部部長陶啟偉建議,由於嚴重型氣喘患者容易因反覆發作住院,傳統治療難控制時,再與醫師討論新式生物治劑。

嚴重型氣喘患者 半數確診為E氣喘

臺灣超過十萬名嚴重型氣喘患者。陶啟偉解釋,E氣喘為高嗜酸性白血球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國外研究顯示,其約占嚴重型氣喘患者的一半。嗜酸性白血球為人體內白血球的一種,於E氣喘患者的肺中指數明顯偏高,易受環境物質激發,引起嚴重氣喘症狀。透過簡單的血液測驗,發現血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數值高於300,即可確診為E氣喘。

擔心月亮臉找上門 氣喘患者擅自停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成人氣喘診療指引顯示,臺灣200萬名氣喘病患中,嚴重型氣喘就佔有5-10%。一項對於臺灣嚴重型氣喘患者的研究顯示,病患對於治療過程中的類固醇劑量及其副作用感到焦慮,更因害怕發作而社交退縮。而國外研究亦顯示,超過五成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產生月亮臉、水牛肩和糖尿病等,自行減少用量甚至停藥,造成疾病控制不佳 。

傳統治療嚴重型氣喘的方式,為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ICS),配合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陶啟偉建議,若此治療方式仍無法控制病況,發作次數每周高於2次以上,且睡眠和工作都受影響時,應根據不同型別對症下藥,與醫師討論,選擇生物製劑。經過完整療程後,可再返回傳統治療控制。

傳統治療不佳 考慮新式生物製劑

現行生物製劑使用頻率不盡相同,如目前已有一個月使用一次,及兩個月使用一次的劑型。陶啟偉指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迅速消滅嗜酸性白血球,阻止IL-5作用,避免氣喘惡化。研究顯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減少五至七成口服類固醇使用量,進而降低副作用、減少患者急性惡化機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許先生回憶,某次在家突然感覺喘不過氣,送醫途中只見他兩眼上吊,接著倒下、沒了呼吸。斷氣近17分鐘後,才在醫師竭力搶救下撿回一命。他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但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都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在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

許先生表示,治療2-3週後,病況獲得大幅改善,更在去年成功攻頂黃山。他建議嚴重型氣喘患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遵從醫囑服藥,一定能控制病情。

遠離毒品危害 CPR及戒毒雙管齊下

近年來新興毒品氾濫,根據衛福部食藥署107年10月統計,藥物尿液檢驗陽性率前三名分別為,甲基安非他命(33.3%)、愷他命(26.3%)以及嗎啡(7.0%),其中青少年又以施用三級毒品K他命為主;臺南市衛生局指出,一旦造成急性中毒,不僅會出現噁心嘔吐、視覺模糊、影像扭曲、全身抽搐,且會對疼痛感降低,並伴隨膀胱疼痛及血尿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使心跳停止,造成遺憾。

好友吸毒猝死眼前 男子改過自新尋求戒毒

臨床上,一名男性小軍,日前赴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尋求毒品戒治,經個管師進一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小軍與好友曾吸食多種毒品,但好友卻突然猝死在小軍面前,讓小軍非常懊悔,若當下會操作CPR,說不定有機會救回自己的好朋友,看著好友的離去,帶給小軍相當大的衝擊,也因此才讓小軍決定赴毒防中心尋求毒品戒治,並學習基本的CPR。

毒品危害防制講習 幫助學員學習CPR

為了幫助學員遇到需要急救情況,能緊急應變操作CPR,毒防中心首創與醫療院所合作,辦理「拉K出人命 救命法則CPR及戒毒雙管齊下!」毒品危害防制講習,不僅邀請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部醫師張志然進行講解,也透過現場實際操作教具,幫助學員更了解相關技巧,並從幫助他人中,更重視對於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拒絕來路不明藥物 必要時應尋求協助

另外,若聚餐等外出時,拿到疑似來路不明的藥物,一定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輕易嘗試,若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也應多給予關心,了解交友狀況;衛生局提醒,一旦發現家人或親友有使用毒品情況,應盡快尋求協助,或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一同杜絕毒害,守護你我健康。

面對想自殺者 千萬別這樣說話

桃園市一名30歲男子,精神狀況不良,長期無業在家休養,日前疑似和父親口角,父親斥責「你都這麼好命,還有什麼好抱怨?還心情不好、吃不下飯,真是浪費!」,男子受不了打擊,從高處一躍而下,造成全身骨折送醫急救;經照顧治療,該名男子病情穩定,目前已出院返家休息。 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 老人自殺率高居第一 收治該男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科病房護理師葉容秀表示,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統計,2017年自殺死亡人數共為3871人,較2016年增加106人,增幅2.8%,其中更以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最高,因其活動量下降、話量變少,且常常談論死亡,進而常被誤認是老化正常之症狀,成為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面對自殺傾向者 理解和接納是關鍵 葉容秀護理師指出,面對有自殺傾向,一般人多半給予回應「有什麼過不去的」,或用更悲慘的例子反駁,但這些回應不會對有自殺想法的人有幫助,應花時間專注地傾聽及陪伴,表達理解的語言,如「我能了解身在這種難受困境的你,是有多麼的痛苦無助」等,就能減少自殺者的絕望感,也許就有不同的轉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 求助才是最好的路 葉容秀護理師提醒,若身邊的人出現睡眠困難,包括難以入睡或早醒,或感覺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甚至有自殺想法等,只要能伸出援手,鼓勵他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幫助,並按照「一問」關心詢問、「二應」以理解言語回應、「三轉介」協助就醫等三步驟,每個人都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吃銀杏葉注意! 這些藥品產生交互作用

許多人苦於手腳冰冷於是口服銀杏葉藥品,希望改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銀杏葉藥品若與抗凝血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品等一起服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民眾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前,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並詳實告知正在服用的藥品,以免身體出現不良反應。

銀杏葉萃取物屬藥物 注意交互作用、手術前停用及不良反應

銀杏葉和俗稱「白果」的銀杏果不同,銀杏果只是一般食品,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而銀杏葉的萃取物則屬於藥物,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功效。我國核准含銀杏葉口服處方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指示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之輔助治療」。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提醒口服銀杏葉藥品3要點:

1)注意藥品交互作用/

銀杏葉藥品會抑制血液凝集,與抗凝血劑(如warfarin)、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品(如diclofenac、ibuprofen)併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

2)手術前7天應停止使用/

由於該類藥品會抑制血液凝集,容易增加手術期間的出血風險,如果近期必須進行手術(包含牙科手術),請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該藥品,由醫師進行評估是否停藥;重大手術則務必於手術前7天停止使用。

3)注意藥品不良反應/

該藥品可能會造成出血的不良反應,用藥期間如有眼睛出血、流鼻血、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意識變差或胃腸道出血(如黑便、血便、吐血)等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5期資料)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泰國麻疹、登革熱好掃興 做好這幾招安心玩潑水節

泰國4月瘋潑水節,吸引大批旅客湧入,然而疾管署指出,近期泰國麻疹、登革熱等疫情升溫,民眾應小心防範。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蔡兆勳提醒,應多洗手,避免生飲、生食,預防A型肝炎;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醫師楊佳容則呼籲,民眾應擦防曬、防蚊用品,並於出國前2-4周諮詢旅遊門診,施打A型肝炎和麻疹MMR疫苗。

防蚊、防曬要做好 注意飲食衛生

蔡兆勳表示,民眾赴泰國期間,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包鞋及長襪,儘量減少裸露部位,並正確使用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蟲藥劑,預防病媒蚊叮咬。楊佳容則補充,考慮到DEET防蚊液可能受防曬乳影響,增加在人體內代謝時間,部分民眾會不舒服,「因此防曬乳應先塗抹,15分鐘後再噴防蚊液比較適當。」

為預防A型肝炎或其他腸道傳染病,蔡兆勳提醒,應避免生飲、生食,尤其生蠔或水產貝類,應煮熟再食用,並常以肥皂或乾洗手液洗手;如需長時間停留於人口密集、較不通風的室內場所,可考慮配戴口罩,預防麻疹。

預防肝炎和麻疹 出國前2週打疫苗

楊佳容說明,A型肝炎病毒屬於糞口傳染,「不小心吃到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就可能感染,除了引發急性肝炎外,還可能罹患猛爆性肝炎。」她指出,最有效預防方式是施打A型肝炎疫苗,其安全性和保護力都很好,高達9成施打對象有保護力,且半年後再補打一劑,保護力達20年以上。

至於麻疹預防,楊佳容解釋,麻疹是空氣和飛沫傳染,其中3成恐併發中耳炎、肺炎和腦炎,尤其是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或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前往疫區,建議施打MMR疫苗。她強調,無論是MMR疫苗或A型肝炎疫苗,應出國前2至4週先洽詢醫療院所,「如果馬上就要出國,立即接種,也比沒有保護力好。」

泰國旅遊人次增 醫籲善用新南向中心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1-2月台灣人赴泰國人次就有13.8萬人次,遠高於去年同期10.5萬人次,增加3成,增加主因就是航班促銷、泰國落地簽優惠等。

疾管署指出,泰國近期持續有麻疹、登革熱、屈公病(類似登革熱之新興疾病)等疫情,且病例數都高於去年同期。該國2019年已累計近1,900例麻疹,為去年同期2.7倍,其中8例死亡;登革熱病例累計逾13,500例,為去年同期2.3倍,其中15例死亡;屈公病病例累計逾2,900例,遠高於去年同期13例;另累計51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逾9成為本土病例。

蔡兆勳呼籲,前往東南亞旅遊民眾,可多利用「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目前提供門診、電話、電子郵件諮詢,就算人在國外生病,也可以來電尋求協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