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棕色脂肪不致胖 助燃脂降糖

國健署2018年公布其調查結果指出,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破4成5,平均每二人就約有一人處於肥胖狀態。肥胖是目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它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脂肪肝、癌症(乳癌、大腸癌、肝癌等)等。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一般人容易誤以為,脂肪是造成肥胖的元兇。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表示,脂肪組織分兩種,一是儲存能量為主的白色脂肪組織(white adipose tissue, WAT),另一種則是以燃燒能量、代謝為主的褐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白色脂肪組織能存儲過剩的能量,細胞內型態上為單一、大顆油滴;相較於白色脂肪組織,褐色脂肪組織被認定為「好的」脂肪,除了可以消耗能量,研究證實褐色脂肪與肥胖、高身體質量指數、高血糖呈負相關。如何增加成人體內棕色脂肪細胞的比例,是近年學界努力的目標。

棕色脂肪 可望治療肥胖及代謝症候群

今年「第十二屆泛太平洋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12th Pan Pacific Symposium on Stem Cells and Cancer Research , PPSSC)」,有來自美國、中國、香港、日本、越南等地的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二十三位重量級大師齊聚。其中,專精棕色脂肪研究、同時也是美國哈佛大學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研究計畫主持人的曾玉華副教授分享了最新的棕色脂肪細胞研究成果。

曾玉華副教授表示,棕色脂肪能快速燃燒葡萄糖和血液中游離脂肪酸,產熱而無副作用,因此被視為治療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一個重要解方。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棕色脂肪細胞的比例就大幅下降。花蓮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表示,目前研究發現,米色和棕色這兩種深色脂肪代謝血糖和脂肪的能力極強,可大量產熱,能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另一個附加效果就是能幫助減肥,因此花蓮慈濟創新研發中心持續尋找活化棕色脂肪組織的機轉,誘導白色脂肪轉換成棕色脂肪的應用,將有助於體內代謝能力,並抑制現代高脂飲食、缺乏運動、遺傳等因素造成的相關代謝疾病。

這次美國哈佛大學喬斯林糖尿病中心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除了將攜手合作活化棕色脂肪組織的研究,林欣榮院長表示,乳癌細胞也都包圍著脂肪組織,未來也將與曾玉華教授合作利用脂肪組織的特性,找出更好的對策克服乳癌。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醫療人員上演行動劇 呼籲改善職場處境

「員工加入公會,醫療人員團結!」代表醫護人員的兩位白衣天使,被旁人無情一腳踢進一池紅水中,象徵醫療人員癱瘓在血汗的醫療環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11個工會代表,日前冒雨到衛福部門口陳情,並上街遊行,高喊「醫護過勞、病人不保;醫護沒休息,病人丟性命」,呼籲政府改善醫療環境。

主治醫師未納勞基法 護病比入法仍不合時宜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廖偉翔醫師率先發言表示,醫師納入勞基法已是政府政策既定方向,然而除私立醫院住院醫師外,主治醫師、公立醫院的住院醫師都沒有納入勞基法保障。尤其主治醫師扮演非常重要的醫療角色,要求衛福部應保障主治醫師的工時與契約內容,以免醫師過勞,也危及病人醫療品質。

至於日前台北醫院大火燒出「護病比」問題,目前雖已入法,但臺灣護理產業工會張子珩不滿指出,一點都不開心,目前醫學中心全日平均護病比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與4年前標準完全一樣。且地方稽查人員不足,又項目繁雜,就算查獲違法,罰則僅數萬元。

另外,健保署公布合格的醫院,卻都是院方自行填寫,還發放獎勵。她反問政府,「是在保障病人安全,維護護理人員權益?還是包庇不公不義,幫助醫院逃避大眾監督?」

護理師跨科支援 訓練期過短

許多護理人員常被要求跨科支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蔡旻璋提到,「隔科如隔山,跨科調動至少要兩個月培訓。」但醫院為降低成本,在護理人員未充分訓練下,就要求醫護人員跨科支援,甚至有內科、外科加護病房相互支援的情形,罔顧病人安全。工會要求,政府應清查醫院人力,並督導改善。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吳嘉綾也強調,不反對跨科支援,只是要求合理的訓練期。此外,人力也要補足,才能徹底解決過勞。她還透露,護理職場環境很不安全,包含醫療暴力,還有醫療防護措施不足,讓護理人員深陷輻射等職業傷害中,甚至有護士罹血癌、多次流產。

醫檢師人力不足 無執照人員充數

肩負各項醫學檢驗的醫檢師,長期面臨過勞等問題。臺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沂蓁反映,衛福部僅以醫院病床數來計算醫檢師人力,「但是門診、急診、住院和健檢中心的檢驗量都沒有納入考慮。」事情多如牛毛,許多年輕醫檢師不願投入臨床工作,迫使醫院雇用沒有執照的醫檢人員,影響醫療品質。她呼籲,應限制每名醫檢師核發報告量,且採檢、執行檢驗、審查檢驗報告,健保應獨立給付合理的技術費用,才能計算出合理人力配置。

衛福部前上演行動劇 呼籲改善職場處境

治療師權益促進小組楊政勳也強調,政府應保障治療師應有合理勞動契約。而台灣年輕藥師協會候補監事王彥婷則指出,許多醫院為了加速民眾取藥,壓縮了藥師調劑藥品的時間。一般來說,藥物調劑時間約七分半,內含用藥指導兩分鐘,但上述原因恐犧牲民眾用藥認知的權利,發生意外誰又該負責?

在陳情最後,11個醫療工會、40多名成員共同上演了醫療行動劇,象徵醫療人員的艱難職場處境。他們並向政府、總統候選人喊話,重視醫療人員的心聲。會後,他們冒雨繼續參與勞動節大遊行。

急診行動資訊站App 提供病患智慧醫療服務

急診室裡總是擠滿等著被救治的病患,這時醫護人員除了得緊急處理病人情況,還得面對病患及家屬的各式問題,因此為了讓就醫民眾及陪病家屬掌握治療情況,減少干擾醫護人員作業,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開發急診行動資訊站App,透過智能化系統輔助醫療方式,幫助屬於非需緊急急救的病人,在急診時常遇到的問題能夠獲得解決。

抵達急診前 透過App預辦急診掛號

馬偕急診行動資訊站App,不僅整合看診系統及衛教資源的雙向資訊互動,也能幫助改善病人就診經驗,及解決重複性詢問,減輕醫護人員負擔;負責發想規劃的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指出,病患能在抵達急診前,透過此工具完成預辦急診掛號程序,且提供完整的此次就醫情況及過往病史,以便抵達急診後,檢傷人員便可立即掌握病人情況,幫助就醫過程更為順暢。

點選App 檢查報告進度一手掌握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北馬偕急診室107年就醫總人次達17萬3777人,為全國第三高,其中平均每天有超過450位病人,而資料也顯示,急診檢傷分類仍以3至5級輕中度病人占多數;蔡維德主任表示,因此急診病人及陪病家屬目前只要透過點選App內容,或用健保卡插入急診內任一數位電子看板,就能了解目前就醫狀態以及檢查報告進度等,讓急診就醫流程更為透明化,減少干擾臨床醫療情況發生。

急診行動資訊站App 改善民眾就醫經驗

而這款App不僅提供急診即時人數、病人主述內容,也能即時收到看診、報告進度等同步訊息,並瞭解自身就醫現況,且獲得相關衛教資訊,將有助於改善民眾的就醫經驗;蔡維德主任強調,急診行動資訊站App以病人角度出發,且以解決急診內實際面臨的醫療流程為目標,目前也在台北馬偕推廣使用,未來將逐漸擴大至各分院,幫助民眾獲得更完善的智慧醫療服務。

騎士重摔雷殘 傷口該如何處理?

許多人選擇以機車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雖然方便,但比起汽車,發生意外是直接以肉身承受,一旦摔車「肉包鐵」容易造成大範圍的擦傷,小則破皮瘀血,大則傷筋斷骨。中西醫師指出,在醫院診所治療的外傷中,常看到機車騎士不慎犁田,皮膚與路面直接高速磨擦,造成大範圍的傷口,不只是疼痛,若沒有妥善治療,還可能產生永久性的疤痕,造成美觀上的問題。

挫傷合併燒燙傷 徹底清創不留疤 陳潮宗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麒文中西醫師指出,雷殘傷口在外傷中是屬挫傷合併燒燙傷的傷口,因皮膚與路面摩擦時會產生高熱,造成表皮層、真皮層受損,並損及皮下肌筋肌膜,產生傷害程度不一的傷口,因此快速將傷口以無菌方式清潔,把卡在傷口中的異物清除,以減少後續疤痕產生;若是有傷筋斷骨,務必接受更進一步的外科治療。

照護傷口 各式敷料助癒合

在確保傷口無菌清潔後,陳麒文主治醫師建議,可使用親水性的敷料或是負壓抽吸幫助傷口癒合,而過往眾所皆知的使用優碘照護傷口則是錯誤行為;此外,中醫也有多種外用藥膏來處理燒燙傷傷口,最常見的便是紫雲膏,其對於一、二度燒燙傷及擦傷、刀傷各種傷口,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中藥調理 損傷內治有辦法

古代人摔馬,現代人摔車,意外總是層出不窮,三千年來,中醫除了從傷口表面直接治療,也會同時從體內調理,以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陳麒文主治醫師分享,損傷初期多為氣血兩傷,再根據兼證的不同細分證型來用藥,如氣滯可以選用如復原通氣散、柴胡疏肝湯,瘀血證可使用和營止痛湯,併有風寒濕證可以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

針灸止痛效果好 預防勝於治療是關鍵

針刺治療除了止痛,也能平衡傷後氣血失調,與中藥相輔相成。陳麒文主治醫師強調,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避免騎機車雷殘首應遵守交通規則,並保持行車距離,嚴禁酒駕及疲勞駕駛,影響專注力發生車禍,若不幸發生應儘快找醫生處理為上策,以免傷口越弄越糟!

紅唇族注意! 出現4症狀恐是罹癌了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國內十大死因以癌症居首,而口腔癌位居第四位,罹癌者以男性中壯年居多,進一步分析台灣的口腔癌患者,其致病原因大致上與嚼食檳榔有絶對的關係,若又有合併抽菸及喝酒的習慣,那麼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就為正常人的123倍;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羅正興主任說,口腔癌的防治應從杜絶吃檳榔做起,並從小認知才能達到防治效果。

口腔癌初期易察覺 4大症狀莫輕忽 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羅正興主任指出,口腔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早期發現的,但卻常因患者誤信偏方、不願接受傳統正規治療,而讓病情惡化。以下4大徵兆為口腔癌的主要症狀:

1、口腔不名原因之紅色或白色病變:此種病變無法將顏色拭去,且面積會逐漸變大、邊緣不清楚,表面由光滑逐漸成粗糙,由平整漸形成突起,此外,這些病變有時會伴隨潰瘍。

2、潰瘍:病毒性的口腔黏膜潰瘍(嘴破)最為常見,但一般在正常情形下2週內皆會癒合,假如口腔黏膜同一處之潰瘍有2週以上未癒合,並合併潰瘍周圍有硬塊,則必需至口腔外科專科醫師門診求診。切勿擅自以口內膏(膠)塗拭,延誤治療時機。

3、腫塊:以手觸摸於口腔外或頸部有不明之腫塊,且此腫塊生長速度快,觸摸時質硬,且和周圍組織固定無法活動,疼痛感視有無感染而定。

4、張口不全:癌細胞侵犯軟組織,如粘膜及肌肉,則會造成張口不全。另外,口腔癌之癌前病變,如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硬化)也會導致無法張口,這類患者也極容易演變成口腔癌。 治療以手術為主 第一、二期治癒率高 目前診斷是否為口腔癌,仍需靠病理檢查,換句話說就是做切片。羅正興主任強調,口腔癌的治療基本上以手術治療為主,特別是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患者,在治療上有極高的成功率。 手術基本原則就是在癌細胞有可能轉移及積聚的地方,都要一併切除,因此切除後所留下來的缺損就相對會較大。目前重建技術非常進步,雖然切除範圍非常廣泛,但是經過適當的皮瓣重建,患者顏面外觀的改變、說話及吞嚥的影響均可減到最低。 不怕開不了口 把握治療關鍵期 口腔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率是相當高的,且術後患者外觀、說話及吞嚥並不會有重大的改變。羅正興主任呼籲,一但罹病就應接受正規的治療,口腔癌早期治療有非常高的治癒率。能吃是人生最基本也是最幸福的事,希望大家都是有口有福的人,一起維護口腔健康。

帶媽咪吃素享健康 2019台中素食健康展盛大展出

2019台中素食健康展,於母親節前夕:5月3日至6日在台中世貿中心盛大展開!以蔬食養生愛地球為號召,精選台灣好農好物,盼帶動飲食革新,傳遞台灣土地溫情。現場聚集了超過60家廠商,100個攤位,集結了各地特色蔬食料理與食材、在地農產、嚴選咖啡與茶、有機保健食品等,要請民眾帶著媽媽前來共襄盛舉健康「蔬活」盛宴。

素食人口逐年攀升 推廣天然健康食材

台灣吃素人口比例近年來逐漸攀升,根據亞太素食聯盟估計,台灣素食人口高達百分之十二,將近280萬人,CNN更列舉台北為全球10大熱門蔬食之都,素食市場在台灣不容小覷。台中素食健康展是中部地區最具規模與專業的素食有機暨健康產品推廣平台,規劃了素食養生區、綠能有機區、健康產業區、政府形象區等四大主題。

會場邀集了來自全國各地近百攤素食業者共襄盛會,共同推廣天然健康食材、各地農會也設攤促銷農特產品,讓民眾可以在現場買到美味又健康的優質農產品,還設置DIY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請到多位廚藝專家親臨現場,以活潑、趣味的方式料理教學,讓參觀民眾買得安心吃得健康!

展場亮點之一太陽蜂巢 強調永續經營

現場一大亮點為食在安心合作社展出的太陽蜂巢,邀請來自德國的專家傳授作法,目的是為了復育蜜蜂生態。食在安心合作社理事主席巫建旺表示,台灣養蜂的目的大多在取蜜,若飼養方式不當,將使得蜂群愈來愈少,農友被迫要以人工授粉等方式替代,而太陽蜂巢是一種永續經營的觀念,讓蜜蜂生生不息為農作授粉,不用再倚賴人工或養蜂人,農友自然受益。

日前食在安心合作社聘請台灣工匠製作出完全使用台灣本地材料的太陽蜂巢,預計三個月內可實現量產目標,屆時將首先在全台100個有機友善農場掛上太陽蜂巢,以展現復育蜜蜂生態,促進農業永續發展的決心!台中素食健康展透過料理DIY教學、素食養生、健康有機產品品嚐、營養健康講座、精彩舞台表演等系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享受健康與美味。

被慣老闆荼毒想離職 精神醫師開職場處方籤

在慣老闆、豬隊友盛行的年代,許多職場發生的委屈鳥事,往往被合理化,導致工作不開心。國衛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受訪時表示,這些職場主管利用職位優勢、制度漏洞來欺負員工的手段,都是一種「職場冷暴力」,如果放任不管,恐會像癌症蔓延,讓整間公司都無藥可救。他建議,除了辨別冷暴力跡象適時抽身,也要讓下一間公司的「拉力」,遠大於迫使離開的「推力」。

職場冷暴力合法 卻不合情不合理

林煜軒解釋,不同於職場霸凌、性騷擾,已經符合犯罪條件,職場冷暴力往往合法,卻不合情也不合理。分析職場冷暴力根源後,他利用精神醫學的人格分析,列舉6種人格缺陷,例如具有強迫型人格的老闆,其個性常龜毛、追求完美、嚴格要求守規定。「遇到這種完美主義者時,必須理解他們害怕失去控制、面對變數。因此,與強迫性老闆相處時,多準備一些因應變數的備案,會比較好相處。」

但他強調,人格分析並非把人貼標籤,而是認識這個人格特質,了解其核心問題,會知道如何應對,可以比較愉快相處,以免繼續受荼毒。

冷暴力如癌症 以下症狀要及早治療

林煜軒將冷暴力比喻為癌症,「可以處理的都是早期癌症,一但癌症蔓延、擴散,就非常難治療」。職場冷暴力也一樣,制度都已經爛掉,很多人也習以為常,這時就很難解決。因此,和癌症治療一樣,必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及早預防。他指出,首先要保護自己,第二是認清現況,最後如果是掌有權力的主管,就需要改變欺壓員工的想法。

醫師提供幾個職場冷暴力測試劑:常用「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來信心喊話的公司要小心,或利用長幼有序控制員工,一旦出問題,領導人容易將責任推給下屬;若資深同事常脫口「一代不如一代」,則是冷暴力已經蔓延至意識形態的表現;最後,會要求員工在尾牙表演,娛樂上司的公司,實則是反客為主,也並非好現象。

被奴役=競爭力? 醫籲辨別競爭力

另外,許多年輕人常受不了職場奴役而轉職,卻被嫌「競爭力不夠」。林煜軒分析,能否符合長官需求,與個人競爭力是否符合長官需求,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必須分辨長官要求是否合理,如長官要求不能比他早下班,這要求就有問題。」

「此外,許多人對競爭力都有錯覺,以為就是滿足長官需求。」他舉當兵為例解釋,當砲兵技術成熟,可以升軍階,但轉換到民間就派不上用場,失去競爭力了。因此,必須衡量做事情時,是否到其他職場也通用,才能繼續保持競爭力。

更好的職場處方籤 拉力大於推力

林煜軒以自己轉職的經歷分享,對職涯發展而言,有兩股力量在拉扯。「推力」是職場冷暴力等迫使離職的力量,「拉力」是其他公司的吸引力。在了解職場冷暴力和其根源後,民眾轉換工作時,一定要讓下一份工作的拉力,大於原本職場的推力。如果在原職場不愉快,推力大於拉力,換了下一份工作,恐怕也會面臨相同的後果。

職場冷暴力無所不在,若民眾有苦難言,可參考林煜軒醫師新書《職場冷暴力》,尋求解決之道。

石村友見 修身顯瘦の零位訓練

風靡紐約、日本的奇蹟「零位訓練法」,

好萊塢女明星、頂尖運動選手搶著學。

修身形、活氣血、釋放痠痛、減脂瘦身,

4週讓你的身心回歸輕盈優雅體態!

相信在你小的時候,不需要為了肥胖與身體痠痛煩惱。然而由於年齡增長與日常動作積累,你的身體部位逐漸變得萎縮,從原本應該在的位置上歪斜走位。肌肉為避免萎縮,會一直用力而變得僵硬,當可動範圍縮減後基礎代謝量減少,老化、肥胖、沉重痠痛的感覺便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靨。

試想,你萎縮的身體就像一件皺巴巴的襯衫,不管再怎麼努力運動、再怎麼戒口節食,都會不斷遭受復胖的挫折打擊。你應該先將襯衫燙回平坦的狀態,讓各部位回歸「零位」,抑制身體的萎縮狀態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結果。

奇蹟的「零位訓練」(Zero Training)能活化伸展萎縮,使身體各部位回歸到原始正確的位置,增強代謝循環,使身材達到健、瘦、美的理想狀態。

五大部位回歸「零位」的瞬間,彷彿長出羽翼般感覺輕盈

所謂能伸展萎縮的「零位」,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由於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很難靠自己看得一清二楚,因此請「側身」站在鏡子前,或用手機的自拍功能,確認以下五大部位的零位:

1.頸部:從後腦勺至肩膀呈現筆直的垂直狀態,肩膀位於耳朵正下方。

2.肩膀:手臂位於耳朵正下方,雙手中指指向大腿內側。

3.背部:從後腦勺至肩膀,呈現筆直的垂直狀態。

4.腰部:腹部比胸部凹陷,而且不能過度後仰。

5.腳趾:腳趾用力張開,腳底呈弧形。

當上述五個部位回歸至零位,身體會以最自然的姿態放鬆抵抗重力,耳朵、肩膀、手肘、手腕、膝蓋、腳踝與地面呈現垂直的一直線,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支撐全身。這時站姿會以腳跟為重心,走路時不會有沉重的腳步聲,不會對身體造成衝擊,全身感覺有如長出羽翼般輕盈。

此外,整個人會變得修長纖細,拉提修飾下垂部位。也會因為運動到深層肌肉,而鍛鍊到體幹深部,使血液循環變好,加速排出老廢物質,提高基礎代謝的消耗量,變成即使不刻意減肥,身體也能自己持續燃燒脂肪的體質。

2歲做到100歲,人人都能輕鬆做

1. 不分年齡、不分性別都能做,自己一個人就能進行。

2. 所有訓練動作躺著就能做,可以不費力地堅持下去。

3. 準備浴巾和幾本書就能輕鬆開始,不需另外添購器材。

4. 每天只要5分鐘,持續做4週就能明顯感受到變化。

把身體各部位放對位置,就能啟動自我療癒的開關

透過「零位訓練」把身體萎縮拉開後,有以下好處:

◎增加基礎代謝,鍛鍊核心體幹,打造持續燃燒脂肪的易瘦體質。

◎拉提身形,使下垂歸位,腹部變平坦,臀線提高,身高變高。

◎改善五十肩與駝背,全身各部位不再痠痛。

◎運動深層肌肉,使血液循環變好,排出老廢物質,活化氣血。

◎擴展體內間隙,使身體的水分增加,抗老回春。

◎釋放壓力,改善睡眠,活化記憶力,使身心皆神清氣爽。

◎透過改善姿勢,體態變得優雅美麗,身形自然緊實窈窕。

書名:修身顯瘦の零位訓練

讓身體各部位回歸原始位置,長年累積的深層負擔就會消失,身心賦活輕盈

圖片

作者簡介

石村友見(ISHIMURATOMOMI

「零位訓練」創始者。

「Body Tone New York」瑜珈教室代表。女演員。曾演出四季劇團人氣舞台劇「獅子王」的女王沙拉碧一角,之後獨自前往紐約發展。三十五歲時,在二千人試鏡的百老滙人氣音樂劇「西貢小姐」中,獲拔擢擔任Miss Chinatown一角。

後來在紐約開設「Body Tone New York」瑜珈教室,並研發出「零位訓練」。藉由讓身體各部位回歸原始位置,使人瘦得漂亮,還能改善身體不適,後來聽說零位訓練效果卓越的好萊塢女演員、頂尖模特兒、運動員、主播、機師、企業高層等,紛紛爭先恐後報名私人訓練課程,不久後即在紐約掀起一陣話題。舉辦過多場演講、研討會等等。(內容授權提供/采實文化出版)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