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想自殺者 千萬別這樣說話

桃園市一名30歲男子,精神狀況不良,長期無業在家休養,日前疑似和父親口角,父親斥責「你都這麼好命,還有什麼好抱怨?還心情不好、吃不下飯,真是浪費!」,男子受不了打擊,從高處一躍而下,造成全身骨折送醫急救;經照顧治療,該名男子病情穩定,目前已出院返家休息。 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 老人自殺率高居第一 收治該男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科病房護理師葉容秀表示,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統計,2017年自殺死亡人數共為3871人,較2016年增加106人,增幅2.8%,其中更以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最高,因其活動量下降、話量變少,且常常談論死亡,進而常被誤認是老化正常之症狀,成為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面對自殺傾向者 理解和接納是關鍵 葉容秀護理師指出,面對有自殺傾向,一般人多半給予回應「有什麼過不去的」,或用更悲慘的例子反駁,但這些回應不會對有自殺想法的人有幫助,應花時間專注地傾聽及陪伴,表達理解的語言,如「我能了解身在這種難受困境的你,是有多麼的痛苦無助」等,就能減少自殺者的絕望感,也許就有不同的轉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 求助才是最好的路 葉容秀護理師提醒,若身邊的人出現睡眠困難,包括難以入睡或早醒,或感覺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甚至有自殺想法等,只要能伸出援手,鼓勵他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幫助,並按照「一問」關心詢問、「二應」以理解言語回應、「三轉介」協助就醫等三步驟,每個人都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