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高雄登革熱疫情升溫 端午返鄉注意防蚊

高雄第四型登革熱疫情升溫,預防端午連假大流行!疾管署統計,今(2019)年截至5日國內累計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集中在高雄市,另有155例境外移入病例,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最高。本身為醫學研究學者的立法委員陳宜民提醒,此次流行第四型登革熱病毒以往不同,若交叉感染易引發出血性登革熱。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允諾,無論防疫人力和資金都會全力支援。

登革熱來勢洶洶 高雄疫情提早來

依據WHO資料,目前全世界有128個國家,約39 億人籠罩在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中。每年估計3.9億人感染登革熱,其中9,600萬人出現臨床症狀,重症患者約50萬人,具登革出血熱等症狀。每年因登革熱致死病例約二萬多人。每年花在治療與生產力下降的損失總估計約60億美金。

根據疾管署統計,目前(6月5日)國內累計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都住高雄市,其中三民區15例、前鎮區1例;另有155例境外移入病例,以印尼55例、越南33例、菲律賓18例為多,台南今年到目前為止,境外移入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20例)。

第四型登革熱 交叉感染易引重症

陳宜民指出,每3-4年就有一波疫情高峰,2014年高雄因氣爆造成馬路坑洞積水後,第一型登革熱疫情擴大,高雄共有1萬5千多例;隔年2015年台南開始第二型開登革熱大流行,全國超過4萬例,而高雄也有1萬9千多例。

而今年比過去還來得早,且台灣從來沒有流行第四型登革熱,過去都以第一型和第二型為主,若不同類型登革熱病毒交叉感染,容易產生登革出血熱,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死亡率高。民眾應注意防蚊,並清理居家環境,避免端午連假造成全國流行。

陳宜民補充,過去疫情常以境外移入開始,在發生本土案例前通常有3-4月空窗期,目前這段時間也縮短了。此時境外移入已經有155例第四型登革熱案例,大多來自印尼、越南。因為氣候暖化、全球人口移動,促成這類傳染病傳播,美國也把這類熱帶疾病視為輸血時的威脅,全台都不可輕忽。

發燒、頭痛症狀 盡速就醫通報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補充,從5/27號發布首疫後,疾管署人員已經南下高雄,協助疫情防治,疫情熱區已經進行環境清理;高雄市目前已經動用第二預備金防疫,疾管署也會協助申請動二經費,端午節防疫不休假,全力防疫。

疾管署呼籲,徹底清除孳生源是登革熱防治的根本,請民眾主動檢視、清除戶內外環境積水容器,降低病媒蚊密度,確保自身及親友健康。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

「粽子分享餐」概念 助糖尿病患安心過端午

一名70歲罹患糖尿病的爺爺,長年聽從營養師建議,遵守用餐步驟、確實控制飲食,血糖控制穩定。近日例行回診追蹤,發現爺爺某幾餐的飯後血糖高達23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7.5%。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張郢芳營養師詢問了解後發現,爺爺在那幾餐吃了完整的一顆粽子,引起血糖指數飆升,因此建議以「粽子分享餐」的概念,一次最多吃半顆,另一半與家人分享,並先吃蔬菜再吃粽子,血糖總算得到有效控制。

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控制 建議粽子當正餐食用

張郢芳營養師表示,端午節即將到來,香氣四溢的粽子,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糖尿病患更應謹慎食用,若攝取過量,會讓血糖及糖化血紅素升高,特別提醒糖尿病患正常血糖標準應為80到160mg/dl,而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約5.7%左右,糖尿病患最好能控制在7%以下,血糖若長期居高不下,恐怕會引起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病變。

張郢芳營養師建議民眾最好將粽子當正餐食用,常用的甜辣醬、辣椒醬、醬油膏等粽子沾醬,會增加鈉含量攝取,也最好避免,並特別叮嚀,吃粽子應搭配當季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才能達到均衡的營養;若自己包粽子,可選擇含蛋白質的滷豆干丁,以及富含纖維質的香菇、竹筍、杏鮑菇、紅蘿蔔等蔬菜,採用水煮的方法,可減少油脂量的攝取,降低身體負擔。

與家人分享粽子更健康 酌量淺嚐快樂過端午

張郢芳營養師說明,大部分的粽子都是以糯米為主料,較不容易消化,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痛、脹氣,民眾應酌量食用,避免造成腸胃不適;而罹患慢性腎臟病者,要避免食用高磷的雜糧養生粽;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族群,則要注意油脂和鈉含量的攝取,避免沾醬;而小孩和老人在食用粽子時,應細嚼慢嚥,最好採用「粽子分享餐」的概念與家人分享食用,酌量淺嚐就好,端午節享受美食又能顧健康。

腸病毒將進入高峰期 出現重症前兆速就醫

炎炎夏日到來,溼熱天氣預告即將進入腸病毒感染高峰,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重症已有十二例。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提醒,四到九月是流行期,六、七月則是高峰期,家長應特別注意五歲以下幼童,因為年紀愈小,保護力愈低,容易發生重症,一旦幼兒出現嗜睡等重症可能前兆,應儘速帶到醫院請醫師評估。

腸病毒重症前兆出現 家長速帶小孩就醫

黃禹銘醫師指出,「腸病毒」是一大類病毒總稱,型別眾多、傳染途徑多元、分布廣泛且生存力強,曾經在臺灣流行過的小兒麻痺病毒,也是腸病毒其中一種。目前除小兒麻痺病毒外,並沒有疫苗或特效藥可預防或治療併發重症,也無法杜絕後遺症或死亡病例發生。若小朋友出現重症前兆時,請家長一定要帶小朋友到醫院讓醫生評估,有必要時需住院觀察治療。

黃禹銘醫師說明,若小朋友出現嗜睡之類意識狀態改變、劇烈嘔吐、晚上睡覺或甚至白天頻繁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又稱為肌抽躍);沒發燒的平靜狀況下臉色發白、心跳變快、呼吸喘。出現以上任一症狀,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建議儘速帶至醫院就診,且大部分腸病毒住院的小朋友在住院一段時間後能順利康復出院,但若出現進入更後期的徵兆,請遵從醫師的指示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甚至有危急生命的情形時可考慮使用葉克膜(ECMO)處置。

腸病毒具高度傳染力 洗手步驟不可少

臨床上確認腸病毒的方式,黃醫師表示,最明顯而特殊的症狀是在手、腳、屁股及嘴巴四處都可能出現分隔開來的很多小水泡,所以腸病毒又被稱為「手口足病」。另一種只有口腔會有小水泡的腸病毒是「疱疹性咽峽炎」。病程中往往嘴巴痛到吃不下東西,因此鼓勵病人多補充水份,或是冰淇淋、布丁等好吞的食物,若有困難,再輔以止痛藥、噴劑,讓病人能順利從嘴巴進食,無計可施才打點滴。

黃禹銘醫師強調,腸病毒發病前就有傳染力、感染後可長期排放病毒,腸病毒傳染途徑包括:飛沫、糞口、接觸等,家長照顧上應注意正確洗手與隔離,並採一對一照顧,當懷疑幼兒園小朋友感染腸病毒時,最好發病第一周回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它人。想要正確預防腸病毒,飯前、便後使用肥皂徹底把手洗乾淨,「溼、搓、沖、捧、擦」步驟不忽略,同時以漂白水消毒門把等居家環境重點,高溫可以抑制腸病毒活性,陽光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都能發揮預防效用。

懂得吃粽小撇步 迎接健康端午

迎接端午節到來,少不了得吃粽子,但要注意,若不小心過量,恐造成身體負擔;彰基護理部督導長黃素猜指出,市面上粽子多為高脂肪、高鈉、高膽固醇,且一顆熱量就高達500大卡,加上主要成分糯米較難消化且易脹氣,尤其對於高齡長者、三高患者等,恐較難以安心食用。

粽情飄香慶端陽 助長者學習健康吃粽

為了教導社區長者學習如何健康吃粽子,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粽情飄香慶端陽活動,並藉由健康粽選拔賽,鼓勵長者思考如何落實均衡健康飲食;黃素猜護理師表示,活動共邀請12組社區長者設計多款的創意健康粽,並由營養師在現場分享如何健康吃粽,讓社區長者能學習健康飲食的觀念,迎接健康端午到來。

細嚼慢嚥且適量淺嘗 讓吃粽無負擔

如何健康吃粽?彰基營養師陳美櫻指出,粽子糯米黏性較高,牙口不好的長者在食用時,應細嚼慢嚥,且粽子熱量較高,建議可當正餐主食,並適量淺嘗即可;另外,粽子應趁熱時食用較佳,且可搭配熱茶或熱湯,幫助消化,吃粽子前也可先吃水果,增加飽足感,或直接將五穀根莖類包粽內,也可將部分糯米以蕎麥、燕麥、薏仁等雜糧穀類取代,不僅能補充維生素,也能幫助控制血糖。

巧妙變換粽子內餡 減少身體負擔 

此外,粽子的內餡也可用雞肉、瘦肉、海鮮取代五花肉、三層肉,並用滷香菇、栗子等取代高油高膽固醇的鹹蛋黃,透過巧妙變換內餡,以減少身體負擔,且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可從事適量運動,幫助消耗熱量及消化;黃素猜護理師強調,營養師也提供健康紅麴雜糧粽配方,給民眾參考製作健康養生粽,只要懂得掌握高齡健康均衡飲食原則,端午節吃粽也能吃吃得健康無負擔。

電子發票藏雙酚A? 這行為恐影響生育

你聽過「雙酚A」嗎?這個成分或許不常聽見,但在現代人生活處處可見,像是塑膠材質容器、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都可能含有雙酚A;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該成分在人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問題,因此接觸這些紙張後,務必先洗手再吃東西,以免把雙酚A吃下肚。

雙酚A為環境荷爾蒙 日常紙類製品多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雙酚A結構類似雌性激素,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常作為聚碳酸酯塑膠(polycarbonate, PC)材質原料,使用不當導致塑膠容器刮痕、磨損,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

隨著雙酚A運用愈來愈廣泛,李敏駿表示,生活周遭不只是PC塑膠容器,含有雙酚A的日常用物似乎無所不在,如隨處可見的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甚至醫療機構掛號、檢查及批價等抽號紙張大都是含有雙酚A的感熱紙。

手濕手油接觸感熱紙 雙酚A釋出高10倍

李敏駿主任指出,有些家長想讓子女學習社會人際互動,會讓孩子去櫃台付錢、取食,卻忽略孩子拿到發票跟食物後,可能沒洗手就直接進食;當潮溼或沾有油脂的手接觸感熱紙,此時雙酚A釋出量比乾燥時要高出十倍,相對危險性提高,建議還是要叮嚀孩子先洗手後再吃東西比較安全。

雙酚A無所不在 接觸後務必洗手

含雙酚A的物品遇熱與油脂或經搓揉、或在陽光下曝曬,都容易釋出更多雙酚A,不論業者或顧客都要特別注意。李敏駿主任提醒,拿感熱紙時手要保持乾燥,取用感熱紙後記得沖洗雙手,避免潛在接觸與吃進雙酚A風險。

藥品三大爭議 藥師公會籲改善

呼籲正視藥師重要性,藥師公會喊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日前針對「中藥議題」、「再生醫療製劑」、「獸醫使用人藥」三大議題召開記者會。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古博仁表示,日前立法院《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審議時,堅持再生醫療產物非屬藥物,想要將「製劑」改為「製品」,也就是不用受到藥品法規的管理,失去藥師把關,質疑如果患者治療後有負面影響,誰將負責?

再生製劑爭議 藥品或商品?

再生醫療製劑包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和重組基因等,是目前許多癌症患者的治療希望。立法院日前為使醫療迫切者,可以使用再生製劑療法,有條件放寬臨床試驗標準,更有委員提議將其法律名稱「製劑」改為「製品」。

古博仁解釋,根據藥事法規定,製劑是一種法定名詞,就是一種藥品,必須由藥師管理;但修法將「製劑」改為「製品」,生物製劑恐變成一種商品,「失去藥師監督,萬一出事哪個部門需要負責?」根據數據,生物製劑雖不到30%有效力,但其費用非常昂貴,未來發展性高,呼籲政府保障患者權利。

中藥環境差 呼籲政府改善

至於中藥商部分,因早期因醫藥人員不足,中藥商本應單純販賣中藥材,但因民眾需求,跨足了中藥抓藥的調劑行為。但隨現代醫藥學進步,且朝向專業證照化發展,這些傳統師徒相傳或世襲傳承的中藥商,漸漸不符合市場需求,然而中藥材市場不周全,也無法吸引專業藥師投入。

針對藥師如何與中藥商共存,古博仁強調,中藥商有其存在必要性,也不是藥師要介入中藥領域,而是希望政府針對法規進行修改,改善中藥環境,「中藥也是藥,也具有活性成分能夠改變人體生理反應,應該研擬相關法條,並針對藥材進行檢測。」

他說,政府規範應該要有合理性,如果政府只是接受中醫師可以調劑、製作和販賣中藥,「但請問任何一家社區藥局有沒有開立過一張中藥處方簽?」另外,中藥朝向科學化國際化發展,更應該有藥師協助進行更多實證醫師研究。

毛小孩無藥可用 獸醫師開人藥

另一方面,台灣毛小孩正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為使獸醫師合法使用人用藥品,日前農委會防檢局公告辦法,讓獸醫師可直接向藥商取得人用藥品。但藥師公會指出,此法牴觸《藥事法》,遭監察院糾正。

古博仁認為,毛小孩有用藥需求,但如果牴觸藥事法,就要修法,不能便宜行事。希望政府部門找藥界協商,不要破壞人用藥品管理制度。

安心包肉粽 端午節豬肉價格平穩

豬肉包粽子別怕,端午節豬肉價格平穩!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全球豬肉價格上漲,但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針對供應端午節包粽的豬肉需求,已調配豬肉供應,國內豬肉價格持穏,目前每公斤80.2元,和去年同期78.5元,只約差2元。

非洲豬瘟疫情仍嚴峻 國際豬肉價格漲

非洲豬瘟國際疫情仍然嚴峻,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最新訊息顯示,在歐洲、非洲數國及亞洲4個國家(中國大陸、蒙古、越南及柬埔寨)持續發生。黃金城指出,由於非洲豬瘟疫情,中國2月至4月豬肉價格從12塊漲至15塊人民幣,而美國芝加哥豬肉期貨價格也從2月起上漲47%,顯示國際豬肉價格一直上漲,且下半年會更明顯。

國內豬價穩定 民眾安心包粽

至於國內豬肉價格,黃金城提到,針對供應端午節包粽的豬肉需求,已調配今年5月份毛豬預供上市59.7萬頭,較去年同期實際供應58.8萬頭,增供9千頭,每日平均供應量約2.2萬頭與近5年平均相當,供應平穩。目前零售價部分約每公斤80.2元,和去年同期78.5元,僅差2元,且本年1-4月冷凍豬肉進口3.2萬公噸與去年同期相當,國內進口豬肉存量充裕。

他透露,過去經驗發現,若豬農預測豬肉上漲,可能會待豬隻體重達140公斤才賣出,若預測豬價可能下跌,則100公斤以下可能就會賣入市場。而目前市場豬隻平均體重約124-125公斤,顯示豬肉市場穩定。

未來是否衝擊台灣? 待6月底清查數據

針對國際豬肉價格持續飆漲,未來是否影響台灣?黃金城認為,中國豬肉價格近一周沒有上漲,可能已達一波高峰;而國內豬肉可自足9成,只有1成來自進口,若未來豬肉上漲,國內肉品加工業者可能多購買台灣豬肉,當然可能影響國內豬肉市場。

但他強調,過去豬肉下跌時,有關單位有冷凍一萬多頭豬隻,已經慢慢釋放,以防豬肉量不夠。此外,已經在清查相關數據,6月底前會出爐,到時就能知道有沒有缺豬肉。

藝人多位因大腸癌病逝 國人離癌之冠勿輕忽

近日藝人賀一航因大腸癌病逝,引起大眾關注,除了賀一航,藝人豬哥亮、李國修等也因罹患大腸癌而相繼過世,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高達1萬5千多人罹患大腸癌。南投醫院院長暨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洪弘昌表示,初期大腸癌的治癒率高,呼籲民眾不要害怕腸鏡與肛門指診檢查,若確診大腸癌,也不應抗拒治療,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大腸癌初期無症狀 定期篩檢保健康

醫師洪弘昌解釋,大腸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發現明顯症狀時,可能已是中、晚期,因此定期篩檢格外重要,以把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許多民眾對於肛門指診、腸鏡等侵入性的檢查相當害怕,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表示,肛門指診對於直腸癌有高度的診斷,呼籲民眾別抗拒進行檢查。

若確診腸癌的患者,也有部分因為擔心手術需裝置人工肛門而抗拒。廖師賢醫師說明,目前的手術治療已將保留患者肛門完整視為優先考量,且醫師會依患者的狀況,安排適合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因此民眾千萬別因為害怕被切除肛門而放棄治療。

國建署提供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民眾飲食習慣應注意

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多加利用。洪弘昌醫師建議,若民眾發現排便習慣或糞便形狀改變、裡急後重感、血便、腹痛、貧血、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應至醫院就診,醫師會視病人狀況安排相關檢查、診療。若家族裡有人罹患大腸癌者,其他成員得到此疾病的相對風險較高,建議民眾應少吃油炸、燒烤、紅肉等高油低纖的食物,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作息正常,都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