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防範網路自殺 自殺防治中心提解方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日前舉辦「新聞媒體聯繫會議-媒體報導與自殺防治:網路與自殺」,探討如何預防網路自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建議,媒體應正確報導自殺以免造成模仿效應,並透過教育公眾自殺危險訊號、標誌高風險族群並鼓勵接受治療、心情溫度計 App等方式,加上各網路平台管理員的守門人角色,都能形成有效的保護因子。

網路與自殺相關 《自殺防治法》再努力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2014年電話民調顯示,台灣15歲以上網路成癮(IAD)盛行率約1.9%,其中有33.6%在一生中曾經認真地想過要自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網路成癮自願調查更顯示,網路成癮盛行率則高達10.6%,也發現網路成癮有年輕化、近期遭逢明顯心理困擾(失眠、憂鬱、自卑者)、近期或終生曾有自殺意念等。

對此,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陳少卿簡任技正指出,《自殺防治法》已在今年6 月19 日公布,法制化後更能讓自殺防治上有所依據,不管是對政府或是地方執行單位,都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執行。下階段目標是結合網路、傳播一起為自殺防治做努力。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委員吳玉琴補充,《自殺防治法》規範包括經費及人力,另外條文中也規定要成立 24 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也將在7 月 1 日精簡成 1925,讓一般民眾更容易使用。因現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教導民眾,甚至是兒童自殺的內容,希望自殺防治法可以規範此類內容。

網路成癮族群 與自殺風險有關

李明濱提到,針對有憂鬱或焦慮的民眾,使用網路的狀況與自殺率上升之間有關。網路對於自殺的影響,包含傳遞自殺方法及美化自殺,也可能在網路上公開或私人的聊天室鼓勵自殺、提供自殺方法、相約自殺或網路霸凌等。

尤其青少年網路成癮的比例達6-10%,多關心此族群有助於早期發現其自殺風險。且日本研究發現,在推特發文表明自殺意念的人,與自殺風險有關,顯示現今網路社群軟體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潛在的影響。

網路與自殺防治策略 提升保護因子

李明濱建議,應以「全面性」「選擇性」「指標性」來防治網路自殺,如教育民眾自殺危險訊號、標誌高風險族群並鼓勵接受治療、透過心情溫度計App自我篩檢、同儕支持論壇、線上課程等服務獲得支持或治療。另外,網路平台管理員的守門人,都能形成有效的保護因子。

李明濱提醒,自殺防治法通過後,在網路上不得散布、播送或刊登有礙自殺防治的不當報導或訊息。呼籲民眾主動關心身旁親友,是否常盯著手機、電腦或平板,當停止或減少使用網路時感到生氣、焦慮及悲傷。這都有可能是網路成癮的特徵。若是於網路上發現網友要自殺時,請立即報警,交由警方處理,還可撥打安心專線 0800-788-995(1925)。

暑假少了營養午餐  快樂也跟著消失了

孩子們的暑假好好玩?弱勢孩子的暑假跟你想的不一樣!兒福聯盟於公布2019年弱勢兒少長假閱讀與生活困境檢視,高達42.6%弱勢孩子在暑假或長假期間「沒有任何活動或照顧安排」,更令人擔心的是,少了學校營養午餐的長假,更可能造成孩子缺乏營養的危機,畢竟超過一半(53.4%)的弱勢兒少沒吃早餐,且不到一半的弱勢孩子(46%)有家長幫忙準備晚餐,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指出,在早餐與晚餐都缺乏照顧的情況下,弱勢兒少在暑假若又少了營養午餐,更是雪上加霜!

少了營養、學習和玩樂也消失

「對弱勢孩子而言,放暑假後,營養午餐消失了,學習和玩樂也消失了!」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學期間,有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常將學校剩餘的營養午餐打包回家「加菜」,但在漫漫長假間,這重要的營養補給可能就中斷了,影響孩子健康。

偏鄉孩子的營養輸在起跑點!僅56%偏鄉孩子平日有家人會幫忙協助準備早餐,且有超過一半(53.4%)弱勢兒少曾有沒吃早餐的經驗,弱勢兒少的一天,從一大清早就顯得弱勢。再從平日晚餐分析,發現僅有46%弱勢孩子的晚餐是由父母準備,弱勢兒少長假期間又缺乏學校供應的營養午餐,營養攝取的豐富程度及均衡狀況都讓人擔心。

偏鄉孩子的暑假好孤單

調查弱勢孩子暑假期間最常從事的活動,竟高達42.6%弱勢孩子表示「沒有任何活動或照顧安排」,相較於一般家庭大多安排孩子上安親課輔、營隊活動甚至出國旅遊,弱勢孩子們的暑假生活顯然相當貧乏。

親職缺位恐產生近視或沈迷問題

有23.1%弱勢孩子表示寒暑假時,常常一個人在家悶著,10.8%甚至需要幫忙家裡工作,更有51.4%弱勢兒少有「長時間看電視、使用手機、電腦」的問題,親職照顧的缺位恐產生近視或沉迷等問題。

兒福聯盟為協助弱勢孩子長假期間也能吃得飽、過得好,持續展開「弱勢兒童長假營養資助計畫」,每年目標幫助3,000位弱勢兒童長假期間能得到完善的照顧,度過一個快樂且充實的暑假。

連日高溫熱到中暑! 必學2招迅速降溫

台灣進入夏天,連日氣溫都上看36度,戶外高溫狂飆,加上室內冷氣吹不停,造成室內外溫差大,導致不少人因熱傷害就醫。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劉思緯提醒,幼童、長輩及慢性病患者都是「熱急症」的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且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或溫差大的環境。

熱急症有輕重 年紀、疾病關聯大

劉思緯表示,「熱急症」依照其症狀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微症狀,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以及嚴重症狀,如熱中暑。而嚴重程度雖與外界溫度相關,卻也與患者本身年紀及固有疾病具有極大的關聯性。

熱壓力、熱筋攣、熱暈厥有何不同?

劉思緯醫師解釋,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中心體溫 (core temperature) 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熱筋攣症為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造成肌肉疼痛,容易發生於大腿與肩部,且其通常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

另外,熱暈厥則是個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就有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

熱衰竭和中暑的共通點都是中心體溫上升。劉思緯醫師點出,傳統型中暑的患者,早期會有明顯且大量的出汗,後來因體液過度流失或汗腺功能異常而不再流汗,相反地,大部分勞動型中暑的患者在診治時,都會流汗。

慎防熱急症 補持涼爽+補充水分是關鍵

劉思緯醫師提醒,民眾若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且補充足夠的水分,並且挑選不熱的時段運動,以及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若不慎中暑,一定要盡速為患者降溫,如往患者身上灑水、用冰毛巾敷在患者的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並迅速就醫。

醫療團送愛至斐濟 助病人擺脫慢性疼痛

「10年來唯一記得的就是痛」,國泰醫院送愛至斐濟,一名年約50歲男性,因慢性下背疼痛困擾多年,頻繁就醫接受嗎啡類止痛藥品注射,也因疼痛無法挺直身體,拄著拐杖進到疼痛門診診間。

斐濟醫療服務 治療當地疾病

國泰綜合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前往斐濟醫療服務,因應當地中耳炎、鼻竇炎盛行率高,本次醫療團除持續派遣耳鼻喉科醫師外,特別由副院長簡志誠率領麻醉科團隊與放射線科醫師戴嘉裕通力合作。

經醫療團詳細問診、評估,並經超音波導引確認疼痛部位,予以疼痛阻斷術,病人總算恢復笑容,更趁醫療團搭機離開前,帶有類似問題的家人回到診間,希望醫療團同樣予以醫治,「病人拄著柺杖進來,卻能擺脫拐杖,直挺挺走出去」也讓醫療團隊甚感欣慰。

高規格疼痛門診 疼痛緩解阻斷術

斐濟第三大醫院開設高規格疼痛門診,由該院各科醫師帶著各式中重度非癌慢性疼痛的病患至診區會診,其中逾50%已因長年無法緩解的疼痛,頻繁接受嗎啡類止痛藥品注射,因有成癮之嫌,該院各科主治醫師莫不頭痛萬分。

每個病人平均診治半個小時以上,診治的15位疼痛病人中約有80%經評估後當場接受各式疼痛阻斷術,皆於術後立即獲得50%~90%疼痛緩解,考量部份病人的疼痛治療皆還需後續數日甚至數周的持續治療,疼痛門診團隊也進一步教導當地主治醫師們後續治療重點與原則。

放射線科跟診治療 協助醫療服務

國泰綜合醫院放射線科醫師戴嘉裕指出,這已是放射線科第四次前往斐濟,此次除了合開疼痛門診,也提供當地放射線影像的判讀與檢查,另外更藉助超音波影像導引定位,引流數個8~12公分「椰子般大的肝膿瘍」,也教導當地放射線科醫師許多診療技術與知識,希望將醫療能力扎根在當地。

醫療團團長、副院長簡志誠表示,數年國泰醫療團耳鼻喉科醫療服務的好口碑,當地醫師會熱心的幫醫療團篩選並約診病人,因此當醫療團一到達,診間外已排滿了從各地來的病人與家屬。

大考季節來臨 「考試焦慮症」跟著來到

炎炎夏日值考試旺季,除了國家公職高普考,各類特考、還有專業證照考,以及暑期最受矚目的大學指考入學考等等。在這酷熱的大「烤」季節裡,考試何其多,考期愈是逼近,考生的緊張壓力就會愈大。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王雅甄建議,考前過度緊張,出現失眠、腸躁等身體不適,可尋求「社區心身門診」諮詢或醫療協助。

考試焦慮出現 身心備受煎熬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王雅甄表示,「考試焦慮症」泛指因考試壓力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緊張症狀。輕度的焦慮可以引發個人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效果;但是因為擔心考不好,憂慮考後的結果,導致過高的焦慮,反而會造成準備考試時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考試時出現思考中斷等反應,進而影響表現。進一步又造成焦慮,如此惡性循環。

一般「考試焦慮症候群」常出現的心身症狀,包括失眠、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食慾差、胃腸不適、便秘、腹瀉、頻尿、睡後易醒、嗜睡、全身無力、習慣性情緒低落等。

考前可諮詢協助 考後不再焦慮

若考前心身症狀明顯,導致常失眠、過度焦慮不安、腸躁症等身體不適,或情緒低落的考生,還是可以尋求「社區心身門診」諮詢或醫療協助,讓專業人員來協助考生重新找回穩健的生活節奏,讓準備考試漸入佳境。

伴隨考試而引發的生理、心理方面緊張的症狀,通常會在考試過後、壓力紓解的情況下可以自然痊癒。因應之道,可避免長時間持續的閱讀思考,可以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從事運動紓壓,或者練習肌肉放鬆訓練。

照顧勞工健康 協助口腔癌篩檢!

依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105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口腔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位,吸菸及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也逐年升提,為了遠離口腔癌,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應戒菸、戒檳榔定期口腔篩檢,即早發現即早就醫;可前往社區辦理免費口腔癌篩檢,今年度迄今已安排8個篩檢場次,服務了近400人次,揪出9位口腔出現癌前病變的患者,協助安排後續治療。

鼓勵勞工朋友進行口腔癌篩檢 重視自身健康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此次健檢,特別鎖定在工地工作的勞動朋友,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這個族群非常特別,數據顯示,每15位,就發現3位異常,3個裡面,就有一位已經確定是癌前病變。與一般社區的人口群做比較,差異非常大,勞工族群生活型態經常以檳榔、菸、酒提神,因此積極鼓勵這群辛苦的勞工朋友,更要特別照顧自身健康,進行口腔癌篩檢。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在為勞工朋友篩檢過程中,發現勞工朋友們大多都要肩負家裡的經濟重擔,當檢體有異常反應時,因為擔心要前往就醫,會耽誤工作,更會影響收入,普遍篩檢意願偏低,而偏偏這個族群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又很高,國健署特別加強推廣,盼勞工朋友重視自身健康的意識。

有菸酒檳榔習慣民眾 刷牙時可以自我檢查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許姓護理師表示,口腔篩檢非常簡單,檢查時間前後約不到10秒鐘,如果發現異常,會請民眾前往醫院做切片檢查,,確診是否罹患口腔癌。提醒民眾如果有菸、酒、檳榔的習慣,在刷牙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口腔兩側黏膜,是否有破洞超過兩個禮拜,或是明顯白色或紅色斑點,有些會長扁平苔癬,若有以上症狀,應趕緊前往醫院進行篩檢。

洪弘昌院長表示,有鑑於口腔癌的死亡率不低,民眾應為自己的健康把關,除了拒吃檳榔,如有(曾有)抽菸或吃檳榔習慣的民眾,更應定期做口腔篩檢,照顧自我的身體健康,另國健署推廣兩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民眾也可以多加利用。

居家醫療到宅需求逐年升 長照之路穩健行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居家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應社區民眾需求,並讓不方便到醫院的患者能夠得到完善照護,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成立居家護理所,並結合醫院建構完善居家照護服務;讓有需求或不方便出門的個案,也可獲得與醫院相同等級的醫療照護服務。童綜合醫院李三剛院長表示,居家護理所希望為有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帶來心靈上的支持與慰藉,減輕個案家庭的照顧壓力。

跨團隊居家照護服務 託付健康更安心

李三剛院長表示,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是全球趨勢,醫院也積極配合國家長照政策,已成立長照據點A單位-「樂齡便利站」、「失智共照中心」及「高齡病房」,如今再新成立居家護理所,相信可提供社區民眾更完善的跨團隊居家照護服務。

醫護到宅服務 居家照護臻於完善

居家護理所收案對象包含失能、疾病不便外出、有明確醫療需求,以及符合安寧照護條例可接受安寧緩和照護的末期病人。李三剛院長提到,經團隊專業評估後,居家護理師將至符合資格的個案家中,提供傷口護理、管路更換、水腫按摩、用藥指導、營養評估、復能服務、在宅安寧等醫療服務。

此外,未來行動不便的病人出院後,不必為了管路的更換,或為了拿慢性病藥物等例行治療,讓家屬特地請假陪伴就醫,也無須為了病人的搬運傷透腦筋;藉由居家護理師的定期訪視,就可解決移動不便的問題,也會轉介專業團隊提供完整醫療服務。

減輕照顧壓力 長照之路有依靠

臨床上,一名42歲男性個案,因中風後導致一側偏癱需長期臥床及鼻胃管留置,故申請居家醫療及護理照護,經家庭醫學科醫師與居家護理師評估,並針對其需求給予最適切的照護服務。

李三剛院長強調,居家護理所希望為有服務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帶來心靈上的支持與慰藉,減輕個案家庭的照顧壓力,民眾可獲得更完善在宅服務,讓民眾安心、放心享用居家醫療、復能服務,使長照之路走得更平穩。

出現飛蚊症怎辦? 醫:這些徵兆速就醫

日前網路上流傳一篇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的新聞,被許多專家駁斥證據不足,究竟有飛蚊症困擾該如何處理?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王一中指出,飛蚊症本身並不可怕,通常隨時間會自行消散,然而若飛蚊症一夕之間暴增、伴隨閃光、視野缺損等症狀,可能是視網膜破洞或黃斑部病變,要盡速就醫,以免影響視力回復。

玻璃有懸浮物 如同蚊子在飛

網傳吃鳳梨可「溶解黑點」改善飛蚊症刊登美國科學期刊的消息,被專家指出該期刊是「掠奪性期刊」,並非同儕審查的嚴謹學術期刊,且醫師擔心許多糖尿病患者容易產生飛蚊症,又聽信新聞吃太多鳳梨,恐血糖控制不良。

事實上,眼球中央有一團澄清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玻璃體出現懸浮物就是「飛蚊症」。患者會感覺有物體在視野中飄來盪去,如同蚊子一般。王一中表示,較嚴重的飛蚊症可能會造成患者困擾,因漂浮物覺得心煩,然而其本身並不可怕,甚至有時黑點、漂浮物會自然消失。

共伴症狀要小心 盡速就醫

然而若飛蚊症伴隨其他症狀,可能是眼疾徵兆。王一中提到,老年性玻璃體混濁、玻璃體出血、黃斑部水腫或病變,甚至周邊視網膜有破洞、退化等眼疾,都可能產生飛蚊症。

尤其是飛蚊症出現型態和數量變化時,比如視網膜破洞,飛蚊症的狀況,可能會在一夕之間從沒有變很多,合併有閃電,甚至視野缺角或黑掉,都是比較危險的徵兆。如果視野有變型,則可能黃斑部有異,要進一步檢查或觀察,有時會自行痊癒。醫師強調,必須趕快就醫,進行手術或雷射治療,以免影響視力回復。

用眼過度加劇飛蚊 正常飛蚊和平共處

另外,用眼過度會引發飛蚊症嗎?王一中解釋,過度用眼並不會引發飛蚊症,但如果本身已經有飛蚊症,卻又用眼過度或眼睛睫狀肌嚴重麻痺,確實可能造成原本的飛蚊症增加。他更提醒,飛蚊症患者其水晶體像水凝膠,劇烈甩頭運動恐怕會扯破視網膜,運動時應小心為妙。

至於飛蚊症該治療嗎?他說,有人會用雷射打掉飛蚊症,但是大部分正常的飛蚊症隨時間會慢慢消散,因此若不是上述眼疾徵兆,與之和平共處即可。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