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一天七包菸 六旬男戒菸仍罹心肌梗塞

一名66歲謝先生,13歲開始抽菸,因為工作緣故,越抽越兇,菸癮大到一天得要抽七包菸,6年前某天凌晨突然胸痛難耐,才決定戒菸,期間更因菸癮發作,不是撞牆,就是把舌頭咬到流血,然而戒菸後症狀無法改善,還罹患了急性心肌梗塞,經豐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程建銘搶救,在心臟做了支架和血管整形術,將右邊阻塞的冠狀動脈打通,救回一命。

胸痛戒50年菸癮 仍誘發心肌梗塞

謝先生回憶,因國小畢業後就到工地當翻砂學徒,當時只要有人給菸就抽,後來只要遇到工作不順,菸就一根一根往嘴裡塞,為了戒菸,也努力過一段時間,誰知沒戒成,抽菸量還越來越大,甚至大到一天要七包才夠。

程建銘表示,好在當時謝先生及時送醫,術後強烈要求他持續戒菸;醫師說明因剛做完心肌梗塞手術的患者,血管仍處於發炎狀態,如果此時再抽菸,不僅會刺激血管發炎,更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原本阻塞血管繼續塞住,或是出現新的血管阻塞位置。

尼古丁危害心血管 更毒的是含致癌物近百種

這些年來,謝先生定期回診追蹤心臟情況,狀況良好,也順利戒掉近五十年的菸癮;程建銘醫師強調,菸所含的尼古丁不僅會導致血管長期阻塞,也可能使血管收縮功能引發心肌梗塞等情況,不得輕忽嚴重性,因此若能及早戒菸,才能對健康多份保障。

程建銘說,吸菸不僅會造成對自己的身體危害,還可能因二手菸,危害身邊家人。程醫師解釋,菸含有多達七千多種的有毒物質,其中更有九十幾項屬於致癌物質,且即使戒菸,長期累積在體內的致癌物質,還是可能會危及健康。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淹水易有傳染病 清淤防疫降低散播風險

受到颱風丹娜絲外圍環流及低壓帶影響,導致高雄市部分地區陸續傳出淹水災情,又以楠梓、三民、苓雅、鳳山、仁武等行政區最多,這時民眾可得多注意,因雨後容易導致戶外積水,造成道路泥濘且水源濁度增加,恐增加腸道傳染病、登革熱、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等疫情傳播風險,因此除了務必得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外,也應做好個人防護,並確實清理家園。

災後消毒緊急迫切 掌握防治黃金期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緊急調發漂白水至淹水戶轄區衛生所,並協同各區里長發放至淹水戶,並持續進行相關防疫作為;衛生局表示,把握災後傳染病防治黃金期,民眾應把握三點注意事項,首先包括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像蓄水池若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則要徹底煮沸,另外民眾也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

預防登革熱 確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第二則是有效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像是輪胎、各式瓶罐、底盤等易孳生病媒蚊的積水容器,都應儘速清除乾淨,尤其雨後一週將是登革熱防治的關鍵時刻,民眾應趁雨後巡視居家環境,並做好環境自主管理,衛生局也會在雨後一週內,全面稽查積水地下室、資源回收場、廢棄輪胎回收場等列管點,以全面預防登革熱發生。

災後清理身體不適 立即就醫告知曝露史

災後清理期間,避免打赤腳或穿拖鞋清理家園,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後則應確實洗手,尤其老年人、身體衰弱、慢性病患者等,屬於高危險族群,應避免直接暴露於污水或淤泥;衛生局提醒,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或其他身體不適等症狀,應盡快就醫,並主動告知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曝露史,以利醫師診斷,醫師如發現疑似傳染病應立即通報,才能避免傳染病散播。

藝人蜆仔爸長蟹足腫 放射新治療來解決

發生蟹足腫時,患者會感到又痛又癢,多好發於前胸、腹部、肩膀、上背部、頭頸等處,發作時間不一,且會因反覆割除,導致疤痕不斷增生,不僅外觀不美觀,也可能造成搔癢、疼痛、緊繃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統計,國內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男女發生比率相當,有色人種發生率又高於白色人,且與家族遺傳、基因、免疫等有關。

接受皮下腫瘤切除手術 術後疤痕形成蟹足腫

臨床上,一名罹患蟹足腫的劉先生,5年前背後因粉瘤接受皮下腫瘤切除手術,但術後疤痕復原不佳,形成疤痕增生,不僅不美觀也常感到疼痛難耐; 亞東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游彥辰指出,這名患者剛好是藝人蜆仔的父親,經評估後確診是因術後疤痕增生形成蟹足腫造成的症狀。

放射線治療疤痕 解決疤痕增生

游彥辰醫師進一步解釋,經跨科與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合作,並與家屬討論後,患者接受一次局部類固醇注射,雖症狀有逐漸緩解,但仍不美觀,因此再接受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術後一年半追蹤,患者不僅沒有疤痕增生復發的情況,也未有疤痕疼痛、搔癢等症狀。

積極接受治療 及早擺脫蟹足腫之苦

此次治療是先將疤痕切除且重新縫合,並在術後連續三天由放射腫瘤科安排局部皮膚的放射線治療,兩星期後確定拆除縫線,在疤痕處貼上矽膠貼片,幫助疤痕成熟,且持續半年時間,術後追蹤,患者恢復良好;游彥辰醫師表示,若有相關體質的人,恐連長青春痘處、穿耳洞處、蚊子叮咬處等都可能因此發生蟹足腫,不僅造成身體病痛,也可能因美觀影響病患心理,因此應積極接受治療,及早擺脫蟹足腫之苦。

巨星御用醫師傳授秘訣 終身和肥胖分手

不挨餓!0運動!快速瘦!不復胖!好萊塢巨星御用 凱莉安醫師公開20年來,幫助數千人成功剷腹的祕密。只要短短10天,體重少6公斤,腰圍少14公分!88道瘋狂燃脂食譜,讓你享用美食照樣享瘦。

永遠平腹計畫可讓你一輩子都有性感又平坦的腰腹,只要照做就行。以下是5個成功的關鍵:

第1招:不要「得吋進尺」 漸漸地,你可能會從1 份酪梨增加為2 份或3 份,或在你的蛋白質奶昔裡多加進1 把水果。看起來沒差多少,但你的腹部脂肪可會累積不少。按照我的完美比例進食,你就不會走樣。

也請緊守前面介紹的「1 份」飲食控制技巧。拿堅果當點心時要特別小心, 堅果很好吃,問題就在這裡。多少次你說「我只會吃1把」,結果嗑掉整罐? (我就知道 !)記得1 份堅果就是1 個拳頭的量,而1 天最多只能吃1 份。

第2招:繼續食用健康油脂 記得,吃健康油脂可幫你減脂。別怕油脂,更別以為少吃油可以瘦得快。健康油脂可加速代謝,讓脂肪不會又偷偷回到肚子上,也能讓膚質、髮質都變得更好。所以,每餐都要有1 份健康油脂。

第3招:每天吃骨頭湯和膠原蛋白 在腰瘦飲食計畫結束後,持續喝骨頭湯並攝取膠原蛋白是個好習慣,這可以保持腸道健康、減少發炎,並維持飽足感,讓你不會想要塞垃圾食物到體內,還會幫你撫平皺紋,誰不想要這種效果?

你可以直接喝骨頭湯,或用它來燉菜或做湯底,甚至加入雞尾酒裡(我是說真的,這樣很好喝 !我在下一章會分享食譜)。至於膠原蛋白,你可以加入奶昔或湯裡,或每天享受1 杯膠原蛋白咖啡。

另外,如果你放縱自己大吃了,像是吃太多片披薩,隔天胖了1 公斤, 而且肚子還一直很脹,那就來個1 日骨頭湯迷你斷食法。方法很簡單,就是起床後到入睡前只喝骨頭湯,其他什麼都不吃,這可以消除暴食的傷害,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

剩下二招請詳見10天腰瘦5.5吋!神奇骨頭湯減肥法 (本文摘自/10天腰瘦5.5吋!神奇骨頭湯減肥法/出色文化)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嚼檳榔15年罹口腔癌 口腔顏面重建路艱辛

一位嚼食檳榔長達15年的建築工人,因口腔潰瘍兩星期無法癒合,發現已罹口腔癌!該病患因手術先戒除檳榔,但還是持續抽菸和飲酒導致術後潰瘍反覆發作,前後做了5次手術及化學治療後,經過口腔顏面重建,才下定決心完全戒除菸、酒、檳榔,重生道路艱辛漫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口腔顎面外科吳伯璋主任指提醒,嚼檳榔者誘發口腔癌機率比一般人高28倍,不可不慎。

罹癌術後 張口復健恢復吞嚥

吳伯璋主任指出,手術中在該病患的口腔內植入人工皮重建,且手術後需要做艱辛又漫長張口復健,以避免傷口收縮影響口腔功能;因此每天早上使用張口器,並隨身攜帶,有空就練習,由少至多,慢慢增加板數,達到3.5至4公分寬張口度才符合標準,其他重建的項目還包括:恢復吞嚥功能,恢復清晰的發音,避免口水滲漏,以及顏面外觀。

口腔癌別輕忽 嚼檳榔勞工是高危險群

國健署調查發現,口腔癌發生人數前三名的職業分別是「漁撈業」、「建築工程業」及「汽車客運業」。吳主任說,他深入工地為勞工提供口腔檢查服務,最常聽到的聲音是「有那麼倒楣嗎?認識的人嚼了幾十年都沒事」,但嚼食檳榔罹患口腔癌的篩檢陽性率約5%,屬於高危險群。同時也發現,長期嚼食檳榔的人,其牙齒咬合面因過度咀嚼磨耗變平,對冷熱刺激敏感,甚至已罹患牙周病。

口腔癌一直名列台灣十大癌症之一,嚼檳榔者誘發口腔癌機率比一般人高28倍、嚼檳榔加抽菸為89倍、嚼檳榔加菸、酒三管齊下者更高達123倍。澄清醫院癌症防治中心特別擇定建築工地,為建築工人進行口腔黏膜檢查,才篩檢了兩處工地的42位有吸菸嚼食檳榔的高風險工人,共篩檢出2位口腔癌陽性個案,陽性率為4.76%。吳醫師呼籲,有嚼檳或吸菸者,應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口腔黏膜有「這些」症狀 恐癌前病變

口腔黏膜如果出現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有可能是癌前病變,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確診。一旦罹患口腔癌,對晚期的病患來說,手術後的復健和重建,必需由內到外,改善發音、口水滲漏、顏面外觀等,呼籲民眾即早戒食檳榔,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砍警案震驚社會! 衛福部研修精衛法補強漏洞

近日發生一起乘客揮刀砍警案,該名員警雖經送醫急救,卻仍宣告不治。由於該名乘客有精神疾病史,引起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恐慌,衛福部對此表示,正研修精神衛生法,補強社會安全網絡中的漏洞。也呼籲社會大眾不宜因社會事件,對特定疾病貼上標籤。

社會安全網計畫 以預防為優先

衛福部表示,對於嘉義鐵路警察遭失控乘客揮刀殉職的不幸事件,深感遺憾,並對於家人的哀傷感同身受。為建立精神疾病前端的預防,已積極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以預防為優先,及早辨識脆弱家庭及危機家庭的新思維。

並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完善家庭支持服務,結合學校輔導、就業服務與治安維護等體系,期從根本減少影響社會安全的各項風險因子。

研修精神衛生法 保障社會安全

衛福部表示,目前依國際公約的精神,正研修精神衛生法,期在確保精神病人人權及兼顧病人可以獲得妥善治療及社區服務為前提,明訂各政府機關職責,以補強社會安全網絡中的漏洞,進而預防憾事發生。

同時,將持續強化社區精神病人危機事件處理,積極結合資源,以確實掌握精神病人之身心狀況並提升關懷訪視的具體成效。

犯罪暴力原因多元 精神疾病治療多正常

雖然部分的犯罪與暴力行為,與嚴重的精神疾病症狀有關,但行為面的呈現除了精神病理,還有貧窮、失業、家庭問題、疏離及社會排除等多重問題同時存在或交互影響;而根據國際間的研究也指出,精神疾病經過規律及良好治療,病人多可正常生活,因此早期診斷、穩定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不宜因社會事件 對特定疾病貼上標籤

衛福部呼籲,精神疾病與殺人事件在沒有確定診斷或確定疾病與事件的因果關係前,媒體報導應自律,不宜對精神疾病貼上標籤,應遵守報導精神疾病「六要」與「四不要」原則,同時應導正社會大眾對精神病人的歧視與污名,共同建立精神病友善支持環境。

當健康的守門員 勿賣菸給青少年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超過5成吸菸學生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並有超過4成的商家違規賣菸給青少年;國民健康署提醒,依《菸害防制法》,違法賣菸給青少年,最高可罰5萬。

吸菸成癮 青少年的「入門毒品」

根據美國國家成癮物質濫用中心報告,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會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展結構、影響學習,菸品是青少年第一次嘗試的成癮物質,吸菸成癮,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更容易受到非法藥物的誘惑。103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相較於非吸菸者,使用菸品及電子煙的人使用非法藥物的比率高達14.35倍。

7成高中職生買菸 未被店家拒絕

為減少青少年接觸菸品,商家應謹守不賣菸給青少年的規定,根據調查,107年有超過5成(57.2%)的國中吸菸學生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較106年(50.8%)增加了6.4%,高中職則約有7成吸菸學生(69.2%)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

面對違規店家,健康署將加強查察,並呼籲商家切勿心存僥倖,遇到身著制服的學生或青少年,應確實查驗身分,若購買者無身分證明文件或不出示,即應拒絕販售。

違規賣菸給青少年 最高開罰5萬

為維護青少年健康,免於菸害,依《菸害防制法》第12條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同法第13條並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違者依同法第29條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5萬元罰鍰。

鼓勵孩子 勇敢拒菸、作自己的主人

暑假期間,各地方政府將透過青春專案結合各局處共同針對青少年活動、娛樂場所加強菸害宣導及稽查。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暑假期間,家長應多關心孩子交友,並教導孩子勇敢拒菸,向菸說不,作自己的主人。

戒菸資源: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洽各縣市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北市抽驗即食熟食 美食外送平台強制登錄

你也常三餐在外解決嗎,要注意,除了應選擇商譽良好且販售場所整潔衛生的店家,購買食物時,應留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且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避免因細菌滋生危害健康;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為了維護消費者食用熟食的衛生安全,針對市售三明治、滷味、飯糰、便當、輕食餐點等即食熟食食品進行抽驗,共計抽驗13件,檢驗結果都符合規定。

僅一件不符規定 經限期改善後已合格

包括一般餐飲店、傳統市場店面、大賣場、超級市場等,衛生局108年上半年針對相關業者進行即食熟食食品抽驗,檢驗項目包括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等衛生標準,檢驗結果發現,其中一件即食熟食產品(原味潤餅),衛生標準初抽不符規定(初抽不合格率7.7%),經令業者限期改善後再次複抽,結果已符合規定。

業者登錄制度 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

另外,隨著網路平台訂餐外送興起,像食品物流、倉儲與外送美食業者,自108年7月起將依法強制登錄;衛生局指出,根據統計,食品業者登錄已達6萬4,072家,提醒相關業者皆需完成食品業者登錄及更新,透過登錄制度,不僅能使消費者了解業者基本資料及產品資訊,也能落實對業者的輔導與稽查管理。

若登錄不實者 將依法開罰

尤其業者也能強化自主管理,更有效提升整體產業食品衛生安全品質,帶動產業發展;衛生局表示,目前提供6個服務據點貼心服務,並由專人協助完成申報,方便食品業者就近申報,若為自行操作電腦,也可透過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在家自行操作,食品業者應依法完成登錄外,也應於每年7月底前重新插卡並確認登錄資料正確無誤,若有登錄不實或經命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則可依法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