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菸齡20年的他 血尿不痛竟罹了「這癌」

一名66歲林先生,平時飲食清淡,且有運動習慣,菸齡卻長達20年,日前出現血尿,起初不以為意,連續兩個多月未改善,發現馬桶整缸血色才緊急就醫,經檢查發現泌尿上皮有4公分腫瘤,確診為左側腎盂泌尿上皮癌第三期,經化療以及左側腎臟輸尿管根除手術,腫瘤完全清除,林先生決心戒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震波碎石室主任石欣衛表示,包括抽菸、環境及接觸化學藥劑、服用含馬兜鈴酸成份的中草藥、家族病史、飲食中常攝取高脂肪等都可能因此罹病。

無痛性血尿 恐是「腎盂泌尿道上皮癌」

石欣衛指出,泌尿道上皮組織分佈於泌尿道系統上的臟器,從腎盂、輸尿管、膀胱至尿道近端三分之二處,而腎盂泌尿道上皮癌就是因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所造成,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血尿。

因血尿發現罹癌患者 臨床上佔九成

石欣衛說,大約九成患者因血尿就醫而發現罹癌,僅少數患者因腎水腫導致腰痠背痛求診查出病症;針對腎盂泌尿上皮癌第三期的患者,術前會給予4至6次前導性化療,促使腫瘤縮小,再進行根除性手術,除非年紀較大,則可以輸尿管鏡,導入雷射光燒灼法取代手術,但因復發率高,若為侵犯較深層及影響輸尿管外的病灶,恐無法治療。

腎盂泌尿上皮癌易復發 患者應定期回診

石欣衛呼籲,想遠離腎盂泌尿上皮癌找上門,除了戒菸,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像多攝取黃綠色蔬菜、番茄、胡蘿蔔等蔬果,多喝水等;因腎盂泌尿上皮癌較容易復發,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早期發現才能早期介入治療,避免因病情加劇影響健康。

等到你發現時就晚了! 大腸癌治療前先這樣做

台灣十大癌症 大腸癌連續11年位居榜首

台灣美食千百種,隨著民眾越來越習慣西化的飲食,同時也記得千萬要慎防大腸直腸癌。據衛福部十大癌症最新統計,大腸癌居然已經連續11年居冠。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表示,很多病人都是症狀嚴重時才就醫,超過三成病人發現時都已經是晚期或末期的大腸直腸癌。

標靶藥物攻略 先做RAS基因檢測 

前三期大腸直腸癌因為沒轉移,治療以手術切除再透過化療預防復發為主;晚期大腸癌因為轉移,手術時機有所不同,得視情況搭配化放療及標靶藥物精準治療縮小病灶,但選擇標靶藥物前,醫師建議先進行RAS基因檢測,了解癌細胞對藥物的基因表現。

戴承正主任解釋,當RAS基因出現突變時,表示癌細胞未來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會比較高。如果病人有產生RAS基因突變的話,一般會選擇血管上皮細胞抑制劑治療;如果RAS基因屬於野生型,也就是沒有突變的,則會選擇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

選對標靶 晚期也有機會長期存活

曾有一位大腸癌肝轉移的病人,透過RAS基因檢測,確認癌細胞屬於野生型基因後,以標靶藥物縮小肝轉移病灶,進行局部處理,最後才把大腸癌腫瘤切除,讓原本末期的他,因而重獲長期存活的機會。

戴主任指出,讓病人在早期就給予標靶治療,像是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這一類的藥物,再加上化學治療,比以前單純只是化學治療,得到完全控制的機會高非常多。標靶治療若針對末期病人提早使用的話,雖然五年存活只有24%,可是相較沒有使用時的11%,已有大幅的提高,用與不用算是有著顯著的差異。

不良飲食是主因! 籲癌友積極配合治療

不良飲食方式是大腸直腸癌末期的主因,醫師鼓勵癌友積極配合治療,全面控制率可以大幅提升,也呼籲民眾注意飲食,每兩到五年一次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提早治療。

肝炎防治在地化見效 高雄桃源成C肝微根除地 

衛福部宣示2025年根除C型肝炎,高盛行的偏鄉與原鄉被視為第一優先。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配合官方推動「山地型原鄉C型肝炎完治試辦計畫」,安排民眾篩檢並追蹤治療。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今(108)年高雄市桃源區已率先達成九成九篩檢率、九成五治療率的好成績,成為台灣第一個微根治C肝的區域。

高雄桃源C肝盛行率高 地毯式篩檢成效佳

高醫肝膽胰內科教授戴嘉言指出,高雄市桃源區過去一直是C型肝炎高盛行區,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為曾經罹患過或現為C肝患者。根據2014年以前當地500位居民的篩檢結果,盛行率21.6%是全台平均(3%)的7.2倍。尤其,當地居民對疾病認知率不高,僅一成患者自知罹患C型肝炎,可能與當地醫療資源較不充份、交通不便有關。

「去年9月開始,基金會與當地衛生所、高醫中和紀念醫院合作,三者攜手實施C型肝炎微根除計畫,以地毯式篩檢,鎖定30歲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抽血檢查。」戴嘉言提到,截止今年七月底為止,桃源區篩檢率達99.4%,陽性率11.2%,其中接受C型肝炎全口服藥物治療的比率達95.8%。

驚覺鄉民罹肝癌率高 繪製全台C型肝炎地圖

國內肝膽胰臟內科權威、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回憶說,當年一名高醫同仁隨口向他提起,有許多台南將軍鄉的鄰居親友多數罹患肝癌過世,卻未罹患B型肝炎也很少喝酒,「我們聽了覺得事有蹊蹺,1993年高醫組織醫療團隊到當地篩檢發現,C型肝炎盛行率高達六成,反覆驗證後證實,這數字是全世界第一高。」

發現台灣是「C型肝炎高盛行區」後,高醫團隊後續走訪偏遠鄉鎮,繪製全台C型肝炎地圖。余明隆指出,20年來,基金會走遍全台74個鄉鎮市,完成共計683場篩檢活動,共服務了近12萬人(11萬9166人)肝炎篩檢,還舉辦各種學術研討、出版刊物。

今年適逢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20周年,余明隆透露,未來要建立肝炎資料庫,建立定期支援醫師看診並作超音波檢查的「護肝門診」。推展加入B、C肝個案管理計劃,並推動專科醫師門診可經由報備提供安排B、C肝治療,期待早日達成「消滅國病」的使命。

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 患者給付治療

高醫副院長莊萬龍呼籲,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目前尚無疫苗可使用。於高盛行區中的高危險群者30歲以上要接受過一次C肝篩檢,若為一般民眾,則45歲以上要接受過一次C肝篩檢。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不潔針具的刺青或穿耳洞、共用針頭(或牙刷、刮鬍刀、刮痧板)器具等。

C肝更要勇於接受治療,戴嘉言提醒,目前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8至12週即可根治,治癒率超過九成以上,遠比過往傳統療法方便太多。今年6月1日起更全面開放給付條件,民眾只要體內驗出C型肝炎病毒即可接受治療。

疾病負擔研究助決策 本土研究盼更多支持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日前刊出一篇中國的「疾病負擔」研究,但圖表中將台灣納入比較,引發副總統陳建仁等學者抗議。然而,各國常用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作為公衛政策施行依據,悲憤之餘,也值得關心台灣本土疾病負擔研究。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羅偉成博士受訪時指出,疾病負擔提供證據導向觀點,有助政策制定,更能評估執行成效。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失能和死亡一樣重要

何謂全球疾病負擔?羅偉成解釋,其目的是以系統性方法,收集各文獻、資料庫的健康資訊,由統計方法,推估全球各國因疾病的失能和死亡造成的負擔。

過去評估某地區的人民是否健康,常用看重人民的壽命或死亡率。不過,羅偉成指出,許多疾病不會造成患者立即死亡,卻會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和折磨。對此,全球性疾病負擔計畫的發起人Chris Murray和Alan Lopez發展一個新的指標DALY ( disablity-adjusted life year,失能調整生命年),將死亡和失能兩指標合併。

哪個疾病更棘手? DALY可評估

所謂DALY,相當於生命損失人年數(Years of Life Lost, YLLs)加上失能損失人年數(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YLLs是指因為疾病早死而損失的餘命;YLDs則是因罹患某疾病,造成生病這期間因健康狀態損失的健康生活的年份。

羅偉成說明,DALY的好處在於,可以比較不同疾病對於一群體造成的健康損失。舉癌症為例,有些癌症造成患者很快死亡,但另一種癌症卻會讓病人苟延殘喘很久,很難去評估哪一種癌症比較嚴重,就可以由DALY來評估。

此外,全球性疾病負擔的概念,還含括疾病的上游危險因子、疾病發生,後續導致的潛在負擔,包含失能和死亡負擔、疾病花費等。

本土PM2.5疾病負擔研究 推估深奧電廠影響

羅偉成曾參與「台灣PM2.5暴露的死亡負擔」研究,將不同PM2.5暴露,轉換為健康影響程度。他透露,他們後續更運用在深奧電廠的健康影響評估,計算深奧電廠會引起多少PM2.5濃度改變,預測造成多少疾病負擔。該研究可以非常值觀地向政府和民眾,傳達影響健康的訊息。

「過去觀念認為,高濃度PM2.5與肺部疾病有關。」但羅偉成說,該研究驗證過去研究結果,中低濃度PM2.5暴露與心血管疾病關聯性高。其他包含糖尿病、慢性腎臟並、腦部退化性疾病等。

協助公衛政策 提供證據導向觀點

羅偉成提到,過去一些相關健康政策評估、疾病防治討論,多以專家意見為主導,但他認為,若以疾病負擔指標切入,可以用死亡、罹病、危險因子等角度來思考。他也強調,「並非專家意見不重要,只是可以提供一個證據導向的參考指標、多角度思考。」除了幫助衛生政策制定,還能回頭評估政策執行有效性。

目前台大公衛學院成立台灣疾病負擔中心,希望全面架構疾病負擔資料庫。但羅偉成坦承,該計畫僅有校內經費支持,目前正職員工人數不超過5人,由於工程浩大,希望越多人參與越好。

全台每年走私1.5億包 董氏籲禁免稅菸品

「立即修法,取消免稅菸!」國安人員菸品走私案延燒,也引起免稅菸品討論。董事基金會日前召開記者會,籲請修訂《菸酒稅法》,取消入境免稅菸品。前國際抗癌聯盟國際合作主任高志文指出,台灣機場免稅菸品銷售量超過成人入境旅客總人數,實在不合理,應取消免稅菸品,降低菸品消耗。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則擔心,有心人士恐藉此事件調降菸捐,希望政府負起社會責任。

擔心走私案後 有心人士降菸價

姚思遠指出,走私菸品是長久存在的全球問題,菸廠為以低廉價格吸引更多人吸菸,助長全球私菸氾濫。然而台灣私菸更是嚴重,因為在政府掩護下,「桃園中正機場就是官辦民營的菸品走私通路之一,政府也以私菸牟利。」菸害防制推動35年,卻根本沒有進步。

姚思遠更大膽預測,未來可能有心人士打著「走私太多就是菸捐太高」的旗號,藉此提案降低菸捐。他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提高菸價是降低吸菸人口的有效方法,「藥品太貴要人命,菸品太貴只會救人命。」他更向總統喊話,籲請重視菸害防制,修改《菸害防制法》,先取消機場入境免稅菸品,「雖然會打擊免稅商店,但國民健康也很重要,政府要負起社會責任。」

每年走私挾帶1.5億包 專家直呼不合理

「台灣每年有1500多萬條(超過1.5億包),價值恐達180億元的免稅菸品,是從機場大門攜入或走私夾帶。」高志文指出,目前法律規定,入境旅客可合法攜帶一條免稅菸,但台灣機場免稅菸品銷售量竟超過成人入境旅客總人數,等於全國15%吸菸者與85%非吸菸者,人人至少攜帶1條免稅菸入境,非常不合理。

高志文強調,台灣每十包菸品消費,就有一包是不用繳稅的免稅菸。而新加坡早於2009年就禁止不可攜帶任何菸品入境,違者將處新台幣上萬元罰款,攜帶過量者甚至要面臨有期徒刑;澳洲、紐西蘭及鄰近台灣的香港及澳門,都只能帶少數限量菸自用。

「買到便宜的煙,其實是最貴的。」高志文說,菸害帶給健康、醫療和社會龐大負擔,政府應修改《菸酒稅法》第五條,全面取消免稅菸,未來台灣菸品消耗可望下降。

便宜免稅菸品 助長青少年吸菸

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提到,身為第一線協助戒菸的醫療人員,每次菸價調整感受都很明顯,戒菸的人確實會變多。不過,台灣仍是已開發國家中「菸稅與菸價」最便宜的國家,一條免稅菸與市價相差平均為550元。其中,高達一億五千萬包的機場廉價免稅菸,流竄到青少年容易購得菸品的檳榔攤、夜市等通路,成為菸害防制的最大漏洞之一。

針對此次破萬條走私香菸,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建議,根據「菸害防制法」第九條規定:「不得以折扣方式銷售菸品。」政府應依照全球176個國家已簽署的「根除非法菸品貿易協議」(Protocol to Eliminate Illicit Trade in Tobacco Products),採用菸品追蹤與供應鏈控管的系統,合力消除全球菸品非法貿易,並將查獲的走私菸品「扣押、銷毀、罰款及進一步調查」。

阿嬤罕見「雙子宮」又罹癌 微創手術解危

台中74歲黃阿嬤兩個月來持續有陰道出血狀況,赴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奶奶竟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且右側子宮腔裡疑似長出腫瘤,進一步採取子宮鏡檢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以「3D腹腔鏡影像系統」進行微創手術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黃奶奶恢復良好,再也不必為出血所苦。

畸形「雙角子宮」 異常出血得癌

葛裕民指出,黃阿嬤已20多年沒有月經,近來卻常陰道出血,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黃阿嬤有雙角子宮,其中一個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另一個內膜則明顯變厚達3.4公分,相當不尋常。經子宮鏡檢視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透過3D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骨盆腔淋巴,病理報告證實為子宮內膜癌第二期。

葛裕民說,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50歲以後停經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治療等患者,台灣地區罹癌人數逐年上升,發生率約10萬分之14,黃阿嬤除了有雙角子宮,且單側罹患子宮內膜癌,此情形在臨床上相當罕見。

子宮異常發育 檢查才知曉

葛裕民解釋,若是發生苗勒氏管尾部不融合或融合異常,就可能導致子宮異常發育,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五。有人日常並無症狀,有的則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或性行為異常時,赴醫檢查才發現天生子宮異常。

葛裕民提醒,因子宮內膜癌大多會發生異常出血的現象,停經後的婦女若出現此症狀,約有十分之一是子宮內膜癌所致,尚未停經的女性,造成異常出血的狀況相當多,建議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情形時,應儘速就醫,即時找出病因。

透過微創手術 治療子宮內膜癌 

葛裕民提及,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安全性已廣泛被證明,由於3D影像清楚呈現骨盆腔器官相關位置,將手術視野放大並立體化,讓醫師在手術時,能精準地切割、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患者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可徹底清除癌細胞。

遊戲闖關 樂當一日小醫師 

來自新竹地區各校的高年級小朋友們,在暑假湧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門診大廳,參加小小醫師營,認識醫院如何運作。副院長楊曜旭表示,每年暑假舉辦的一日體驗營隊活動,讓當地的小朋友在歡樂中、充分了解參與醫院的團隊運作。

醫藥總動員 寓教於樂

活動一開始,藥師梁紫暄運用最夯的玩具總動員作為開場,吸引小朋友們的目光,只要逃出迷宮的關卡,答案就藏在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中,且只要搶答就可拿友誼卡及獲得神秘小禮物,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洗手有學問 現學現用

夏天溫、濕度相繼升高,各類細菌、病毒生長繁殖的速度也大大的加快,需留意水源、食物與環境被汙染所導致的傳染病發生與流行。這次活動就特別針對夏季疾病的認識、預防及安全用藥安排了精心的活動與課程介紹。

緊接著,感控護理師介紹洗手的時機與七大步驟,現場示範「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洗手技巧,以及使用乾洗手液搓揉雙手。洗手是ㄧ大學問,要預防疾病傳染就得把手先洗乾淨。

此外,心臟內科李志國醫師運用童稚有趣的話語及互動方式,介紹人體各大系統及器官,以幽默詼諧的講解、寫實的圖片,逗全場小朋友大笑,課程充滿趣味與歡愉氣氛。

醫院濟世救人 恪守社會教育之責

楊曜旭副院長說,醫院的功能除了救治病人之外,還包括學術研究、預防保健推廣及盡善社會教育責任等工作,有機會讓小朋友們認識及了解醫院團隊運作、各類專業人員各司其職,共同為守護民眾的健康而努力。

餐飲業工作場所意外 熱液燙傷最常見

暑假期間,許多學生到餐飲服務業打工,多注意,工作期間若不小心發生,易導致燒傷或灼傷等意外。根據陽光基金會近三年的數據顯示,18至24歲受傷者當中,有三成於工作場所受傷,嚴重者燒傷面積甚至高達80%以上,另社工服務統計報告顯示,燒傷發生地點在工作場所,原因以熱液燙傷、化學品火焰傷及瓦斯使用不當為前三名,顯示出工作場所的危險無所不在。

未供完善環境致受傷 可依刑法提告雇主

日前發生因雇主未提供完善安全教育訓練,造成一名大三工讀生燙傷下肢,住院約3個月,店家遭判賠76萬醫藥費及工作補償等費用;陽光基金會指出,僱主應重視相關教育訓練,尤其是接觸熱源的工作流程,若未善盡教導致員工受傷的雇主,則依法最重可處一年徒刑,而若因雇主未提供完善環境致工讀生受傷,家長則可依刑法對僱主提告。

身上不慎著火時 「停躺滾」先自救

暑假期間,若學生到餐飲服務業打工,也應做到自我保護;陽光基金會表示,包括謹慎操作熱源設備,像在加油站打工時,應避免在工作場所抽菸或接手機,以防止爆炸發生,另外,應熟悉工作場域的逃生路線,並保持安全梯通暢,且若身上不慎著火時,應掌握「停躺滾」:馬上停住、躺下來翻滾,可幫助迅速撲滅火勢,若手部沒著火時,切記以雙手摀住臉部保護,並進行「停躺滾」。

不慎遭燒傷 「沖脫泡蓋送」並就醫 

若發生燒傷或灼傷意外,立即沖脫泡蓋送,避免傷勢加劇;陽光基金會提醒,若因工作當中,不慎發生燒傷或灼傷意外,不僅得面對身體疼痛,以及後續漫長復健歷程,也可能因此影響學業和家庭,因此僱主應善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並確實核對操作流程正確性,以確保員工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