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裝心血管支架心臟就OK? 繼續做這些事一樣會狹窄

千萬不要以為裝了支架就可解決心血管狹窄!80歲的粘姓老翁半年前才在冠狀動脈裝了4支支架,但他卻挑藥吃,沒有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支架內血管再狹窄後血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搶救後才撿回一條命;另名68歲的陳姓男子可就沒那麼幸運了,裝了3支支架仍沒戒菸,3個月後也是支架內再狹窄,心肌梗塞猝死在農田。

心血管裝支架 不除危險因子易再狹窄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表示,有些心臟病患以為裝了支架,就已經克服了心血管狹窄的問題,這樣想就錯了,如果不能遠離抽菸、三高等危險因子,或不按時服藥控制,都可能「支架內再狹窄」,引發血栓危機。

藥物多造成順從性不佳 整合門診幫大忙

對藥物的順從性不佳,常會挑選自己喜歡吃的藥物來吃,或覺得自己心血管疾病已經好了,就不吃抗血小板的藥,這和發生血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王彥翔醫師強烈建議,要好好服藥,若是擔心藥物過多,可至整合門診做藥物的整合。

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 預防血栓形成

再者,血管支架是外來物,較容易形成血栓或阻塞,患者在術後前半年、甚至術後1年都必須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王彥翔醫師強調,支架分為一般金屬支架及藥物支架,一般金屬支架的再狹窄率為20%至30%,而藥物支架的再狹窄率約為5%,不論是選擇何種支架,千萬不能輕忽藥物順從的重要性,更不能認為放置支架後就可以不忌口的飲食,甚至還不戒菸,進而造成憾事發生。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打呼問題當天可以改善! 正壓呼吸器、止鼾牙套助好眠

誤認打呼很正常,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專科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師黃瀞儀表示,國人睡眠呼吸中止症比例相當高,尤其打呼是高風險族群,不只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白天精神、注意力,長期缺氧更增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止鼾牙套、正壓呼吸器能迅速改善,若有睡眠不足、夜晚多夢、頻尿、打鼾、總是感到疲倦等問題,應儘快向睡眠醫師諮詢。

睡眠呼吸中止症 國內潛在健康隱憂

根據睡眠醫學學會指出,國內兩千三百萬人中,約有五百萬人有睡眠障礙問題,其中約一百萬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卻不知道需要積極治療。黃瀞儀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覺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吸不到空氣使得血中氧氣濃度降低。主要依照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來判斷,只要每小時超過五次即代表異常,又依嚴重程度分為輕度(AHI為 5-15)、中度(AHI為 15-30)及重度(AHI大於30)。

打呼是高風險族群 長期缺氧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覺得睡不飽,鼾聲如雷更會影響另一半。常見症狀分成白天和晚上,晚上睡覺時有大且不規律的打呼聲、被目睹呼吸中止、嗆到、驚醒伴隨大口喘氣、夜間盜汗、夜間頻尿、磨牙等症狀;白天有頭痛、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過度嗜睡等問題,如果白天精神打了折扣,不僅影響學業和工作,長期則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

圖片

客製專屬睡眠利器 打呼問題當天改善

改善睡眠方式多元,也趨向個人化的治療選擇,針對睡眠障礙患者,有正壓呼吸器、止鼾牙套以及耳鼻喉科或上下顎骨手術等治療選擇。

其中正壓呼吸器和止鼾牙套屬於非侵入性治療,黃瀞儀醫師說明,止鼾牙套是睡覺時利用裝置把下顎往前帶,讓呼吸道側壁肌肉開展,使呼吸變得流通順暢。其優點是體積小、攜帶方便,非常適用於輕度和中度患者,效果立即可見,有些人在使用初期臉頰會痠或口水流得比較多,但通常一兩週內可適應。醫師分享,有一位工程師回診時開心表示,戴了止鼾牙套之後,晚上錄音,真的沒有聽到打呼聲了。

另外,針對睡眠呼吸中止指數為中重度者,正壓呼吸器是治療首選。黃瀞儀醫師解釋,原理是透過機器施加正壓力來防止上呼吸道的塌陷,只要配戴適合的鼻罩或面罩,有助大幅改善睡眠和打呼問題。不過醫師提醒,持續灌入的氣體壓力、加壓器聲音,並非每一位患者都可以立即適應。

黃瀞儀醫師說,正壓呼吸器沒有想像中這麼可怕,有些患者回去試用很快有效,一名52歲的先生罹患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體型肥胖,BMI大於25,長年睡眠品質不佳,所幸經醫師客製化調整後,以正壓呼吸器改善睡眠品質,終於一覺到天亮。有些非常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甚至還會同時配戴正壓呼吸器加止鼾牙套,可以幫助降低正壓呼吸器的壓力,戴起來更舒適。

諮詢睡眠相關醫師 定期回診調整

黃瀞儀醫師提醒,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需要跨科合作,牙醫師也可以幫忙!大多數患者以為打呼很正常而忽略,但大聲打呼是警訊應積極及早治療,多數患者在治療之後,睡眠品質都大幅改善,尤其佩戴止鼾牙套相當簡單,不過牙套佩戴久了可能會比較鬆,或是下顎前突的量需要調整,甚至極少數人咬合可能出現改變,所以仍需要定期回診追蹤。如果有睡眠不足、多夢、頻尿、總是感到疲倦、打鼾等問題,不論是胸腔科、牙科、耳鼻喉科、神經科、精神科等門診,應盡快找睡眠醫師諮詢。

家長們注意! 孩子吃糖、巧克力有這些壞處

因為無法趕在五點前下班,珮君都必須拜託阿公去幫忙接孩子放學,為了讓孩子聽話順利回家,阿公總是會買小零食、小點心來哄騙小孩,即使千交代萬拜託只能買牛奶、優酪乳、優格,千萬不要買糖果、巧克力,下班到家總是會看到驚喜。阿公總是兩手一攤,「他要買這個我有什麼辦法?」面對剛上幼稚園的孩子,阿公也沒有耐心和體力跟他耗,讓珮君不好意思又苦惱。

純可可脂好處多 但市售巧克力精緻糖與添加物多

孩子是否真的不能吃巧克力?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其實純的可可脂對身體的好處不少,如黑巧克力中的「甲基黃嘌呤」可改善認知功能、使心情愉快;咖啡因成份,能增加視覺處理的速度,黃烷醇也有助於增進視覺反應時間、空間記憶等。但市售的巧克力都是放入大量精緻糖(simple sugar)與添加物的濃純香巧克力。

精緻糖使血糖飆高孩子過嗨 人工色素恐引發過動

糖果、巧克力中的精緻糖、人工色素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元凶。當攝取過多精緻糖,在體內消化轉化成單醣,會讓兒童血糖太高、過於興奮,還會影響規律的睡眠模式,削弱兒童自我控制的能力。蘇妍臣營養師提到,研究發現人工色素中的檸檬黃(tartrazine)、酸性紅(carmoisine)、食用黃色5號(sunset yellow;日落黃)、食用藍色1號(brilliant blue;亮藍)、食用紅色色素6號(ponceau)等,只要食用超過一週以上,就可能引發兒童過動。另外,市售的空氣包零食,添加物也多於營養素,少吃為妙。

開購買清單給長輩 避免激烈字眼引衝突

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將糖果作為獎勵,事實上對孩子健康並不是獎勵,可以水果、牛奶等有營養的食物當作獎勵。蘇妍臣營養師表示,若有長輩需用零食協助帶孩子的時候,直接開可以購買的清單給長輩,避免用"不要給"等字眼以造成衝突,如麥片牛奶、乾燥水果、添加物較少的餅乾等。同時告知可樂、茶類中含有咖啡因,會讓孩子長不高,通常攸關發育問題長輩比較能接受。

兒童飲食應均衡,蘇妍臣營養師建議,選擇富含Omega-3必須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類),可維持健康的腦部認知功能。挑選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腦部裡的血清素產生,與維持胰島素和血糖的正常含量。避免孩子攝取精緻醣類,可能會干擾兒童的正常睡眠和情緒控制。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綠色葉菜)、維生素C(如橙色、紅色水蔬果)、鎂(如豆類,綠葉蔬菜)和蛋白質(如瘦肉,黃豆及其製品類等)。

挑選好情緒零食建議:

1. 零食可選擇無鹽堅果、新鮮水果等食物,來代替攝取垃圾食物。

2. 避免酒精,會對大腦產生抑制效果,進而導致情緒不穏。

3. 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如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因為咖啡因會增加焦慮和躁動,還會影響睡眠情形。

4. 帶孩子們出去走走動一動吧!可減少體壓力荷爾蒙、增加幸福感、改善睡眠,更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視力模糊後才確診糖尿病! 醫:血糖過高當心眼病變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失明是一般人的25倍,若糖尿病病史超過10年以上,發病率更會上升至6成;如超過20年以上,發病率更高達9成。縱使糖尿病已被譽為台灣國病,但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自己有糖尿病,往往是眼睛出現視力模糊時,進一步就醫才知道原來是糖尿病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三期 黃斑部水腫恐失明

國立成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張義昇主任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背景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此早期階段並不會出現明顯視力上的影響;第二期為前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有點狀出血,體液滲出等變化;第三期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已有新生血管和纖維膜的形成,會開始產生大量出血或視力模糊等狀況。更有一類的患者因視網膜黃斑部血管產生病變,而引起血管的滲漏,造成視網膜組織傷害,眼前影像變成模糊、扭曲、嚴重者會喪失視力,也就是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選對治療方式 減少副作用發生

針對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張義昇主任進一步表示,早期傳統雷射治療,是將缺血或水腫的視網膜破壞,避免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產生,抑制病變的狀況,但往往無法精準去除缺血的視網膜,甚至會造成視野缺損的風險。近期有部分患者,透過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抑制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但其注射頻率高,除了降低患者治療順從性外,針對有心臟疾病或腦部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更可能提高相關疾病的風險。

糖友福音 健保開放給付眼內注射類固醇藥物轉換使用

張義昇主任進一步補充,臨床上有三成的患者,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成效不彰。所幸目前健保可申請轉換使用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藥物,除了能抑制血管增生,控制黃斑部水腫的症狀,還可抑制發炎因子;且其長效的特性,可提供四至六個月的治療效果,回診次數減少,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療順從性;且對有心臟與腦部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更好的治療選擇。

嚴防黃斑部病變 遠離危險因子、控制血糖缺一不可

張義昇主任呼籲,許多患者聽到類固醇治療,多半會有抗拒的反應,但目前臨床上仍有許多的病症是需要倚靠類固醇控制身體急性的發炎狀況,只要能妥善使用類固醇藥物,病況皆能獲得緩解與改善。此外,糖尿病患者,即便穩定控制血糖,病史長的患者仍可能在病程中發生視網膜病變,因此建議如有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眼底檢查,倘若是三高的患者,更應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並積極接受治療,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更要遠離危險因子(如抽菸),才能避免視網膜血管和神經受到損害。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