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一入冬就容易呼吸急促? 當心「1習慣」惹禍

肺阻塞在國內名列十大死因的第七位,每年約有超過6千人因此喪命,患者不僅有猝死高風險,發病末期連呼吸都可能得用盡全身力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導致未能及時治療,也因此更不能輕忽嚴重性。

老翁罹慢性阻塞性肺病 戒菸且規律用藥穩定病情

一名74歲老翁,菸齡高達50年,導致每到秋冬都會出現喘不過氣、狂咳等症狀,甚至數度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常因呼吸急促緊急掛急診,不僅身心受煎熬,也使得身旁的家人疲於奔命。黃建文表主任表示,患者最後經勸戒後,規律用藥兩年多並徹底戒菸,加上配合適度運動等方式,才逐漸穩定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病確診 應恆心配合醫囑

黃建文主任解釋,患者在菸草產業工作,但在工作前就有抽菸習慣,雖看似興趣與工作結合,但日積月累不僅促使肺臟功能惡化,多年前也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病,加上本身患有三高及肝癌等疾病,導致退休後仍飽受疾病所苦,所幸最後聽從醫囑指示用藥,並配合呼吸治療師指導的呼吸方式,每天固定步行40分鐘,不僅控制病況,也讓三高一併獲得控制。

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應施打疫苗降低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一旦確診,就得有恆心配合醫囑,才能真正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黃建文醫師呼籲,除了藉由長效型吸入藥物改善肺功能,延緩肺功能急速惡化,也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每年施打流感疫苗,減少細菌性肺炎發生,降低住院和死亡的機率。

氣溫忽高忽低易感冒 中醫教穴道按摩增免疫力

寒流一波波來襲,隨著氣溫降低,病毒較為活躍,如今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外,又是流感的好發的季節。對此,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舉辦「中醫顧健康,防疫好生活」活動,由中醫師盧昱竹及龔彥綸分享預防感冒與穴道按摩教學,團隊也為候診的病人及家屬做耳穴健檢,幫助他們更了解自己的體質,進而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來抵抗外在的邪氣。

中醫治療感冒 培養體內元氣對抗邪氣

中醫師盧昱竹表示,中醫認為感冒是天地間的一種邪氣,有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等六種邪氣,而不同的邪氣會入侵不同體質的人,所以中醫的治療方式是藉由了解病人的體質,對症下藥來對抗其體質容易感染的邪氣,培養體內的元氣,同時提升免疫力及抵抗力,是中醫治療感冒的優勢。

穴道按摩緩解感冒症狀 孕婦執行要當心

然而,當頭痛、鼻塞、脖子僵硬等感冒初期症狀出現時,透過穴道按摩,也能緩解症狀、預防感冒。中醫師龔彥綸指出,以每天三次,一次十下來按摩位在後頸與髮際交界凹陷處的「風池穴」,可以舒緩頭痛、鼻塞等不適;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間虎口處的「合谷穴」,可疏通氣血,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

不過,懷孕的女性則是不建議按壓合谷穴,避免刺激子宮收縮;另外,風池穴還能緩解肩膀痠痛及失眠,而合谷穴則是能舒緩牙痛、頭痛、鼻塞等不適的穴位。

耳穴健檢診斷 反映身體狀況

盧昱竹中醫師強調,耳朵有很多穴道,對應到臟腑,能同時反映出身體的狀況,藉由耳穴探測儀輔助中醫師做診斷,針對常見的心、肺、胃、腎點以及反應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大、焦慮的神門穴做檢測,若需治療,可至中醫門診由中醫師量身調理。

心肌肥厚恐猝死! 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

一般民眾對肥厚性心肌病變並不熟悉,但年輕人、小孩、甚至運動員,在運動後猝死的新聞常有耳聞。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魏徵院長表示,這疾病常發生在有家族病史的人身上,體檢時只要加上心臟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

心肌異常增厚影響血流 好發有家族病史者

肥厚性心肌病變分兩類,非阻塞型肥厚性心肌病變,是因為心臟肌肉變得異常肥厚,血液在腔室內的容量變小,以致打出去的血液量也減少;阻塞型肥厚性心肌病變則是因為腔室變小後,血液滯留腔室內無法打出,因此患者常常突然就暈倒、猝死。

患者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及心室性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等問題。魏徵院長強調,肥厚性心肌病變尤其容易發生在有家族史的人身上,因此呼籲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最好到醫院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

這項檢查別忽略! 非阻塞型也能開刀

「民眾在做體檢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這一個診斷。」魏徵院長說,心臟超音波是發現心肌肥厚最簡單的檢查,另外,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就能從影像看出心肌肥厚的程度,若要確診,還需要做到切片檢查。整體而言,心肌肥厚患者發生率約有1%。

大部分病情輕微的病人以藥物治療,就有機會一輩子得到控制,但很多嚴重的阻塞型心肌肥厚患者必須接受開刀治療。魏徵院長表示,非阻塞型的心肌肥厚過去被認為不能開刀,如今的技術已經能把太厚的肌肉切除,恢復心臟腔室正常的空間大小。

心肌肥厚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 植入式去顫器防猝死

發現疾病初始,醫師必須先用精確的影像鑑別診斷確診,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還要了解患者是否伴隨心律不整,以往是否曾有心室顫動、心搏過速等情形。

「心臟血打不出去,心肌肥厚的地方就變得缺氧,」魏徵院長解釋,缺氧情形會造成嚴重的心室顫動,這種情況需要電擊急救才能免於死亡。另一種情況則是患者發生心律不整當下,只覺得短時間內頭暈,不至於昏倒,後來檢查才發現原來有心律不整,因此這兩種患者就會建議安裝植入式去顫器,預防心律不整造成的猝死。

院長補充,心肌肥厚手術後,雖然症狀就能緩解,但仍需定期追蹤,對心律不整的症狀也要特別留意。

溫差大 埋危機! 寒冬洗澡要注意!

天氣多變化!告別前幾日暖洋洋的好天氣,天氣將再度變冷,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四(1月28日)大陸冷氣團南下,北台灣氣溫下降;週五(1月29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面對寒冷的冬天,應留意在氣溫驟降之情境,例如早晨起床離開被窩、由溫暖的室內走至寒冷的室外、日夜溫差大的地區等,並適時添加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

網傳冬天洗澡有順序? 國健署:無證據

網路上流傳冬天洗澡順序必須由腳往頭洗,以防中風,但目前並沒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從寒冷的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應先讓身體逐漸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因其對於血管彈性不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很可能引起低血壓。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不可馬上進入太過寒冷的地方,以免造成血管急速收縮,易促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而如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

寒流來襲 注意保暖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面對寒冷的冬天,應留意在氣溫驟降之情境,例如早晨起床離開被窩、由溫暖的室內走至寒冷的室外、日夜溫差大的地區等,並適時添加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確實做好保暖措施。民眾如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另外,疫情期間,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場所,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加強防護措施,減少感染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是全體國民的責任與義務,請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相關之防疫建議。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