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高血壓釀慢性頭痛!她靠一項手術改善 降壓藥5種下調至2種

72歲梁女士,長期治療高血壓,每天需服用5種以上降血壓藥,血壓有時仍高達160 mmHg,甚至引起慢性頭痛,加上服藥種類多,自述擔憂腎功能狀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表示,上述患者評估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術後頭痛問題有所緩解,血壓藥物也調降只剩1至2種,提醒患者若藥物治療、生活調整都無法改善血壓,可諮詢醫師評估新的導管治療。

高血壓成因多 交感神經有影響

一般民眾熟知,高血壓需要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形態,搭配降血壓藥物來控制,然而黃群耀醫師指出,研究發現,交感神經亢奮對高血壓也有影響,過去採用手術切除交感神經,不過對患者身體負擔大,目前已發展出導管介入治療,阻斷交感神經達到降血壓效果。

高血壓導管治療 研究:收縮壓降9mmHg

何謂高血壓導管治療?黃群耀醫師解釋,此術是以局部麻醉的方式,從鼠蹊部藉由1cm小傷口,用針穿刺至動脈,接著把導管沿著血管伸到腎動脈,透過導管上的放射無線電波能量,把附著在血管上的交感神經阻斷掉。

根據至少6項大型臨床試驗,都顯示高血壓導管治療能有效降低難治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吃了三種藥以上都無法控制),黃群耀醫師提到,大都能下降9mmHg收縮壓,5、6mmHg舒張壓 (門診血壓)。

醫師提醒,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謹慎評估手術時間約1小時,不建議當天回家,不過術後照護很簡單,只要術後一周不要太用力即可。

患者有望停用降壓藥 誰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

若高血壓患者可以靠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調整,或者輕度患者吃藥就能控制了,黃群耀醫師指出,目前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研究主要針對:(1)頑固型高血壓;(2)因高血壓引起器官損傷,如心肌肥厚、中風、腎功能衰退等;(3)無法適應藥物,有嚴重副作用;(4)藥物不順從的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因素無法規律服藥。

至於治療後可不用吃藥嗎?黃群耀醫師強調,高血壓導管治療有機會讓程度輕微的患者停用高血壓藥物,不過對大部分患者,目標是血壓可以控制,進而降低藥量,並減輕藥物副作用,「吃太多的藥物,要留意腎功能的情況,若術後藥量減少,腎功能維護更佳。」

高血壓只有5成控制得宜 冬季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高血壓是很普遍的現象,大約25%人都有,國健署統計卻只有五成控制得當。」黃群耀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冬日氣候影響,血壓恐波動大,應檢視生活型態,吃天然、少鹽的食物,適量攝取富含鉀離子的蔬果,確保睡眠、壓力正常,並規律服藥、量血壓,說不定有機會調降藥物,若上述遵守都不能控制,高血壓導管治療會是一種選擇。

腳冷將暖暖包貼腳底取暖? 皮膚科醫師警告:小心燙傷

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溫差大,明顯感受到寒冷,因應低溫,許多人將暖暖包開啟使用,不過就有民眾突發奇想,將暖暖包貼在腳底板,並使用襪子包裹住,想藉此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暖和腳丫子,沒想到雙腳腳底因此燙傷起水泡,成為另類的暖暖包之亂。

暖暖包長時間接觸肌膚 仍可能造成真皮層受損

一名70歲周姓婦女冬天有手腳冰冷的情況,尤其晚上會因此而難以入睡,所以就異想天開的把暖暖包貼腳底,且為了防止它掉落,還套了襪子,結果隔天早上起床雙腳腳底起水泡。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皮膚科李瑜芬醫師表示,雖然暖暖包的平均溫度大約在50度左右,不過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仍可能會造成真皮層受損,出現皮膚泛紅、起水泡等症狀。

3情況使用保暖產品要注意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隨著年紀增長,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感覺神經退化,大腦中樞調節能力下降,皮膚對溫度的感覺敏感度較低。因此,李瑜芬醫師提醒,老年人、循環功能不良者及周邊血管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等)在使用暖暖包等保暖產品要多加留意,而且冬天皮膚易有乾燥等狀況,建議洗澡的水溫不要太高,選擇適合的乳液,若症狀沒改善,可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診療。

熱源長時間放同一位置 恐致燙傷

若為了禦寒,使用保暖用品例如電熱毯、熱水袋、電暖爐及暖暖包時皆要小心,李瑜芬醫師強調,不要將熱源長時間向著同一位置,也不要直接接觸到身體,避免發生燙傷的可能。

雲端醫療居家洗腎很安心 搭配雲端管理輕鬆照顧家人

目前血液透析是台灣洗腎選擇的主流,約有九成洗腎患者每週前往醫院3至4次進行透析治療,由於中斷治療可能導致體內毒素濃度過高造成生命危險,因此患者必須頻繁前往醫院,每次回診都可能暴露在群聚感染風險當中。不過洗腎也有居家腹膜透析的治療選擇,患者可大幅減少回院次數,降低群聚感染風險,且大多時候只需要在家遵從醫護團隊的衛教內容,便能順利在家完成透析治療的過程。

居家「洗肚子」好學易上手 家人互助很輕鬆

在台灣,多數患者會選擇血液透析作為洗腎治療方式,因此需要高頻度往返院所,交通接送也造成許多家人的負擔與壓力,而老年人時常外出移動也增加許多意外風險,而居家腹膜透析只需在家裡便可執行,每月僅須返回醫院1次,提供患者更多的生活彈性,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還能兼顧社交、工作、旅遊等。而家人如需協助患者執行洗肚子,也非常好學易上手。

居家腹膜透析用機器洗更方便 雲端管理更安心

居家腹膜透析分為「手動洗」和「自動機器洗」兩種,手動洗是指「連續性可活動式腹膜透析」,只要在密閉室內就可進行透析藥水更換,一天換藥水3至5次,而患者在透析期間仍可自由行動,例如上班或上學;自動機器洗指「全自動腹膜透析」,患者只需要在睡前將機器設定完畢,機器將自動更換透析藥水,一覺醒來就完成治療。新的自動洗機器還備有雲端系統,讓醫護團隊遠端確認每位患者的洗腎狀態,若有狀況,護理師可個別關心患者狀態,提醒後續治療的注意事項。而藉由這樣的雲端醫療管理,更可有效幫助輔助式腹膜透析(Assisted PD)的患者,讓家人照護患者更加輕鬆又放心。

(圖文授權來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戴口罩呼吸道感染減少 感染性腸胃疾病相對升溫

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家長,放寒假與春節期間,聚餐機會大增,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

口罩戴好戴滿 呼吸道感染人數降

李敏駿主任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個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位。今年最特別的是,腸胃炎病童變多,跟呼吸道病患比例呈現五五波,甚至有時腸胃道的病童還會超過呼吸道感染人數。

分析小兒呼吸道感染減少的原因,李敏駿表示,應是全民依新冠病毒疫情規定戴口罩,使得小朋友的呼吸道保護力大增。而腸胃道感染疾病發生率上升,則與寒流一波接一波報到,吃鍋禦寒脫不了關係。

全家吃火鍋 沒煮熟感染細菌腸胃炎

李敏駿指出,一位幼兒園的四歲女童,發燒逾38度且上吐下瀉到醫院就診,經收治住院檢查,在摻雜血液跟黏液的糞便中檢驗出沙門氏菌,確診為沙門氏菌感染腸胃炎。同時,孩子的爸媽也有腹痛腹瀉症狀。追問發現,原來是氣溫太低,全家人共吃火鍋,可能是吃到沒有完全煮熟的肉、蛋,隔天就出現不適症狀。病童腹瀉嚴重,家人在清理他的排泄物時沒有做好清潔消毒,相互傳染,結果變成一家人都感染。

多數人特別愛吃半生不熟的蛋黃、微微帶血的肉,認為鮮嫩有口感。李敏駿說,三分、五分、七分、八分熟度對大人可能沒問題,但學齡前的幼兒腸胃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所有食材都必須清洗乾淨,而且不能只涮個兩下,還半生不熟就讓幼童吃下肚,就容易產生細菌腸胃感染。

孩童寒假 含糖食物別吃太多

李敏駿也提醒,寒假與春節期間,飲食與生活作息都跟平時不一樣,糖與含糖飲料吃太多,不只正餐吃不下,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造成肥胖,未注意口腔清潔還會有蛀牙風險。另外在家玩3C手遊,適量即可,一定要讓孩子至少每天睡足八小時,避免作息不正常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及孩子的生長發育。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