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冬天使用電暖爐 小心低溫燙傷!

陳女士,78歲,先前患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及長期臥床,這次因早上家屬起床,發現其腳底莫名其妙有一個大水泡,故趕緊送安南醫院急診室求治。急診室柯淇淋醫師在身體檢查後發現其右腳底有一個約1.5%體表面積的大水泡,但足背、小腿或另一隻腳都沒有特別的異常。家屬表示患者平常行動不便,無法下床行走,沒有外傷病史,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電熱器放床尾 多重共病長輩低溫燙傷

柯醫師靈機一動心想通常受傷很少會是傷在腳底,但如是在睡覺時躺著卻腳底受傷,應該就是來自床尾方向的傷害,在仔細詢問陳女士下,才知是因最近天氣寒冷,家屬孝順地買一紅外線鹵素燈電熱器放在床尾,可能是因患者年紀大又糖尿病所以末梢感覺異常,在長時間烘烤下導致腳底三度燙傷,因此柯淇淋醫師趕緊安排住院,接受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清創及植皮手術治療,終在醫療團隊細心照顧下逐漸痊癒。

柯淇淋醫師說前一陣子霸王寒流來襲,讓暖暖包賣到缺貨,因此有些民眾就轉買另一個禦寒重要法寶-家用電暖器。一般來說,電暖器溫度並不會太高,不像熱水或炒鍋一樣動輒8-90度,故使用上都會特別小心。反觀像電暖器溫度不會高達8-90度,大家靠近都只會覺得溫暖而失戒心,反而更增添無形危險機率。

溫度、接觸時間都關鍵 低溫也會燙傷

就燙傷而言,柯淇淋指出有兩件事需要考慮,一是溫度,二是接觸時間。當碰到的東西溫度很高時,就算接觸時間很短也會燙傷,就像炒菜時被鍋子燙傷,只要輕輕一碰就是一個水泡。而另外一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就是溫度雖沒有很高,但是接觸時間過長,因此熱度慢慢累積,同樣會導致燙傷發生。”低溫燙傷”其實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比如去海邊玩一上午或下午後,臉部會發紅,身體皮膚會脫皮,這就是曬傷,因此曬傷就是最常見的低溫燙傷。

手腳麻木等患者 小心使用電暖器

柯淇淋醫師也說,一般人當在睡覺時會翻身,不舒服也會移動並不會持續接觸熱源,所以在使用電暖器就不需擔心燙傷問題。但是,就中風無法移動病人或有糖尿病病人、手腳麻木有感覺障礙病人、喝醉酒吃安眠藥睡到不省人事的朋友來說,用電暖器就要特別小心,像此類高風險病人,一般是不建議使用電暖器,如真要使用最好使用定時裝置以減少持續使用時間,但更好的選擇是是使用暖氣空調,既省電也相對安全許多,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乾眼症狀無法緩解? 當心是「倒睫毛」惹禍 

34歲男性,平日工作為文書作業為主,眼睛長期盯著電腦,常常覺得有異物感、不舒服,甚至有時候會視力模糊,進而到一般診所檢查,醫生診斷為乾眼症,請他平時點人工淚液緩解;但這兩年來,隨著時間過去,眨眼頻率不但大增,且異物感以及視力模糊越來越常發生,即使都已經採用到自體血清眼藥水也沒有改善,進一步檢查發現是下排眼瞼內眥贅皮導致的倒睫毛所致。

眼瞼內翻 是常見倒睫毛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婉表示,眼瞼內翻是老人常見引起倒睫毛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老化,導致眼瞼周邊的肌肉鬆弛,造成眼瞼力量分布不平均,形成眼瞼內翻而睫毛倒插,症狀也是多為眨眼睛、眼睛異物感或是疼痛,嚴重者會有因為角膜受損而視力模糊,若不治療則可能造成反覆性角膜糜爛、角膜感染或是角膜瘢疤而可能失明。

眼睛出現異物感 應求診專業治療

李婉如醫師表示,因為平常會有異物感、眼睛不舒服會一直眨眼,很多病人又合併有角膜上皮狀況,常會被誤以為是過敏或是乾眼症的症狀,但治療後無法改善,才考慮到眼瞼附近的結構異常,造成可能的倒睫毛或是角膜病變,這些不一樣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

治療眼瞼內翻選擇多 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目前最簡單有效的治療方式,除了拔除睫毛以外,還有手術矯正眼瞼內翻,讓睫毛不再倒插刺激角膜。

李婉如醫師提醒,兒童的下眼瞼內眥贅皮,需要家長的警覺和專業醫師的判斷,長期追蹤以後再決定治療方式;而老年性的退化性眼瞼內翻,也需要專業醫師的判斷與建議,雖然有些病人對於手術有疑慮或是害怕手術,但在診間都可以跟醫師商討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師提醒兩大原則

1歲半的幼兒,凌晨開始發燒到39度C,媽媽發現孩子突然雙眼上吊,牙關緊閉,甚至雙手雙腳規律的抽動,嚇壞家長,在緊急送醫的路上突然又停止,媽媽分不清楚孩子是昏迷還是睡著,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告知為熱痙攣所致。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張通銘表示,熱痙攣發作時看起來可怕,但大部分長大後都會好轉無後遺症,僅有少數個案可能為癲癇體質被誘發。

好發於6歲以下 八成長大後痊癒無後遺症

熱痙攣屬於常見的兒科急診狀況,發生年齡在1個月大到6歲之間,因為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腦部尚未成熟穩定,一旦發燒(38度以上)、體溫升高就容易引發全身抽筋。張通銘醫師說明,分為單純型與複雜型,約80%患者為單純性熱痙攣,若幼兒整體發展均符合各項里程碑,抽筋時間小於5分鐘,24小時內只發作1次,全身性抽筋,基本上為良性,6歲之後不會再發。

發作2次以上,時間大於5分鐘者為複雜性熱痙攣,有可能會有癲癇的風險,須由醫師診斷,未來有可能影響專注力、認知等發展。

發作時兩大原則 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

發作時兩眼上吊、嘴唇發紫、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口腳抖動,還可能尿失禁,幾分鐘後停止,患者也隨之昏睡,此為大發作時症狀。張通銘醫師表示,第一次遇到發作時,家長一定很驚慌,此時必須記住兩個原則,先側躺,避免嗆到,第二保持呼吸道暢通,可將頭微微後仰,切勿前傾壓迫氣管,再來便趕緊送醫。醫師也特別提醒,不要給孩子咬任何東西。

熱痙攣發作與體質有關 再發比例為三分之一

熱痙攣2年內再發作的比例為三分之一,一般來說與體質有關,很難完全避免,僅能盡量減少發燒的機會,或是已知有熱痙攣體質者,發燒至37.5度時可以預防性先給予退燒藥。不過張通銘醫師也提醒,發燒為正常生理現象,也不能給予過多退燒藥。熱痙攣看似可怕,其實危險性並不高,建議家長以平常心看待,除非當下嘴唇發黑缺氧,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則需叫救護車急救。

看牙醫不再「咬牙切齒」 數位印模取代傳統更響應環保

相信對裝有假牙的民眾來說,於治療過程「口中取模」階段沒齒難忘,牙醫師會使用口腔托盤及經調拌有如石膏泥狀印模材料,放入必須撐到無限大的口腔中進行印模,此階段往往會讓患者感到不適、反嘔甚至嘴角受傷,但必須將口內齒狀準確的翻印到口外,才能鑄造出精準的假牙形狀,故民眾也不得不忍耐,否則若是沒印好就要再重來。專業牙醫師也說明,早期為了進行齒模印製這是必經過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步驟,雖然過程相當不適,且印磨過的耗材必須丟棄無法再利用,不僅可能傷害人體且極度不環保,但在數位科技不發達的當時,是情非得已的方式。

牙齒口內掃描機 假牙初診到完成只要4天

蔡菁芳牙科醫師表示,傳統假牙贗復流程耗時及複雜,但伴隨近年來牙齒口內掃描機引進台灣後,牙科也邁入數位化新時代。蔡菁芳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數位科技應用在牙科上已有相當多年的時間,但過往僅運用在製備過程的某一階段,如今隨科技進步,數位科技應用於牙科上已近乎為一條龍模式,從治療到假牙製成,完全可以數位化進行,如此不僅能降低牙材的耗損及人為上的疏失,也使假牙製作更加精密穩定,且大幅降低誤差值,更可以讓原本從初診、取模、製作到完成,必須為期7~10天甚至更長的周期,縮短到4天完成,不僅讓治療品質提升也更符合患者的期待。

圖片

數位口掃機 假牙即時模擬、修復 醫療品質up

為讓患者享有高品質的數位牙科服務,蔡菁芳醫師診所中,引進的丹麥數位口腔掃描機(數位口掃機)被視為當今數位印模的極大功臣。蔡菁芳牙醫師詳述,數位口掃機是運用雷射光快速掃描牙齒來建立模型,換句話說,就是把傳統印模法改以數位方式取代,讓假牙的設計和製作數位化,提供醫師做即時模擬與修復。如此不僅提高取模效率,更能減少傳統印模法因繁複技工步驟造成的變形和誤差,大大降低成本及耗材對環境的影響,同時能大幅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回診次數,降低患者因傳統重複取模所造成的不適感,藉由這項技術再搭配後續的數位製作,便可望再度提升醫療品質。

圖片

假牙治療更精密 找對牙醫師少走冤枉路

由此可見,牙科醫療正被不斷進步的數位化技術推動且快速革新,市場也致力於逐漸以數位化口內掃描取樣取代傳統印模。不過雖說醫療的進步讓假牙的製作更加精密準確及舒適化,但對於假牙的材質的健康度、色澤的自然度,以及是否能做出完美的咬合度,還是必須仰賴專業且具美感及純熟技術的專科醫師來達成。民眾在選擇牙醫師及診所時,建議可多諮詢及參考案例,選擇具有口碑的專業醫師,才能在打造美齒的過程少走些冤枉路。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