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物理治療可抗老 物理治療師解析關鍵訓練

抗老是拜現代醫學進步,大大提升平均壽命後,大眾最關心的議題.各個專業領域也從不同角度切入來幫助民眾抗老.身為物理治療專業今天也來分享從物理治療角度切入來讓大家學習抗老!

物理治療抗老 幫助提升「人類生長激素」

物理治療抗老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幫助大家提升「人類生長激素」

讓我們先由生理層面上來頗析:

物理治療在生理層面抗老的最大目標就是幫助民眾在動作及活動上打造「想幹嘛,就幹嘛!」這種自在的態度,讓你不會想去旅行卻第一個想到我的膝蓋走不遠.

目前文獻所顯示最有效可以促進大腦分泌抗老激素「人類生長激素」的活動就是「爆發力」練習,爆發力的練習可以有效刺激人類生長激素分泌達到正常情況的3倍之多。

爆發力練習讓我們在神經肌肉的徵招上更為快速讓你的動作更加敏捷,也可以同時刺激我們的肌肉對於周遭環境變化有著最快速的適應及反應.並且得到足夠的肌肉力量.以上也代表著減少跌倒發生的機會。

跌倒一直都是抗老相當重要的議題,而在此也讓大家明白一點,意外跌倒不是肌力不足,而是來不及反應及動作不夠敏捷!

訓練「爆發力」 刺激生長激素

人類生長激素代表著「緊緻,抗皺,抗老」而能夠透過最自然的方式獲得就是「爆發力」練習怎麼做?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1. 10秒內蹲10下

2. 10秒內墊腳尖10下

3. 10秒內左右橫移10步

活動的頻率該多少?請把這個爆發力練習當作學外語,你越常用它,你就越駕輕就熟.請把它融入在生活中吧!

生理層面抗老 帶動心裡層面抗老

如何由生理層面抗老去帶動心裡層面抗老:

有了敏捷的活動力,相對著也增加了對自己的自信,同時也提升了擴展生活範圍的可能性.例如:健行活動.而隨著生活圈的擴展也打開了社交圈.這是一個不段重複的正向循環.此正向循環可以幫助我們從中獲得:

1. 自信度提升

2. 自我效能提升

3. 生活韌性提升

最有趣的是,以上三點更是對抗慢性疼痛的關鍵要點,現今神經科學的實驗完整證明以上三點能力越高,發生慢性疼痛的機會越低.越少的疼痛·,越自在的活動就是「抗老」的好表現!

抗老可以那麼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等公車,在捷運上,都可以選擇你想做的項目去執行,從現在起開始一起跟著物理治療師的觀點抗老吧!

(文章授權提供/邱炫瑋物理治療師)

圖片

邱炫瑋 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所院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大掃除小心接觸性皮膚炎! 醫師傳授2照防範:戴手套有學問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送舊迎新大掃除是多數民眾每年的傳統之一。不過清潔過程中,皮膚接觸各種物質一久,有些人會開始發癢、起紅疹,甚至有灼熱感,這就是常見的接觸性皮膚炎。醫師傳授民眾小撇步,避免接觸性皮膚炎發作。

年節大掃除 小心刺激性物質及過敏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指出,接觸性皮膚炎分為刺激性及過敏性兩大類。

蕭子臨醫師解釋,刺激性是因皮膚碰到金屬、木材、灰塵等粗糙物品,或是過量長時間接觸水、清潔劑、酸、鹼,或短暫接觸高濃度刺激物如未稀釋的漂白水等化學性物質,破壞了皮膚屏障保護功能而發炎。

蕭醫師進一步指出,特異體質者碰到過敏源,自體免疫系統將過敏源當作外來敵人而攻擊,使得皮膚出現發炎現象,就屬於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常見過敏物質像是鎳製手錶、飾品、鏡框等,甚至有人是因痠痛貼布所引發。

接觸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皮膚會紅腫、起小水泡或出水,乾涸後會結痂;慢性發炎則會讓人忍不住去抓,時間久了表皮會增厚變粗糙,甚至苔癬化,到了冬天可能裂開,有疼痛感。

大掃除戴手套有學問! 「戴兩層」避免汗浸悶出問題

民眾大掃除時可做好防護措施,蕭醫師建議配戴合適的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清潔液,還有長度要夠長,避免刺激物往上噴濺深入手套。

另外,若需長時間配戴手套進行清潔,可以先戴薄棉質手套,再帶上防水手套,若是棉質手套流汗浸濕,就更換另一副棉質手套,防止長時間戴手套流汗而悶出皮膚炎。

天冷配戴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蝸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注意事項

寒流一波波,夾雜濕冷的空氣讓保暖設備供不應求,難得的飄雪更讓許多人冒著凍冷上山,一位聽力障礙的朋友也跟著參加盛會,「導航失靈」、「手機開不起來當機」、「越來越耗電」、「靜電發生」,形成另一種特別的寒害。這波疫情持續整年把大家都悶壞了,拜疫情控制妥當,身處亞熱帶的台灣下雪自然吸引許多人開車追雪,執行雙鏡人工電子耳蝸手術的林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指出,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蝸都是精密的電子產品,人工耳蝸主要由植入的內機和外頭的接收器組成,助聽器有接收器和麥克風,這些設備都需要電池供電,而且由於配戴在耳朵旁邊的外機電池容易受到環境溫度和濕度或碰撞外力影響功能,加上冬季禦寒衣物容易發生靜電、耗電快等,對於聽覺輔具的照顧,聽障的朋友除了保暖,更需要注意以下事情:

1. 溫度低會影響影響電池表現,盡量不要快速進入溫差太大的地方 2. 戴帽子保暖,保護外機也可以幫助固定位置 3. 若太冷機器停了沒功能,先關機,等機器回溫再開機 4. 下雨天一定要撐傘,儘量避免碰到水,防水保護套或許可以考慮,或至少有IP54防水潑灑等級的保護 5. 沒下雨沒寒流也要確實做好日常除濕工作,保持助聽器或電子耳蝸產品乾燥 6. 避免雪球砸到體外機 7. 若不小心碰到水,應讓產品靜置24小時,趕快擦乾除溼 8. 靜電會讓處理器程式被洗掉當機,若發生需回來醫院或聽語中心重新整理設定 9. 避免感冒造成中耳炎 10.天冷若不想出門,可以透過電視、聽廣播等方式持續聽能復健工作

總之,新冠病毒方興未艾,疫情尚未到盡頭的寒冷天氣出門,陳錦國醫師特別強調,除了防疫工作不能少,更需特別注意保暖、防靜電、把預備電池帶上,快快樂樂地從事戶外活動。

(文章授權提供/林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

嬰幼兒腹瀉如何處理? 兒科醫師教您謹慎面對

腹瀉是嬰幼兒常見的問題,症狀可能以水便的型態呈現,如果是再大一點的孩子,一天2~3次軟便,就可以算是腹瀉了。但倘若只是排便習慣上的正常變異(尤其是完全哺餵母乳的新生兒),儘管是頻繁的排便,仍不能稱為是一種疾病。腹瀉的定義是在一天之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而且排便三次以上,症狀常持續好幾天而且可能因為體液流失的關係而產生脫水現象。腹瀉也可能具有潛在的危險,特別是對於嬰幼兒而言,可能因體內水分和鹽分的喪失,而導致脫水,因此,必須謹慎看待寶寶的腹瀉。

腹瀉的原因

1. 病毒感染: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性腸胃炎或急性腸胃炎,通常會合併其他的症狀,如發燒、流鼻涕和疲勞,一般而言症狀在3~4天就會緩解。輪狀病毒感染則通常會持續5~6天,症狀通常是從嘔吐開始,接著是四到八天的大量腹瀉,相較於一般的病毒性腸胃炎持續的時間更久,輪狀病毒感染相較容易造成脫水的細菌性病原體還要更常引起脫水的現象,也因此,脫水成為輪狀病毒感染的最常見的死因。若腹瀉伴有嘔吐,可能會加劇孩子體液的喪失,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充分水分。

2. 細菌感染:這種細菌通常來自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若是嬰兒受到此種感染尤為嚴重。倘若出現大量的水狀腹瀉,尤其是帶有斑點的血絲便,就該懷疑是一種細菌性的感染。

3. 寄生蟲感染:各種鞭毛蟲(Giardia,賈第蟲)寄生在腸胃道也是常見的腹瀉,並經常出現在托嬰中心與幼兒園。

4. 抗生素:抗生素也會引起腹瀉,這是由於抗生素會改變腸道內正常的細菌菌叢而引起腹瀉。如果懷疑因抗生素引起腹瀉,請找開處方的醫生協助。

5. 牛奶過敏:有少數的孩童會因牛奶過敏而造成腹瀉,這是因為腸道有較少的酵素(乳糖酶)足以消化牛奶,因而導致腹瀉、 腹脹和腹痛等症狀。

6. 乳糜瀉:有少部分孩童會因「乳糜瀉」(Celiac disease)典型的症狀而造成腹瀉,但有些孩子患有乳糜瀉也可能沒有症狀。

居家治療

腹瀉的處理主要是對於水分和飲食的操控。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有充足的熱量儲備,來抵禦幾天之內沒有吃東西。然而,孩子卻常常會沒有足夠的水分儲存,而無法承受好幾天的腹瀉。所以建議的居家處理方式如下:

1.建議可以至藥局購買口服電解質溶液來治療腹瀉,以補充體液的流失與適當的鹽分及糖分。不建議飲用果汁、蘇打水或是運動飲料,因為過多的糖分(如有些果汁含有山梨糖醇),可能會增加腹瀉的發生。

2.如果孩子似乎可以開始進食,可以先從餵食少量的半固體食物開始,因為連續的流質飲食最終也會導致腹瀉,並宜儘量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3.避免給孩子太多的牛奶。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且孩子經常在腹瀉時會失去乳糖酶,造成不能完全消化牛奶。

4.這段期間不要吃得太油,因為脂肪沒有辦法在腸內待足夠長的時間來消化。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未消化的脂肪會影響身體,但它們可能會使得大便變得很臭。

嬰幼兒能否吃止瀉藥?

對於兒童的腹瀉,目前沒有任何的藥物我們認為是安全而有效,尤其是成人止瀉藥,更不應給兒童使用。藥局在賣的成藥雖然會讓大便變得比較成形,但他們並不會減少腹瀉的數量或頻率。

當腹瀉發生時,你可能會用一些想要藥膏來保護小孩的小屁屁。但如果皮膚破皮了並且有尿布疹,宜避免使用軟膏並儘量保持尿布區域的乾燥。

醫師能為孩子做什麼?

醫生會仔細的病史詢問,並進行身體(尤其是肚子)的檢查,特別注意是脫水的評估。大部分的情況下,醫生會檢驗糞便,也可能會檢驗尿液檢體,以協助評估脫水的情形。

如果是細菌性的感染,有時醫師會開立抗生素。在服用抗生素之前,可以喝一些優酪乳,來提供健康的腸道益生菌,因為抗生素會同時殺死有益和有害的細菌。

合併症狀要注意什麼?

大部分小孩子的腹瀉都是急性的,慢性腹瀉是很不常見的,可是當它發生時,它也可以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當合併有體重減輕發生時。此時需要透過醫師專業的醫療諮詢,更廣泛進行各項糞便與血液的檢驗,甚至做腸胃的檢查來獲得正確的診斷。

醫師的叮嚀

嬰兒可以脫水得很快。請比對下面的流程圖來決定何時要看醫生。尤其是嬰幼兒,千萬不要猶豫。較大的孩子如果在口服電解質液體治療3天後仍有腹瀉,也可以考慮去看醫生。

圖片

(文章授權提供/林口長庚嬰兒病房主任楊長佑醫師)

醫師簡介

楊長佑 醫師

林口長庚嬰兒病房主任

新生兒科助理教授

圖片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