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別讓糖尿病阻eye你 糖友靠多管齊下挽救視力

一名46歲的工藝老師,他的專長是雕刻與製作精細的工藝作品,維持良好視力是他謀生的工具,然而長年有糖尿病的他,四年前因視力下降進而求診,才知道自己有青光眼、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併黃斑部水腫。這名患者先後接受視網膜手術與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治療,但黃斑部水腫的狀況遲未改善,所幸轉換注射眼內類固醇,眼內水腫的狀況獲得改善,再經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微創導管置入手術後,視力也從原先的0.2進步到1.0,定期4~6個月施打眼內類固醇維持良好視力下,現在的他又可以繼續從事他熱愛的工作,用他的雙眼及雙手製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糖尿病引起血管失控 黃斑部水腫不可忽視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部李原傑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沒有良好控制血糖,容易引發血管病變,進而衍生出其他併發症,而眼睛就是首當其衝的器官之一,例如眼球中的黃斑部裡面有很多血管,而糖尿病會使視網膜的微細血管產生變化,使血管中滲漏出的水分或物質堆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導致視力模糊與下降,隨著病情加劇部分患者更可能出現視力扭曲的症狀。

三成患者治療成效不彰 健保給付轉換使用長效類固醇

目前針對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已非常進步,李原傑主任說明,當前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主流方式是使用眼內注射藥物,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主要透過減少微血管滲漏而阻斷血管新生,但估計約有3成患者因發炎因子偏高,治療效果有限,加上也有少部分患者恐產生全身性的併發症,如中風或微血管阻塞;所幸,健保有條件給付可轉換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該藥可解決發炎因子偏高的問題,也可間接降低新生血管生成,注射1次藥效可維持至少4個月,但需要定期追蹤眼壓,長效的特性除了提高患者治療順從性外,也降低了頻繁注射的心理壓力。

糖友最該注意眼睛病變 花蓮慈濟提供全方位照護

「糖友如果出現視力模糊,一定要就醫檢查」李原傑主任呼籲,糖尿病的治療源頭仍是血糖控制,日常應從飲食、運動、作息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糖尿病患者更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視力狀況,若出現視力衰退或模糊等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花蓮慈濟醫院提供東部地區民眾全眼照護的完整資源,提供不亞於其他醫學中心的治療水準,若患者有任何眼睛相關病症,應立即求診,切勿拖延病情。

動不動腰痠背痛別以為小毛病! 當心多發性骨髓瘤上身

53歲的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爾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

多發性骨髓瘤初期無症狀 頭、胸、背痛要當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病患通常會出現頭部、前胸、背部疼痛情形,且癌細胞持續蔓延時,可能會出現骨折、乏力、體重減輕和反覆感染等,甚至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排尿困難、四肢麻木等現象。

單獨發生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 稱為漿細胞瘤

黃文豊主任說明,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漿細胞的惡性腫瘤,若單獨於發生於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時,稱為漿細胞瘤(plasmacytoma),但多數狀況下這些漿細胞瘤會蔓延至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及相關症狀,因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常表現出骨骼被破壞、腎衰竭、貧血及高血鈣症。

無法完全治癒 放射治療減輕疼痛

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問世,不論在併發症治療或疾病本身治療,都有相當大進步,也使患者存活時間延長。黃文豊主任提到,放射治療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除可以改善骨骼疼痛,減少使用止痛藥,也能增加病人的活動力,當病人有脊髓壓迫問題時,放射治療合併類固醇治療,能迅速緩解症狀,只要患者與醫療團隊配合,不僅存活期大幅延長,生活品質也能顯著改善。

免疫力「腸」在 病毒、流感別來

天氣冷颼颼,寒流強襲,很多人總覺得是「被冷到」才會咳嗽、鼻水流不停。除了體弱造成的過敏症狀外,大多呼吸道相關症狀顯現,都表示「已經感冒了」;別以為感冒是低溫引起,感冒要接觸病原才可能被感染,低溫造成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是原本體況就虛弱者,更容易讓病原入侵。想要增強抵抗力,維持腸道健康,顧好老本就是關鍵!亞洲益生菌權威、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指出,目前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長期補充益生菌可以讓人較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了,症狀也會較緩和!

感冒要好不靠藥 提升自身免疫力是關鍵

一般感冒的致病原有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或細菌,且就醫後使用藥物多以緩解症狀為主,主要還是需要靠自身抵抗力痊癒。一般成人約一週就可痊癒,但若是體況較差者、嬰幼兒、老年人等,則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戰勝疾病;在痊癒期間也容易併發中耳炎、扁桃腺炎、鼻竇炎等等併發症,一有不慎,小病症就會釀成大病。

疫苗打好打滿 抵抗力差也枉然

至於每年各國嚴防的流感,或目前世界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則是因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特定病毒」引起,具有高傳染力、易產生嚴重致死併發症與病毒變異快速等特性,因此蔡英傑教授建議,到了秋冬流感季節,除了醫師不建議施打的特殊體質,不論身體多健壯,請務必記得撥空施打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需注意的是,疫苗保護力不是百分之百。就算施打了疫苗,若免疫力差、體況不良,疫苗效力也會跟著下降!蔡英傑教授也提到常被詢問:「為什麼益生菌吃在肚子裡,卻能夠保護呼吸道,對抗病毒入侵?」蔡教授表示,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的主要通道在於體內的黏膜組織,黏膜同時具有防範外敵入侵與吸收營養物質兩種看似衝突的功能,負責防衛黏膜免疫的系統就相對重要;腸道菌種分類也多達數千種,每種對人體影響都不同,如吃特定進植物乳桿菌與鼠李糖乳桿菌等實驗證實能強化呼吸道先天免疫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就是引發一連串的身體體內屏障調節作用的關鍵。

因此幼童、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抵抗力較弱的族群在加強防護之餘,施打疫苗後也須留意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狀。因生活高壓、免疫失調的隱性體弱族群更不是「打了就好」,忽視健康狀況與不良反應,可能讓打進身體的疫苗效力大打折扣。

別忽視身體警訊 健康需要從腸計議!

免疫力低下,可從幾大症狀看見端倪。包含腸胃道不適、過敏、精神無法集中、蕁麻疹、頭痛、頻繁感冒、泌尿道感染、口角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等症狀都是免疫失調警訊。老年人、患三高、慢性病患者,這些免疫低下的症狀更容易顯現。此外,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常無法排解,過勞、睡不好、沒有正常飲食與運動,都可能造成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下滑。

俗話說病從口入,腸道失衡,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近來也有香港研究指出,在COVID-19患者體內檢測出缺乏幾種已知具有免疫調節潛能的腸道菌。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不斷提醒,抗病決戰在腸道!集中了全身70%免疫細胞的腸道,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透過特定益生菌菌株的攝取,就能幫助身體各部位的防護力。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有吃益生菌」就好,就算是同一菌種,不同「菌株」的功能也不同,若想要透過益生菌達到保健功效,在攝取益生菌時需特別注意菌株成分,才能達到想要保健的效果。

蔡英傑教授也提醒,補充益生菌之虞,也別忘了補充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以及免疫力提升的營養素。常見益生元為膳食纖維及寡糖,可從五穀根莖類、蔬果中可補充。而近年開始被注意到的ß-葡聚醣則可提升免疫,ß-葡聚醣與活性多醣體ß-1,3/1都可從香菇、穀類、海帶或酵母中攝取,有助活化免疫反應。對於抵抗病毒、減緩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改善中高度精神緊張都有顯著效果。

適當補充體內所需的益生菌與相關營養素,就可從內而外打造健康好體質!

蜂膠保養品緩解肌膚乾燥? 皮膚科醫師分享換季保養祕訣

天氣換季時皮膚乾癢不舒服,一不小心抓著就破皮流血了,換季保養該注意什麼?皮膚科醫師盧靜怡醫師表示,換季時皮膚容易因環境溫度變化,讓肌膚變得敏感異常,皮膚若有乾刺現象,不宜高溫或過度清潔,保養品則建議選用植物性的保濕因子,對於局部的乾燥肌膚加強保濕。至於近來崛起的蜂膠保養品,她提醒,蜂膠雖有修復作用,對蜂膠過敏者應先少量測試無反應後才使用。

換季溫度冷熱不定 皮膚乾裂脫屑紅疹

許多人天氣換季時皮膚開始不舒服,盧靜怡醫師解釋,秋天天氣轉涼以後,陽光日漸逐漸減少,溫度忽上忽下,皮膚可能適應不良,身體免疫機制發生敏感問題。有些人常見脂漏性皮膚炎,容易在眉毛、頭髮、鼻翼誘發敏感狀況;或乾燥性皮膚炎,容易在臉部顴骨,脖子、腋下、腰際等皺褶區,或是乾燥處手臂外側、小腿前側有乾繃脫屑、紅疹情況。

換季肌膚易乾燥 日常清潔次數要減少

盧靜怡醫師表示,日常生活的換季保養,可以留意皮膚乾刺感,特別是洗完澡後,可以先將清潔次數稍微減少,因爲清潔劑、肥皂、沐浴乳都可能洗去皮膚油脂,容易乾燥。特別是四肢乾繃、沒有油脂的肌膚,換季保養上建議挑選貼近類似皮膚的成分,例如神經醯胺、 角鯊烯、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有助於修復皮脂膜,讓油脂修復可以達到鎖水層,穩定肌膚,讓水分不流失。

敏感性肌膚保養有妙法 優先選用植物固醇

至於敏感肌膚要注意什麼?盧靜怡醫師指出,近年來從穀物、植物中萃取的植物固醇,其結構式和類固醇類似,卻沒有類固醇擦久有皮膚變薄、血管擴張等副作用,相對溫和舒緩,舒緩不適。

不過上述天然成分,保濕無法持久,因此許多四肢肌膚乾燥患者,有時更喜歡選用蠟質的保養品,例如蜂蠟。她提到,蜂蜜在醫學上,有些修復功用,蠟質則是防水膜,保水效果持久,但配方上可與其它成分比例調配,才能發揮保濕功效。

植物舒緩效果佳 認明國際合格標誌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有大量的蜂膠的護膚品紛紛問世,開發新品值得使用嗎?台灣黃中洋博士帶領的綠蜂膠研發團隊,以珍貴蜂膠為基底,加入瓊崖海棠果油、超濃縮葵花籽修護因子、甜沒藥醇、薄荷醇、大西洋雪松精油、埃及天竺葵精油等植物性保濕因子,開發出全效型修護霜,用起來不但舒適亦可滋養肌膚。

黃中洋博士提到,以蜂膠作為化妝品原料塗敷於肌膚,需取得國際公認用於識別化妝品成分的INCI登錄號,所以在選購蜂膠保養品時,可先了解產品是否使用有登錄INCI系統的合格蜂膠,以確保蜂膠成分的來源符合衛生、安全及品質的要求。

蜂膠禁忌對象有三類  過敏反應簡單測試

針對蜂膠保養品,盧靜怡醫師提醒,對蜂膠過敏者應避免使用,「蜂膠一開始應用在痘痘肌,特別是乾繃抓傷的肌膚,阻止後續傷害。」不過醫師提醒,任何保養品都必須依照個人肌膚挑選,如果肌膚有惡化傾向,應儘速求診就醫。

盧靜怡醫師分享,想要了解適不適合自己肌膚,下次購買保養品時,不妨可選用一小塊肌膚,連續擦三天,確定沒有刺痛、紅癢、小水泡等過敏反應即可使用,若傷口正在發炎感染則不適合使用,提醒換季時,更應對局部乾燥肌膚做加強保濕,不宜過高溫度清潔,修復乾裂肌膚,度過換季大關卡。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