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一晚尿十次 六旬翁退休人生險變調

65歲的張先生即將在農曆年後,從服務了三十多年的公司退休,但從去年底開始,卻突然發生頻繁夜尿問題,一晚起床十幾次,但站在馬桶前許久,不是尿不出來,就是只尿了二、三滴而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晚上睡不飽,起床精神不濟,元旦假期出遊更是敗興而歸,假期過後被太太帶來看診,檢查發現是攝護腺肥大,壓迫膀胱減少容積,加上即將退休引發焦慮,進而產生夜尿。

夜尿分四類 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

夜尿(nocturia)是指在主要睡眠期間醒來排尿,發生率隨年紀增長比例越高,20至40歲發生率約二成,60至80歲約六成,80歲以上約八成。振興醫院泌尿部楊景偉醫師表示夜尿分為四類:

1)全日多尿:24小時的總排尿量超過體重(公斤)x40毫升,如60公斤男性,每日排尿總量超過2400毫升,即診斷為全日多尿症,可能要考慮糖尿病、尿崩症或多渴症而引起。

2)夜間多尿:正常人整天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若夜間排尿量總合超過全日的三分之一,可能為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或身體血液於夜間時回收至腎臟而導致夜尿過多,與慢性病有關。此外,睡前喝太多液體亦會引起夜間多尿。

3)容量減少:膀胱收縮力降低,容積減少會引起夜間頻尿。男性最常見因攝護腺肥大壓迫膀胱;女性如果有泌尿道感染發炎,亦會造成尿急、夜尿等症狀。

4)睡眠障礙:精神性原因,如焦慮症或憂鬱症,引起睡眠問題而產生夜尿;心理性原因,如有些人對膀胱裡尿液特別敏感,若未把尿液排空就焦慮無法入睡。楊景偉醫師說,夜尿患者常合併二種以上原因,張先生就是攝護腺肥大又合併憂鬱症,引起睡眠障礙而產生夜尿。

夜尿治療三方法 習慣改變、藥物、手術

症狀輕微者,建議先調整生活習慣,睡前4小時儘量少喝水與刺激性飲料、水果等,可以漱口代替喝水,養成睡前將尿液排空的習慣。楊景偉醫師表示,改善睡眠環境與平日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規律運動、減肥對夜尿都有幫助。

若是利尿劑引起的患者,可將利尿劑服用時間改為下午;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夜尿才會改善;攝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減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礙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藥來改善睡眠。

對於膀胱功能喪失、大量殘尿的患者,需以導尿改善問題;如果有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臨床症狀。

張先生經過治療後,夜尿狀況大大改善,已和妻子開始規劃退休人生。楊景偉醫師提醒,夜尿是容易被忽視的臨床症狀,應找出夜尿原因,針對可能面向完整評估,並以提昇生活品質為目的,了解符合病患的期待,對症下藥避免因藥物引起不良副作用。

懷孕中偏頭痛怕吃藥? 在頭上打針「神經注射」可改善

30歲胡小姐從高中就偶有偏頭痛的情形,今年中懷了第二胎之後,頭痛次數直線上升,幾乎每天都痛到沒辦法工作,陪伴老大時,更是一點點聲音就頭痛欲裂,普拿疼照三餐吃都壓不住,不但影響生活,心中對於藥物是否對胎兒有影響,也充滿著擔憂;直到近日在家人陪同下,才到醫院求診。

懷孕中偏頭痛 五到七成會逐漸改善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李怡蓁醫師表示,懷孕中的偏頭痛病人,雖然有五到七成於第二及第三孕期情況會逐漸改善,但仍有一大部分會面臨到頭痛狀況惡化的情形。

治療懷孕偏頭痛 安全性高於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然而,不論是頭痛時服用的止痛藥,或是用來降低頭痛發生次數及嚴重程度的預防性用藥,基於安全性的關係,選擇皆有限,許多媽媽擔心藥物對胎中寶寶有害,更是不敢服藥。

今(2020)年美國頭痛學會針對懷孕中偏頭痛患者的治療,對其會員(其中近半數為頭痛專科醫師)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5%的醫師對於使用神經注射感到非常放心,遠高於亦可於懷孕中使用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口服藥效果不佳 頭皮下藥物注射安全性高

許多病人對於「在頭上打針」感到恐懼,事實上大枕骨神經位於頭骨之外,藥物注射於頭皮之下,安全性高,除了接受過開顱手術或對注射藥物過敏之外,沒有其他禁忌症。

治療偏頭痛外,李怡蓁醫師指出,對於叢發性頭痛及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亦有良好的效果;口服藥效果不佳,或是懷孕等,無法使用其他藥物的頭痛患者,建議找神經科醫師諮詢,找出頭痛的解決之道。

多囊性卵巢症恐不孕! 中醫調整體質恢復月經規律

28歲林小姐,近年來體重莫名的上升將近20公斤,月經週期30至60天,月經量時多時少,多血塊,輾轉到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就診,醫師診斷後認為是痰濕內盛,瘀阻血絡,給予當歸芍藥散加上桂枝茯苓丸為主,增減其他藥物,週期漸漸規律。

多囊性卵巢症 常見月經週期異常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被認為是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影響大概5~10%的婦女。經常是因為月經週期異常,如:月經稀發或是無月經症而被發現,常見的症狀還有肥胖、多毛症、青春痘變多等,症狀有程度上的差別,也可能有多囊性卵巢但沒有外顯症狀。

壓力加飲食不正常 恐致3體質出現

黃千毓中醫師指出,現今社會壓力增加、女性心思較細膩,容易累積壓力,而肝氣鬱滯,隨著病程發展逐漸演變到肝腎陰不足的程度;另外,現代生活飲食選擇多元,如果平素喜食寒涼、油炸食物與精緻甜食,可能出現中醫所說的脾虛、痰濕、鬱熱等體質狀態,前述原因都可能導致「月經不調」、「閉經」、「癥瘕」、「不孕」等症狀,因此治療須依照病人的體質選用適合的藥材做處理。

補益為基本、理氣為輔 中藥治療可加針灸

而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常用的藥物,以補益類藥物最多;其次是理氣藥物;接著是利水滲濕的藥物、芳香化濕、燥濕化痰等,也可加上針灸治療。此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造成的月經不調,背後隱藏的問題是卵巢排卵功能障礙,影響育齡期婦女的生殖能力,臨床上已有許多透過中西醫合作助孕的成功案例。

改善生活方式 鞏固療效兼具養生

黃千毓中醫師說,部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同時存在代謝異常症候群,因此,生活方式也是輔助治療的重要環節,減少攝取煎、炸、燻烤的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且配合適當的運動,不只鞏固治療效果,也是養生之道。

19歲女水腫誤以為是發胖 忙減重竟引發急性腎衰竭

一名19歲大學女生,每天有運動習慣,但幾個月前雙腳開始變粗、肚子也變大,還胖了15公斤,起初以為自己發胖,因此拼命跑步減重,但體重不僅未降下來,後續還出現咳嗽、尿尿變紅及泡泡變多,也常常又累又喘,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水腫所引起;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罹患紅斑性狼瘡,且因爲發病破壞腎臟功能引起水腫,後續更因急性腎衰竭末期,洗腎2個多月保命。

紅斑性狼瘡  年輕女性為高危險族群

紅斑性狼瘡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臨床上較常見多侵犯關節及皮膚為主,但也可能破壞如腎臟、神經系統、肺臟等全身器官,又以年輕女性為高危險族群。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指出,當腎臟受到侵犯時,就會因為蛋白由尿液中流失引起水腫,臨床上就曾有患者在罹病初期僅出現水腫,並無任何常見皮膚症狀,也使得診斷上較為困難。

經洗腎兩個月 19歲女順利恢復腎臟功能

蔡旻叡主任解釋,患者就醫時檢查蛋白尿發現高達每天8000毫克,正常人約100毫克,抽血及腎臟切片都顯示急性腎衰竭末期,並安排緊急住院,且透過血液透析解救,進一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因考量演變成慢性腎衰竭,恐得長期洗腎,所幸經洗腎兩個多月後,患者腎臟已逐漸恢復功能,目前持續服藥控制並定期回診追蹤。

不明原因水腫 應盡快就醫檢查

這名患者的祖父其實就有紅斑性狼瘡症狀,但家人沒想到她竟然也誘發此症狀,且起初患者聽聞洗腎時,還不知嚴重性,事後才知道恐面臨一輩子洗腎,讓她一度擔憂,所幸後續沒有走到長期洗腎的地步。蔡旻叡主任強調,若出現不明水腫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找出病因,才能即時介入治療,避免症狀惡化。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