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運動? 醫:幫助控制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為關節處軟骨的退化、磨損,造成活動上容易疼痛、甚至關節變形,進而抗拒太大動作,更遑論運動。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儘管疼痛和功能受限,會給關節炎患者帶來挑戰,但定期運動對於控制這些疾病相當重要。當身體活動減少和疾病出現,與相同年齡和性別的健康個體相比,患有關節炎的個體更容易出現肌肉萎縮和體重超重。

運動改善肌力 減輕疼痛與關節僵硬

有許多研究指出,運動可保持或改善肌力和攝氧量,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或防止功能下降,蔡育霖醫師提到,還能減輕疼痛和關節僵硬,同時有助於控制體重,減少合併症,例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和骨質疏鬆症,並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關節炎患者運動前 應請醫師評估

關節炎患者欲運動前,應諮詢醫師建議並測試。蔡育霖醫師表示,於關節發炎、腫脹、疼痛時,禁止進行高強度運動,可以輕輕移動關節;急性發炎時也不宜進行運動測試;使用自行車腿部測試或手部測試痛苦較少,並可更好地評估心肺功能。測試前應暖身,並於過程中監控疼痛指數。肌肉力量與耐力可使用標準流程測量,但疼痛可能會影響關節的肌肉收縮。

錯誤迷思:運動加劇疼痛與損傷

許多人會認為,運動會加劇關節損傷、疼痛、疲勞,尤其負重運動更是萬萬不能。蔡育霖醫師強調,這是錯誤迷思,運動不僅安全,研究也指出可以減輕疼痛、疲勞、發炎和疾病病程。關節炎患者應以漸進方式增進運動強度與運動量。運動處方與健康成年人一致,內容可考慮患者的偏好,以提高對於運動接受度與持續性。

虛弱、嚴重患者 可先短時間有氧運動適應

有氧運動的目的為在不痛的情況下改善心肺功能,但非常虛弱或是關節受限患者,長期連續進行較困難,應先短時間適應。蔡育霖醫師分享,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引提到,沒有明確證據表示關節炎患者不能從事高強度運動,但患者通常肌力與心肺功能較弱,因此進行高強度運動前應仔細評估。

阻力訓練改善疼痛 伸展運動增加活動範圍

阻力訓練可提高肌力與耐力,也可改善、減輕疼痛。指引中也提到,伸展運動的柔韌性訓練,可以增加運動範圍和避免關節的負面影響。關節炎患者應在一天中最不疼痛時進行訓練,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後也應收操,都可幫助減輕疼痛。蔡育霖醫師提醒,在進行不熟悉運動時,肌肉關節會出現微量不適,是正常的,不代表關節會受損,運動後2至3天也可能出現延遲的肌肉酸痛,千萬不要因此卻步,運動的好處超乎想像。

孩子過敏鼻塞嚴重影響 當心小孩牙齒咬合不正及暴牙

診間門一打開,走進來的孩子一看就是習慣用嘴巴呼吸的孩子,雖然孩子是來看腸胃炎。「小孩晚上睡覺時打呼嗎?」醫生問。媽媽一開始有些疑惑,明明她是帶小朋友來看腸胃炎的,怎麼醫師會問這個的問題,但還是如實回答:「是啊!小小的孩子呼聲挺嚇人的!」「小孩鼻子很塞喔!」醫生又說。媽媽是覺得還好,也問了孩子,孩子也都說他沒事。不過檢查之後,發現孩子有慢性腺樣體肥大的問題,並且繼發了口呼吸症候群,媽媽有些驚訝!

以上是兒童過敏科常見的場景。早晚容易打噴嚏、流鼻水,是爸爸媽媽熟悉的孩子鼻子過敏,這一型的鼻子過敏容易診斷,不容易被忽略;但另一型以鼻塞來表現的過敏或非過敏鼻炎,則很容易被忽略。

過敏或非過敏鼻炎鼻塞 小孩、家長難自覺

這些孩子在面部的特徵,可以看到比較無神的雙眼、違和的黑眼圈、平坦的中臉、突出的門牙、乾燥脫皮的嘴唇、後縮的下巴及前傾的頭頸,看診時可聽見孩子明顯的呼吸聲、呼吸時很淺的胸廓擴張。

父母親常覺得小孩很好沒有問題,誤以為小孩只是比較文靜或憨厚。孩子也因為是慢性塞住,慢慢習慣這種狀態,沒有覺得任何呼吸的辛苦或不舒服。客觀的檢查可以看到這些孩子的鼻甲肥厚、紅腫,兩側扁桃腺肥大。如果必要的話,鼻竇的X光片會顯示出,原本應該充滿空氣的鼻竇,卻因為慢性鼻子發炎、鼻甲腫脹,所以充氣不良、液體累積。

呼吸道腺體肥大 牙齒咬合也受影響

學齡前是孩子鼻翼兩側的鼻竇發育期,容易因為慢性鼻塞造成鼻竇發育阻礙,而形成臉上蘋果肌這個位置平坦。醫師檢查時從外表能看到的鼻甲肥大、扁桃腺肥大,但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實則整個上呼吸道的腺體都是肥大的!可以想見孩子呼吸的辛苦,因此隨之衍生出經口腔呼吸。為使口腔呼吸順利,孩子的舌頭位置勢必要由頂著上顎而改變成下壓,因此連帶造成上顎的面積及體積減小,會有牙齒咬合不正、門牙突出像兔寶寶牙、高拱形硬顎、下巴後縮等臉部特徵。

用口呼吸不行嗎? 壞處多多

經口呼吸不好嗎?是啊!鼻子是我們呼吸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線,鼻子的鼻毛、鼻水可以物理性的先抓住空氣中的灰塵、病菌、黴菌分子等,除此之外,也可以調節吸入的空氣溫度及濕度,充氣良好的鼻竇使頭部輕盈。孩子感冒時,平常鼻黏膜、鼻腔腫脹的狀況,也會增加感冒時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的機會。

經口呼吸的孩子分析起來,除了影響顏面的發育、頭頸的前傾外,肺動脈的收縮血壓,也比用鼻子呼吸的小孩,有統計學意義的升高。慢性鼻塞及經口呼吸這個情形,對兒童的健康影響既深且廣,不可輕忽。

腺樣體肥大原因多元 生活型態、環境、藥物一起調整

什麼原因造成些孩子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原本就是孩童時期較大而成年後萎縮的組織,造成腺樣體在孩童時期更加肥大的原因,不外乎基因、環境及生活型態多種因素。有過敏體質的基因遺傳則是大家熟悉的因素;環境中塵蟎、黴菌等過敏原或pm 2.5、二手煙等刺激物,造成黏膜的慢性發炎及黏膜下腺體肥大;生活型態的影響包含靜態的生活、體重過重,飲食不均衡引起免疫失衡,包含鋅、維他命A、維他命D、鐵質等調控免疫營養素不足,低纖維及高油脂食物形成的慢性發炎狀態。

對於這些孩子的治療,除了上述環境及生活型態的調整,藥物的使用有助於肥大腺體的萎縮,及控制後續的環境過敏反應。如果孩子能確實使用藥物及實行健康生活型態,2-3個月的時間,孩子的鼻子健康通暢了,便可以順利改回鼻腔呼吸的型態,孩子臉上的發育也能明顯改善。孩子重拾健康的呼吸型態,是父母親和兒科醫生最開心的事了!

(文章授權提供/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羅玉芳)

下體疼痛以為得痔瘡 竟是肛門長皮蛇

私密處不適時,切記要就醫,不要因為害羞抗拒檢查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南投一名女子誤以為下體疼痛是痔瘡,所幸就醫後確認是皮蛇,在獲得適當治療下康復。

老婦誤以為痔瘡 指診後竟是皮蛇

南投75歲廖姓婦人,肛門處疼痛難耐,坐立難安,覺得自己罹患痔瘡,一踏入外科診間就要求醫師開立痔瘡藥膏,醫師聽聞症狀描述後,建議廖婦進行肛門指診檢查,廖婦起初直接說NO,相當排斥,在醫師詳細說明下才同意檢查,結果醫師發現患者肛門右邊長紅色一顆顆小水泡延伸至會陰部,確診為帶狀疱診,安排住院經藥物治療後順利恢復,幸好即早接受治療,未留下併發症。

免疫力低下時 帶狀疱疹病毒趁機作亂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廖師賢醫師表示,當免疫力較低的時候,曾感染過水痘者就可能會引發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就是俗稱的皮蛇,身體單側可能會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呈現擴散蔓延的樣態,是由帶狀疱疹病毒(VZV)所引起,多沿著活化的該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長在不同的部位,若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不同的併發症,例如長在顏面時,可能會視力受損、顏面神經麻痺;長在耳朵附近可能會影響聽力;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邊時恐造成大小便失禁。

肛門疼痛 醫籲就醫檢查

廖師賢醫師表示,並不是只有痔瘡才會引發肛門疼痛之症狀,肛裂、直腸腫瘤、帶狀皰疹、皮膚疾病及感染等皆有可能出現此症狀。因此及時就診並且配合診療是相當重要的,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或而抗拒就醫,也不要自己當醫師下診斷自行購買藥物,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器官受損。

腦袋卡卡、神經大條? 增加腦部BDNF蛋白是關鍵!

腦退化、失智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與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出,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達29萬人,相當每80人中就有一位罹患失智症,其中45~64歲族群佔比約1.1萬人。由此顯示預防失智、腦部健康保健意識,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新議題。

腦袋卡卡、神經大條? 小心腦退化找上門

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腦部神經也會萎縮、凋零,又稱為「腦退化」。其中又以65歲以上長輩為好發族群;然而,隨著現代人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再加上抽菸喝酒等嗜好以及職場的工作高壓,40~65歲也是近年早發性失智症的新興族群。楊聰財醫師提醒,如果時常出現以下症狀4種以上,就應儘速尋求專家評估協助:

一、 記憶力開始明顯衰退

二、 出現專注力困難,需要更多時間處理以往熟悉的事物

三、 對於時間、地點、人物易感到混淆錯亂

四、 針對事物的判斷力下降

五、 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易遺失物品

六、 語言溝通時詞彙表達出現困難

七、 對社交、過往熱衷事物失去積極度,深居簡出

八、 情緒時常感到困惑、懷疑、焦慮,容易感到心煩意亂

此外,除了年齡與生活作息外,現代人常遇到的肥胖與三高問題,也都是導致腦神經提前退化的可能原因。

維持腦神經正常運作 兩大關鍵成分不能少

楊聰財醫師說明,腦部神經元主要由磷脂醯絲胺酸(PS)組成,可有效保持細胞內膜的完整性,當細胞歷經凋亡,磷脂醯絲胺酸狀況不好時,就容易讓細胞萎縮、死亡的狀況不斷循環,導致腦退化;另外,人的大腦神經系統中,有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稱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在腦部可促成神經元成長與突觸的生成,如果含量不足,也易導致記憶力下降,發生腦退化、失智症相關前兆。

圖片

▲據臨床研究顯示,專利咖啡果萃取物有助增加腦部BDNF蛋白,支援準確性、專注力、專心等腦力表現。

腦部保健意識興起 專利咖啡果萃取物有助支援腦力

楊聰財醫師指出,隨著腦部保健意識興起,市面上也愈來愈多相關保健營養品。除了一般常見含有銀杏、魚油等成分外,據臨床研究顯示,專利咖啡果萃取物也有助於增加腦部BDNF蛋白,支援準確性、專注力、專心等腦力表現。另外,如挑選成分含有植物來源磷脂醯絲胺酸食品,也有助於促進腦部神經元健康與長期腦細胞連結,有益思路運轉,進而提升對職場與生活事務的靈活應對能力。

活絡大腦從日常開始 醫師:預防腦退化還能這樣做

楊聰財醫師提醒,預防腦退化除了補充營養保健食品外,建議民眾作息規律,把握晚間11點到早上6點的黃金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一週至少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游泳、跳舞或快走,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

培養規律與持續的運動習慣,也能刺激大腦血液循環,有益思緒清晰。最後每日睡前也可練習寫下感恩日記或快樂日記,維持正向的心情幫助大腦血清素分泌,改善睡眠、情緒壓力,也有助預防腦退化。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