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擠破針眼好得快? 恐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長針眼?是不是偷看隔壁鄰居洗澡?」老一輩的人認為,長針眼是因為看了不該看的東西,上天給的懲罰;也有人認為,是不是平常飲食吃太油,血液太濃稠、血流不動,所以才長針眼。醫師更正這些毫無科學依據做為理論的傳說,絕對不是長針眼的原因,有些父母還會用「手」把針眼像擠痘痘那樣擠出來,都是錯誤的行為!

劉耀臨亞東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指出,針眼是眼部常見的疾病之一,而針眼是因眼部的毛孔、皮脂腺或汗腺被髒東西堵塞住,導致細菌感染而形成米粒狀,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紅腫、化膿。

至於吃太油是否是長針眼的原因?劉耀臨醫師解釋,長針眼的主因確實是皮脂分泌過多,而吃太多油脂,只能說是「誘發」針眼的原因之一。他強調,長針眼時,應向眼科醫師求診,切勿用手擠出,否則容易感染化膿,若細菌跑進眼窩處,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且,因為眼瞼及面部靜脈沒有靜脈瓣,擠壓可致細菌進入血管引起血栓或敗血症,嚴重時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手部未清潔就揉眼睛、生活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都是誘發針眼的原因之一,醫師建議,眼睛癢時,盡量避免手揉眼睛,注意眼部清潔,可減少細菌感染加重病況,飲食均衡,作息正常,以增加免疫力。

膝關節疼痛 竟是「關節鼠」作怪

一位41歲的女性患者,多年前右膝半月板曾撕裂,透過關節鏡手術,症狀已緩解。但近一年來,右膝關節疼痛,常有關節卡住的感覺,就醫被診斷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但治療卻沒有效果,因此轉至成大斗六分院就診。

該院骨科醫師翁閎楷表示,經檢查發現,患者膝關節內有鈣化性的游離體,俗稱為「關節鼠」,是形成疼痛主因,最後在接受手術移除游離體後,患者已經康復。

「關節鼠」指的是游離體在膝關節滑囊空間內,可能由小纖維、軟骨等組成,翁閎楷醫師表示,這位患者的關節鼠是出現在右膝關節前外側的滑囊,從皮膚就可以摸到有突出物的觸感,透過病例診斷為滑囊性軟骨瘤。 形成關節鼠的原因很多,包括有退化性關節疾病、一個碎片骨折、撕裂的軟骨、手術斷裂的物品、剝離性骨軟骨炎、滑囊性軟骨瘤、膝關節創傷或過度使用等。

一般若有關節鼠症狀,膝關節會出現有卡住之感、關節疼痛、關節腫脹、慢性關節僵硬,甚至可摸到膝蓋內有物體。 對於關節鼠的治療,翁閎楷說,若是小的游離體,以緩解症狀為主,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可緩解膝關節疼痛和腫脹。但任何小游離體都可能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因此多建議要以手術移除;大的游離體則一定要接受手術,常以關節鏡手術治療,僅需開微創傷口,若是游離體很明顯,也可用開放性手術治療。

翁閎楷表示,退化性關節炎也會造成膝關節疼痛,有些患者初期是肌腱炎,但因缺乏運動,腿部肌肉較無力,易造成膝關節周圍的肌腱發炎,像是鵝掌肌腱炎或髕骨肌腱炎,最後可能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一旦膝關節出現疼痛,合併有卡住的情形需要特別留意,可能是半月板撕裂、皺襞症候群或關節鼠造成,時間一久會造成機械性的關節軟骨損傷。

 

食物殘渣卡牙縫 牙籤剔牙恐牙齦發炎

每當飯後,許多人總會使用牙籤摳菜渣、清牙縫,但牙籤的形狀尖、質地較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斷裂,甚至將食物殘渣戳往牙縫更深處,引起牙齦發炎;牙醫師強調,清除卡在牙縫中的殘留食物,最好使用牙線,能夠徹底清潔,也不會傷害牙齒及牙齦,千萬不要用牙籤、牙線棒。

從路邊小吃攤到各大餐廳,桌上總會擺著一罐牙籤,方便顧客飯後剔牙使用,不過,牙科主治醫師賴智信指出,坊間提供的牙籤多為木造材質,其牙籤頭又細又尖,不但容易戳傷牙齦,且只要使用稍微用力就會裂斷,可能連同食物殘渣卡在牙縫更深處。

賴智信表示,當食物殘渣卡在牙縫內,民眾通常會更用力摳挖,甚至流血才停止,恐導致牙齦發炎、腫脹,而出現疼痛感,甚至有些患有牙周疾病者,更會造成牙周膿腫,痊癒時間需要一星期以上。

哪種剔牙工具最好?使用牙線是剔除食物殘渣的首選方式,可以深入牙縫徹底清潔,卻不會傷害牙齦及牙齒,建議挑選可以自行調整長度的牙線,而不是牙線棒。

 

初經來的早 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機率高

月經,可以說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不只是關係著生育,更與全身的運作有關。根據牛津大學研究發現,初經早於或晚於十三歲的時間愈久,日後心臟疾病的風險愈大。醫師也發現,臨床上,初經來的早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

牛津大學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研團隊表示,研究人員耗費十年調查一百三十萬名英國婦女後發現,如果初經在十歲或更早;或晚於十七歲才出現第一次月經,日後因為心臟病住院或死亡的機率高出二成七;發生中風或後血壓後遺症的機率也較高。初經太晚或太早代表身體健康可能異常。

研究團隊指出,有肥胖問題的青少女初經通常都比正常體重的少女早,而青少年時期肥胖,對於日後肥胖的機率也高,對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次來,研究團隊認為初經時間也與乳癌風險有關。

吳文毅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表示,肥胖是造成性早熟的關鍵,因脂肪裡有一種可把膽固醇轉變成女性荷爾蒙的酵素,所以肥胖者體內的賀爾蒙濃度較高,而且肥胖者的初經與體重均勻者的時間較早。

小女生如果體型肥胖,就容易導致青春期提前出現,初經也較早到來;吳文毅醫師說,臨床上也常發現,初經來的早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肥胖不僅與初經早晚有關,也與糖尿病有關,如同大眾周知的,肥胖者確實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