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科學中藥療效快 顛覆卻保留傳統

老祖宗的智慧─傳統中醫,隨著時代進步衍生出科學中藥。什麼是科學中藥?服用科學中藥又有什麼優點呢?

開業醫劉益伸中醫師表示,科學中藥就是中藥濃縮製劑,有人稱之為中醫成藥或免煎中藥粉。而科學中藥主要是將傳統藥材水煎後濃縮,加入賦形劑,製造出細粒、藥錠、藥片或膠囊等,與傳統中藥以煎劑或純生藥研粉製成之膏、丸、丹、散有不同。

傳統的水煎藥多是水煎藥,因此,從前只要是吃中藥,必定使用藥材水煎劑。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及健康保險的實施,傳統水煎藥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並不表示都不用,而中醫仍以水煎藥的來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婦科疾病等。

傳統中醫認為,傳統水煎藥的藥力強、療效快。 而科學中藥就是濃縮中藥、濃縮製劑,是否服用少量即達藥效?劉益伸醫師說,其實,它的本質與傳統煎劑並無不同,僅是在製造過程中,以煎煮的方式,再加入賦型劑來朔型,成為粉末或丹丸型態之濃縮中藥,所以民眾常見的中藥藥粉,絕大部分就是這種濃縮中藥,優點是好攜帶、可分裝、療效來得快,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一大益處。

至於科學中藥是否含有西藥?如何選擇科學中藥呢?劉益伸醫師表示,民眾應選用GMP藥廠所出產的藥品,確保服用中藥的安全性,而中醫診所與醫師方面,應選擇有執照、專業、可靠之中醫診所與醫師。

 

預防近視發生 從小培養習慣開始

隨著3C產品等普及,臨床上,罹患近視比例的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尤其在台灣,近視已成為學齡兒童的嚴重問題;其中近視年齡越來越下降,很容易提高進入大於六百度的高度近視,這也顯示眼球病變甚至引發失明的機率恐更高。

因此從小就應開始預防性視力保健,尤其發現孩子經常瞇眼或揉眼睛,以及近距離看東西等現象時,就應盡快帶孩子至眼科檢查;其實家長平時可以採以護眼六招,幫助孩子預防近視發生。

首先看書寫字時,除了姿勢端正,眼睛應離書本至少三十五公分間,且看電視或玩3C產品時,應每三十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以免用眼過度,且看電視應有良好光線,且保持三公尺以上距離,才能有效保護眼睛健康。

另外,平時也應擁有均衡飲食,且睡眠充足,避免熬夜,並養成習慣遠視的習慣,家長也可多帶孩子多做戶外運動,降低3C產品使用。

 

妙齡女手抖多年 原發性顫抖症引起

一位25歲的年輕女性,從念書時就開始有手抖情形,出社會後仍未改善,甚至影響工作、出糗連連。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雯莉表示,這類不自主手抖現象,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顫抖症,年輕人或老年人都可能出現,並不會危及生命,若已嚴重影響生活,可利用藥物緩解。若有相關症狀,可至神經內科檢查,釐清實際病因。

這位年輕患者,從念書時期手就會輕微抖動,不僅導致寫字不工整,夾菜、倒茶時,手抖得更明顯;進入職場做簡報時,拿雷射筆的手經常抖得對不準目標;出遊時則因手抖而無法好好拿相機,對生活造成困擾。另一位65歲的男性,雙手也發抖多年,且情形愈來愈嚴重,舀湯時常溢得滿桌,為避免尷尬,變得不喜歡到外頭用餐。

莊雯莉表示,上述案例都是典型的原發性顫抖症,為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不會危及生命,可透過藥物控制;僅有極少數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且造成嚴重生活障礙,可接受視丘燒灼術或深部腦刺激等手術治療。手抖在臨床上可分為休息型顫抖和動作型顫抖,前者是在完全放鬆下,才出現的抖動,可能是巴金森症症狀之一,好發於55~65歲的老年人;後者是手部動作時,而出現的抖動,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顫抖症,好發於年輕人且有家族遺傳病史。

動作型顫抖又可細分為姿勢性顫抖和意向性顫抖。姿勢性顫抖是指手維持固定姿勢,而出現的抖動,如手平舉、拿杯子等動作;意向性顫抖是手指向目標時,而發生的抖動,如以手指觸碰鼻子。正常人在勞累、緊張時,也會出現姿勢性顫抖,而因某些藥物、甲狀腺功能亢進、酒精中毒所造成的姿勢性顫抖,經治療可痊癒。意向性顫抖則通常和小腦疾病有關,也可能因多發性硬化症、銅離子代謝失調的威爾森式症造成。

莊雯莉,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久咳不癒要小心 適時就醫最安心

中國央視前主播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各界關注PM2.5細懸浮微粒,隨著天氣轉換,空氣汙染嚴重區域,常會引發民眾容易咳嗽,或相關呼吸症狀發生。

但是長期咳嗽沒有改善,就並非完全只是上呼吸道問題而已。 醫師表示,門診病人以咳嗽為主訴而就醫的比例不少,舉凡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甚至胃食道逆流躺下不適造成的嗆咳,以及用藥帶來的副作用,都會引起咳嗽。

為避免小病變大病,平時應多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不要因為是常見症狀就忽略或拖延。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