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半夜腳抽筋 先熱敷舒緩

1名59歲老翁,近來半夜小腿都會出現不時陣痛,透過按摩或其他方式都仍無法有效舒緩,後來發現是抽筋導致,但儘管症狀減緩,還是出現鐵腿等症狀;馬偕醫院復健科主任姜義彬指出,造成抽筋的原因主要是洗腎、天氣以及運動等三種常見因素所導致。

洗腎長期電解質不足 易引發抽筋

其中像是洗腎,就是因電解質不足引發抽筋,嚴重時甚至會誘發骨折,而面對天氣變化大,會促使肌肉突然感到緊繃,但持續時間並不會太久;姜義彬說,另外像是常見的運動,若沒有做足暖身運動,或操之過急,就可能引發抽筋的風險。

預防睡覺抽筋 睡前可先拉筋舒緩 

姜義彬進一步說,出現抽筋時,應避免做任何按摩或拉扯肌肉等動作,讓肌肉慢慢放鬆,若抽筋後出現鐵腿現象,則可利用熱敷的方式,且配合橫向輕按舒緩,若想預防抽筋找上門,建議睡前就可先熱敷下肢,像是腰部、小腿等,且可嘗試拉筋,以腳背上勾的方式停留至少十秒,才能有效達到拉筋的效果。

另外,若屬於運動引起的抽筋現象,則應以冷敷方式處理較佳;姜義彬提醒,抽筋屬於常見的症狀,但長期出現抽筋現象就應特別注意,應接受像是抽血檢查等,透過詳細診斷,確診病因,才能遠離抽筋找上門。

 

考試不如預期 考生出現焦慮性憂鬱症

學測放榜,許多考生期待已久的成績出爐,但有學生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竟出現心悸、失眠甚至拉肚子等症狀;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邱姵寧指出,主要是因急性壓力反應或是環境適應障礙等因素,引起生理症狀,臨床上少部分個案又稱為焦慮性憂鬱症。

無法適應環境 誘發焦慮性憂鬱症機率高

出現焦慮性憂鬱症主要是因體質,加上性格無法適應環境導致,屬於輕度憂鬱症;邱姵寧說,臨床上像是較容易追求完美的考生,當考試結果不如預期,就會出現憂鬱、煩躁等症狀,甚至會對自己失去自信,嚴重也會有失眠等,影響日常生活,症狀嚴重時,也會體內壓力荷爾蒙會破壞腦部的海馬迴,導致記憶力衰退。

飲食搭配運動 甩開焦慮上身

主治醫師邱姵寧說明,要改善症狀,其實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外,且學校的課程進度,建議每天可養成維持運動的習慣,像是跑30分鐘操場,幫助紓緩壓力,或和同學吐露壓力等,另外,飲食上應保持三餐均衡,且可補充魚油、堅果類食物等,家長也應多給予陪伴和關心,以鼓勵取代責罵,讓孩子不會活在壓力下。

家長應多尊重孩子的升學選擇,必要時可以多溝通,且給予鼓勵,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邱姵寧提醒,用正向心態面對考試結果,保持正向思考,一定要相信努力會有好結果,儘管失利也只是一時,千萬別放棄自己。

 

腸胃炎和腸病毒分不清 病症治療皆不同

腸胃炎和腸病毒雖都有腸字,但其實兩種疾病並不相同,臨床上許多患者都會因此搞混;小兒科醫師郭啟昱指出,腸胃炎病症多是肚子痛、腹瀉等症狀為主,若為腸病毒感染,則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的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尤其若有嘔吐現象,恐為腸病毒重症。

腸病毒易傳染 衛生習慣要做好

包括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都會埋下誘發腸胃炎的危險因子,尤其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就是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郭啟昱說,但腸病毒感染則是由腸病毒引起,一般是指?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病毒型的腸病毒會透過糞口傳播,也因此要特別小心患者接觸過的食物、水或器皿等。

嬰幼兒腸胃炎妥善照顧 嚴重恐致命

醫師郭啟昱進一步說明,出現病毒性腸胃炎不只會使患者嘔吐、腹瀉等,也可能會合併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不過雖多數患者都能完全康復,但嬰幼兒卻可能會因脫水、電解質不足,導致抽蓄,嚴重甚至死亡。

相較下,腸病毒可能引發多種疾病,如手足口病,部分患者會有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等臨床表現;郭啟昱提醒,不管是傳染力強的腸病毒或是腸胃炎,預防疾病最好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多洗手,才能降低罹病風險。

 

腰痛還是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症候群作祟

26歲吳小姐,白領上班族,體型纖瘦。最近出現右側下肢痠麻感覺,一路從臀部延伸到腳趾,擔心是腰椎退化。確診後發現,吳小姐上班長期坐辦公桌,偏好翹腳坐姿,使得梨狀肌長期受到拉扯,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起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教導改善坐姿、避免久坐,配合藥物與簡單復健動作後,症狀改善。

梨狀肌症候群類坐骨神經痛

家庭醫學科王維新醫師表示,坐骨神經是下肢很重要的一條神經,梨狀肌是在髖關節深處的肌肉,主要負責髖關節的外旋與外展。坐骨神經恰好位於梨狀肌附近,當梨狀肌出現解剖學上的變異,或因外力受到損傷,或因久坐、久走、過度運動導致過度使用或痙攣,壓迫到坐骨神經,就會出現類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好發於女性 建議盡早到門診諮詢

王維新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症狀是漸進性的臀部疼痛,有時放射至大腿後方或小腿側面,且疼痛會因為久坐、久走或運動加重,甚至合併痠麻等感覺異常。大多好發於女性,也常見於須長時間坐姿或蹲姿工作者,如上班族女性、卡車司機、裝潢工人、菜販等等。

提醒若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症狀時,建議到門診諮詢,透過直抬腿測試與特定梨狀肌測試等或是X光、磁振造影、肌電圖或神經傳導檢查進行確診,以免延誤病情。 不同療法可達最佳效果 物理治療師林佳嬇表示,梨狀肌症候群除醫生開立的止痛消炎藥、肌肉鬆弛劑或注射類固醇外,可藉用物理治療如熱敷、短波、干擾波、超音波等來降低疼痛和放鬆;徒手治療來放鬆緊繃,最後配合運動治療如伸展運動、肌力訓練、姿勢矯正來達到最佳效果。

王維新醫師強調,平日應維持良好坐姿與站姿、避免久坐、選擇軟硬適中的床、避免太硬或太矮椅子,以免症狀反覆發作,造成傷害。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