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黑眼圈消不掉 身體哪裡有問題?

如果你有黑眼圈,可不是用遮瑕膏就好了,因為你得要注意身體健康狀況,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西醫就認為,過敏體質會導致黑眼圈;中醫師則是指出,會有黑眼圈,和肝、腎、脾、胃都有關係。

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黑眼圈

根據台大醫院小兒部所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黑眼圈,主因是鼻塞會使血液循環不良,使得靜脈血液會回堵在眼睛周圍,因此而形成黑眼圈,而且若是經常揉眼睛,黑眼圈就會越深,面積也越大,且過敏性鼻炎若越嚴重,時間越久,黑眼圈就會越黑。

肝、腎、脾、胃不好也會導致

中醫師余雅雯指出,黑眼圈的形成和血液循環不良、過敏、遺傳都大有關係;西醫所謂的過敏性鼻炎會導致黑眼圈,主要也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也有人是因為遺傳有色素沈澱,進而出現黑眼圈,而且肝、腎、脾、胃不好,也都會因此而導致黑眼圈;尤其是現代人喜歡熬夜使用3C產品,更是會助長黑眼圈的出現。

熬夜+營養無法吸收+水腫都是原因

余雅雯進一步指出,長期熬夜,就會使得肝不好,由於肝是調節氣機之器官,進而就會使黑眼圈呈現在下眼皮,也有人是因為脾胃不好,吃進的營養無法有效吸收,也都會影響氣血循環,甚至於腎不好,會出現水腫,也有可能因此而出現黑眼圈。

按摩穴位+不過度用眼+不晚睡+飲食不寒涼

不要以為黑眼圈只是皮膚上的問題,余雅雯建議,平常可以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如攢竹、睛明、絲竹空、太陽等穴位來保養之外,最好是不要過度用眼,不要太晚睡,而且飲食上不要過於寒涼,並可進一步就醫診治,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孕媽咪保養及早開始 遠離妊娠紋

孕媽咪除了營養的攝取外,維持美好的體態也很重要,尤其許多人忽略保養孕肚,造成妊娠紋的產生,剛產下女兒的國標女王劉真,也大方分享自己的保養之道,她呼籲所有女性朋友,在愛小孩的同時不要忘了愛自己。

婦產科醫師徐金源表示,當妊娠紋已經產生再來想要改善,就為時已晚了,除了影響外觀更打擊媽媽的自信心,醫師指出懷孕三個月到產後三個月是黃金時期,在這段期間進行適度伸展運動、勤擦護膚油,紋路的產生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體重增加,就會有產生妊娠紋的機會,不要以為基因才是影響關鍵,因此做好保養,才能遠離令人聞之色變的妊娠紋。

 

怕胖節食瘦不停 當心恐怖厭食症上身

曾因小學被笑胖,14歲少女小君長期減肥減出厭食症,近半年來體重從35公斤掉到21公斤,身高也從12歲後就停在146公分,甚至還有停經的問題,最後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由父親揹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智科看診後,強制住院治療。

偏激節食 危及生命

就醫看診時,測量她的心跳居然一分鐘只有35下,已危及生命,趕緊住院治療,經過持續規律的飲食治療和心理治療,小君體力也慢慢恢復,開始陳述小學四年級時,班上男同學笑她胖,她就下決心減肥,剛開始覺得瘦五公斤就好,沒想到居然一發不可收拾,節食停也停不下來,開始不敢吃某些東西,不敢坐太久,吃了東西就得走路免得變胖。

典型厭食症狀有四

王明鈺,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智科醫師表示,小君是典型「厭食症」個案,這好發在十幾歲的青少女,典型的症狀有四個:(1)體重低於該年齡及身高正常值的85%。(2)這樣的體重結果往往來自過度的節食,有時合併過度的運動、瀉劑的使用或是刻意催吐。(3)在心理認知上對肥胖有強烈的恐懼,即使體重已經過輕,仍然覺得自己胖。(4)內分泌失調:初經過後的女性停止月經來潮。

心理因素導致厭食

厭食症最核心的問題,是強烈的依賴體重或身材來決定自己的價值,當面臨青春期時,身體快速的成長、體型的改變、體重的增加,會促發對身形的在意,因此對他人的玩笑或讚美都更強化厭食這樣的行為。此外,長久的飢餓也可能導致便秘、胃的延遲排空,更讓患者覺得飽足而不想再吃東西。

厭食症年齡層下降 須正視並就醫

飲食西化加上媒體的影響,讓女性都期望自己有模特兒般的身材,越纖細越好,以致目前患厭食症的年齡已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對於治療厭食症,首要的任務是恢復體重,並且結合腸胃科醫師、營養師、心智科醫師,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效果,經過積極治療,至少有一半的患者會痊癒。

 

近視超過600度 視網膜剝離飆10倍

22歲林先生,雙眼近視分別都是1200度,在體檢時意外發現左眼視網膜剝離,所幸接受視網膜修補術,才成功封住裂孔,避免視網膜繼續剝離。醫師強調,近視超過600度發生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高出一般人10倍,千萬不可輕忽。

近視問題大

眼科主治醫師林穎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指出,許多人以為近視不痛不癢,大不了配個眼鏡,嫌不方便還能戴隱形眼鏡,或是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就能輕鬆擺脫視力模糊的困擾。

高度近視併發症多

事實上,一旦近視就無法恢復,且會引發嚴重的眼疾。林穎正強調,近視會導致眼軸增長,造成眼球結構產生變形,隨著近視度數愈來愈深,不但視網膜逐漸變薄,眼睛內部的細微血流供應也會漸趨不足,更容易造成神經退化或出現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等。

視網膜剝離增10倍

林穎正表示,根據研究發現,輕度近視患者視網膜剝離發生率增加4倍,若是超過600度高度近視,視網膜剝離發生機率更增加10倍,沒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常是導致失明的原因。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