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體重驟降別太開心 恐大腸長腺瘤性瘜肉

1名年約50歲男性,平時需要應酬緣故,常大吃大喝,也因此常感到腹脹或消化不良,導致食慾變差,三個多月來體重減少將近五公斤,就醫檢查發現這名男性糞便有潛血反應,原來大腸出現約1公分輕度分化不良的腺瘤性瘜肉,才導致體重減輕。

體重減輕雖不是病 但恐是身體出狀況徵兆

在醫學上,體重減輕屬於非自願性,尤其又以六個月內若體重減輕至少5%至4.5公斤以上為主;台北市立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體重減輕雖不會立即危害健康,但恐為身體反應潛在慢性疾病的徵兆,民眾可不能掉以輕心。

精神疾病或腸胃疾病等 恐有體重減輕症狀

主治醫師顏正中進一步說,包括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腸胃道疾病等,或是神經疾病、腎臟疾病等,都可能出現體重減輕等症狀,臨床上,約占四分之一的患者,出現體重減輕現象卻查不出病因,僅能仰賴持續追蹤,且建議患者3至6個月須回診。

每天固定量體重 掌握自己健康狀況

除了平時應維持均衡飲食,且最好養成適量運動的習慣,包括菸酒也應盡量避免,尤其可每天固定時間量體重,掌握自己的體態狀況,隨時提高警覺;顏正中提醒,若發現自己體重忽然劇降,建議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透過檢查找出原因,才能避免後悔莫及,影響健康。

 

先來不一定先看 急診就醫先檢傷分級

「我來急診十幾分鐘了,為什麼還沒看到我?」「我就是趕時間才來掛急診的,等什麼等啊!」「我先來的,為什麼先看剛剛才進來的病人?」這種質疑偶爾會在急診發生,少數家屬因此不滿而投訴急診醫護人員,甚至在急診大聲咆哮,阻擋醫療相關作業進行。

急診不是按順序看診

急診醫療是針對有急切需要的病人進行必要性急救處置的第一線臨床單位,優先提供緊急的醫療服務,因急診就診人數多,加上待床人數及留院觀察人數增加,造成急診擁塞。蔡佳芮,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室小組長指出,在急診之中是依據「檢傷分類」進行看診順序,而非依照到院之先後次序。

依據6變數檢傷分5級

很多地方也實施急診5級檢傷分類標準,主要目的是運用有限緊急醫療資源,在適當時間內,使用適當資源做正確處置,使危急病人及時獲得最妥適的醫療處置。蔡佳芮表示,檢傷5級依據為使用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等 6 種之調節變數,分為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等 5 種等級。檢傷分級後,護理人員會幫病人配戴手圈,目的是為了讓相關人員能準確辨識確認身分,再進行相關檢查或治療以確保就醫安全,故切記勿私自取下手圈。接著,醫生隨即依病情需要為病人診視,如有需要也會會診其他專科醫生一同看診,適當檢查處置後,醫生會依據病況決定病人後續治療計畫,如:出院、門診追蹤或自動出院、住院、轉院等。

運用適當醫療資源挽救生命

最後蔡佳芮提醒,急診看診的病人不再是先到先看診,而是以病情的嚴重度來決定看診的次序,配合檢傷級數耐心等候,把時間及資源先給重症緊急的病人,醫護人員都會盡最大努力來治療每位病人!這樣才能運用適當的人、時、地及醫療資源,及時挽救重症者的生命。

 

忽冷忽熱 心房顫動患者小心中風

天氣忽冷忽熱,容易超出人體生理的調節範圍,尤其心房顫動使心房內血液無法順暢流動而產生血栓,當血栓流至腦部時,便可能導致栓塞性中風。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 台南市立醫院指出,心房顫動患者除了藥物治療,易可採行導管電氣燒灼術做節律控制,對於中風危險性高的病人,須長期服用足夠的抗血栓藥來預防中風。

年紀越長越易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高,65歲以上的患者達5%以上。心房顫動是由局部心房內膜不正常快速放電引起,若長期心跳過速會引發心肌病變及心衰竭,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有可能心臟血栓,而發生腦中風或腸子栓塞等併發症。而導致心房顫動的潛在原因有高血壓、心臟瓣膜狹窄、風溼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是遺傳等因素。吳柏青醫師提醒,如有上述疾病,且常心悸、虛弱、頭暈、呼吸困難,應盡早就醫檢查。

心房顫動的中風機率高5倍

根據WHO的資料顯示,每年全球約有550萬人因為中風而死亡,心房顫動患者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沒有心房顫動者的機率高出5倍,此外,心房顫動的患者一旦發生中風,病情都較嚴重,且1年內死亡的機率高達50%。吳柏青醫師說,心房顫動治療可施以藥物恢復竇性心律(即正常心律),但有些患者長期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容易引起副作用,因此也會透過控制心室心搏速,以調整心房顫動所引起心跳快速造成心臟衰竭的症狀。

心房顫動增加腦血管梗塞率

經常發作或是症狀嚴重的患者,以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與有嚴重副作用的病患,則以電氣燒灼術來治療。吳柏青醫師表示,由於心房顫動會增加5倍以上腦血管梗塞的機會,為了預防心房顫動發生腦中風的併發症,病患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來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風的風險。

 

女高中生購物成癮 竟是憂鬱症作怪

一名18歲女學生,因在校人際關係不佳,對上課讀書提不起勁,心情低落,頻頻請假不去上學,在家玩網路遊戲及上購物網站訂了許多物品,有些甚至都未拆封。父母無計可施,以付款作為換取她去上課的條件,但她反而變本加厲,於是父親帶她到精神科就醫,經診斷為憂鬱症,開始接受治療。

購物成癮與藥物酒精成癮類似

詹仁輝醫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部主任表示,購物成癮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是一種行為障礙,又叫強迫性購買,指的是重複的、非必要的、情緒性、衝動性購物,而且會給個人或家庭帶來負面影響。購物成癮跟大腦中的獎勵回饋系統有關,跟藥物成癮、酒精成癮很類似。

你有購物成癮症嗎?

購物成癮常會有以下幾個症狀:重複購買用不到的東西;對家人隱瞞購物的行程或金額;合理化購物的理由,像是這些東西有一天會用得到、我付得起信用卡帳單最低金額;購物的當下會有快感,但不久後會出現罪惡感;低自尊或低自信,想藉由購物提升自信。

購物先列清單 不用信用卡付款

如果出現疑似購物成癮的症狀,詹仁輝提供了可以自行處理的方法:購物前先列出購物清單,一定嚴格遵守,不能因任何理由買多餘的東西;使用信用卡感覺不像在花真的錢,容易超出預算,因此只用現金購物;培養多種興趣,像是運動、閱讀、看電影,減少逛街的頻率,出遊的地點,避免選擇百貨公司等誘惑多的地方,可選擇公園或電影院,也避免逛購物網站。

3種治療方式改善購物成癮

如果情況嚴重,請立即就醫,醫師會視病況考慮以下治療方法:(1)認知治療:找出促使個案購物的不合理想法;(2)放鬆練習:紓解短暫的焦慮壓力及憂鬱;(3)藥物治療:治療憂鬱症、躁鬱症或強迫症。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