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冬日泡湯暖呼呼 注意6件事才安全

泡湯能活絡血液循環、放鬆神經,是寒冷冬天裡的小確幸,一名年約50歲、體型偏肥胖的中年男子最近去泡湯,平時血壓偏高的他,才剛泡溫泉沒幾分鐘就感到頭暈、冒汗,伴隨胸悶症狀,緊急就醫竟是心絞痛併發心肌梗塞,醫師提醒,泡湯會讓身體微血管擴張,雖然能夠舒緩身體,但對於本身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也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應隨時注意即使是細微的身體變化也容易釀禍。

泡湯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內科專科主治醫師巫慶仁指出,這名中年男子平常容易胸悶、喘,不過他自認為是過重所導致,對症狀不以為意,因此疏於追蹤與治療,此次就醫才發現冠狀動脈阻塞程度已高達80~90%。衛服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當突然出現胸悶、冒冷汗症狀,應迅速投入舌下含片舒緩症狀,每3到5分鐘可含一顆,如已經含了3顆,症狀仍無改善,應儘速就醫如果忘記帶藥,也要趕緊坐到有靠背的椅子上等待送醫。

安全泡湯6訣竅

由於因泡湯猝死的病例時有所聞,巫慶仁醫師特別提醒,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高血壓、腦中風、高血脂、肥胖、老年人及少運動的年輕人,在泡湯時要注意以下的6點訣竅,分別是:

1.泡湯時旁邊一定要有伴。

2.控制血壓。

3.水溫最好低於攝氏39度以下,時間不宜過久。

4.適當補充水分。

5.注意空氣流通。

6.避免熱冷湯交替泡。

有任何不適應停止泡湯 冬季保暖措施要做足

另外,吳學明主任表示,許多民眾在胸悶時會藉由用力搥胸、大力咳嗽舒緩症狀,但心肌梗塞是血管堵塞引起的,猛捶胸口及大力咳嗽並無助於減緩不適,吳主任提醒,除了慢性疾病患者之外,菸齡長的民眾冬天時也該注意心血管症狀的惡化,有任何不適應停止泡湯,觀察有無其他症狀,必要時應立即就醫。

另外,圍巾、口罩、襪子是冬日保持體溫的基本配備,別小看這些保暖物,起床先穿好襪子再下床、出門前配戴好圍巾、帽子及口罩避免寒氣入侵,出外泡完湯趕緊用毛巾包覆身體避免冷熱溫差太大。預防措施做足,保持血液循環活絡,疾病就不會輕易找上門!(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PM2.5傷肺又傷心 室內影印機竟是兇手之一

無論室內、室外,到處都有PM2.5威脅。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表示,PM2.5不只增加肺癌風險,對心臟的傷害更大,而除了汽機車廢氣,室內影印機也會產生PM2.5,上班族平常上班,建議盡量遠離影印機。

細懸浮微粒PM2.5 對心臟傷害更大 張釗監醫師指出,PM2.5是細懸浮微粒,稍微大一點的灰塵、懸浮微粒在鼻腔黏膜就會被黏住,而這種超細灰塵會直接進入肺泡、支氣管,造成傷害。

一般人多認為,PM2.5與肺癌、氣喘、呼吸道疾病有關。事實上,PM2.5也會傷害心臟、心血管健康。張釗監醫師解釋,當PM2.5進入身體會活化一些白血球,血紅蛋白輸送氧氣的功能會下降,血液含氧量便降低,游離基也會增加,心血管系統就會受到損害,加上空汙金屬物也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長時間下來,心血管、心臟功能就會越來越差。

PM2.5每增加10單位 急性心肌梗塞上升16% 根據研究文獻資料,PM2.5每增加10單位,肺癌風險就增加12%,整體心臟病風險也上升10%,其中缺血性心臟病,就是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更上升16%,急性心肌梗塞風險甚至比肺癌高,這代表PM2.5對心臟、心血管的傷害更劇烈。

張釗監醫師建議,民眾出門前,可多注意空汙指數。像汽機車廢氣、二手煙、燒紙錢、影印機等,都會散發PM2.5,如果室外PM2.5超標,建議緊閉門窗,開一下空氣清淨機。

空汙來襲 避免出門、出外運動 當空汙來襲,空汙指數紫爆,此時應盡量避免出門,尤其是心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留意空汙危害。有空汙時,出門運動,反而會讓PM2.5深入肺部深處,因此最好在室內、健身房運動。

張釗監醫師叮嚀,民眾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會喘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以為鹽水可以殺菌 反使她私密處反覆感染

一名年約50歲女性私密處反覆感染、發炎,到診所看診好幾次,情況還是一直好好壞壞,持續2、3個月,後來到醫學中心就醫,醫師詢問下發現,這位女性喜歡泡盆,認為鹽水可以殺菌,所以多用鹽水泡盆,沒想到反而造成感染無法斷根。

用鹽水泡盆 破壞私密處酸鹼平衡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宋碧琳表示,用溫水泡盆可以幫助私密處血液循環,達到溫敷效果,私密部分泌物也會逐漸清出來,但建議清水泡盆即可,頂多加點優碘,門診中曾遇過患者泡鹽水、泡茶葉水等,這些都不適合拿來泡盆。

宋碧琳醫師分析,女性私密處屬於弱酸性,若使用鹽水、茶葉水等泡盆,可能會破壞私密處酸鹼平衡,不只增加私密處感染風險,若產生感染問題,也容易反覆發生。

正確泡盆 促進私密處血液循環 正確泡盆方式,是在水盆中放溫清水,私密處浸泡5-10分鐘,必要時,可以放5cc的優碘。但要注意,水溫不要太燙,盡量控制在攝氏40度以下,如果臨時出現私密處感染困擾,但適逢周末假期、國定假日,醫院、診所休息,或就醫不方便,可以先泡盆一下,舒緩不適症狀,等醫院開門,再請醫師診斷、開藥治療。

私密處很嬌嫩 不宜頻繁灌洗 宋碧琳醫師也提醒,女性清潔私密處時,清洗外陰即可,盡量不要灌洗陰道內部,以免將陰道好菌沖刷殆盡,破壞陰道生態平衡、酸鹼平衡,若分泌物真的較多、較不舒服,陰道灌洗一次即可,不可頻繁灌洗陰道。

另外,治療陰道感染,用藥往往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療程要完整,才能避免症狀一再復發,因此民眾用藥一定要有耐心、按照醫囑用藥。

大腸癌10年倍增 有症狀往往已是悲劇

大腸癌為近年癌症發生率之冠,10年間患者增加近一倍,每年約有逾萬人。醫師強調,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等到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腹部腫塊、體重減輕、貧血,病情已經進入晚期,建議高危險族群每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發生率成長1倍

大腸直腸外科診所院長黃忠勇指出,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02年大腸癌發生人數約8200多人,到2013年已突破1萬5000多人,短短十年間人數一路攀升,大腸癌發生率成長1倍以上。

大腸無神經 早期無症狀

黃忠勇院長表示,絕大多數大腸癌屬於腺癌,為源生胚胎時期的上胚層或內胚層細胞,由於沒有神經不會有疼痛感,早期大腸癌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臨床觀察發現,很多大腸癌患者生活習慣很正常,日常排便也都很正常,殊不知等到有症狀出現,通常已經進入晚期大腸癌,治療過程也較為辛苦。

2大高危險族群 每年大腸鏡檢查

「想藉由症狀發現大腸癌,往往是悲劇!」黃忠勇院長認為,透過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大腸癌,一般正常人,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5至10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息肉症者等高危險族群,則應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