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高度近視、低頭族當心! 青光眼纏上年輕人

30歲王小姐,從小眼壓偏高,近視高達950度,原本天天按時點眼藥控制,4年前,開始工作後,每天盯電腦長達8小時,忙到三餐不定期、忘記點眼藥,再次回診檢查,竟發現右眼視野僅剩20%,差點失明,確診罹患青光眼。

高度近視 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台灣青光眼醫學會會長、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是罹患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患者眼軸增長造成視神經盤扭曲、變形,使視神經受損、眼睛中的血液供應變差,對壓力承受度也變差,最終發生青光眼。

早期青光眼症狀輕微

呂大文主任強調,早期青光眼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症狀,且中央視力完全正常,僅有周邊視網缺損,患者不容易察覺;若急性發作,造成突然視力模糊、眼睛劇痛、噁心嘔吐,嚴重恐失明。

一不二要護眼守則

呂大文主任提出,現代人護眼守則「一不二要」,不過度用眼、要維持正常作息、要定期眼睛檢查,建議高度近視者每年接受眼底檢查;若懷疑視神經受損,應進一步接受視野檢查,診斷是否患有青光眼。

青光眼園遊會 免費測量眼壓

為響應世界青光眼週,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與台灣青光眼醫學會,於3月11日在台北市永康公園舉辦青光眼園遊會,提供民眾測量眼壓、護眼小遊戲,期望能建立全民正確的青光眼防治觀念。

良好醫病關係 抗癌治療更有信心

雙和醫院即日起,舉辦「抗癌新生GO LIVE!」活動,首創投幣式「GO LIVE打氣機」,將疾病衛教資訊提供給病人。雙和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賴政鴻期望,透過此活動活絡癌症治療過程的氣氛,也替癌友與醫護人員搭起更多互動橋樑。

癌症高居國人死因之首34年

癌症已連續34年高居國人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癌症統計,國內新增罹癌人數將近10萬人,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每11分13秒有1人因癌症而死亡。

醫病關係影響 癌症病人治療計劃

賴鴻政副院長指出,該院近3年來,收治癌症病例高達4237人。根據大型的文獻回顧調查顯示,醫病關係對於初診斷癌症病人治療計劃決定有正向的影響,而自覺醫病關係較好的癌症病人,也有較高的滿意度,且疾病相關自我效能愈高。

如何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呢?賴鴻政副院長認為,罹患癌症使人徬徨,癌友十分仰賴醫護人員給予治療建議,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引導,良好的醫病關係有助強化病人對於醫院的信任,也提升治療信心。

活動打氣機 為醫病三方加油

雙和醫院至4月7日,於第一醫療大樓2樓婦產部走廊設置活動打氣機及希望樹,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寫下鼓勵的話語,為癌友、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加油打氣。

易腿痠抽筋? 靜脈曲張作怪

一位長期務農的75歲陳伯伯,近1、2個月以來每天睡覺時腳板都會抽筋,走一小段路就會感到雙腳痠痛,小傷口也容易大量流血。陳伯伯就醫後經醫師檢查才發現,原來自己因為長期務農造成雙腳產生靜脈曲張及併發症,接受雷射閉鎖手術後,陳伯伯的狀況獲得大幅改善,也恢復正常生活。

雙足長期受壓易靜脈曲張 手術可根除、微創傷口小

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靜脈曲張為雙足長期受到壓力,腳上血管會變得較明顯,剛開始不會有任何不適,因此民眾常忽略症狀,時間一久,雙腳外觀可能會佈滿深藍色粗壯血管或是產生雙腳容易痠痛、抽筋次數頻繁、腳上傷口血流不止等併發症時,患者才會想到要求醫。

長期負重、長時間站立或蹲坐、腹內腫瘤及心臟疾病都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循環不良,對於已經形成之靜脈曲張,藥物治療僅能提供有限成果,手術治療是唯一可根除的方式。過去的傳統手術傷口大,術後有強烈疼痛感,現今微創手術可使用傷口小、疼痛感也降低許多。

預防這樣做 持續觀察勿拖延

李俊毅醫師提醒,想預防靜脈曲張,平日裡同一個姿勢太久維持20-30分鐘就需變換姿勢,工作上要長時間站立的民眾,除了定時坐下休息之外,好的彈性襪就是最佳的幫手,對於腹內有壓力來源的病友也要記得定期腹腔檢查及治療來減少腹壓,靜脈曲張雖不會造成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也要持續觀察,切勿等到產生併發症時才就醫處理。(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開學後矮人一截! 學童身材矮小怎麼辨?

你家的孩子有長不高的問題嗎?如果發現比同年齡的孩子還嬌小,或是身高一直長不高,最好是能及早就醫診治!就有一名10歲女童身高僅135公分,出現發育特徵已經一、兩年,且當時骨齡已經超過12歲,研判初經即將來到,女童先進行性早熟的治療,但在一年內只長了2公分,醫師建議合併生長激素治療,經過1年時間長了將近1 0公分。

孩子身材矮小原因很多 須對症治療

收治這名女童的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高銓宏表示,身高長得矮小有幾個問題,很可能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都長得不高,孩子也會較矮小,還要考慮是否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生長激素等問題,或營養不均衡,都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另外性早熟問題也會使身高成長受限,必須對症治療。

一年長不到4公分+身高落在同年紀3%以下 應就醫診治

若發現孩子長不高,何種情況下應該要就醫呢?高銓宏醫師指出,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與同年紀相較,生長曲線落到3%以下,或是一年內長不到4公分,顯然是有身材矮小的問題,建議父母帶孩子到小兒科檢查,由醫師來評估,確認病因並對症下藥做治療。

生長激素缺乏 可施打生長激素治療

高銓宏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孩子身材矮小主因是營養不良,就要補充營養,或是針對疾病做治療;若要確認是否為生長激素缺乏,就要住院抽血檢查體內生長激素濃度是否足夠,一旦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且腦部病無病變者,可以考慮施打生長激素做治療。這名女童有性早熟的問題,且性早熟治療後,身高成長明顯不足,除了治療性早熟的問題外,也合併生長激素治療。

飲食、運動與睡眠 是孩子長高的關鍵

除了用藥物治療身材矮小之外,飲食、運動與睡眠也很重要;高銓宏醫師強調,飲食上要避免甜食與油炸物,因為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油炸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此外,可多從事跳繩、打籃球和騎腳踏車等運動,更要盡量在晚上十點前就寢,因人體在晚上十點至凌晨二點會分泌生長激素,這段時間孩童應熟睡,對於長高也有幫助。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