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baby身上好多疹子 可能是這些原因...

爸爸媽媽抱著一個月大的寶寶到門診施打疫苗,醫師做完身體檢查及發展評估後,媽媽焦急地詢問:「醫師,你看我的寶寶臉上怎麼長這麼多疹子,身上也有,是我沒有幫他洗乾淨造成的嗎?」爸媽一臉著急,指著小嬰兒白白嫩嫩的皮膚上的皮疹,很是在意。其實,小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周到一兩個月內,皮膚上很常出現各式各樣的疹子,有的在臉上,有的在四肢軀幹,有的則在脖子及腹股溝。

小嬰兒皮疹大多是良性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楊雯倩醫師表示,幾個月內的小嬰兒身上的皮疹大多都是良性的,以下提出幾種常見皮疹的介紹:

1. 毒性紅斑

毒性紅斑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到兩三周之間,可以看到許多一兩公分大的淡紅斑,分布在軀幹及臉部,紅斑上會有白白黃黃的小點,似膿包狀,但其實毒性紅斑並非細菌感染,不需要特殊治療,是自癒性的。

2. 熱疹

新生兒因為汗腺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在衣服包裹過多、體溫過高的時候,無法順利排汗,就可能在脖子、肩膀、軀幹、腋下附近及腹股溝附近產生紅疹,即所謂的熱疹。熱疹通常在脫去過多衣物,皮膚通風散熱後,就會漸漸改善。

3. 粟粒疹

有時可在新生兒的臉上看到白色或是淡黃色的小丘疹,圓圓尖尖的,多發生在兩側臉頰或額頭,此為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堆積形成的,亦為良性,不需要特別治療,幾周後就會自然消失。

4. 脂漏性皮膚炎

在一、兩個月大以內的小嬰兒,可能會在頭皮、臉部、眉毛處、耳朵附近或是尿布區出現黃色油垢狀脫屑的疹子,很多小嬰兒即使有嚴重脂漏性皮膚炎,照樣正常喝奶睡覺,少數會有搔癢感,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並不須特別治療。

5. 異位性皮膚炎

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臉部、手肘外側、膝蓋、腳踝外側等,病灶處的紅疹容易有慢性、反覆性的搔癢,小嬰兒會用手去磨去抓,導致脫屑甚至苔癬化,摸起來乾燥粗糙,嚴重的個案會因為破皮而有細菌感染。

若有疑慮應至兒科就診

楊雯倩醫師提醒爸媽們,雖然嬰幼兒的疹子大多都是良性的,還是有不少皮膚疾患是需要治療的,例如: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是皮膚的黴菌感染,父母若有疑慮,還是建議帶小朋友至小兒科就診檢查。

拒絕情緒勒索 讓自己快樂過日子!

一名女性,平時和男朋友感情很好,但一旦吵架時,男朋友便會沉默不語,且冷冷不再回應,讓這名女性從一開始詢問、抗拒,最後變成漸漸配合,且習慣男友用這樣方式表達自己目的,長期下來,也讓這名女性內心常常感到無力,其實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恐已經是被情緒勒索導致。

常被對方情緒左右 被勒索者恐產生負面情緒

在職場、親子或夫妻等人際關係中,常常會被對方用要求、威脅、施壓或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挫敗感、罪惡感等負面情緒,又稱為情緒勒索;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這些感受長期累積在被勒索者心中,漸漸就會變成一種傷害,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諮商女性多於男性 以感情諮商居多

根據統計分析,去年接受心理諮商者,女性就多於男性,約2.23:1,且求助年齡層以30至39歲為主,原因多以感情和家人間情感為主;衛生局指出,一旦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情緒、手段控制住,生活就宛如左右著,所有決定和行為漸漸會失去為自己做主的能力,心力就在這過程中被消耗殆盡。

逃出情緒勒索 別再被束縛綑綁

其實很多時候只是自己太過在乎別人感受,以為自己真的做錯了事情,但實際上並沒有,就是因為常以他人為主,反而把自己放到最小,漸漸的才會累積習慣性的罪惡感;衛生局提醒,情緒勒索的內心小劇場是否也在你心中上演呢,必要時也可諮詢專業心理師,讓自己也能不再受到情緒勒索綁住。

滑鼠滑不停 她手腕竟然孵出一顆「蛋」!

一名27歲陳姓女患者,從事網頁設計工作,農曆年前不停地趕工作,2個多月每天幾乎都要待在電腦前10多個小時,因為右手突然出現酸麻情形,赫然發現右手手腕處凸起了一個瘤狀物,壓下去軟軟的,且會感覺到麻麻的,過完年卻發現瘤狀物有繼續腫大的感覺,到童綜合醫院骨科看診,經由鄭宇傑醫師診視,並安排超音波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罹患「腱鞘囊腫」,囊腫大小約2.4公分猶如鳥蛋一般。

重複手部運動、外傷或感染是主因

腱鞘囊腫是指發生於關節囊,或者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鄭宇傑醫師表示,因為腱鞘是一種中空的膜狀構造,而肌腱在其中滑動促使手能活動,但是因為重複性手部運動、外傷或感染,都可能導致肌腱在腱鞘中滑動過度頻繁而發炎或破裂,使得潤滑的液體堆積形成囊狀隆起,就形成了腱鞘囊腫。

以穿刺抽出囊液來治療

鄭宇傑醫師指出,這名患者並未受過傷,疑因與患者職業關係,長期並長時間使用滑鼠,而鍵盤與滑鼠的位置都擺放的較高,導致手腕呈現背屈的姿勢,在長期姿勢不正確的使用手腕下導致囊腫的出現。醫師進行穿刺抽出囊液治療方式,用空針將水瘤內的膠凍狀粘液抽出,並囑咐患者在治療後的一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患處,降低復發的機會。

儘可能不要長期重覆做某一動作

腱鞘囊腫常見發生在女性與青少年,或者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鄭宇傑醫師呼籲,腱鞘囊腫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仍有20%,所以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應保持正確姿勢,前臂與手腕角度維持平行,避免手腕呈背屈的姿勢,若有需要也可以使用護具或護腕,儘可能不要長期重覆做某一動作,避免反覆復發發。若需長時間使用電腦,也應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鐘進行局部按摩,或針對肩頸、上肢、手腕等部位進行拉筋及肌力訓練,讓身體或手部緩和地休息與伸展。

對付抗藥性! 噬菌體清潔劑建功

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讓人聞之色變,尤其在醫院裡隱藏更多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12種抗藥性細菌名單,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其中被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與腸道桿菌,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室主任陳立光預見國際衛生防疫的困境,早已開始研究可以「吃掉」這三種細菌的「噬菌體」,並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建立超級細菌預防的方法,目前已經運用於防範花蓮慈濟醫院的院內感染措施,成效顯著。

消滅95%的第一級超級細菌

面對世衛列為最危急第一級、具多種抗生素抗藥性、令住院病人高度致死率的三種超級細菌,抗生素已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噬菌體製劑作為一種新的治療與預防消毒手段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陳立光主任表示,我們研發的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清潔劑,能以此來消滅95%的第一級超級細菌。相較之下,其他醫院就只能用一般的抗生素了。

因為重症病人常需反覆用到不同的強效抗生素、容易培養出超級細菌。這讓加護病房成為超級細菌密度最高的地方,且近來危機愈來愈大。而鮑氏不動桿菌,正是最易產生多重抗藥性的細菌之一。陳立光主任說,病人來到醫院裡面,如果醫院裡有超級細菌,讓他造成院內感染,事實上對病人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最好就是把我們的醫院先弄得乾乾淨淨,沒有超級細菌在我們醫院裡面,那病人住進來就不會院內感染。

培養噬菌體只需要幾個小時

目前陳立光主任研發出的噬菌體清潔劑,是將加入噬菌體的造霧機放在病房消毒,利用散發的小顆粒氣霧充滿每一個空間,讓噬菌體無孔不入,把細菌吃光光。而且要培養出足夠清潔一間加護病房所需要的噬菌體,只需要幾個小時。

噬菌體只吃會致病菌

「噬菌體就像是針對致病細菌的標靶藥物!」陳立光主任說,噬菌體顧名思義就是吃細菌維生,我們很精準的選用只吃會致病菌的噬菌體,不影響正常的好菌;而且噬菌體是生活環境中本來就存在的,不是基因改造或化學合成的產品,加上如果沒有細菌當食物,噬菌體就無法生長,不會造成無法控制的生長,所以,選擇用噬菌體來對抗超級細菌,是目前對人體、環境影響最小的方式。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