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開眼頭開到鼻淚管斷裂 一天拭淚20幾次

一名年約55歲女性3年前接受開眼頭手術,之後一天到晚「淚汪汪」,一天拭淚20幾次,後來到三軍總醫院接受詳細檢查,醫師發現,她兩眼的鼻淚管都被截斷,眼淚無法進入鼻腔排出,所以產生過度流淚症狀。

正常情況下,眼球外上側淚腺分泌淚水後,淚水會均勻分布於眼球表面,多餘淚水則經由淚液排出系統流至鼻腔。鼻淚管阻塞就好像下水道堵住,眼淚便滿溢出來。

淚液異常累積 嚴重造成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視力保健科主任江尚宜指出,鼻淚管阻塞時,淚水無法排至鼻腔,就會累積,患者不但淚流不止,也會增加感染風險,這就好像水溝的水無法排出,長時間下來就容易藏汙納垢、滋生細菌,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影響視力、造成菌血症。

江尚宜醫師表示,上述患者的鼻淚管完全阻塞,原本可以運用「結膜淚囊鼻腔造孔術」置放小型玻璃管,將眼淚引至鼻腔,但患者因不願動手術,便接受藥物治療,目前正以藥物減少淚水分泌,拭淚狀況也從一天20幾次減少到10多次。

改善鼻淚管部分阻塞 微創手術提供另一種選擇 鼻淚管完全阻塞較少見,不少患者是鼻淚管狹窄或部分阻塞,治療可以採用鼻淚管通條穿通術,搭配鼻淚管氣球擴張術,將鼻淚管阻塞部分打通、擴張,進而改善症狀。

江尚宜醫師指出,這種治療方式屬於微創治療、門診手術,手術時間約15分鐘,成功率約6至7成,術後若同時放置新式矽質支架,手術成功率可達8成。由於術後幾乎沒有傷口,因此不需包紮、遮掩,手術後便可恢復正常生活。不過若是鼻淚管完全阻塞的患者,便不太適合這種手術。

醫療設備齊全 有助揪出真正原因 江尚宜醫師提醒,民眾若有流淚不止症狀,建議盡量到設備較齊全的醫療院所,這樣才有機會找到真正原因,治療也才能發揮效果。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

針灸療法傳承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利用一根小小的針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說明,針灸是一種物理治療,包含針和灸兩大部分,針刺治療的原理是將針刺到人體特定部位,透過神經或內分泌系統的傳導來改變人體生理或病理,調整人體的內部平衡。灸則是運用溫熱療法,對於中醫俗稱的寒性體質或病症都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的作用。

針灸治療範圍廣 心理問題也能透過針灸改善 孫茂峰醫師表示,「心理」中醫把它稱為「神」,意旨是心裡的活動或是腦部高級中樞的一個功能,心理問題像是精神病態、情緒憂鬱等問題就稱為「失神」,指的就是高級意識中樞或是行為失去了常態,中醫將腦部的活動都歸在心,心是五臟六腑的一環,當心失衡的時候就會產生病態,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

常見的心理疾病像是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的高級中樞出現三大方面出現障礙:人際關係、語言溝通、認知功能,主要還是表現在「神」的方面,治療方法主要是用頭皮針,將針刺在頭皮上,在頭皮上做一些刺激,透過頭皮的反射去刺激腦部特定的組織,在認知思維的區域,把不足的部分能提升,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

腦性麻痺也可透過針灸進行治療 腦性麻痺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生時因為早產腦部發育未成熟、生產過程不順利導致腦部缺氧受傷或是出生後腦部受到傷害,以致腦部出現問題,腦性麻痺一定伴有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還可能併有智能、聽力、視力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運動區一旦損傷,就會造成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古代治療方式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服藥,腦性麻痺應是要採取綜合治療,除了西醫的復健以外,搭配中醫針灸與推拿按摩,更可加強療效,針灸的治療腦性麻痺的原理主要是用頭皮針,透過頭皮上特定部位的刺激並反射到腦組織,讓腦組織的分化跟代償可以更好。

針灸要注意這些事項

孫茂峰醫師表示,一般的針灸,尤其是所謂的針刺還是有些許的危險性,雖然比例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務必要特別小心注意,在針灸之前不要空腹,因為空腹的時候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暈針是較為常見的狀況,有些第一次扎針的病人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害怕、前一晚沒睡好,或是因為空腹血流不夠,在扎針的時候血管收縮,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收縮就會導致暈眩甚至是昏倒,暈針只需把針拿掉並躺下來休息2~3分鐘就可恢復。

另外也可能會血腫由於人體內有很多小血管且位置較難掌握,若是扎在小血管就會產生瘀青,病人要注意的是針灸治療過程應保持心情輕鬆,另外,因為針灸常常是需要留針,應好好躺著休息,避免亂動而動到原本的位置或是到更深的位置, 前一晚不要熬夜或酒醉,避免造成神經不必要的反應。(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節 家有幼兒別大意

迎接春季到來,小心恐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節,尤其又以冬季到初春為主,多種不同病毒肆虐下因而引發病毒性腸胃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周安國指出,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等,都屬於兒童間容易流行病毒,其中像是輪狀病毒,多發生在嬰兒、五歲以下幼兒,常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

罹患病毒性腸胃炎 恐出現噁心嘔吐症狀

至於諾羅病毒則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屬於病毒性腸胃炎,會因人群聚集引發流行、周安國醫師指出,病毒性腸胃炎會使患者出現水瀉和噁心嘔吐等症狀,且可能合併頭痛、發燒、腹痛等症狀,患者在接觸到感染源後一到三天才會出現腸胃發炎,這種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持續三到十天。

透過小兒口服電解液 幫助患者舒緩症狀

周安國醫師進一步說明,嬰兒或幼童為病毒性腸胃炎危險族群,主要是因常會將周邊物體放入嘴巴,這時恐就讓病毒侵入罹患疾病,一旦增加病從口入的機會,就可能因此染病,這時除了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也可選用小兒口服電解液,不須稀釋直接飲用,幫助舒緩症狀。

預防春季腸病毒 可多攝取穀類米粥等食物

另外,可讓小朋友多攝取穀類、米粥、瘦肉、蔬菜等食物,幫助身體補充適當的熱量,但要注意應避免長期飲用稀釋過的牛奶或奶粉甚至是運動飲料,否則恐引發電解質不平衡的併發症;周安國醫師呼籲,除了透過飲食控制幫助舒緩症狀外,若小朋友症狀仍未改善,且持續惡化,應盡快就醫檢查治療。

背痛莫輕忽! 恐因癌症導致

一名70歲老翁,因有背部疼痛問題,以為是骨刺或老化現象導致,找傳統推拿師作復健,沒想到症狀加劇,才就醫治療,加上有小便不順問題,也順道求診泌尿外科,經由前列腺特殊抗原(PSA)檢查,醫師發現患者指數竟高達300ng/ml,比正常指數4ng/ml以下高出許多,確診為前列腺癌合併骨頭轉移導致癌細胞擴散,才會使脊椎疼痛不已,目前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病情已穩定。

前列腺癌初期無症狀 多數患者擴散後才發現

罹患前列腺癌原因不明,恐和性激素有關,多發生在前列腺後葉,有報告研究顯示,恐和體質、環境或飲食等方面有關係;豐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建達指出,前列腺癌患者初期都無症狀,臨床上,約40%患者在擴散後才發現病症,尤其背痛成因多,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定期接受前列腺特殊抗原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 從改變飲食做起

李建達主任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可採以像是傳統開刀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等前列腺根除手術,或接受放射線治療、賀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但預防勝於治療,像在平時飲食上,可多食用內含茄紅素的番茄、大豆製品、綠茶、十字花科蔬菜和大蒜等,都是不錯的前列腺保健食品,另外,也應減少食用高脂肪含量的食物,降低罹患疾病風險。

發現異狀應盡快就醫 及早發現作治療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吃得健康且培養適當運動,並定期接受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前列腺癌機率;李建達主任提醒,臨床上,前列腺癌患者常常無法及時發現病症,錯過治療時機,因此一旦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